CHH ID:manasheep
本文是我多年來經過電氣化改造後的露營經驗分享,主要從應用場景出發,分享各種優秀的露營裝備,及其應用心得。
前言露營的本質是逃離城市、迴歸自然,生火做飯,撐起帳篷,伴隨風嘯或蟲鳴入眠,這是浪漫且具有儀式感的美事。
不過常玩露營的話,難免會覺得其中有太多麻煩、勞累、艱苦,會有沒苦硬吃的感受。而電氣化露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便利和舒適,讓人專注於享受自然,或是感受人類科技融入自然世界的新奇體驗。也許有人會覺得電氣化背離了隔絕現代生活的初衷,但我覺得相比真正自然而古老的露營生存方式而言,現代露營裝備本身也沒有那麼自然,人們選擇它們本質也是為了便利和舒適,將防潮墊、瓦斯爐升格為電熱毯、電磁爐,並不是什麼離經叛道的事,也就少了一點新鮮感,而新鮮感本就是很難保鮮的。另外電氣化露營中,無論是烹飪還是取暖,都可以徹底擺脫明火,對於有防火或環保要求的場所,適應性更好。我相信,電氣化露營會是必然的流行趨勢。電氣化露營的核心電氣化露營首先要有電,除了少數營地有充沛的電力供應外,其它情況我們都需要自備電源,那麼支撐電氣化露營的核心裝備,通常是戶外電源、發電機、具有外放電功能的新能源汽車,它們之間各有優劣。戶外電源的優點就是相對來說便於攜帶,缺點在於其電量很少,通常只是勉強夠做一頓飯,使用太陽能板附件補電速度也很慢,不足以支撐完整的電氣化露營體驗。發電機相對也比較容易攜帶,但是自帶油箱容積不夠大,另帶油的話就麻煩一些(也有相容液化氣能源的,不過體驗差別也不是很大),另外通常其噪音控制也不是很好,導致較少有人將其應用在電氣化露營中。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普及,至今大多數新能源汽車也都配備了外放電功能,通常支援2.2千瓦時到6.6千瓦時的大功率輸出,可以支撐各種大功率電器,而且憑藉著大電池包或油發電功能,可以輸出源源不斷的電力,其缺點主要是場地限制,有些汽車無法到達的場景,比如山坡、小島、封閉營地、常規公園,就無法使用了。對於大多數露營玩家來說,我都更推薦以新能源汽車作為核心,雖然置換成本偏高,但綜合體驗也是最好的。
另外,相比純電車,我更推薦選購混動車,因為混動車續航往往要高很多,這就代表能量總量高,並且營地附近也容易找到加油站補能,就可以更放開了用電,不然駐紮一兩天,烹飪、娛樂加持續供暖,消耗個三四十度電,對純電車來說還是挺焦慮的。各場景應用裝備分享以下按場景分類,分享我經過電氣化改造後,保留下的優秀露營裝備。收納收納箱先來分享一個甚至都不屬於露營裝備的露營裝備:衣櫃堆疊收納箱
我此前試過多種露營箱、摺疊箱,它們都沒那麼好用,直到某天看到這種衣櫃收納箱,便確信它們就是最好的露營收納箱了。首先它是抽屜型設計,抽出來就能隨便翻找裡面的所有東西,不像一些側開門的露營箱,找堆放在裡面的東西非常費勁,同時抽拉也不影響其頂部的置物,比那種頂開門的摺疊箱更方便,這樣它也就很適合做檯面,兩三個箱子排在一起就可以做露營桌了,隨時從中拿東西很方便,順便也把蛋卷桌給送去吃灰了。另外它具有很強的堆疊能力,這在其它常規箱子上並不常見。堆疊在後備箱裡,充分利用車內垂直空間,激烈駕駛時也不容易傾倒;還可以堆起來作為露營時的工作臺;而不露營的時候,把它們全部堆疊擺放,直接成為收納立櫃(但是注意上層箱子如果放了重物,抽出來時是容易倒的),也不怎麼佔地。而且它是有各種各樣的尺寸規格的。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後備箱空間選購合適的組合方案,實現空間高效利用;且可以找到一些比普通露營箱大許多的規格,方便存放大件。其箱體通常為米白色,比較好搭露營風格,建議選擇茶色半透明的抽屜款式,更偏露營風一點,也一眼能看到這個箱子裡大致放了哪類物品。這個品類品牌較多,選擇適合自己的款式就行。駐紮天幕天幕無疑是剛需的,遮陽擋雨都很實用,在樹下也可以擋住枝葉和小蟲子掉落。
比較推薦的有兩種,一種是這樣的常規天幕,適合離開車一定距離搭建,好處就是使用地點靈活,面積大。我用的這款是 露營盒子 家的八角天幕,顏值不錯,但是沒有黑膠塗層,防曬能力不是很好。另一種推薦的是車邊天幕,好處是快速搭建,離車近則取用東西也更為方便。車邊天幕的坑還是挺多的,以我見解來說,要注意的是其延展一定要足夠長,寬度也要大,確保有足夠的遮蔽範圍來活動,畢竟下雨的時候會伴隨一些風,僅僅遮擋正上方是不夠的。
我之前用的這款車頂行李架附帶的捲簾天幕,方便是方便,但寬度上就不太夠,而且只能直著伸出來,容易潲雨。
而像我現在用的這款,大致是梯形的,2米的短邊是用三個吸盤連線到車身,4米的長邊和普通天幕一樣支撐搭建,遮蔽效能就好很多了,而且也可以自行控制各角的高低傾斜,避免積水。不過這天幕沒有牌子,就沒法推薦了,選購差不多的就行。但注意不要買支撐杆在幕布內的那種,因為杆頂沒有固定,容易被風吹起來導致錯位,扎穿幕布。屏障也叫屏風、擋風板、圍擋,這個使用的人極少,但我是非常推薦的。
首先這個在颳風的時候,擋風用特別好,尤其吃飯的時候,不用擔心桌子上的東西被吹掉,而且擋住風的話,體感溫度也會高一些。其次就是遇到那種人比較多的露營場地,隔開視線,鬧中取靜,提高隱私性。再有就是,確實可以在山體、灌木叢、牆、車、帳篷旁邊,圍出一個半封閉空間,用來換衣服、泡澡、上廁所。另外如果你選擇淺色屏障,晚上還可以當投影幕布用,不用再另帶幕布了。我使用的這款是 NOBANA 的 600x120cm 米色款式,它中間是拉鎖,是可以分成兩個小屏障來使用的,功能性不錯,給的地釘也都是大顆的螺紋地釘,很良心。稍有介意的是那個Logo的位置,有點影響我放投影時的可用面積了哈,應該留一個完整的空白麵出來。廁所帳我一般都會去野地露營,但通常也不是荒無人煙那種,所以為了上廁所方便,總是要考慮搭建遮蔽物的。我試過一些專用的廁所帳,都不太滿意,主要感覺過於狹小,而且氣味不易散出,另外通常抗風性都不好,沒有良好的固定方案。後來琢磨了這麼一個方案,感覺比較理想:
使用這種半開放式的遮陽帳篷,靠近牆體搭建,或者開口朝向沒人的方向,如果四周都不合適,就搭配前面說的屏障構建。這款是 BLACKDOG 的,基礎的遮風擋雨功能沒問題,類似自動帳篷的結構,搭建非常快速,裡面有三個砂石袋,可以用來快速固定。這樣半開放式確保空氣交換,沒人的時候還可以開啟三面的小窗,進一步通風。
還建議搭配工兵鏟挖坑,這款 SOG 的摺疊工兵鏟,帶鎬頭,刨坑時很好用。挖深一點,上完廁所回填一層土,能更好抑制味道。電暖爐春秋露營一般都比較冷,夏季露營也都是找避暑的地方,夜間就比較涼了,保暖是挺重要的,電暖爐是不侷限於帳篷內的,圍坐在一起吹一下暖爐的熱風,也是很舒適的。
我用的這款是在山姆購買的,品牌是 WeWarm ,它模擬火焰的效果很好看,即使不開暖風也可以當氛圍燈擺件。如果在中小型帳篷內使用,戶外溫度10℃左右時,這款暖爐開低檔,就綽綽有餘了。飲食儲存電冰箱我個人不太推薦單獨購買車載冰箱,那種半導體式的製冷效果很弱,而壓縮機式的佔地比較大,露營帶的食材通常也不需要長時間冷凍,儘量考慮使用保溫箱。不過現在家用車也都開始配備冰箱功能了,我習慣在裡面放置酒水飲料,偶爾凍一下冰淇淋也是不錯,放食材的話空間還是不太夠,也不希望食材味道彌散到車裡。
保溫箱保溫箱最適合儲存烹飪用的食材,可以搭配冰袋調控溫度,還有注意食物的碼放層級,最好控制為就餐時食材剛好解凍的狀態。
我一直用的是這款 STANLEY 的15.1升保溫箱,足夠儲備兩三個人的一到兩天的食材了,它用料很紮實,成年男性當做座椅使用也沒問題,頂部彈力繩還很方便捆綁收納一些東西。水桶可以用水桶來儲存飲用水,或是洗漱用的自來水。
這款 優之造 品牌的保溫水桶,有7.5升容量,可以用旋鈕密封,支援下壓出水。除了具備基礎水桶的功能,也可以用來裝冰塊,我試過,如果不頻繁開蓋的話,冰塊保持超過一天都沒全化。另外一些不會往外竄味的食材,也可以臨時用它來做保溫箱儲存。餐飲製備電磁爐其實電陶爐和電磁爐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 米家 的這款超薄的電磁爐具有碾壓級的便攜優勢。
它大概只有普通電磁爐1/3厚度,實在很適合車載攜帶,隨時隨地都可以掏出來熱個飯、燒個茶。它的溫度調節檔位多,火力控制比較精確,吃火鍋時其實比一般的電火鍋要好用,我用過多款電火鍋的小火檔位並不是降低功率,而是間歇性開啟,那樣還是容易糊底或溢位。而且它還具有我特別喜歡的低溫慢煮功能,在營地低溫慢煮牛排,或者溫泉蛋,都是很美妙的。
另外還可以搭配矽膠材質的摺疊湯鍋、摺疊燒水壺,極致節約空間。電烤爐最早我其實是直接把空氣炸鍋搬到戶外用的,因為我在日常生活中就高頻使用它,從實用性角度來說它也確實很適合戶外,因為它是封閉的,不容易被環境溫度影響,但是總覺得這玩意的參與度實在太低了,沒有圍坐在一起烹飪的樂趣,於是就改成電烤爐了。
先期選用了 飛利浦 的這種紅外電烤爐,體驗也還不錯,不過還是有些問題,比如肉塊、肉片什麼的不方便烹飪,比如洗碗機無法清洗它。
然後我就發現了這款 德國寶 的紅外無煙電烤爐,它這設計非常合理,上面是紅外發熱管,下面黑色的不粘烤盤吸收熱量再度加熱食物,烤盤自動旋轉確保受熱均勻,油會從中間低窪處的小孔流到下面的油盒。吃完飯只要把油盒倒了,烤盤底下擦乾淨,然後把烤盤和油盒拿回家用洗碗機洗一下就好了,機器本體不帶烤盤的話並不大,甚至能直接塞到我的收納箱裡。製冰機我是一年四季都離不開製冰機的,習慣喝冰飲,而且覺得加冰塊的飲料比單純的冷藏飲料更帶勁,夏天帶製冰機去露營可以極大提高幸福感。另外如果長時間在外露營,製冰機還可以搭配保溫箱實現食材的超長時間保鮮,替代車載冰箱的作用。
我是用的這款製冰機是 惠康 的小型商用製冰機,24小時製冰量約為35公斤,這種製冰機和常規的小型家用製冰機結構不太一樣,可動結構更少,我覺得更不容易壞(已經用壞過三四臺那種製冰機了)。如果你的車內配有220V插座,可以在前往營地的途中就開始製冰,到了營地就可以立即享用冰飲,實在爽快。即熱式飲水機燒水終究是麻煩,既然都用電了,即熱式的飲水機也可以搞起來。
尤其是像 米家 這款非常便攜的,收納起來和保溫杯差不多大,插上電,連線瓶裝水就可以使用了,溫度覆蓋45℃-95℃,非常適合露營場景,飲水、泡茶或者洗漱時都很實用,用來清潔餐具也是很好。娛樂投影儀我是挺喜歡折騰投影的,主要因為投影不太受空間限制,可以搬到各種地方,露營也是很不錯的使用場景。
在戶外無風的時候,可以把幕布搬出來,直接投。如果有點風,就需要用到戶外的抗風幕布了,通常是有風繩固定的。不過那個比較麻煩,我還是推薦前文所說的屏障。另外起風之後布面會有褶皺運動,這時候順著投影光路方向觀看影響不大,坐偏一些看就有挺多變形了。
為了避風,我也試過多次在帳篷裡使用投影儀,要點在於架高,可以使用前文所述的收納箱堆疊的方式實現,讓光路高過坐著的人的頭頂,就可以了。我所使用的是 堅果 N1 Ultra 和 堅果 N3 Ultra ,這種自帶雲臺的三色雷射投影令我非常滿意,在戶外環境佈置和調整起來非常方便,尤其 N3 Ultra 升級成了電控雲臺,可以用遙控器體感操作調整,更為方便了。我還嘗試過把它應用在車內,使用55英寸幕布,再搭配車內音響,構建成為私享豪華影院,影音體驗是非常好的,很適合一兩個人在外露營的情況。
這樣部署的要點是:汽車開啟二、三排大床模式。汽車內飾最好是深色的,避免漫反射影響畫面對比度。幕布使用地拉形式的。投影儀放在後備箱位置架高,我用前文所述的收納箱立起來放置剛剛好,光路從第三排兩個座椅頭枕中間投射出去。另外提醒一下,投影儀畢竟不是針對戶外設計的,會比較怕潮溼環境,建議每次用完還是裝好箱放回車內,放外面過夜恐怕會被潮氣和露水損壞,帳篷裡如果不開電暖氣的話潮氣也難免會有些,邊緣還容易因為溫差產生冷凝水。遊戲機我從小到大都喜歡玩遊戲,每次出去露營也都會帶掌機,搭配投影共同娛樂,或者颳風、下雨、堵車的時候打發時間。
現在比較推薦的是 任天堂 Switch2 ,這上面聚會遊戲很多,很適合露營時一起玩,新一代的效能也是不錯了,用底座模式連線投影大畫面遊玩體驗較好。
再有就是推薦使用 Windows 系統的掌機了,除了打遊戲之外也能用來放高畫質電影。我甚至還帶過 PS5 和 ITX PC,但是並不推薦這麼做哈,純屬有電任性了。
音箱露營時伴放著悠揚的音樂,會帶來更好的心情,車載音響雖然音質可以做到很好,但是開門播放的話會擔心蚊蟲、雨水進入,不開的話聲場又完全不是那麼回事,所以能在露營桌上使用的音箱,也是值得考慮的裝備。大部分便攜的音箱受體積、重量、續航制約,都是不敢猛堆料的,JBL 音樂世家系列算是少有的堆料的同時提供了移動、家用兩種選擇,相比內建電池的 A300 而言,我選擇的這款 A200 就只能插電使用了,不過也更輕、更小、更便宜,用作電氣化露營就很不錯了,音質和音量都算良好。
我通常使用它的 AUX 介面,接音訊線,連線一個 Type-C 轉介面,插手機上播放音樂,這樣音質較好。不過它不具備防水效能,在使用場景上受限一些,也要注意過夜的潮氣損害電路的問題。帳篷露營帳篷
我早先喜歡使用 露營盒子 家的自動球形帳篷,它空間大,在裡面可以直立,可以容納72英寸幕布放映投影,而且展開速度巨快,收納速度也比較快,我們三四個人在裡面擺開桌子烤肉涮肉,很是愜意。
不過它主要問題在於抗風性很差,四五級風就可能把它的支撐結構吹凹陷下去,還得手動推出來。另外還是不建議在裡面烹飪食物,殘留的油煙味道後面怎麼洗也沒法完全去除了。
後來我常用的就是這款 BLACKDEER 的 丘陵 一室一廳帳篷了,抗風雨能力都比較強,功能性也還不錯。而且這個尺寸也是比較適合用電暖爐,升溫速度快。床
在帳篷裡的話,直接睡防潮墊是比較涼和硬的,行軍床那樣繃著,長時間睡的話舒適度也不是很理想,我也試過多種充氣床,最後用了 杜邦 的 TPU雲床 之後,其它方案就全都不再考慮了。
主要是它實在太舒適了,我甚至可以在家裡也天天用它睡覺,支撐力異常的好,即使滾到床邊也不會有其它充氣床那種塌陷導致跌落的風險,翻身的起伏和噪音控制也比較理想,就有睡家用床的錯覺。而且它是真的不漏氣,放置好幾天也基本不需要補氣。車中泊露營床車相對於房車來說,床車就是隻能提供睡覺床位的車了,但也不是房車的下位替代,床車成本低、不需要額外維護、隨處可去、隨處可停,而且可以使用較新的家用車技術,其實是很理想的旅行與露營選擇。而床車露營過夜相比搭帳篷而言,節省了帳篷、床、防潮墊、地布的攜帶空間,以及鋪設和收納時間,還有維護成本,還可以空調控溫,不懼極端天氣,隔絕蛇蟲野獸,提供安全保障。在床車選擇上我的建議如下:從能源角度來說,純電和混動車都適合在車中過夜,只要開啟空調外迴圈即可。混動車如果低電量狀態會自動啟動發動機發電,但在戶外只要不是處於沒有空氣流動的低窪坑地,也基本不會有一氧化碳中毒風險,而且發電足夠了它會自己停止,不是一直髮,不過發電噪音對睡眠也是有影響的,尤其是靜夜突然啟動發動機時,可能會嚇人一跳。而純電車如果一直開暖風過夜的話,電耗會比較大,不像混動車能在發電過程中將發動機熱量用作取暖。然後從鋪床方式來說,大致有以下幾種:最後一排座椅向前翻折,加上後備箱空間形成床位。這種是最為常見的方式,它的問題在於需要清空後備箱的行李,而且直接睡是很硬的,需要鋪很厚的床墊,才能睡得舒服,並且垂直空間非常侷促,在絕大部分車型裡都無法起身坐直。座椅靠背一定程度後仰,在上面使用特製的充氣床墊填空和墊高,形成床位。這種方式的問題也是在於垂直空間極其受限,另外充氣床墊佈置和收納也有些麻煩,兩個人睡充氣床時翻身也容易互相影響。座椅靠背極限後仰,前後排相連,形成床位。這是我使用的 騰勢 N9 的方式,我覺得算是解決了上面的各種痛點,佈置簡單,不需要挪後備箱行李,不需要填充中縫,垂直空間大到甚至可以跪坐,不用鋪床就很舒適,甚至能直接用到座椅通風、加熱、按摩功能。
而且 騰勢 N9 還可以隨意組合一二排、二三排的床車狀態,比如我要是跟哥們一起睡車裡的話,可以把副駕一側的一二排併成一個單人床,主駕一側的二三排併成一個單人床,這樣錯開睡,副駕那側第三排還能摺疊起來堆行李,這也是其他形式無法實現的。
另外它還具有露營模式的功能,是我比較喜歡的。開啟之後,就可以進行空氣懸架調平,使得車身處於水平狀態,睡起來更安穩。另外在裡面鎖車門之後,還會自動關閉大燈、日行燈、尾燈、雨刷器、氛圍燈、HUD、所有螢幕(除了中控屏和中排控制檯,需要手動關),這樣不僅是有助於睡眠,還可以提供很好的隱蔽性,在荒野中過夜時不容易暴露。安防雷達報警器在國內露營安全性是較高的,但最好也留一下心,尤其荒野帳篷露營更要注意野獸侵襲,據說烏蘭布統那邊已經有野生狼了。綜合考慮,我覺得雷達報警器會是一種不錯的防範方案。
我買的是 智石 品牌的,它包含一個報警器,和多個雷達探測器,無線傳輸訊號的,報警可以選擇蜂鳴或振動。不過我只用過一次,遇到了誤報問題,把靈敏度調到最低依然會有這個問題,猜想可能是探測器後面離車比較近,車啟動發動機發電的時候會有熱量,而探測器防繞後的功能誤把車當成活物了,下次嘗試離遠一些佈防,這裡僅作參考,覺得這個品類的產品還需要完善。打掃暴力風扇露營完了車內難免是會有些泥土、石子、碎屑、灰塵的,尤其裝卸露營裝備的後備箱裡,此前我一直用的是 徠芬 高速吹風機,把灰塵吹到車外,就算是初步打掃了,高速吹風機的風力就挺不錯的,但我發現了暴力風扇這個品類,吹風機就無法滿足我了。
我買的是 香蕉君 品牌的,它的風力非常大,極限輸出時據稱風速堪比16級風,而且它沒有電線束縛,各種犄角旮旯都能吹到,螢幕上的灰塵也比較容易去除。也是因為無線,就可以用於清理桌面上、帳篷裡的沙塵,還有座椅表面的露水也比較容易吹乾。它還能被用作吹風降溫,高速氣流快速帶走體表熱量。實際上頂替一下吹風機也是不錯,只是沒有熱風,但吹乾效果比普通酒店裡的吹風機強太多了。另外如果遇到生碳烤肉的朋友,也可以拿過去快速助燃,收穫一波贊。結語好了,以上就是我近幾年持續玩露營,演進至今的裝備應用經驗分享了,也希望你能提出見解,一起來完善電氣化露營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