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元腦“算力工廠”,創新AI時代智算中心建設新正規化

剛一步入位於山東濟南的浪潮資訊產業園區,遠遠就望見一棟新建的“平房”,其簡潔的工業風外觀與毗鄰的廠房、建築物相得益彰。但在這統一風格之外,筆者總感覺這座“平房”並不像其外表那樣“簡單”。

究竟是哪裡不同呢?
初見
不像集裝箱的集裝箱資料中心

浪潮資訊的工作人員揭秘了,這就是

120天內、由119個預製化集裝箱拼接而成的元腦“算力工廠”

。目前,它已成為支撐浪潮資訊智慧化轉型的新底座,承載著大規模伺服器測試、大模型應用開發以及諸多智慧化業務。

集裝箱資料中心並不新奇,但我們通常所見的都是由一兩個或幾個集裝箱組成的小型資料中心,無論從外觀設計還是內部狹窄的空間,都能夠一眼分辨出來。但是步入元腦“算力工廠”的內部,給人的感覺是寬敞明亮舒適,上有整齊的走線和管道,下有高架地板,與傳統的建築級資料中心並無差別。穿梭其間,監控室、機房、配電間、製冷區域等一應俱全,其內部構造與各功能區域的設定也與傳統資料中心無二,而且由於是多個封閉模組組成,其靜音效果甚至比傳統的高等級資料中心更佳。

你能想象嗎?

總功耗10MWPUE低至1.1以下,結構材料80%可迴圈利用,基本實現自動化、智慧化運維

,更關鍵的是,如此“龐然大物”竟然是由

119

個預製化集裝箱嚴絲合縫地拼成,無懼風吹日曬、冰霜雨雪。“這樣一個規模巨大、綠色環保、運維智慧的智算中心,沒有采用傳統的資料中心土建方式,而是全部採用預製化、集裝箱式的構建方式,在早期的規劃設計階段就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難題。”浪潮資訊伺服器產品線副總經理李金波舉例說,比如集裝箱如何設計和生產製造,如何才能讓兩個集裝箱在拼接時做到“天衣無縫”,如何在未來進行擴充套件時做到在第二層施工的同時不影響一層算力中心的正常執行等。

在這座採用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建成的元腦“算力工廠”裡,到底隱藏著多少“黑科技”呢?

揭秘
預製化AIDC的“黑科技”

從雲資料中心時代開始,我們就經常聽到有企業使用者這樣抱怨:“資料中心建成之時,就已經落後了。”這是因為以前總是先建資料中心基礎設施,然後再考慮算力的匹配與實際的業務需求。而傳統資料中心的建設要經過設計、土建、機電安裝、除錯等多個階段,規劃及建設週期通常在

3

年以上。

“快”人一步,120天建成交付

進入數智化時代,算力技術的迭代速度更快,晶片每年都在更新,應用的變化更是壓縮至數月甚至數週,傳統的資料中心構建模式已經捉襟見肘。元腦“算力工廠”在基礎設施層採用新一代預製化

AIDC

構建方式,為大規模及超大規模智算中心的建設開闢了新的路徑,樹立了新的標杆。

“傳統資料中心的建設速度跟不上高速增長的

AI

算力需求。面對這一窘境,我們在算力工廠基礎設施的建設上,採用了標準化、預製式、模組化的模式,算力需求的規劃與算力工廠基礎設施的建設幾乎同步進行,完美契合。算力工廠建成交付,算力同步供應。可以預見,基於預製化

AIDC

的算力工廠模式將成為智算中心建設的主流。”李金波如是說。

從浪潮資訊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來看,它採用預製集裝箱模組化設計,以“搭積木”的方式進行建設,並與土建解耦,不受施工條件限制,所有機電裝置在工廠預整合、預測試,

預製裝配率高達90%

;且整合工作與現場土建工作並行,相比傳統土建機房,

工期可縮短80%左右

其實,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又怎一個“快”字了得,它還透過模組化設計實現了靈活擴容與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其每一個模組都經過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效能測試,確保在拼接後能夠形成一個穩定、高效的整體,確保資料中心的可靠性與可用性。同時,預製模組化疊箱體系還可根據業務需求,分期高效進行水平和豎向擴容,包括

IT

、電力、整合冷站、液冷冷源、辦公、走廊、電梯、樓梯等在內的多種功能箱體,可根據不同場景及規模靈活組合,並按功率區段分割槽部署,實現風冷

/

液冷、

AI/

通用

/

高密度等多種形態靈活相容,輕鬆匹配智算算力、通用算力、邊緣算力等多種應用場景。

“綠”意盎然,PUE降至1.1以下

功耗問題始終是智算中心建設與應用的一個掣肘。在過去十年間,

CPU

的熱設計功率(

TDP

)幾乎翻了一番,

GPU

的熱設計功耗也從

2008

年的不足

200W

激增至目前的

1000W

。只有堅定不移地實現資料中心的綠色高效與可持續發展,才能從容應對高功耗晶片、高密度伺服器和單機櫃功率密度帶來的挑戰。

高效節能的浪潮資訊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創新性地將液冷、光伏、儲能、餘熱回收等多種綠色技術有機結合,提高了散熱及能源利用效率。比如,採用冷板式液冷技術結合氟泵空調系統,可將

PUE

降低至

1.1

以下,並可同時降低碳排放

25%

。元腦“算力工廠”整合的冷站採用變頻冷機,冬季和過渡季節採用自然冷卻方式,

15

/21

℃中溫冷水製冷,整機能效比≥

5.5

,同時結合餘熱利用技術,在冬季可覆蓋辦公區供暖。

浪潮資訊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充分考慮到了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其採用的集裝箱為預製化鋼結構建築,材料回收率超過

80%

,而且在施工現場無粉塵、噪音,減少了建築垃圾,有效地踐行了綠色環保理念。

概括而言,元腦“算力工廠”採用了創新的智算中心建設模式,基於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的算力底座具備快速交付、高效節能、靈活擴充套件等核心優勢,再加上浪潮資訊的

AI

基礎設施管理平臺、人工智慧開發平臺

AIStation

等在算力高效運營層面的保駕護航,讓智算中心的建設與運營更省心也更省力。

未來
智算中心建設的主流選擇

回顧資料中心的發展歷程,從計算中心、資訊中心、雲中心再到今天的智算中心,隨著應用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資料中心的定位、功能乃至建設方式也都在不斷演進。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資料中心始終要為業務服務,今天如何快速跟上智慧算力的發展需要就是核心目標。

當前,生成式

AI

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對智算中心的建設和運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實現算力規模化、預製化以及敏捷地上線供應;第二,從

IT

裝置到整個智算中心的物理基礎設施,全面踐行綠色化,降低能耗和碳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根據如上要求,快速交付、超高密度、綠色低碳的浪潮資訊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無疑是智算中心建設的理想模式,按照此模式打造的元腦“算力工廠”就是最好的例證。

元腦“算力工廠”承載了全球伺服器壓力測試、大模型開發應用、智慧化轉型等多種業務應用。作為國內首個預製化模式伺服器測試中心,它透過包含產品通用測試及實際應用測試在內的

40大類、2000多項測試項

,能夠對伺服器的效能、相容性、安全性、穩定性、適應性等進行全面測試,

具備150萬臺/年的壓測能力

,充分滿足伺服器研發和生產的大規模測試需求;它還可以支援教科研、生命科學、氣象、能源、金融、自動駕駛、網際網路等眾多行業的

POC

測試需求,已為

350+海內外客戶

提供測試支援。

此外,元腦“算力工廠”已成為浪潮資訊智慧化轉型的重要支點,承載著供應鏈大腦、智慧工廠、大模型迭代開發、智慧客服、智慧程式設計助手等一系列智慧化業務,進一步提升了浪潮資訊的智慧製造及智慧管理水平。

“預製化是智算中心最適合的構建模式。”浪潮資訊人工智慧與高效能產品線副總經理張強解釋說,“這是由不斷增長的

AI

叢集規模所決定的,也是

IT

裝置升級換代的必然選擇,更是資料中心走向全面液冷的趨勢所推動的。”

浪潮資訊透過

AIO

級、臨建級和建築級等多樣化的預製化

AIDC

解決方案,能夠滿足不同場地、不同業務場景的智算中心建設需求。預製化的算力工廠不再只是傳統土建資料中心的“補充”,而是可以獨當一面,快速、靈活、高能效地滿足

AI

的需求。從最初的單個箱體發展到幾個箱體的堆疊,再到如今的叢集式智算中心,在使用壽命、安全可靠性等方面,算力工廠與傳統資料中心幾乎沒有差別,將成為

AI

時代智算中心建設的主流選擇。

往/期/回/顧
從科技賦能到價值引領,東莞證券可進化的信創雲建設啟示錄“智算”雄起 | 智算作業系統要“頂天立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