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禁在敘利亞七個月的美國人獲釋

一名美國人星期四(12月12日)在敘利亞出現,稱他因為在宗教朝聖期間非法從黎巴嫩步行進入敘利亞而已被監禁了七個月。

29歲的特拉維斯·蒂默曼(Travis Timmerman)是上星期被反政府武裝從臭名昭著的敘利亞監獄中釋放的數千人之一。當時,反政府武裝以迅猛勢頭攻佔了首都大馬士革,推翻了強人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結束了他家族長達54年的鐵腕統治。

阿薩德逃亡俄羅斯尋求庇護,反政府武裝接管了政權。
起初,蒂默曼被一些人誤認為是12年前在敘利亞失蹤的美國記者奧斯汀·泰斯(Austin Tice)。泰斯目前尚未被找到。
一段影片顯示,蒂默曼在看上去是一個私人住宅裡,躺在一個床墊上,身上蓋著一條毯子。影片中的一些男人稱,他受到了良好的待遇,將安全返回家。目前尚不知道蒂默曼曾被關押在哪裡。
美國官員稱,他們在設法確認蒂默曼的身份,並向他提供支援。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約旦對記者說,白宮在“努力把他帶回家,從敘利亞帶走”,但是因為隱私的原因,他拒絕做進一步的評論。
“我不能向你透露將會發生什麼的任何詳情,”他說。
蒂默曼在隨後接受阿拉比亞電視臺(Al-Arabiya TV)的採訪時說,他曾經非法從黎巴嫩東部城鎮扎赫勒步行進入敘利亞,然後被拘押,受到單獨監禁。
蒂默曼說,他受到了良好的對待,但能夠聽到其他年輕男子遭受酷刑的聲音。
“還好了。給我吃的,給我喝的。唯一的困難是,在我內急的時候,我不能去廁所,”他說。蒂默曼說,他一天只被允許上三次廁所。
“我沒有被打過,獄警待我不錯,”他說。
美國政府首席人質談判特使羅傑·卡斯滕斯(Roger Carstens)本星期初前往黎巴嫩,希望蒐集有關泰斯下落的資訊。
喬·拜登(Joe Biden)總統說,美國相信,泰斯仍然活著,將努力帶他回家,儘管他星期日也承認,對於他的境況“我們沒有直接證據”。泰斯案已經困擾美國情報官員多年。
布林肯星期四強調拜登政府對於泰斯案付出的努力。
“每一天我們都在努力找到他,帶他回家,”布林肯說。“這是美國的一項要務。”
2012年8月的一天,泰斯在大馬士革以西的一個交戰方爭奪的地段的檢查站失蹤。當時敘利亞的內戰在激烈進行。
泰斯失蹤幾個星期後的一段影片顯示,他被武裝男子押著,雙眼被蒙。此後,泰斯的音訊全無。阿薩德政府否認扣押了泰斯。
布林肯說,阿薩德被推翻後,“敘利亞幾十年來首次有機會有一個不被獨裁者控制的政府。”
他補充說,“敘利亞不被一個宗教或一個族群主宰。敘利亞不被一個外來的強權主宰。敘利亞不被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主宰,事實上,敘利亞由人民管理,向敘利亞人民負責,我們決心盡我們所能,同合作伙伴密切協調,幫助敘利亞人民實現這個願景。”
星期四早些時候,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的辦公室說,以色列軍隊將留在靠近被佔領的戈蘭高地的一處敘利亞緩衝區,直到敘利亞一側的有一支武裝能夠確保安全為止。
在反政府武裝推翻了阿薩德之後,以色列軍隊從戈蘭高地以色列一側進入到敘利亞一側的緩衝區。
“以色列不會允許聖戰者組織填補真空,威脅戈蘭高地的以色列社群,發動類似10月7日的襲擊,”內塔尼亞胡辦公室說。
以色列的舉動受到聯合國的批評,稱這是違反1974年的協議。該協議劃定了以色列和敘利亞軍隊之間的分界線,並在兩軍之間設立了受聯合國監測的緩衝區。
法國、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和沙烏地阿拉伯都批評以色列的舉動。美國說,這樣的部署必須是臨行的。
推翻阿薩德政權的敘利亞戰士的主要指揮官阿布·穆罕默德·喬拉尼(Abu Mohammed al-Jolani)星期三表示,任何參與虐待和殺害阿薩德統治期間被拘押人員的人都將被追捕,絕不可能獲得赦免。
喬拉尼在敘利亞國家電視臺的電報(Telegram)頻道發表的宣告中表示:“我們將在敘利亞追捕他們,並要求各國交出那些逃亡者,好讓我們伸張正義,”
喬拉尼發誓要對阿薩德的虐待和殺害幫兇進行報復,此時全世界都在關注敘利亞新統治者能否穩定國家局勢。此前,敘利亞以教派和民族劃線的內戰持續了近14年,使國家陷入混亂。
喬拉尼的戰鬥人員任命穆罕默德·巴希爾(Mohammed al-Bashir)領導臨時政府,他懇求數百萬難民返回家園,團結起來,提供基本服務。但由於手頭資金有限,重建工作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巴希爾的任期截止到明年3月1日。
“在國庫裡,只有幾乎毫無價值的敘利亞鎊。一美元可以買到35000枚我們的硬幣,”巴希爾告訴義大利報紙《晚郵報》(Corriere della Sera)。
“我們沒有外幣,至於貸款和債券,我們仍在收集資料。所以,是的,我們的財務狀況非常糟糕,”巴希爾說,他曾在敘利亞西北部的一小片地區管理一個由反政府武裝領導的小型政府。
但巴希爾表示,由伊斯蘭主義者主導的、推翻了阿薩德的聯盟將保障所有宗教團體的權利。
(本文參考了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的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