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
上方藍字
關注我們
宗慶後突然冒出3個非婚生子女要求分割財產,而且有報道說,他還有其他非婚生子女,生前苦心經營的人設瞬間崩塌,並且導致娃哈哈面臨嚴重的股權糾紛震盪,甚至引來國資流失的質疑。這一突如其來的大轉折招來海量的評論和指指點點,老胡也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第一,宗慶後生前的“布鞋首富”形象現在看來的確是刻意打造的,不真實。宗慶後作為一名企業家,不應該樹立與自己真實情況差距如此之大的社會形象,因為這對他自己、對企業都意味著長期風險。他有難以告人的隱私,想瞞住,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他應當知道,構建一個南轅北轍的形象,是在給更大震動埋下伏筆。
不清楚宗慶後當時為什麼要那樣打造形象,也許他認為“布鞋首富”的形象更有利於企業發展,但現實是,他在世時一切風平浪靜,但是現在事情爆炸了,對娃哈哈同時造成了內外衝擊,因此它顯然不是一個有長期遠大目標的企業所應有的公關策略,

第二,雖然宗慶後的人設崩塌了,老胡個人認為,社會還是應當對這位創造了商業奇蹟的已故民營企業家給予應有的客觀評價。他的貢獻是把一家校辦小工廠變成了中國最大的飲品公司之一,他領導的企業應當說是參與定義那些年改革開放的民間力量之一,他做出的貢獻已經被時間記錄了下來,這個貢獻不應因為他私生活的曝光而被抹殺。
宗慶後留給社會的遺產有二,一是他的商業成就,二是他的“布鞋首富故事”,後一個破產了,這當中有前文所述的宗慶後個人原因,也有輿論主動的誇張炒作。在做了這些釐清之後,宗慶後仍然是他所處時代了不起的正面人物,我希望在這一點上,輿論能夠達成共識。
第三,在宗慶後私德人設崩塌後,反觀去年他逝世時輿論對農夫山泉創始人鍾睒睒發動的攻擊,更顯出不可思議的荒唐。輿論造出一個商業界的“聖人”形象,然後用它當棍子,去打另一個做出了貢獻的民營企業家,如今看起來,這是對兩位企業家的同時傷害。讓我們大家對當時的荒唐事情進行應有反思:不要輕易搞“造神”運動,也不要隨便搞“獵巫”運動,把這兩件事同時幹,尤其要堅決反對。

第四,事到如今,圍繞娃哈哈的訴訟只能按照法律來,對宗慶後在海外為非婚生子女設鉅額信託是否涉及國資流失,也要嚴格由法律界定。由於娃哈哈很早就做了股權改制,據今年6月份的報道,國資佔大股東的娃哈哈集團資產佔整個“娃哈哈系”總資產的15.67%,子公司與集團的股權關係更需要專業分析,怎樣定義那筆信託的合法性,決非我們憑直覺就能判斷,所以輿論當前不宜下斷言。而無論事情有多複雜、艱難,老胡誠懇希望,娃哈哈作為著名企業,能夠整體上挺過此劫,公司的市場業務不被宗氏家族內訌及產生的鏈式反應擊垮。讓我們大家一起對已故的宗慶後多一分包容,對受到衝擊的娃哈哈多一分平常心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