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學霸君盤點了一些因為名字被人誤認成“野雞大學”的學校,沒想到後臺收到了一大批友友們的訴苦:“誰懂啊,我們學校也很冤!”大傢伙別急,「假野雞真強校2.0」這就發車,咱們繼續為各位學校正名
-“孩子在美國哪個學校啊?”
-“在聖母大學阿姨。”
-“那你們學校種白蓮花不?”
-“……”
「聖母大學」和上一期咱們盤點過的「普渡大學」這兩兄弟,雖然一個私立一個公立,看上去好像沒什麼關係。但對於不熟悉人來說,他倆都被歸到同一類——總是透露著一種“看破紅塵的平靜”。
但實際上,聖母大學是美國25所“新常春藤”名校之一,在U.S. News中排在第20名,強勢學科包括會計學、金融學、法學、神學等,畢業生在四大等金融機構很吃香,被德勤、安永、畢馬威等公司列在Target School名單中。
想拿到聖母大學的offer並不容易,比如24 Fall的錄取率只有約11%。而比進聖母大學更難的,是在聖母大學拿個好成績。學校很鼓勵大家選擇雙專業,課程量翻倍的同時再加上聖母大學嚴格控制班級人數,透過小班課教學來保證課程質量,水課少、學術要求嚴格,真的不是隨便水水就能畢業的。
不過,聖母大學的就讀體驗可以給到五星。
看到金圓頂大樓耀眼的金光了嗎?那可是鍍實打實的黃金!學校有錢,研究資金也給得非常充裕,比如Kellogg/Kroc學院可以為本科生提供高達人均5千美元的暑期研究資金。距離芝加哥不到兩小時車程的優越地理位置,也讓學生可以有眾多實習和實踐的機會。

-“孩子在美國哪個學校啊?”
-“在東北大學阿姨。”
-“你們學校在瀋陽還是哈爾濱啊?”
-“……”
美國的東北大學和國內的東北大學唯一的相似性可能在於他倆確實都在東北邊——這所“全美最大的私立大學”的主校區坐落在美國東北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五站地鐵即可直達金融核心區。
雖然說今年的U.S. News排名從44跌到了53名,但是NEU的錄取可是越來越難了呀。這幾年申請人數像坐了火箭似的蹭蹭上漲,去年更是來到了96,000人,這也導致錄取率直接被壓至6%,妥妥向藤校看齊。而且招生官表示,不難預計24Fall的申請人數即將突破10萬大關!

雖然但是,東北大學的好評率賊高,新生留存率達到了98%,而且還是僅次於NYU的“國際生大戶”。
主頁菌淺淺猜測一下,這可能是因為除了NEU的學術實力強(工程、臨床醫學、生物醫學、藥劑學、國際商務等專業位列全美前50)之外,它還能讓你實現畢業即就業。
Co-op專案連續多年被普林斯頓評、U.S. News為全美第一。學校與包括PwC、Wayfair、NBC等在內的全球3000多家知名企業有著密切合作,約90%的本科生在就讀期間至少完成了一期Co-op專案。畢業生的受歡迎程度不比隔壁哈佛和MIT差,93%的人都在在畢業後9個月找到了全職工作或進入研究生院學習。

-“孩子在美國哪個學校啊?”
-“在達特茅斯學院阿姨。”
-“咋才上個學院,不上大學啊?”
-“……”
受到國內高校命名的影響,很多人都會覺得“叫學院的沒有叫大學的好”,也因此造成了一大批受害者,比如麻省理工學院,比如達特茅斯學院。
MIT吧畢竟這麼多年在國內的知名度夠廣,達特茅斯真的就很容易被外外外行誤會。就這麼說吧,你說“我常青藤的”,對面可能馬上反應“Oi,厲害啊兄弟”;但你要說“我達特茅斯的”,對面可能會露出幾分慌亂並試圖用“啊,略有耳聞”來掩飾他的尷尬。

但是!達特茅斯可是八大藤校之一啊喂!
達茅一直以“學院”名世,雖然乍聽有點像文理學院,規模也比較小,但達茅的教學資源是很多同類型的大學無法比擬的,許多教授都是各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但他們依舊致力於基礎教學,即使是最資深的教授也會去教本科一年級的課程。
此外,藤校比其他學校的一大優勢就是龐大的校友網路。達特茅斯的校友會相當給力,會充分利用學校附近的自然風光,贊助如露營、體育比賽等各種活動,甚至還為校友及其家人安排國際旅行,管理所有計劃和細節,誰看了不說一句羨慕!

-“孩子在美國哪個學校啊?”
-“在德州農工阿姨。”
-“咋去當苦勞力去了啊?”
-“……”
德州農工這個名字一聽就感覺“咱們工人有力量”,真的太容易被人誤會了,“好好的孩子怎麼想不開去上這個這個學校?”
想給德州農工正名,你只需要記住三個Title:理工強校、低調的潛力股、排名上升飛快。
作為傳統理工科強校,德州農工的計算機專業被CSRankings評為全美第32名,計算機圖形全美第6名;工科專業排名也是個個能打:石油工程全美第2、核工程第3、航天工程第10、工業製造第10。而且學校科研氛圍濃厚,過去一年投入的研究經費高達11.5億美元。
這些年德州農工的排名上升飛快,今年更是一口氣上升20名擠進Top50,排在第47位。而且與其他大學學費起飛相比,德州農工的價效比相當高。這學校你就上吧,一上一個不吱聲。

-“孩子在美國哪個學校啊?”
-“在威廉姆斯學院阿姨,一所文理學院。”
-“文理什麼學院?(轉頭)這孩子不會被騙了吧。”
-“……”
主頁菌來統計下,有多少同學在留學前沒聽說過文理學院🙋
什麼威廉姆斯、波莫納、斯沃斯莫爾,統統都是“野雞”。

文理學院雖然小眾,但人家也是很牛的好嗎?!
文理學院又稱博雅學院或者通識學院,是美國高校的重要型別之一,代表著小規模、高質量的本科教育。儘管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不及一些綜合性大學,但在美國人心中,頂級的文理學院也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詞。
文理學院專注於本科教育,每年的總入學人數大約在幾千人左右,小班授課的優勢是很多大規模的綜合類大學望之莫及的。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授之間的聯絡也會更加緊密。

而且文理學院注重於
讓學生獲得更廣泛的、跨學科的知識
,而非是特定的某個行業的特定技能。
比如沒有開設工程專業的阿默斯特學院,學生仍然可以透過學習相關的專業,如數學、科學、統計學等,來獲得工程專業的必備知識,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這並不意味著文理學院的課程設定不夠完善,相反,這種靈活性讓學生可以比那些只專注於某個專業的人瞭解更多廣泛的知識,對學生的性格、學習能力、領導能力進行全方位塑造。
本期盤點又有多少人膝蓋中槍?
你還有哪些學校想“申冤”
一起在評論區聊聊吧~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Stoooges三士渡,微訊號:StooogesEducation。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