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使法國每年損失3.4%的國內生產總值”】
近期,一份由左翼智庫Terra Nova釋出的研究認為,移民對法國經濟非但不是負擔,反而是“必要之舉”。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觀察組織“移民與人口觀察”(OID)出了一份新報告,主張移民正在給法國經濟帶來實質負擔:每年造成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3.4%的損失。
移民與人口觀察組織負責人尼古拉·普夫羅-蒙蒂(Nicolas Pouvreau‑Monti)表示,現有移民結構不僅未能改善法國就業率,反而“加劇了結構性問題,拖累公共財政,並間接削弱一些經濟領域”。

那麼,誰對誰錯?實際上,兩份報告的觀點並不完全相同,但它們確實有一些共同的發現。Terra Nova和移民與人口觀察組織都指出,移民工人被用作緊缺行業的後備勞動力,這些行業缺乏吸引力,再加上令人擔憂的人口下降,意味著需要移民勞動力來彌補招聘困難。這些行業包括保安和警衛、酒店和餐飲、建築和公共工程。
但對於Terra Nova來說,人口結構的僵局意味著法國必須繼續求助於更多的勞動力移民:據該智囊團估計,20年內每年需要增加25萬至30萬移民。移民和人口觀察組織認為,這些部門對勞動力的需求不足以抵消移民對經濟增長的有害影響。
法國是移民工作最少的發達國家之一


【法國衛生部長警告:多地氣溫驟升,今夏將是“酷暑”】

隨著本週末全國迎來今夏首輪強烈熱浪,法國衛生部長雅尼克·諾代(Yannick Neuder)於6月21日週六公開表示:“我們即將迎來一個酷熱的夏天。”他指出,今年的熱浪來得更早,目前有些地區的氣溫與去年同期相比已高出10攝氏度以上,熱浪來勢之迅猛、範圍之廣令人警惕。
本週六,法國西部率先中招,氣溫逼近40攝氏度,雖然預計從週日開始氣溫將略有緩解,但熱浪引發的健康與安全風險依舊嚴峻。更令人擔憂的是,這波熱浪可能只是漫長炎夏的“前奏”。

在經歷了6月21日週六的全國性高溫後,法國氣象局(Météo-France)於6月22日週日清晨6點發布的最新通報中宣佈,羅訥省(Rhône)與伊澤爾省(Isère)繼續維持“高溫橙色預警”(vigilance orange canicule)。這是繼西部地區熱浪高峰過後,目前全國僅剩的兩個仍處於高溫高階警戒狀態的地區。
據氣象局報告指出,在週六至週日夜間結束時,這兩個省份的氣溫仍維持在18至22攝氏度之間,部分地區甚至更高。週日白天,氣溫繼續飆升,羅訥與伊澤爾部分割槽域氣溫達到35至36攝氏度,而里昂(Lyon)等地區域性逼近37至38攝氏度。

與此前13個省份處於橙色預警狀態相比,目前僅剩羅訥與伊澤爾仍維持此等級。其他11個省份已降級為黃色預警或完全解除警戒,包括:馬耶訥省(Mayenne)、薩爾特省(Sarthe)、大西洋盧瓦爾省(Loire-Atlantique)、曼恩-盧瓦爾省(Maine-et-Loire)、安德爾-盧瓦爾省(Indre-et-Loire)、維埃納省(Vienne)、德塞夫勒省(Deux-Sèvres)、旺代省(Vendée)、濱海沙朗特省(Charente-Maritime)、沙朗特省(Charente)以及上維埃納省(Haute-Vienne)。
儘管全國大部分地區正逐步迎來自西向東的降溫趨勢,但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依然遭遇罕見的強烈高溫。氣象局指出,“極端高溫已覆蓋全國大部分地區”。
在阿摩爾濱海省(Côtes-d’Armor)的聖卡斯萊吉爾多(Saint-Cast-le-Guildo),週六氣溫超過34攝氏度,打破了1957年6月創下的當月曆史紀錄。
而在夏朗德省(Charente)的熱納克(Génac),當地時間下午3點,實測氣溫達到39.4攝氏度,體感溫度更高達44攝氏度,由於高強度日照與溼度疊加,造成異常悶熱。鄰近的蒂松(Tusson)同樣錄得38.9攝氏度,追平2022年6月創下的歷史紀錄。

衛生部長諾代特別指出,這種高溫不僅對一般人構成挑戰,對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殘障人士等高風險群體更是直接威脅。他呼籲:“各地市政當局必須儘快行動,主動上門看望並協助老年人和殘障人士,尤其是在家中獨居者。”
除了敦促地方政府加強應對準備,衛生部長也向全國公眾發出健康提示。他強調:儘量避免在上午11點至下午4點之間暴露在戶外高溫下;保持規律飲水,確保身體水分充足;避免或限制飲酒,尤其是在戶外聚會期間。

據內政部通報,在音樂節當晚,一些社交平臺上出現了鼓動行為,煽動人們在活動中“攻擊並針刺女性”。受此影響,法國本土及海外省份共計145名疑似受害者向警方報案,稱自己在音樂節期間被不明人士用針狀物刺傷。
在巴黎大區,警方共記錄21起案件,其中巴黎市內佔13起。內政部表示,“部分受害者已被送往醫院接受毒理檢測”,以判斷是否存在藥物注射等情況。
在全國範圍內,已有12人因涉嫌針刺行為被拘捕。例如在昂古萊姆(Angoulême),警方逮捕了4名嫌疑人,據稱他們或與多達50名受害者相關聯。
此外,音樂節當晚全法共計371人被警方拘捕(去年為326人),其中巴黎地區為89人(去年103人)。305人被正式帶入看守所接受訊問(去年為222人),其中巴黎為81人(去年75人)。
根據內政部提供的安全形勢資料,音樂節期間共有13名執勤警力受傷(去年為20人),另有14名群眾重傷,1477人輕傷。
消防部門也記錄了當晚的安全事故資料:51起車輛起火事件,以及39起公共場所起火事件。

在首都,當晚至少6人遭遇持刀襲擊,其中兩人傷勢嚴重,生命垂危。巴黎十九區一名17歲未成年男子則在街頭打鬥中受重傷,生死未卜。
當晚還發生了多起煙花爆竹襲擊和向警察投擲物品事件。警方在新橋街(Pont-Neuf)使用催淚瓦斯驅散人群,並逮捕兩人。
此外,巴黎市中心的大堂區(les Halles)局勢一度失控,警方稱遭遇“敵意人群”和兩起試圖砸窗搶劫行為,耐克(Nike)與絲芙蘭(Séphora)門店均為目標。警方迅速制止了破壞行為並逮捕兩名肇事者。
【圖說】

6月21日週六晚約22時,沉寂近一年的巴黎奧運會主火炬盆在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的夜空中再次升起,照亮現場逾3.5萬名觀眾的目光和鏡頭。這場特殊“點火儀式”是在夏至音樂節(Fête de la Musique)特別演出中舉行的,是自2024年奧運會和殘奧會落幕後,該火炬首次再次升空。伴隨著人群中此起彼伏的驚歎聲,這座高達30米、直徑22米的巨大熱氣球託舉起巴黎奧運聖火盆,緩緩升空,劃破夜色,將杜樂麗花園變成一片如夢似幻的舞臺背景。聖火盆自設定的22時13分準時“起飛”,成為當晚慶典的高潮。這是自去年9月奧運與殘奧會正式閉幕後,巴黎奧運主火炬盆首次公開亮相。當晚的演出聚集了多位音樂人登臺獻藝,此次“復飛”的這一幕也象徵著人們對2024巴黎奧運的美好回憶與傳承。

法國公共賬目部長表示,將在7月11日議會會議結束前邀請所有政治團體,之後總理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將提交下一份預算計劃。
【國際】

– 巴西聖卡塔琳娜省(Santa Catarina)省長在X社交網路上宣佈,6月21日週六上午,一個熱氣球在巴西聖保羅(Praia Grande)附近的海濱度假勝地普拉亞格蘭德(Praia Grande)墜毀,造成8人死亡。熱氣球上共載有21名乘客。社交網路上釋出的影片顯示,一個熱氣球在空中著火。幾秒鐘內,熱氣球癟了,似乎是籃子的東西墜落到地面。墜毀後拍攝的其他影片顯示,樹木和田野中瀰漫著濃濃的煙霧。
–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週六報道,美國佐治亞州(État de Géorgie)一對夫婦因其新生嬰兒在分娩過程中不幸遭遇斷頭慘劇,而其嬰兒屍檢影片竟被法醫未經允許釋出至社交媒體,最終這對父母獲得了225萬美元(約合195萬歐元)的賠償。事件發生在2023年7月。根據嬰兒父母的說法,當時的接生女醫生在分娩過程中對嬰兒頭頸部使用了過度暴力,導致已被卡住的嬰兒在出生時遭到斷頸死亡。這起案件的關鍵在於,一名法醫隨後將屍檢影片上傳至社交網路,而未徵得家屬許可。該行為引發巨大爭議,也促使當事夫婦提起訴訟。由於涉案法醫未對訴訟做出任何回應,佐治亞州富爾頓縣法院最終“預設判決”支援原告,判令對方賠償225萬美元。涉事法醫曾在其社交媒體上發文(現已刪除),聲稱自己是“完全的司法冤案”,並表示將提出上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