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va,以下僅代表個人觀點


三年前如果有人問我為什麼做金融,我大機率會半開玩笑地說“因為愛錢”。但當我經歷recruiting的挫折與失敗,我想我好像也沒那麼缺錢吧?
而當我終於能走進紐約1585 Broadway,才明白支撐我熬過“無數不可能”的,是某個瞬間突然相信:我值得站在這裡。
👇這個影片
是我這個普通上海女生闖進紐約八大投行的故事
有整整一年我都是朋友中唯一的“失敗者”
Hi,大家好我是Ava。
我清晰地記得那天我在實習,在公司茶室和ex打完最後一通電話,把眼淚擦乾假裝無事發生,接下來就是用工作和求職麻痺自己。19歲的年紀必然對未來是迷茫的,我們總在想未來,但或許總要失去些什麼才能意識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於是大一我就嘗試DIY,做了很多相關research,加入學校社團&商學院,詢問了很多學長學姐,參加各種公司的info session…
儘管當時我事業心爆棚,但現實並未為我鋪就“低開高走”的劇本。
大一準備、大二拿offer、大三summer、大四return?那是別人的上岸路線。在我大三拿到紐約投行2026 summer offer前,經歷了北美與香港三輪recruiting season,甚至有整整一年我都是朋友中唯一的“失敗者”。
這個備受折磨的過程中,坦白說我有無數個瞬間可以輕易放棄,但每一個瞬間我都選擇堅持下去,是因為我知道IB吸引自己的是什麼:transaction本質、dynamic nature of market+product expertise,以及更加 challenging的environment。
只有在開始recruiting之前想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行,明白到底是什麼樣的動力能讓你sacrifice兩三年的睡眠和閒暇時間,這樣在最難的瞬間才有堅持下去的念想。
👇句話成為我的精神支柱,把它分享給正在經歷迷茫的你

而我選擇的看似和投行非常割裂的心理和藝術專業,實際上確在潛移默化中讓我透過不同角度對投行有了更全面的認知。
在我做了越來越多的networking之後,我發現生意場上情商以及與人共處的能力是一個遠遠被低估的事情,不管是之於客戶還是之於同事,有敏銳的觀察力,對於心理的瞭解,和維持長期關係的能力都是去留的決定性因素。
除了對interpersonal skills的提升以外,social psychology也可以與財富的流向連線起來。最近我在讀一本書叫《The Psychology of Money》,回看歷史上大的金融事件,不管是大牛市還是大蕭條,都與人們的心理預期息息相關。Why do people do what they do? 這又會怎樣投射到市場?是一個有趣且永恆的問題。
藝術和投行其實也不像我想象中的那麼遙遠。
藝術家就像公司的創始團隊,你會根據他們的經歷,過去表現,基本面研究等等來得到一個大概的估值;畫廊就像首次公開募,是一個面向大眾去講故事的平臺;而拍賣會就像二級市場,有供需關係,波動性,市場因素影響等等。當然這樣的類比可能有些籠統且不精確,但somehow the dots are connected,也讓我窺探到一絲世界運營的本質。

IB求職三件套,我是如何練的爐火純青?
我渴望在投行收穫專業的磨練、開闊的眼界,以及與世界頂尖人才交手的機會。在我做好這樣的心理準備後,大一暑假我選擇讓WST來帶著我走這一條路,藉助他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去到我想去的地方。
讓我從IB求職三件套👉technical,behavioral和networking,來具體談談WST是如何助我提升的。
1)technical:從能看懂到給社團mentee講解
第一次面試時的二十多道technical題目讓我意識到紙上談兵與從容應對面試的差距。Annie老師仔細聽了我的面試錄音後,精準總結出我的痛點:第一層邏輯能理解到六七分,但第二層深度理解明顯欠缺。
我係統性學習了BIWS課程、刷完投行400問後,遇到不懂的問題會立刻發給WST導師答疑——小問題在微信群裡即時解答,攢夠問題後就約一個session進行針對性mock。每次mock都能發現細節上的疏漏,導師總會耐心講解。
短期內,在缺乏實習經歷的情況下,很難理解到問題的第二層邏輯,而WST匹配的業內導師會帶我深入拆解,相當於在面試準備階段直接把正確方向“喂”給我。長期來看,這對我的思維方式幫助極大:比如學會從更高維度思考上司的需求、公司的目標、客戶的訴求以及市場的反應——這些都是商學院課堂裡學不到的東西。

2)behavioral:熟到可以表演的程度
刷面經積累題庫是準備行為面試最基礎的一步。WST導師讓我根據之前準備的基礎問題進行拓展,從理解公司問題考察的本質出發,學會融會貫通和靈活應用👇
-
公司hire你hire了什麼?你立刻就能提供什麼?你能potentially提供什麼?
-
為什麼要hire你不hire別人?
-
你最大價值在於什麼?
還有一點也很重要:要細化每一段實習故事,熟知實習過的公司。之前有一段PE實習做了很多dirty work,而後面面試時候被問到該公司investment thesis是什麼,我才意識到自己對其業務體系的理解尚缺乏系統性。從那以後,我開始主動向導mentor請教工作背後的底層邏輯,逐步構建對行業的認知框架。
3)networking:progress tracker是頂級p人的必需品
WST導師可以教整體的flow,包括如何elevator pitch,找LinkedIn想問題,如何收場,show that you did your homework,但還是要靠自己練找到節奏。
作為頂級p人,我networking節奏一度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曾經我還問過Jerry:能不能少做networking?而他犀利的回答,push我最後LinkedIn至少有兩千多個connection優先校友、感興趣的組。在WST各位導師的督促下,我也是拿到了校友的referral,並且校友主動reach out幫忙check我的面試進度。
這裡也分享一個適用於p人的networking技巧:Progress tracker對於頂級p人是必需品,回看起來也知道自己的進度在哪裡。
一定要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式,我最開始是每發一封郵件都要把email寫下來,發現keep track的時間比真正networking還要久,後來就變成得到回覆的放到tracker裡,對我個人而言更加efficient。
WST是我求職長跑的能量樞紐站
WST最大的價值不在於某一節課或者某個mock,在於對於整個申請季由小到大全域性的把控。
Shirley和Sab總會在我狀態低迷時或者是重要的求職節點,主動打電話關心近況,保證我在大方向上沒有問題。每個假期在上海,我都會專程找她們當面交流,而她們每次都會認真幫我梳理進度、分析薄弱環節。
尤其要特別感謝Shirley。
她幾乎每天都會給我發job updates,同時把控著我的networking,課程,導師,technical等等情況,非常全面,大到我的未來怎麼辦,小到我申請裡的某一個格子怎麼填,我什麼都會問她,對我來說是亦師亦友的角色。為了配合我的時間,Shirley還會在上班開車途中打電話,還曾笑著說:“你要是沒拿到offer,我會很失落的。”
說真的,如果是極其自律的人,technical或許可以找到資源,mock或許可以找到學校老師,問題或許可以找到學長學姐,但從實操上來說這樣的可持續性和穩定性極其困難。
或許有些時候能遇到願意幫你的人,有些資源能靠自己找到,有些崗位資訊能被看到,甚至有些心血來潮的時刻也能讓自己拼命內卷,但WST的一站式服務保證了在你任何有問題的瞬間there’s someone for you——無論是填表時要問strategist,還是查缺補漏需要mentor。
就業市場的寒意、中美關係的波動、國際生政策的不確定性,疊加提前到來的 recruiting timeline——太多跡象都在昭示大環境有多惡劣。我也曾無數次自我懷疑:在這樣的時局下,憑什麼一家頂尖投行會錄用一個來自中國的半目標校女生?
但當我收到了紐約八大投行的offer時,我發現其實所謂的“不可能”,不過是尚未被驗證的可能。
去年我抱著‘看看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的想法參加了 WST百萬年薪分享會,在臺下聆聽幾位創始人與導師以過來人身份給出的中肯建議。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們看到不同崗位、不同職業階段的從業者如何前行,也能意識到身邊的聽眾或許將成為未來的戰友或對手。
如今,我很榮幸作為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嘉賓,能夠分享我的投行求職細節。期待在分享會與各位相見,讓我們聊聊如何把“逆風”走成“破局之路”。
👇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如期而至
每一年的求職季,對於留學生而言都充滿不確定性
AI崛起重塑行業格局、高薪行業裁員潮加劇內卷、川普上臺嚴審簽證政策
讓留學生求職之路愈發迷霧重重
此時,來自 “過來人” 的指引就顯得尤為珍貴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邀請曾在求職披荊斬棘的學長學姐們
以投行、買方、科技、諮詢等業內資深人士的獨特視角
深度剖析高薪行業篩選人才的底層邏輯
結合AI時代的深刻變革
為留學生們精準拆解這一特殊背景下的求職新挑戰與新機遇
在複雜多變的求職季中錨定方向

WST第十一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集結多位行業頂尖導師深度解析
IMC導師揭秘Quant最新用人標準
McKinsey導師分享管理諮詢的上岸法則
更有上岸八大投行、MBB的學員分享
如何在WST的助力下成功斬獲高薪Offer
……



2025年7月13日
我們不見不散!
WST第11屆百萬年薪分享會報名通道來啦
掃描下方二維碼新增小助手
傳送【年百】即可報名

自2018年開始,WST已經舉辦了多場年薪百萬分享會。以留學生求職為主題的大型線下分享會,WST團隊精心邀約來自各個高薪行業的導師和艱難求職季依舊穩穩上岸的WST成功學員,梳理海外求職形勢,解決廣大留子痛點。超20000位留學生在WST的百萬年薪俱樂部對求職有了新的認知。
幾張照片和影片帶大家回顧WST歷屆百萬年薪分享會。


宣告:所有學員斬獲的高薪崗位實習/全職offer,均是透過WST的求職專案達到自身實力過硬,符合公司錄用標準的前提下透過官方校招渠道,自行申請所獲得。
▼點選這裡,更多求職資訊盡在W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