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野孩子第二次徒步分享,這一次,請到的嘉賓是海兒,國家級運動健將,從2010年10月1日至今已七次成功帶隊登頂雲南5396米哈巴雪山;2011年8月1日登頂新疆7546米慕士塔格峰;2012年10月7日和2015年9月6日兩次登頂四川6168米雀兒山;2014年2月15日登頂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2015年8月12日登頂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2016年7月26日帶隊成功登頂非洲最高峰乞力馬紮羅。
海兒將要在此給大家分享穿越大半中國,走出了一條最美徒步路線背後的故事。
錯過第一次分享的朋友,可以看回顧:如何為一場長距離探險做準備|野孩子第一期徒步線上公開課回顧
如果你錯過了第二次徒步分享也沒有關係,以下就是本次線上公開課堂的分享內容,參與線上公開課,就可以線上和達人"面對面“,詢問徒步問題啦!
如何參加徒步線上公開課?關注野孩子微信公眾號:wildkidgo,新增活動小野微信:wildkiz 暗號徒步,活動小野就會邀請你加入線上公開課啦!下一期內容已經在準備了!

海兒
國家級運動健將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國家步道和橫斷天路國家步道
國家步道,在歐美各國發展歷史悠久,早就成為國民生活的一部分,而中央政府或政府部門在國家步道的建設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確定國家步道在國家制度中的地位,各國對國家步道也有了基本的共識:國家步道:是指跨越國家典型自然特徵地,以及各類遺產地的長跨度、高等級的步道,是由國家或國家部門負責管理的步行廊道系統。
中國“橫斷天路”國家步道,最初源於《中國國家地理》幾位媒體人策劃出版一本名為《大橫斷》的書,而當洛克線、貢嘎轉山、環虎跳……一條條路上的風景,被數十位攝影師陸續傳回,一個將沿線經典徒步路串連成“橫斷天路”的想法,在2015年10月不禁萌芽。進而,一個更大膽概念誕生了,他們策劃推動中國的第一條長距離國家步道。
最開始,我參加了《大橫斷》這本書的拍攝工作,我當時是作為攝影師的助手參加四川格聶雪山的拍攝工作,包括巴塘、理塘。我們拍攝是在5月份,當時有幾十個攝影師在橫斷山區拍攝照片。

橫斷山脈縱穿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五省,是我國獨一無二的跨越最多省的最長最寬最典型的南北走向山系。橫斷山南低北高,南至中緬邊界山區,北抵達青海西藏四川交界咽喉部位扎尕那,東起四川邛崍山,西抵西藏舒伯拉嶺。它包含著三江並流等世界級景觀,6000米海拔以上的雪山層層疊立,海拔高差大,在小區域之內就能有豐富多層次的景觀,是一個天然的生物基因庫。

這是一片太美麗的土地,消失的地平線彼方有著世界上其他長距徒步線路都不具備的自然地理、生態生物和人文歷史資源,沿線的地貌、民族、物種之豐富,讓PCT、AT甚至CDT這樣的線路都顯得遜色。
橫斷天路,近年由民間組織策劃,以期“自下而上”推動建設成中國首條長距離國家步道。這條試圖打通的國內最長徒步線路,從雲南大理出發,跨川、滇、藏、青、甘5省,到達甘南的合作市,全長2500公里,從南到北縱穿橫斷山腹地,集合中國最精華多樣景觀。

在國家步道系統近乎空白的中國,上千公里毫無資料,想要從民間自下而上推進,勘探和建設出一條正規的國家步道系統,就需要更多的戶外愛好者來做這件事情,所以在2016年8月29日,橫斷天路的投名狀橫空出世。

我正是看到這個“投名狀”報的名,經過海選入圍橫斷軍團,成為128人中的一份子,在9月16日,經過三天和一個通宵的資料查閱和工作,做出了一份近20頁一萬多字的“橫斷天路”勘線投標書,成為第一支中標的隊伍,隊員有我、青島攝影師曹劍,重慶戶外愛好者肖亮三人。

當時組委會是以招標的形式,招標這些志願者的,首先是報名,透過海選,然後進入一個大群,叫做橫斷軍團。當時我投標的是第三段(上圖)東子到康定,後來路段做了調整,我們從三巖龍到康定勘線完畢之後,我又與隊友王煥友勘查了嘟嚕村到麥地龍(因第二段線路太長做了調整),我一共勘查了兩段。
經過幾天緊張的準備,我們三人於10月2日在成都集合,10月3日到達九龍,10月4日到達第四段的起點田埂村。



我們的起點是九龍的田埂村,當時我們到田埂村的時候是住在一個老鄉家裡,他們很熱情很淳樸,他們和外界接觸的也很少。70多歲的大爺和我們說,還是幾十年前看到有地質勘探隊的人來過,差不多就再也沒有外人過來。


田埂村主要是藏族和漢族居住地,我們住的家庭是漢族,當時我們去的時候,剛好主人的女兒和外甥女採摘了很多蘑菇,他們很熱情的邀請我們一起吃。把鮮蘑菇放到爐子上烤,撒一點點鹽,非常的美味鮮美。

還從樹上摘下新鮮的松球,用火燒,剝下很新鮮的松子給我們吃。
10月5日早上從田埂村正式開始徒步,第一天就爬升1000多米,從海拔3100米的田埂村走到海拔4300米的埡口下紮營。



這是我們當時經過的一些地方,有高山草場,也就是牧民用來放牧的牧場,還有原始森林。植物大部分以青岡樹和高山杜鵑為主,青岡樹樹下長的是很鮮美的松茸。

當天下午5點多,我們就到達了埡口的位置,開始紮營,這個地方海拔4300米屬於高海拔了。

營地旁邊有個非常漂亮的海子,高山湖泊。關於這個海子還有一個故事,在我們藉助的那個漢族家庭的時候,聽他們講,有一次他們爬完山在海子旁邊休息,看到從湖中間冒出很大泡,好像有一個巨大的生物在水中。



第二天我們要翻越4600米埡口,然後一路下降經過一個河谷到達2300米的八窩龍鄉,全程下降2300米,這一天的強度比較大,一天走了近12個小時,全程大概有20公里,還要沿途進行標記,在手機軟體上記錄軌跡,對營地、水源、岔路等進行標註,還要對路況、森林、高山草甸、石海、沿途動植物進行拍攝。
這條路是一條茶馬古道,在過去是田埂村到八窩龍鄉的唯一通道,外界沒有人走過,70多歲的老村民告訴我們,只是很多年前曾經有地質隊的來過,再無外人走過。但是這條古道的風景也是非常不錯的,有溪流、河谷、高山草甸、高山海子、石海、森林

下去之後是一個很長的河谷,以前沒有通公路之前,田埂村到八窩龍鄉的唯一通道。即使現在修了公路,人們還是會走這條路,因為公路會繞很遠。


這就是八窩龍鄉,在雅礱江邊,這裡居住的人不算少,主要是漢族和藏族人。
走這段路的時候還發生一個小插曲,嚇壞我了。下午在河谷走的時候,肖亮跟嚮導走在前面,我和曹劍因為還要記錄、打點和拍照就走在後面,而曹劍又因為拍照耽擱了落在我後面。
我在過了一段獨木橋後,突然發現一灘血跡,我非常驚駭,因為那天整個山谷只有我們四個人在走,而前面只有肖亮和嚮導,他們在河谷中段之後就沒有再等我們。
那一定是有誰過河不小心摔倒受傷了,要趕緊出去到八窩龍求救,才不會等我們。山谷裡完全沒有訊號,對講機也聯絡不上,我只有順著一路的血跡,拼命往前追趕他們,也顧不上等曹劍了。
結果追了快兩小時到山谷口,已經看到村口的房子了,還沒看到他們。快下午六點了,天又快黑了,曹劍在後面還沒看到影子,也不知道前面的隊員傷得怎麼樣,又擔心後面的曹劍是不是迷路了走不出來。那時候我真是心急如焚,還好等了一會,遠遠的看到曹劍出來了,然後跟曹劍一起走到村子裡。
看到村口一戶人家,就問他們是不是看到兩個人,是不是有人受傷了,村民說沒有人受傷,都好好的,我這才把心放下來。後來趕到八窩龍的客棧,跟肖亮他們會合才知道,那灘血跡是前一天山民打獵動物流的血,還好只是虛驚一場。



我們在八窩龍鄉修整了一天,還找當地的村民買了松茸燉土雞給大家改善生活,恢復體力。
八窩龍鄉,在雅礱江邊,舊時是這條茶馬古道很重要的一個驛站,也是馬幫的落腳補給點,馬幫在此一般會停留兩三天。雅礱江上最開始兩岸來往的交通工具溜索,竹編的纜繩用黃油保養,隨著時間的變遷,逐漸的過度到鋼索。目前國家已為當地修建了橋樑,溜索已成為了當地人過去的一種記憶。
從八窩龍到上團鄉運腳村一直沿著雅礱江走,之前也是一條茶馬古道,現在已經擴寬為土公路,沿途要翻過幾座四千多米的埡口

這裡就是上團鄉運腳村,我們在這裡修整了半天。


在這裡也買了當地的土雞和野生菌,來改善生活,非常美味,野生菌是山裡純野生的。其實整個徒步過程也很辛苦,在露營的時候只能吃一些方便食品。運腳村這裡還有野溫泉,我們也去感受了一下。
運腳村到放馬坪村要翻過兩座四千多米的山,盤山土公路,有108道彎,下到谷底是一個生機盎然的世外桃源,風景非常優美,藏民的房屋沿河谷兩岸錯落有致。




這裡就是放馬坪村,當時我們很辛苦的翻過2座4000多米的山和埡口,下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非常驚喜,這裡簡直就是一個世外桃源。當時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果不是因為橫斷天路,我可能永遠不可能來到這麼漂亮的地方,看到這麼漂亮的美景。
當時,我們住在一個藏民家,母子二人,非常熱情、淳樸善良,只會很少的漢語。他們拿出家裡最好的食物招待我們,小夥名叫長青,19歲,平時以放犛牛,挖蟲草,撿野生菌為生。
這裡的村民高度自給自足,比較富足,他們連電都是每家每戶,自己利用水力發的小水電。長青的媽媽,至少問了我五遍以上:你們明年還來嗎?長期的與世隔絕,使得他們很渴望與外界交流,嚮往外面的世界。

長青的媽媽,大清早就去擠牛奶

這是我們三個和長青和他媽媽的合影,當時我們灶爐上烤犛牛肉吃,非常美味。
從放馬坪到蓮花湖村是無人區,三天的路程,這也是一條茶馬古道,經過一個叫“大草壩”的地方,這裡是放馬坪的冬季牧場,風景非常漂亮。


從大草壩經過一片原始森林爬升一千多米到達一個高山牧場紮營,我們住在藏民放牛的棚屋裡,這裡是夏季牧場,牧民夏季在這裡放牧犛牛、羊和馬匹,冬季下山了。這裡有幾個很大的海子,藏民根據它們的形狀取名為“長海子”、“方海子”、“大海子”。



這上面是一個海子群,當地人給這些海子取名都是根據它們的形狀,長的就叫長海子,方一點的叫做方海子。

我們到了4300多米的高山牧場,就住在當地人放牛住的棚子裡,也就是牛棚裡。其實牛棚不是給牛住的,是給人住的。因為高海拔地區天氣變化無常,我們上去的時候下著小雨,溫度很低,所以就決定不紮營住在牛棚裡了。
這一段會看到幾座五千多米的雪山,然後下到山谷沿河谷一直往下走到合合海子,合合海子現在叫“蓮花湖”。





從高山牧場到合合海子,也要經歷一個非常漂亮的峽谷,這裡平時除了當地人放牧,並沒有外人走,不是一條成熟的路線,我們去就是想要勘探出來。



這個地方就是合合海子,合合海子也叫“蓮花湖”,相傳是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地方,湖邊以前修有一座寺廟叫蓮花寺,現在只剩下殘垣斷壁。
與蓮花湖相距7公里的地方是“月亮湖”,風景優美,形狀像一輪彎彎的月亮,堪比九寨溝還美,屬於尚未開發的風景,外界知道和來的人不多,有一條比較經典的徒步穿越線路就是蓮花湖到伍須海。
月亮湖邊就是國營林場,有客棧有小賣部,從林場下去三四公里就是苦西絨村,現改名為蓮花湖村,村裡也有客棧,接待遊客和徒步者食宿。我們從田埂村到蓮花湖村這段路的嚮導就是這裡的,我們就住在他家,之後我們走子梅埡口到貢嘎寺再到康定,這段是很成熟的徒步線路,我們就不需要嚮導了。


這是不知名的野果


我們住在嚮導的家裡,這是嚮導的媽媽,再給我們做吃的。

這是我們嚮導的女兒,11歲,一個漂亮的藏族小姑娘。


這裡就是非常著名的4550米的子梅埡口,是絕佳觀景臺,在這裡能看到貢嘎雪山全貌和無敵雲海。我們當天就在子梅埡口紮營,後來還下雪了。

第二天我們從子梅埡口到貢嘎寺。


從子梅埡口下到子梅村再到貢嘎寺紮營,貢嘎寺位於貢嘎主峰腳下,至今已有六百餘年曆史,為歷代貢嘎活佛之修行閉關聖地,也是觀看貢嘎主峰的絕佳之地,這裡就是貢嘎寺。

從貢嘎寺經過莫西溝河谷,翻過4906米的日烏且埡口下到格西草原,沿著河谷一直往下走到老榆林電站,然後再到康定,就到了第四段的終點了,這部分線路比較成熟,每年都會有很多徒步愛好者環貢嘎徒步。

這是當地的藏民在徒步轉山,走貢嘎環線。



這條長長的峽谷就是莫西溝

這裡就是日烏切埡口,海拔4950米,也是整個橫斷天路2500公里最高的一個埡口,必須要翻過它才能到達康定。當時我投標投的就是這一段,從麥地龍到康定,後來因為第二隊的線路太長,走的時間太長,完成任務艱鉅,後來又重新劃了一段路線,從嘟嚕村到麥地龍,由我和另外一個隊友去走。
在格西草原河谷,我們碰到一對外國夫婦,男的居然還會說很多簡單的中文,他是連續第五年走貢嘎環線了,前面四年是他自己走,今年還帶了夫人一起來走,我在想如果將來“橫斷天路”國家步道開闢出來,一定會有全世界各國的戶外徒步愛好者來走,這一定是一條全世界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史詩級徒步線路。








這是我們整個橫斷天路八段,走過的地方和軌跡。實際上整個橫斷天路,勘探過2段。
可能大家對於我們勘探橫斷天路的具體執行,還不是很瞭解。18個人2500公里63天,18個人有8個段,同時幾個人都在勘探線路。我和另外兩個隊友,其實都勘探過2段線路。
在格西草原河谷,我們碰到一對外國夫婦,男的居然還會說很多簡單的中文,他是連續第五年走貢嘎環線了,前面四年是他自己走,今年還帶了夫人一起來走,我在想如果將來“橫斷天路”國家步道開闢出來,一定會有全世界各國的戶外徒步愛好者來走,這一定是一條全世界獨一無二無與倫比的史詩級徒步線路。
以上內容由海兒原創,圖片歸海兒所有
如需轉載請聯絡野孩子公眾號
點選文章左下角“閱讀原文”,就可以發現更多活動
點選以下好文章進行閱讀
否則你可能錯過整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