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量印度及尼泊爾留學生畢業,澳洲或將迎來另一波移民高峰——這次,是以畢業生攜帶家屬的方式出現。
分析指出,這可能將衝擊澳洲兩大政黨近期關於“控制移民人數”的承諾。
莫納什大學高等教育政策專家Andrew Norton最新分析了內政部資料,指出:
在當前持有485類畢業生臨時簽證的約21.4萬人中,有五分之一(4萬多人)其實是配偶或子女。
其中,中國雖然是澳洲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但中國畢業生家屬佔比只有約12%,
而來自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菲律賓、斯里蘭卡和不丹的畢業生中,至少三分之一的簽證持有人是家屬。
Norto表示,隨著疫情後留學生數量激增,預計2023、2024年入學的大量碩士生將在近期集中畢業,485簽證的申請量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迎來一輪高峰。
聯邦政府資料顯示:2023年澳洲大學和職業教育的新生註冊人數為40.25萬人,2024年更增至43.5萬人,遠高於2019年的34.56萬人。
國際教育產業對澳洲經濟貢獻高達510億澳元。

儘管聯邦工黨此前試圖立法設定每年外國留學生的總額上限為27萬人,但這一提議在去年被自由黨和綠黨聯手否決。
工黨隨後透過行政命令收緊簽證審批,包括:
-
提高英語要求 -
將學生簽證費用調高至1600澳元 -
增加資金證明門檻至29710澳元 -
禁止在境內申請第二次學生簽證
而自由黨領袖Peter Dutton在競選過程中則提出更激進的政策:
將新生留學生人數限制在每年24萬人以內,並提高簽證費至最高5000澳元,同時規定國際學生在公立大學中佔比不得超過25%。
他還承諾“快速審查”485簽證機制,以打擊濫用行為。

儘管485簽證初衷是為國際畢業生提供在澳工作機會、積累經驗,但現實是,大多數人並未進入所學專業,而是從事低薪工作,如護理、外賣、運輸或餐飲等服務業。
Norton指出,不應一味否定這些工作價值:“很多澳洲人不願做的基礎崗位,其實是靠這些畢業生支撐起來的。對來自低收入國家的學生來說,即便是做體力工,也遠遠好過回國後的收入。”

而不少畢業生家屬在澳洲也會合法打工,每兩週可工作48小時,有部分人可能透過收現金的方式非法打工。
Norton表示,一些群體“很可能”正在利用485簽證的漏洞,透過攜帶家屬來澳,不僅讓配偶或子女進入就業市場,還希望藉此逐步獲得永久居留資格。
Grattan Institute曾在2023年指出,部分低薪畢業生容易被僱主剝削,也可能成為系統漏洞的利用者。

485簽證自2011年推出以來,已成為澳洲吸引留學生的重要工具,並被英國、加拿大及紐西蘭等國相繼仿效。
然而,如今這一簽證政策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爭議與審視:
它是讓留學生“有機會回本”的橋樑,還是人口管理難題的“灰色通道”?
來源:AFR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閒話澳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