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赴美遊客3月減少11.6%,北上深一季度外籍遊客增四成

中國、歐洲多國均釋出美國旅行風險提示,民眾赴美旅遊熱情急劇下降,同期亞洲旅遊市場快速升溫

文丨

《財經》特約撰稿人 陳亮 記者 王靜儀

編輯丨王靜儀
一系列政策“黑天鵝”,擊碎了預期中的美國旅遊旺年。
美國商務部國家旅遊辦公室釋出資料顯示,3月赴美遊客人數同比下降11.6%。2025年前三個月,赴美遊客數量為710萬人,同比減少了3.3%。
這與去年的美國旅遊熱度形成鮮明對比。美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署的資料顯示,2024年赴美國際遊客超過7239萬人次,同比增長9.1%。
不少旅遊機構原本看好今年赴美遊行情,認為外國遊客人數會繼續增長,但現在紛紛下調預期。旅遊預測公司旅遊經濟學 (Tourism Economics)去年預測,2025年美國國際遊客數量將同比增長9%。然而面對當下情況,該機構迅速修改預測稱,美國國際遊客數量將由漲轉跌,同比下滑9.4%,同時國際遊客在美國的消費總額將減少90億美元。
美國旅遊業陷入衰退之際,中國以及亞洲旅遊業快速興起。中國相關機構的統計顯示,北京、上海和深圳2025一季度外籍遊客數量普遍增加約四成。比如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2025年一季度,北京口岸入出境外國人數量突破110萬人次,同比增長44%。

西歐和加拿大赴美遊客數量銳減

美國商務部國家旅遊辦公室資料顯示,來自西歐和中美洲的遊客數量減少最為明顯。資料顯示,西歐、亞洲、非洲、南美洲和中美洲赴美遊客人數分別同比下降17.2%、3.4%、12.4%、10.4%和23.9%。
作為美國最大遊客來源國的加拿大,2025年3月的遊客數量也急劇下滑,旅行預訂網站加拿大飛行中心旅遊集團表示,3月前往美國目的地的休閒預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0%。由於需求不足,加拿大航空已減少飛往佛羅里達、拉斯維加斯和亞利桑那的春季航班。
變化的背後是全球各地民眾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以及對美國旅行的擔憂。例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後反覆暗示加拿大將成為美國第51個州,引發了加拿大人的強烈不滿。此後,美國政府對加拿大收取25%的關稅,進一步激發了矛盾。
同樣,歐洲民眾抗議特朗普政府的情緒,也在美國對歐盟加徵25%的關稅後被再度點燃。歐洲民眾發起抵制美國商品的行動,許多人不再購買美國品牌的產品,如特斯拉汽車、費城乳酪、奧利奧、麥當勞咖啡等。
旅遊業也遭受打擊。新華網報道稱,目前德國赴美旅遊市場已降溫。“在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前,赴美旅遊預訂仍保持增長,但隨後逐步轉為下降。”德國施圖迪奧蘇斯旅遊公司發言人說,“目前幾乎沒有新的赴美預訂。”
英國、德國、丹麥、芬蘭等國陸續釋出了美國旅行的風險提示,告知本國公民在持有簽證或旅行授權電子系統(ESTA)入境許可情況下,依然有可能無法入境美國。
在赴美旅遊的意願減弱以及美國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強的背景下,美國達美航空總裁豪恩斯坦(Glen Hauenstein)表示,該公司來自加拿大的預訂量“大幅”下降。基於全球貿易的不確定性,該公司撤回了2025年的盈利預測。
據統計,每年旅遊業為美國經濟貢獻了2.3萬億美元,佔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97%,支撐著950萬個就業崗位。
中國北上深一季度外籍遊客增四成
與美國旅遊業衰退形成對比的是亞洲旅遊業的興起。澳大利亞統計局2025年2月的統計顯示,該國居民對美國旅遊的熱度持續下降,紐西蘭、印尼、日本、印度以及中國成為當前最受澳大利亞居民歡迎的旅行目的地。
中國幾大口岸迎來了外籍遊客旅行的小陽春,北上深一季度外籍遊客增四成。
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統計,2025年一季度,北京口岸入出境外國人數量突破110萬人次,同比增長44%;上海邊檢總站統計資料顯示,上海口岸出入境外籍人員數量達265.1萬人次,特別是在上海空港口岸(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口岸),上海邊檢機關累計查驗出入境外籍人員241.7萬人次,同比增長49%;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表示,今年一季度,經深圳各口岸入出境外國人157萬人次,同比增長39.5%。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初步統計,2025年一季度,江蘇省接待入境過夜遊客近70萬人次,實現旅遊外匯收入超10億美元,同比增長均超過50%。
中國旅遊研究院在《中國入境旅遊發展報告2024—2025》中表示,2024年中國共接待入境遊客13190萬人次,同比增長61%,恢復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增長態勢明顯。
除中國港澳臺地區仍是首要的入境旅遊市場,在免籤政策拉動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成為恢復最快的外國客源市場,也有更多來自匈牙利、保加利亞、波蘭、墨西哥等新興潛力客源市場的遊客選擇來華旅遊。
上述報告指出,入境旅遊已成為彰顯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隨著入境旅遊簽證、支付、住宿等便利化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2024年入境遊市場恢復增長態勢明顯。今年一季度,海外民眾對來華航班和住宿的搜尋量高於去年同期水平,未來一段時期,來華旅遊需求將持續提升。
責編 | 楊明慧

封圖來源|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