譭譽參半的《封神2》,打了第一部的臉

文/ 金錯刀頻道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陽光。"
狄金森這句話,在《封神2》上實現了具象化。
《封神1》上映時天崩開局,在精神股東們的造梗、二創和反覆觀看之下,不僅被抬出ICU還拿下26億票房。
如今《封神2》上映僅四天,卻全方面遭遇滑鐵盧式翻車。
變身藍精靈的殷郊,被全網吐槽5毛錢特效。
通天教主變身東方伏地魔、元始天尊被吸乾法力等魔改劇情冒犯道教,被網友舉報到道教協會。

本該英姿颯爽的大女主鄧嬋玉,卻和姬發上演大型古偶劇,擊碎了大家對神話大片的期待。
一直在雷區蹦迪的《封神2》豆瓣評分從6.5分下滑到6.3分,與第一部的7.7分相比更是慘淡。
票房和前兩名的差距越拉越大,《哪吒2》突破15.8億大關,《唐探1900》也超過12億,《封神2》卻還在7億的邊緣徘徊。
預測票房也從33億跌到18億,就連影院排片也從21%的第一梯隊跌到10%。
從被自來水捧火到被粉絲嫌棄,《封神2》哪裡出了問題?
春節檔優等生,答題失敗
史上最強春節檔,堪稱IP百團大戰。
《哪吒2》精心打磨5年,粉絲期待值拉滿;《唐探1900》作為唐探宇宙的第四部,一直是閤家歡的扛把子;《射鵰》也有IP+徐克+肖戰三大王牌護法;再加上《熊出沒》這種春節檔釘子戶,各種IP齊上陣廝殺必然激烈。
即便高手如雲,《封神2》仍然是今年春節檔的優等生,贏面很大。
從宣發上看,《封神2》的內卷程度,僅次於新IP《射鵰》。
《封神2》的主創們在上映前就開始在全國各大城市跑路演,最出圈的是在深圳世界之窗用無人機宣傳,不僅吸引遊客拍照,路演票比火車票還難搶。
就連電影院裡放的海報尺寸,《封神2》都比其他電影高出一截,可見片方對其給予厚望。
《封神2》不僅放出兩支超燃預告片,還提前重映第一部掀起一波回憶殺,點燃了大家對“封神宇宙” 的熱情。
與其他電影不同,《封神》IP身上的養成屬性,讓粉絲對其IP粘性更高。
自從《封神》爆火後,B站二創社群封神標籤下有7萬人參與創作。無論是姬發作為少年英雄的成長與覺醒,還是紂王和他的哈基米以及質子團都是二創的高頻素材。
自稱“脛骨”的粉絲們,在上映之前就火力全開,不僅早早買票還主動幫忙宣發。在淘票票平臺上有82萬觀眾想看《封神2》,在眾多電影中遙遙領先。
除此之外,影院也對《封神2》給予厚望。
有影院表示接到光線和貓眼的排片要求,《哪吒2》首日排片佔比不能低於15%,《唐探4》佔比不能低於10%,否則“發行方會暫停影院的購票許可權”。
《封神2》沒有強硬要求排期,但影院仍然給了20%的排片,穩佔第一梯隊。與之對比,哪怕《射鵰》上映後肖戰粉絲拼命打榜,貢獻了超過80%的預售票房,開一場買一場,但《射鵰》的排片始終在16%左右徘徊。
《封神2》還有個先天優勢:搶先獲得了“財神爺聯名”。
根據官方宣傳,《封神2》和四川青城山都江堰景區是戰略合作伙伴。這裡不僅是二郎神楊戩的“老家”,還是財神爺趙公明歸隱的地方。
靠著“春節看姬發,今年一定發”的神仙限定聯名,《封神2》成功拿捏不少“求財心切”的年輕人。

有IP、有粉絲、有噱頭,再加上影院和官方的下場助力,《封神2》只要維持前作水平結果就不會差。
沒想到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封神2》歷時5年交出的答卷,讓大家如鯁在喉,喜提春節檔“最失望”電影。
還未封神,先自毀長城
《封神2》結尾,主創們感謝了支援前作的觀眾,“因為你們,《封神第二部》才得以相見”。
但很明顯,《封神2》並沒能讓精神股東們滿意。不少粉絲看完電影后,表示想讓《封神1》退錢。
嚴格來說《封神2》不算是一部爛片,它的劇情和特效仍在水平線上,其口碑翻車的主要原因是,不僅沒放大第一部的優勢,反而暴露了更多短板自毀長城。
1.“封神”特效,功虧一簣
玄幻鉅製,往往成也特效,敗也特效。
《封神1》被自來水捧上神壇,特效是一大優勢,比如申公豹用法術操控饕餮巨獸攻城的場景,堪稱《封神》特效的高光時刻。
因此《封神2》的特效投入也在不斷升級。
邀請曾打造出《黑神話:悟空》的製作團隊——墨境天合,全片特效鏡頭超過2000個,遠超前作的1700個。
在特效製作過程中,《封神2》採用了很多先進技術,比如為實現殷郊三頭六臂的法相,用了一種“積捕捉”的電腦技術,由150 臺攝影機全方面無死角地捕捉演員的面部表演,這種技術全世界只有一臺機器。

看得出來《封神2》在很努力做特效,但有幾個“雷點”使其功虧一簣。

最辣眼名場面就是殷郊變身“三頭六臂藍巨人”,被網友戲稱“藍精靈看了沉默,阿凡達看了流淚”。
殷郊的三頭六臂特效塑膠感十足,一眼望去面容模糊,3D觀影時更難看清表情。
這個特效也在網上掀起玩梗熱潮,有人表示看了《封神2》不敢開燃氣灶。
就連殷郊的三頭六臂,都被網友組團玩起了cosplay。

在這波二創宣傳下,《封神2》被釘在了“5毛特效”的恥辱柱上,不少對《封神2》抱有期望的人直接勸退。

2.流量聖體,半途而廢
封神1》中,有很多讓人記憶深刻的名場面:“踏平冀州”、“問天國運”、質子“弒父”、姬發回西岐等,在這些名場景中完成了對角色的塑造,這些有血有肉的人也成了封神的金字招牌。
但第二部中,人物被一鍵重置,原本代表創新、顛覆的人設又落入俗套。
前質子團一哥姬發,第二部榮升主角本該放大其反叛精神,帶著西岐百姓大戰朝歌。
結果呈現出的角色論戰鬥力,打不過鄧嬋玉和聞仲;論戰術,遇事不決姜子牙;論領袖力又總想著投降。
女主鄧嬋玉本該是第二部中最出彩的角色,片中很多高光時刻都源於她。本可成為“殺伐決斷的女將軍”,卻在劇情後半段淪為“戀愛腦”。

後半段給她安排的場景不是戰場廝殺,而是在戰場上泡澡、溼身跌入姬發懷中、被催婚。臨死的心願,是讓姬發唱“有女懷春”的歌謠。
當觀眾高呼“讓鄧嬋玉做天下共主”時,編劇卻用古偶的戲碼將她釘死在傳統女性的刻板敘事中。
姬發、鄧嬋玉、甚至紂王CP這些天然的流量聖體,不僅沒給《封神2》助力,反而成了最大短板。
《封神2》和《哪吒2》,
為何同人不同命?
同樣基於封神故事改編,《哪吒2》相比《封神2》可謂是“歐皇附體”,票房口碑一路飆升。
其實二者的相似之處遠不止於此,他們都是爆款IP的續集,都很顛覆,也都很用心肯下血本,可惜命運走向卻不盡相同。
兩部電影的第二部制作時資金都不像第一部時那樣窘迫,因此餃子和烏爾善都徹底放開了手腳。
《封神2》攝製組親自搭建了一座城。為了還原西岐的農耕環境,劇組耗時3個月,真的種了30畝稻田,田裡的稻子都是工作人員親手種的。
墨麒麟的形象參考了陸地上唯一長鱗片的哺乳動物穿山甲,加入無數生物學的細節制成。

就連高科技產物雷震子,都聽從網友建議,從骨骼,肌肉,脂肪到表皮全部重新設計。
《哪吒2》裡僅特效鏡頭就已經超過1900個,最後妖族和仙族進行大決戰的時候,最大的隊伍裡面的人物數量甚至達到了兩億。
在第二部的創新程度上,雙方也不遑多讓。
《哪吒2》沒有用第一部現成的人物模型,而是把所有的角色重新做了一遍。

《封神2》也沒有繼續炒“質子團”、“紂王和哈基米”的冷飯,紂王和蘇妲己戲份加起來不到5分鐘。
那問題來了,《哪吒2》和《封神2》的結果為何差距如此巨大?
刀哥覺得主要原因是對兩個尺度的把控:一個是改編尺度,另一個是期待值尺度。
《封神2》最為大家詬病的是其對原著核心世界觀的魔改。
舉個例子,《封神2》中殷壽復活只需要妲己舔一口,殷郊復活的代價卻是吸乾了元始天尊的法力。
但凡看過原著或是懂得神仙系統的,都知道元始天尊在中國神話系統中的地位。吸乾元始天尊的離譜程度,用網友的話來說就是,給充電寶充電,吸乾了國家電網;馬斯克給你還花唄,結果餘額不足。

反觀《哪吒》雖然同樣把“闡教”重新解構為反派,但大膽顛覆傳統認知的背後,是更宏觀的群體性反抗敘事。
《封神2》和《哪吒2》的期待尺度也不盡相同。
《封神2》在第一部的彩蛋和預告片中,釋放出的物料相當精彩,不管是特效還是新角色都很有顛覆性。
但實際觀影時,不少觀眾卻有“被詐騙”的感覺,不管是新角色的特效還是期待的神仙打架都沒有出現。
反觀《哪吒2》就很“聰明”,預告片沒有亮出全部家當,但觀影時給人的感覺就是《哪吒1》的全面升級版。第一部驗證過的成功經驗第二部再做升級,必然事半功倍
兩部電影續作截然不同的命運背後,反映的是導演的創作思路的差異。
當有人問餃子,第三部是否還需要等三年時,餃子的回答是自己也不知道。
餃子對自己電影路的方向很明確,就是在專業領域打磨到極致。
烏爾善野心更大,不僅想搞工業天花板、死磕特效,還一直在搞腦洞天花板,改編和顛覆很大膽。
烏爾善做電影版《異人之下》時,烏爾善組織了“異人培訓班”對演員進行集中培訓,還創新使用了“AI動畫”,但在角色塑造時,腦洞大到被吐槽“不看原著”。
比如打不死打不垮的寶兒姐,在電影中戰力被史詩級削弱,接連被四張狂、風沙燕壓著打。
《封神2》的劇本打磨了23次,後期做了一年半。考慮到2025年春節是第一個“非遺春節”,還在電影中用了大量非遺技藝,但在道教鼻祖的形象上卻選擇參考伏地魔。
烏爾善不夠用心嗎?不夠努力嗎?但下了血本努力,並不意味著有好結果。
觀眾們反而越瞭解幕後製作過程,走進影院後的失望越濃重:為什麼這麼努力,就拍出這?
觀眾一直在證明:除了偶像選秀節目,“努力”博不來同情和票房,只有好內容才行。
烏爾善想打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魔咒,《封神》還需要更懂觀眾。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 雲搖| 內容運營博文
主理人 |祥燎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AI不僅顛覆了電影行業,更顛覆了各行各業
《奧爾特曼傳》全新採訪傳記重磅上市!
一書講透最火AI工具公司創始人不為人知的故事
原價9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59.9元
一頓飯錢,給自己頭腦充電!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