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狂了?再次得罪中國,討好美國!

澳洲“站隊”美國惹怒中國?

砸錢、得罪、還被冷臉:真成冤大頭了!

最近,澳大利亞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又“衝鋒”了一次——但這回,衝得有點慘。
7月初,澳洲外長黃英賢專程赴美,和美國、日本、印度三國外長齊聚一堂,舉行“四方安全對話”。會議主打一個核心議題:減少對中國關鍵礦產的依賴

別看這幾個國家湊在一起開會氣氛很和諧,背後卻藏著不小的博弈。因為這場會議,說白了,就是美國在拉盟友出面,圍堵中國稀土資源的全球主導權

而澳洲,這回又一次“義無反顧”地站到了美國那邊。

美國急了,中國卡著咽喉

什麼讓美國突然這麼緊張?
一個字:
尤其是稀土——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金屬礦產,是全球新能源、國防、航空、晶片等高科技產業的命脈。全球稀土的七成產能掌握在中國手中,而電動車、電池、導彈、雷達、甚至iPhone都繞不開這些資源。
不僅如此,中國還掌握了包括鋰、鎳、銅、石墨在內的大量關鍵金屬的提煉與出口。這意味著,美國想搞高階製造,首先得看中國臉色。
而美國最怕的,就是這種“卡脖子”的局面。於是,一通操作猛如虎,把澳洲、日本、印度拉來成立所謂的“關鍵礦產夥伴倡議”,大講“供應鏈安全”。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就是要找人幫自己分擔風險,替自己去扛中國的反制。

澳洲:跟美國站隊,反手捱了個耳光

澳洲這邊呢,黃英賢信心滿滿,出發前給足了美國面子,甚至連AUKUS軍費開支、關鍵礦產戰略資源的配合都提前做了準備。

結果呢?美國不但沒有給澳洲任何回報的承諾,反而暗戳戳地繼續施壓,讓澳洲加軍費、買武器、投基建,還要多掏錢幫美軍修潛艇基地

黃英賢試圖“順水推舟”,向美國提了兩個小小請求:一是別讓澳洲在審查中吃太多虧,二是希望在關鍵礦產談判中獲得一些優待。

美國官員的回應?裝聾作啞,壓根不接茬。
這哪是開會?簡直就是當場捱了一巴掌。幫美國站臺,得罪中國,還沒落著好。

澳洲:又得罪中國,又被美國使喚,真冤!

與此同時,中國方面的表態也迅速而明確。
中國駐澳大使肖千罕見發文,措辭強烈地批評某些國家“無端渲染地區緊張、逼盟友增加軍費、擴大軍事存在”,更直接點名澳大利亞,“沒有理由成為中國的敵人”
肖大使話說得不重不輕,但句句在點上:“你跟著美國走,拼命砸錢買武器,結果你自己財政受不了,經濟提不起來,苦的是誰?還不是你澳洲自己?”

這一點澳洲人自己也開始明白了。
要知道,澳洲未來10年將為AUKUS協議投下3680億澳元,還得掏出21億澳元買導彈、45億澳元幫美國修造船廠、提高軍費到GDP的3.5%(高達1000億澳元)……
這麼算下來,澳洲現在已是全球第九大國防開支國家,直接超過法國,逼近英國。堂堂一個大洋島國,現在軍火花的錢快趕上歐洲強國了,經濟卻連年下滑、民生吃緊,真是“越幫越窮”。

澳美聯盟:越來越像“單向付出”

過去,澳洲人對“美澳同盟”充滿信心。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我們是不是太天真了?
——美國不斷要求我們增加軍費,卻不願承諾任何關鍵利益;——我們幫他“對抗中國”,結果中澳關係惡化,出口受損,貿易大跌;——總理千里迢迢想在G7峰會跟特朗普見面,結果對方臨時取消,不搭理。
這哪是什麼盟友?簡直就是一場“單方面討好”的戀愛。
反對黨也看不下去了,影子財長直接批評黃英賢“空手而歸”,“浪費時間、得不償失”。

結語:中美博弈下,澳洲還能走多遠?

澳洲正在一條危險的鋼絲上行走。
一邊是美國這個安全靠山,一邊是中國這個最大貿易伙伴。理論上澳洲希望“兩邊都不得罪”,但現實很殘酷:一旦過界,就兩頭都討不了好。

現在的問題不是“站哪邊”,而是:你有沒有自己的立場和底線?
是不是該重新思考一下——到底是跟著美國跑斷腿,還是以國家利益為先?
砸錢可以,買軍火也可以,但別忘了,如果你連最大的客戶都得罪光了,誰還會來買你出口的礦、奶粉、龍蝦和葡萄酒?
這場國際大棋局裡,澳洲是盟友,還是炮灰?時間會給出答案。
中澳之間最新新聞熱點,
👇 第一時間內容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推薦閱讀

更多新聞熱點追蹤

👇 請點下方關注獲取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