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國作為全世界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擁有世界一流的教學資源,吸引了無數學子。
而美國教育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非常重視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還因此衍生出了四種獨特的課程體系,不同課程體系雖然都以本科通識教育為主體,但各自的側重點卻不一樣,課程設定上也有差異。
通識教育是英文“Liberal Arts Education”的譯名,也有人把它譯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
美國大學的通識教育,可以說是美國本科教育的精髓。其著眼於學生身體、道德和智力的和諧發展,致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即有全面的知識、廣闊的視野和完整的人格的人。
下面,小狐狸就為大家介紹一下美國大學的四大課程體系,以及每種課程體系的代表學校都有哪些。
01 美國大學本科課程體系概況
美國大學本科課程設定主要可以分為四種模式:
分佈必修型課程體系(Distribution Requirements)
核心課程體系(Core Curriculum)
開放課程體系(Open Curriculum)
名著課程體系(Great Books Program/Curriculum)
1、分佈必修型課程體系
分佈必修型課程是目前美國最受歡迎的課程設定模式,據美國學院與大學協會統計(AAC&U),約有70%的美國大學採用這種模式。
在分佈必修型課程設定模式下,學校要求學生必須研修指定的學科領域,通常包括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等主要領域的科目,並且對各領域內至少應修習的課程門數(或最低學分數)都有規定。
分佈必修型課程設定模式包括分佈必修課程、主修課程和輔修課程三個部分:
必修課程:對實現通識教育十分重要,分佈於某幾個學科領域,一般占課程總數的1/4或1/3;
主修課程:是學生在某個學科領域必須修習的課程,占課程總數的1/3;
輔修課程:是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的課程,一般占課程總數的1/5。
另外,所有學生必須要選修外語及寫作相關課程。
分佈必修模式的課程設定主要是幫助培養跨學科的人才,學生除了主修自己的專業知識之外,也需要對其他領域的基本知識能夠有所瞭解,這也是為了幫助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和精神。
代表學校: 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巴納德學院、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等。
2、核心課程體系
美國大學的核心課程不等同於專業課程,大多數為一些跨學科課程,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知識和思辨能力,加強人文、道德、藝術和邏輯方面的培育。
這些核心課程的設定也是透過多年的改革、醞釀和探索,才得以實施,並且期望透過這些博雅教育課程,培養學生成為具有批判思維、世界視野、倫理情操和負責任的公民。
核心課程體系綜合了傳統獨立學科中的基本內容,面向所有學生提供共同的一套知識背景,要花費學生差不多一學年的時間完成。它包括:
一組專為全校學生接受通識教育而設定的核心課程;
一組主修課程和選修課程。
任課教師多為來自不同系科、學術基礎深厚的優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與研討課並重。
雖然核心課程體系看起來與分佈必修型課程體系有些相似,但後者課程多為某一學科領域的入門課,而核心課程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所以核心課程多以某一社會問題或者學科問題為基礎、多學科交叉為組織形式。
代表學校: 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等。

3、開放課程體系
美國大學的開放課程體系奉行的是自由教育的理念,主張並鼓勵學生在本科階段儘可能探索更多的專業領域,這種課程體系幾乎沒有硬性規定,沒有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以及基本要求(General Requirements)的束縛,學生可以選擇任何自己想學或者感興趣的領域。這樣的做法是為了貫徹自由教育的理念,鼓勵學生探索更多領域同時,也給予追求精鑽的學生最大的理解和支援。
但是,開放性課程並不意味著沒有學分的要求,一些開放式課程的大學會讓學生提供一份關於學業的提案或論文,學生還需要選擇專業方向並申報,如果不達到專業的最低要求,也是無法畢業的。
代表學校:布朗大學、阿默斯特學院、維克森林大學、羅切斯特大學、維思大學、史密斯學院等。
4、名著課程體系
名著課程,也稱“鉅著課程”(Great Book),更接近於古希臘時期的貴族教育,主張學生具有淵博的學識。
名著課程體系對學生沒有主修要求,只為學生設計了一套必讀的名著教材,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從哲學、文學、史學、政治學到自然科學、藝術、宗教全覆蓋。作者也都是聞名世界的大家,如柏拉圖、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黑格爾、馬克思等等。
雖然實行範圍比較小,但是名著課程作為一種崇尚精神追求的課程模式,也贏得了一些大學的青睞。除了最具代表性的聖約翰學院外,美國許多大學的課程中也包含此類課程體系,例如:聖母大學的“Program of Liberal Studies”、波士頓學院的“Perspectives Program”以及聖奧拉夫學院的“Conversation”專案等等。
代表學校:聖約翰學院

02 詳解部分美國大學的課程體系
分佈必修型課程體系
1、耶魯大學
耶魯非常重視本科教育,所有的教授都開設了本科生的課程。每年有65個以上的系和專案為本科生提供超過2,000門課程,其中許多課都是由耶魯最優秀的歷史學家、文學批評家、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美術家、作曲家、詩人和社會學家開設的,學術氣氛極其友好活躍。
耶魯要求學生的學習既有深度又有廣度:有深度,即學生要學習專業課;有廣度,即學生要進行3個領域(即人文藝術、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3種技能(寫作、定量推理、外語)的學習。
在耶魯,入門級的課程通常是一些大型講座,還有一些由研究生主持的小型討論課。有些課程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比如John Gaddis教授的冷戰史,看上去就像是一場演出。
高級別的研討課程通常是小班式的,而且為數眾多。高年級學生不必擔心選不到自己喜歡的課。完全可以滿足學生們對專項領域知識的學習和培養規劃。

核心課程體系
1、哥倫比亞大學
哥倫比亞大學對自身學科的平衡性頗為自豪,它在教育上的最大特點是所謂的核心課程組(Core Curriculum),即一組無論哪個專業的學生都必須上的課程,這是通才教育的典型特徵。
哥倫比亞大學強調,學習這些課程的目的是學會如何思考,而不只是接受具體的知識。哥倫比亞大學設定的核心課程已有近百年曆史,今天已經有很多大學都在採用這種教育方法,但是哥倫比亞大學是最早開始強調這種通才教育的重要性的,並且在一個世紀裡嚴格實行。
當然,核心課程的設定也會與時俱進,現在這組核心課程包括9門課,加上體育。這些課集中在以下6個方面:
當代文明(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
文學人文(Literature Humanities)
大學寫作(UniversityWriting)
藝術人文(Art Humanities)
音樂人文(Music Humanities)
科學前沿(Frontiers of Science)
核心課程大約會佔去學生1/3學習時間,餘下時間學生們可以自由選課。

開放式課程體系
1、布朗大學
50年來,布朗大學一直鼓勵學生走一條與傳統大學截然不同的道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個性化的學習課程。
布朗創造了一種獨特的方法,讓學習者在設計自己的學術藍圖時發揮動手的作用,因此也稱學生為“他們自己教育的規劃師”。
早在19世紀中期,布朗的第四任校長Francis Wayland就提出,接受高等教育的每一位學生應該有“學習他想學習的、所有他想學習的、只學習他想學習的” 的學術自由,這也是開放式課程體系所遵從的理念。
經過歷年發展,布朗大學也擁有了一套對畢業生的要求準則:
修滿30門課程,上限為40門。(注:布朗所有課程均為4學分,沒有大小課之分)
至少滿足一個文科學士(Bachelor of Arts)或者理科學士(Bachelor of Science)的課程系列要求,一般在10-18門。布朗只有major(主修),沒有minor(副修)。
大學期間至少上兩門寫作。
最少8個學期才可以畢業。
具體學什麼,以什麼順序學,怎麼學,學校不做要求。所謂的 “open”,可以直譯為“不限制”。學生在滿足某一個專業的最低要求後,便可以隨意選擇十幾甚至二十幾門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因為布朗的本科只有一個college(文理學院),所以選課沒有任何院系的限制。
2、維克森林大學
維克森林大學建於1834年,坐落於北卡羅萊納州溫莎,是一所綜合性研究大學。學校只對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開放式課程體系的選擇,並非面向全體學生。
學生可以申請開放式課程,達到要求的學生將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自己的課程,並獲得學校委員會的批准。成為開放式課程體系的學生後面不再需要滿足學校固定的核心課程要求。
3、羅徹斯特大學
羅徹斯特大學對於學生的專業仍有一定要求,但課程設定上比其他的學校要更靈活。學校允許學生可以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工程三個領域中選擇任一專業。除此之外,還必須在其專業以外的兩個領域完成三個課程,以及滿足寫作的要求。
4、阿默斯特學院
阿默斯特學院鼓勵學生髮展自己興趣,並從中學習到知識。學校認為開放式的課程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獨立性、思維能力以及決策力,也讓他們承擔起自己的學業責任,為以後在生活中的重要選擇負責。
在這裡,學校提供超過850門課程供學生自由選擇,阿默斯特對學生唯一的課程要求是:大一的學生必須參加學術入門課,並完成寫作要求。
5、瓦薩學院
和羅徹斯特大學一樣,瓦薩學院對於課程也有一些硬性要求,但也比多數學校更加靈活開放。學校規定,學生必須要完成大一的寫作課程專業要求,之後才可以9個多學科專案和6個跨部門專案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專案安排學習。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專注於一個學科領域,進行自主學習,還是進行多學科的跨領域學習。
6、格林內爾學院
格林內爾學院的學生可以自己設計自己的課程而不是選擇規定的專業。學校的要求是每位大一新生都要參加第一年的Tutorial課程,這是由一群學生組成小組,在老師的領導下,學習一門彼此都感興趣的課程。
7、史密斯學院
史密斯學院是一所設定有開放式課程體系的女子文理學院。為了給學生提供全面的發展教育,學校還提供文理學院中少見的工程課程。
這裡學生需要在大一的時候學習一門寫作課程,其他的課程都可以自由選擇。

名著課程體系
1、聖約翰學院
聖約翰學院自1937年起開始採用名著課程體系,是目前美國少有的全面實行該體系的大學。
聖約翰學院的學生,大學四年將被百餘位名家的二百多部著作包圍,包括文學作品、學術著作以及學術論文等。
一年級學生以學習古希臘名著為主;二年級學生則主要研讀古羅馬、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經典著作;三年級學生主要研讀16世紀和17世紀的思想家的著作;到了四年級,就集中於18、19世紀以及當代一些名家的著作。

不同的教學體制各有適合的人群,希望各位準留學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課程模式!
文章來源:狐狸學社
《留學字典》原創文章精選
Berkley、UCLA、UCSD在中國高中錄取人數 | 疫情三年,美國大學現在怎麼樣了?| 2022年中國學生赴美留學人數減半?最新官方資料 | 2022年哈佛新生背景 | 哈佛MIT vs 北大清華:畢業生去向有何不同 | 加州大學有多中國學生?伯克利2769人、UCLA 2654人
美國大學國際學生錄取率 | 美國TOP20大學4年美本申請錄取資料 | 除了計算機和金融,還有哪些好專業?| 哈佛大學2022年新生錄取文書 | 加州伯克利、洛杉磯中國學生錄取率僅8-9% | MIT2022年新生亞裔佔40%,國際學生錄取率 1% | 耶魯大學2022年新生資料 | 康奈爾大學2022新生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