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Happiness|十大紀錄片推薦

以下文章來源於【奇蹟工坊】,作者奇蹟工坊
先找到自己內在的幸福
然也會發現每人心中充盈富足
魯米 Rumi
01
Happy 2011
#幸福
紀錄片《幸福》(Happy,2011)由導演羅科·貝里奇(Roko Belic)執導,探討了人類幸福的本質和追求。這部影片透過科學研究、個人故事和全球各地的例項,揭示了什麼因素使人們感到幸福,並探討了現代社會中幸福的多樣性。
影片中的主要內容包括:
  1. 科學研究:透過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影片展示了什麼因素最能影響人的幸福感,如社會關係、個人目標和積極情緒。
  2. 全球例項:影片拍攝了世界各地的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的人們,展示了從美國到日本、從印度到丹麥的幸福故事,強調了幸福不僅僅依賴於物質財富,還包括社會支援、歸屬感和個人成就感。
  3. 個人故事:透過採訪和跟蹤不同個體的生活,影片展示瞭如何透過簡單的生活方式和積極的心態來獲得幸福。
紀錄片《幸福》旨在讓觀眾反思自己對幸福的理解,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來提升個人和社群的幸福感。影片強調了幸福不僅是個人的追求,也是社會和文化的共同目標,鼓勵人們尋找生活中的簡單快樂和內心的滿足感。
02
The Happy Film 2016
#幸福電影
紀錄片《幸福電影》(The Happy Film,2016)由設計師兼藝術家斯特凡·薩格邁斯特(Stefan Sagmeister)執導,探討了幸福的定義和追求過程。這部影片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是對幸福的研究,也是薩格邁斯特親身實踐的記錄。
影片的主要內容包括:
  1. 個人實驗:斯特凡·薩格邁斯特決定透過三個不同的方法來嘗試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冥想、治療和藥物。他將自己的生活變成一個實驗室,記錄了他在這三個方面的嘗試和效果。
  2. 設計與藝術:作為一名著名的平面設計師,薩格邁斯特將他的藝術創意融入影片中,透過視覺設計和藝術表現形式來傳達他的感受和思考,使影片具有獨特的視覺風格。
  3. 科學與心理學:影片引入了大量心理學和幸福研究的成果,透過專家訪談和科學資料,探討了幸福的構成要素和可能的提升方法。
  4. 自我反思與成長:影片不僅僅是關於追求幸福的方法,也是關於薩格邁斯特的自我反思和成長。他在過程中面臨了許多挑戰和困惑,影片展示了他如何在這些過程中找到新的理解和意義。
紀錄片《幸福電影》透過個人實驗和藝術表達,提供了一種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幸福的追求。影片既有科學研究的嚴謹性,也有藝術創作的自由,激發觀眾思考自己對幸福的理解和追求。
03
Return to happy 2013
#重返幸福
紀錄片《重返幸福》(Return to Happiness)講述了在經歷重大創傷或災難之後,個人和社群如何重建生活並重新尋找幸福的故事。
以下是影片的主要內容:
  1. 創傷與復原:影片聚焦於那些經歷了自然災害、戰爭或其他重大創傷的個人和社群,展示了他們如何應對這些困難,逐步走向復原的過程。
  2. 心理與情感支援:透過專家訪談和個人敘述,影片探討了心理支援和情感恢復在重建幸福中的重要性。它展示了心理治療、社群支援和個人內在力量在應對創傷方面的關鍵作用。
  3. 重建社群:影片展示了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社群如何團結一致,共同努力恢復正常生活。它強調了社群凝聚力和集體行動在重建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4. 個人故事:影片透過個人的故事,展現了他們在困境中找到希望和幸福的經歷。每個故事都體現了 resilience(韌性)和希望,傳達了積極的力量。
  5. 希望與未來:影片不僅展示了創傷和復原,還傳遞了希望的資訊,鼓勵觀眾相信在困境中依然可以找到幸福和滿足。
影片《重返幸福》感人至深,探討了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刻,如何透過內在力量和外在支援,重新找到幸福和生活的意義。影片旨在激勵觀眾面對挑戰,堅信幸福是可以重建的。
04
From Stress to Happiness 2020
#從壓力到幸福
紀錄片《從壓力到幸福》由亞歷杭德羅·德·格拉齊亞(Alejandro De Grazia)執導,聚焦於著名作家、科學家和僧侶馬蒂厄·裡卡爾(Matthieu Ricard)的生活和思想。裡卡爾在喜馬拉雅山脈生活了50年,被媒體譽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這部影片探討了如何放下恐懼、焦慮和對控制的幻覺,從而找到真正的幸福。
主要內容包括:
  1. 個人經歷與智慧:透過馬蒂厄·裡卡爾的個人故事和智慧分享,影片展示了他如何透過冥想和精神修煉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2. 心理健康:影片深入探討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供了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觀眾應對壓力和焦慮。
  3. 生活方式:展示了裡卡爾在喜馬拉雅山的生活方式,強調簡單生活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4. 幸福的科學:結合科學研究,探討了幸福的構成要素,並提供了實際的建議來提升個人幸福感。
紀錄片《從壓力到幸福》透過裡卡爾的視角,提供了一條通往內心平靜與幸福的路徑,啟發觀眾思考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實現真正的幸福。
05
Happy People
#幸福的人們
紀錄片《幸福的人們:在泰加林中的一年》(Happy People: A Year in the Taiga, 2010)由維爾納·赫爾佐格(Werner Herzog)和德米特里·瓦瑟科夫(Dmitry Vasyukov)聯合執導,講述了生活在西伯利亞泰加森林中的一群獵人的日常生活。
主要內容包括:
  1. 生活方式:影片詳細記錄了生活在偏遠的Bakhtia村莊的獵人們的生活,他們幾乎完全依靠自己來滿足所有的生活需求。影片展示了他們如何在嚴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透過狩獵、捕魚和手工藝來維持生活。
  2. 季節變化:紀錄片按季節劃分,展示了獵人在一年四季中的生活和工作。從嚴冬的狩獵到春季的捕魚,再到夏季的準備工作和秋季的狩獵,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挑戰和活動。
  3. 文化與傳統:影片深入探討了獵人的文化和傳統,他們的技藝和知識代代相傳,展示了他們與自然的深厚聯絡和對環境的深刻理解。
  4. 人類與自然:透過這些獵人的故事,影片展示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強調了在現代化和全球化程序中保持傳統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這部紀錄片不僅是對獵人生活的真實記錄,也是一部詩意的作品,展現了人類在自然中的堅韌和智慧。赫爾佐格透過他獨特的敘述風格,賦予影片深刻的哲理意義,使觀眾對人類生存和幸福有了新的理解。
06
Finding Happiness
#尋找幸福
紀錄片《尋找幸福》(Finding Happiness,2014)由泰德·尼科勞(Ted Nicolaou)執導,講述了一位紐約的調查記者在訪問位於加利福尼亞的靈脩社群阿難達(Ananda)時的經歷。起初帶著懷疑態度的她,在與社群成員的互動中逐漸發現了真正的幸福之道。
影片主要內容包括:
  1. 靈脩社群阿難達:該社群的名字意為“喜悅”,影片透過記錄其成員的日常生活,展示了他們如何透過合作、同情、和平與愛的生活方式來實現內心的平靜與幸福。
  2. 個人成長:記者在與社群成員的交流中,瞭解到他們各自的故事和幸福觀,從而逐漸改變了自己的心態,找到了內在的平靜與幸福。
  3. 幸福的探索:影片強調幸福不僅來自外部環境,還需要內心的修煉和精神的滿足。社群成員透過冥想和靈脩,展現瞭如何在現代社會中實現內心的和諧與滿足。
07
Tools of Happiness
#幸福工具
紀錄片《幸福工具》(Tools of Happiness,2020)是一部由伊戈爾·察連科(Igor Tsarenko)執導的影片,探討了來自不同文化和時代的智慧,如何在現代生活中幫助人們實現幸福。
影片拍攝於三大洲,採訪了多位專家和普通人,展示了他們使用的各種“幸福工具”。這些工具包括古老的哲學、宗教儀式、冥想技巧和現代心理學方法。影片透過個人故事和科學研究,揭示瞭如何透過簡單的日常實踐提升幸福感。
08
Happiness
#幸福不丹
紀錄片《幸福》(Happiness,2013)由托馬斯·巴姆斯(Thomas Balmès)執導,講述了不丹一個偏遠村莊中的八歲僧侶佩楊基(Peyangki)的生活故事。影片聚焦於1999年不丹國王吉格梅·辛格·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允許全國普及電視和網際網路後,這一現代科技對這個傳統社會的影響。
主要內容包括:
  1. 現代化的衝擊:影片透過佩楊基的視角,展示了電視和網際網路的引入對不丹這個世外桃源般的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佩楊基所在的Laya村莊是最後一個接入網際網路的村莊。
  2. 傳統與變遷:紀錄片詳細記錄了佩楊基及其村莊居民在面臨現代化衝擊時的反應和適應過程,展現了他們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堅持與挑戰。
  3. 個人成長:透過佩楊基的成長經歷,影片探討了幸福的真正含義,並展示了科技與現代化對個人幸福感的複雜影響。
  4. 視覺與音樂:影片採用了美麗的攝影和扣人心絃的音樂,由英國海洋力量樂隊(British Sea Power)創作,為觀眾帶來深刻的視聽體驗。
紀錄片《幸福》在2014年聖丹斯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了世界電影紀錄片攝影獎。這部影片透過對現代化程序的深入探索,激發觀眾思考幸福的本質和生活的意義。
09
Finding Hygge
#尋找Hygge
紀錄片《尋找Hygge》(Finding Hygge,2018)由Rocky Walls執導,探索了丹麥文化中“hygge”這一概念的秘密。Hygge是一種強調在日常生活中創造快樂和舒適感的藝術,近年來在全球範圍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尤其是在當前社會分裂和不信任加劇的背景下。
影片透過多個視角,展示了不同人物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和體驗hygge。它不僅探討了hygge的定義和起源,還展示了其對幸福感的深遠影響。影片中出現的人物包括作家Meik Wiking、廚師Paul Cunningham和Garrey Dawson等,他們分享了自己對hygge的理解和應用。
《尋找Hygge》不僅是一部關於丹麥幸福秘密的紀錄片,還呈現了一個全球性探索,揭示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如何透過簡單的生活方式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快樂。這部影片旨在激發觀眾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並嘗試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屬於自己的hygge時刻。
10
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
#幸福經濟學
紀錄片《幸福經濟學》(The Economics of Happiness,2011)探討了全球化和地方化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由國際社會與生態學家組織(ISEC)製作並由海倫娜·諾伯格·霍奇(Helena Norberg-Hodge)等人導演,這部影片提出了透過重視本地經濟、文化和生態系統來構建更幸福、更可持續的社會。
影片分為幾個部分,首先揭示了全球化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經濟不平等、環境破壞和文化同質化。接著,影片展示了不同地區的一些積極轉變,例如本地食品運動、社群銀行和教育改革,強調地方化如何帶來經濟和社會的多樣性和可持續性。
《幸福經濟學》透過訪談和案例研究,探討了全球經濟體系如何影響個人幸福感和社會整體幸福感,並提出透過支援地方經濟和減少對全球市場的依賴,可以實現更高的幸福水平和生態可持續性。這部紀錄片旨在激勵觀眾思考當前經濟模式的弊端,並行動起來,推動本地化的變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