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被白女一頓揍,鼻子流血眼鏡打斷!練過詠春的華女決定不還手,引發熱議!

12月19日傍晚,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從事管理工作的華人女性小美(化名)約了一名朋友到曼哈頓布萊恩公園滑冰。
然而,這本該是愉快的一晚,卻因為一次突如其來的襲擊而蒙上陰影。
當她們溜冰結束後走向地鐵站的途中,小美就被一名白人女性無端辱罵。小美的朋友試圖勸阻時還被對方一拳打在臉上,鼻子被打流血,眼鏡也被打斷。

事發後,襲擊者迅速消失在人群中。兩人致電911後等候40多分鐘才找到警員處理事件。
而至今已經一週過去,小美仍然沒有從事件帶來的震驚中完全恢復過來,她不願出門,不願跟人講話。
在紐約居住了十年的她甚至開始自問:“紐約現在成了這麼不友好的一個城市,為什麼我們還要留在這裡?”

布萊恩公園的溜冰場和聖誕前後公園裡搭建起的冬季聖誕村是小美在紐約的最愛,冬天裡她每週都到這裡溜冰。
19日晚7點15分,小美和朋友結束溜冰,在40街和6大道路口東側過馬路準備前往地鐵站時,走在她們前面的一名白人女性,突然轉回身對小美開始破口大罵並飛腳試圖踢向小美的小腿。
小美的朋友想要勸阻時,被對方揮拳打中臉部,鼻子被打破,眼睛被打斷。混亂中兩名路人幫忙拉開了襲擊者,此人隨即消失在人群中。

小美說攻擊者當時已經在她們前面走了一段時間,聽到兩人的對話,語言加上小美的亞裔臉可能讓對方確定她是亞裔,小美相信這是觸發對方攻擊的原因。“種族歧視是這類攻擊的根源,”小美說道。
儘管警方記錄了相關資訊並立案,但案件處理過程讓小美感到失望。事發後,小美看到附近路口有一名身著NYPD熒光馬甲的警員在執勤,就前去要求幫助,這名警員說自己是交通警,不處理此類事件。
另一名交通警告訴小美42街附近正有警察在處理事故,建議可以過去問問。果然,小美和朋友在42街看到一輛打著閃燈的警車以及三四個警察。
但這些警察也對她們說,報案最快的辦法是打911。7點26分,小美和朋友撥打911報案,40分鐘以後小美看到一名新來到現場的女警,走過去問,對方與另外一名警車上的兩名警員確認收到了報警電話,之後三人才開始向小美和她的朋友詢問案情。

在警員的建議下,小美和朋友坐上警車,在附近尋找那名攻擊者,但沒有結果。警方已記錄了相關資料並對此立案。
在紐約居住了十年的小美坦言,疫情以來治安狀況明顯惡化。她回憶起2021年,一名65歲的亞裔女性在街頭無端被毆,周圍人卻冷眼旁觀。
此外,她還目睹過地鐵站內的隨機襲擊事件。“這些事讓我提高了警覺,但即使在熟悉的環境中,也無法完全避免。”
“不介入才是最好的防身之法”在她的微信推文中,小美說,她曾經練過詠春拳,在事發後報警等待警察到來的那段時間裡,腦子裡反覆冒出來打回去的念頭。
警察後來也說,這種情況下如果打回去不會給自己惹上麻煩。但她仍然認為還手不是最優解,萬一發生沖突,首先應拉開自己與對方的距離,第一優先永遠是個人生命安全。

小美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在社交媒體上,希望提醒更多華人注意安全。她的帖子卻引發了一場關於“被襲後是否該還手”的熱議。
一些人認為,亞裔因不反抗而成為襲擊目標;另一些人則認為還手可能激怒對方,帶來更大的危險。
對此,一些人表示,自衛的方式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但總體來說,“不介入(not engage)才是最好的防身之法”。

律師指出,合理自衛在法律上是被允許的,但行為需符合“合理”標準。例如,如果對方僅僅是吐口水,而受害者使用武器還擊,則可能不被視為合理自衛。
社群組織負責人馮小姐也建議,受害者首先應確保自身安全,事後可以透過報警或聯絡媒體等方式追求正義。
她特別強調:“報案非常重要,即使對方沒有被抓到,也能引起警方和公眾對治安問題的關注。”

不過依然有很多網友對當事人的不還手感到不解和氣憤,有網友指責就是因為亞裔一貫不反抗的形象才導致別人撿軟柿子捏。
有人寫道:一般沒人敢輕易打黑人,因為知道他們都是打架碰見不要命的,但是如果是老人,什麼族裔都有可能被欺負,就是因為老人不敢還手。亞裔每次都息事寧人,下次還得被打。
儘管有網友指責亞裔因不反抗而遭攻擊,小美並不同意這一觀點。“亞裔也有強壯的人,也有拳王,但攻擊的根源是種族歧視,而不是我們是否會反抗。

海外華人多媒體矩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