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千年唐卡走進創新之都,非遺傳承如何綻放新光芒?來自青藏高原的藝術聖火即將點燃矽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娘本大師,攜其子青年唐卡藝術家仁青多傑跨越重洋,在矽谷亞洲藝術中心開啟"聖域之光"藝術展(4月19日-30日)。在這場展覽前夕,2025年4月16日,丁丁電視《矽谷看世界》特邀這對傳奇父子走進演播廳,主持人丁維平與兩位藝術家展開深度對談,帶您一同走進千年唐卡藝術的世界,聆聽兩代藝術家跨越時空的文化迴響!

父子二人深度分享了他們關於唐卡藝術的修行之路,父子間的傳承故事與藏地文化的精神核心,訴說了藏地的信仰與藝術的極致融合。

娘本老師是唐卡藝術的領軍人物,他融合了敦煌壁畫、西藏唐卡與漢族工筆畫,開創了獨特風格。而仁青多傑則是新生代力量,繼承傳統的同時,也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

娘本老師這樣描述唐卡:“‘唐卡’藏語叫‘唐嘎’,意思是開闊的卷軸畫。它是藏傳佛教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形式,融合了宗教故事、天文地理、人文歷史、藏醫等內容。我們用天然礦物顏料,透過工筆技法繪製,畫面精美、色彩持久,文化內涵深厚,技藝要求極高。”

唐卡不是畫出來的,是修出來的
娘本大師出身熱貢藝術發源地——青海同仁,從12歲起便開始跟隨藏地名師學習唐卡繪畫。
他談到唐卡創作對繪者的修為、心性與耐力要求極高。
“唐卡不僅僅是技藝,更是對佛教的理解,是一場修行。它講究‘度量經’,每一個佛像的比例、姿態都有嚴格規定。我們常說:唐卡不是畫出來的,是修出來的。”

被問到為何投身唐卡藝術時,他笑言:“從小家裡兄弟多,我是老大。小時候喜歡畫畫,後來學習唐卡,一畫就畫了一輩子。”
而坐在父親身旁的青年畫家仁青多傑,展現出一份超出同齡人的成熟與沉穩,這也是多年學習唐卡養成的心性與習慣。
他從12歲開始接受系統的唐卡繪畫訓練。他談到:“一天最基本要是十一個小時以上的,晚上還有時候要加班。十幾個小時就這樣盤著腿在那做畫。”
但正是盤著腿,像每一個佛像一樣盤著腿,心就能靜的下來,才能夠更好的研究唐卡。

師從名師,跟隨夏吾才讓學習,與張大千的深厚淵源
娘本老師回憶起師從的三位恩師,其中夏吾才讓大師青年時期曾參與張大千敦煌壁畫的臨摹工作,將飛天、供養人等藝術元素帶入唐卡世界,對他影響至深。

他提及他的老師18歲時就技藝出眾。後來與其他三位藝人被張大千邀請到敦煌,合作臨摹壁畫兩年多。這段經歷不僅影響了老師的藝術風格,也對娘本老師這一代有很深的啟發。


1943 年 5 月中央社記者羅吉眉(寄梅)所攝張大千與助手們在榆林窟第十五窟甬道內臨摹的現場照片。張大千左手邊的藏族青年即是夏吾才讓。(田洪提供)

在娘本老師的代表作品《黑金釋迦牟尼與十八羅漢》中,他以釋迦牟尼佛為中心,佛像金身在黑色背景上格外突出,採用黑金配色,既神秘又尊貴,讓人一眼就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和寧靜。
佛陀周圍環繞著十八位羅漢,不僅有傳統經典中的十六尊者,還加入了藏傳佛教中特有的達摩多羅和布袋和尚,展現了漢傳與藏傳佛教的融合。達摩多羅揹著經書、身邊帶虎,形象像是行走四方的僧人;布袋和尚笑容慈祥,象徵著未來佛彌勒的寬容與喜樂。
這幅作品在色彩運用、人物設定和構圖上都有新意,既保留了傳統佛教藝術的莊重,又融入了現代審美和文化理解,是一幅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精彩之作。
我想讓更多人瞭解唐卡、喜歡唐卡
“我們希望保持傳統的根本,但在色彩、構圖、題材上加入新的表達方式。讓唐卡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而不只是博物館裡的藏品。”
2016年,仁青多傑致力於推廣這門古老藝術,開始教授學生學習唐卡。
“我帶過的學生很多是小朋友,他們可能起初只是喜歡畫畫,但隨著學習深入,他們開始瞭解藏傳佛教文化、瞭解熱貢藝術的歷史,這是很有意義的。”

令人父親孃本驕傲的仁青多傑的創新
“傳統唐卡以彩色、黑色、金色、紅色為主,我在父親指導下嘗試了藍色底的唐卡,是一種突破。我查了很多資料,發現歷史上幾乎沒人嘗試藍底,這激發了我的創造力。”仁青多傑這樣說道。

娘本老師認為,兒子這一代年輕人正在對唐卡藝術進行創新,例如在面部表情的表現和色彩運用上帶來了新的風格。這種充滿活力和年輕氣息的創作方式不僅受到國內觀眾的喜愛,也讓他們感到欣慰和高興。
“一看到的話,這個很活躍啊,很年輕的那種感覺。”

他們始終希望唐卡藝術能夠發展成為真正被國際認可的藝術形式。希望年輕人一定要活躍起來, 更好的畫出精美的作品,更多的走出來啊,向更多的人宣傳唐卡藝術的技藝和審美。
傳統中的融合創新,走向世界的熱貢藝術
在介紹作品時,娘本老師提到自己在創作中融入了敦煌壁畫、西藏唐卡和漢族工筆畫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同時,娘本老師的畫已經帶到世界的各個地方, 包括在紐約, Rockfeller等地的藝術館做了很多次展覽。其中,他帶領團隊於2016年完成《四部醫典》曼唐長卷,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並收藏。

主持人丁維平提問:“娘本老師,您的唐卡好像和我在藏區看到的不太一樣?”
娘本笑著回答:“是的,我們的唐卡不僅畫佛像,也畫藏族英雄人物、藏醫藏藥,甚至歷史故事。唐卡題材豐富,它是文化的百科全書。”

主持人丁維平繼續問道:“灣區的中醫藥很發達,同時藏醫在中醫部分佔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希望此次展覽能看到您的這個作品。娘本老師能不能介紹一下這部作品的背景和意義?”
娘本老師解釋道:“四部醫典”是藏醫學中極為重要且精美的一幅作品,詳盡描繪了藏醫藥的來龍去脈,包括經絡、骨節、血脈的結構,以及藥材在春夏秋冬不同季節中的採集特徵和色彩變化,畫面如同標本一般精確。這幅作品最早完成於清代,由一位著名藏醫老師與多位藝人共同繪製,堪稱“完美的作品”。

他的團隊在畫院歷時三年重新繪製了這幅“四部醫典”,並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展覽,受到廣泛歡迎。他形容“每天都是成千上萬的人來看”。
“我非常高興地捐給了國家,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榮譽”。
矽谷亞洲藝術中心展覽與講座
矽谷亞洲藝術中心19日至30日間將舉辦“聖域之光——娘本與仁青多傑唐卡藝術展”,展出唐卡藝術大師孃本和他的兒子仁青多傑的精品力作23幅,涵蓋釋迦牟尼、千手千眼觀音、無量壽佛、黃財神等多幅珍貴唐卡。

展覽期間20日下午,娘本將親自主持專題講座,題為“從張大千到夏吾才讓——再到我與仁青多傑的唐卡傳承之路”。
講座將從張大千在敦煌臨摹壁畫談起,回顧敦煌藝術與熱貢唐卡之間的歷史脈絡與藝術互動,並結合他與兒子仁青多傑多年來的創作實踐,分享唐卡藝術如何在一代代傳承中融合創新,延續精神核心,同時開拓新的表現語彙。


作者:丁丁艾
排版:丁丁貓
聚焦
科技活動|商業活動
科技節目|商業節目
★★★★★

精彩活動
▼
精彩節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