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這些年拍到的25座雪山

CHH ID:Dalu-Z
颱風韋岶過境,閒坐家中無事。突發奇想,把這些年拍到過的雪山做一個小專輯。在硬盤裡翻找了好一陣,大致蒐羅整齊,一共有25座。我是個地理盲,回憶旅途路線和拍攝地點,加上高德地圖搜尋,大致猜測雪山的名字,不一定準,但就算錯了,大概也是“正主”的“鄰居”或者“兄弟、兒子”吧,歡迎大家勘誤。這25座雪山是五六次旅行的累計,有云南麗江、四川四姑娘山、新疆喀什、新疆昭蘇,以及兩趟**(雪山主力遊)。可能是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森林裡待久了,擁擠、憋悶,這幾年出行的目的地都是祖國大西部,新疆、**、青海,特別是前兩年接觸無人機後,感覺到西部旅遊的觀感翻倍地提升,而雪山,就是其中最靚麗的一道風景。但雪山這東西,你和它的相對位置不同,感受也不同。在地面遠觀它,遙不可及,潔白美麗;到山腳下仰望它,巍峨雄壯、神聖莊嚴;飛機起飛或降落階段等高靠近它時,會覺得緊張、危險,祈禱飛機千萬別撞山;當飛行高度遠超雪山時,盡在腳底,你會覺得它們渺小無謂,那一座座大名鼎鼎的、充滿傳奇的、寄託心願的的雪山,就像一顆桂味荔枝上突起的小刺而已,那麼普通,普通到甚至不配擁有一個名字。觀山如是,觀人、觀事亦如是,你對目標的感受,取決於你與目標的相對位置。甚至,觀己,今天的自己,如何看待昨天的自己?如何實現未來的自己?想複雜了。看雪山吧,夏天,感覺涼快。
在地圖上指點江山,挨個插小紅旗,一共25個。

01、么妹峰,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四姑娘山主峰,海拔高度6247.8米。照片拍攝於2016年,那是我首次自駕出遊,拍攝地點位於斯古拉寺門口。藏區的寺院,無一例外都佔據了那一區域最好的形勝,觀景也是最佳(對普通人以普通手段能到達而言)。

02、玉龍雪山,雲南麗江市。主峰扇子峰,最高處海拔5590.2米,普通遊客能到達的山頂4680米。這也是我第一座親近的雪山。麗江這小城是挺不錯,氣候好、環境好、風景好。

03、博格達峰1,新疆阜康市。海拔5445米,是天山山脈東段的最高峰,離市區不遠,可達性強。我拍的這兩張應該不是主峰。這張照片在剛抵達景區時在“地面”拍的,與天山天池同框。

04、博格達峰2,新疆阜康市。這是上到半山腰時的景色,8月份,雪線清晰可見,清涼宜人。由於時間關係,爬山只爬到一半,沒有登頂看到全景,那時也沒有無人機,挺遺憾。

05、格拉丹冬峰,**、青海交界處。唐古拉山脈主峰,海拔6,621米。這張照片拍攝於2022年,拍攝地點是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格拉丹冬系由一大片南北長達50餘公里,東西寬約30餘公里,攢聚約50餘條巨龍般之山嶽冰川群所組成,是長江三源之一西源沱沱河的發源地,當時從拉薩自駕青藏公路到西寧,被YQ一路追著屁股跑。進格爾木之前,遇到正在搭建中的省際檢查站,人員、設施、流程均未完全到位,我們一家排隊耗時2小時,半夜1點趁亂透過,天亮後,架設完畢,後續的很多人都在這裡被攔住,無法繼續前行,只能折返。

06、玉珠峰,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崑崙山東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也是2022年青藏線之旅所得,拍攝地點位於離開109國道15KM的南面山腳下。2011年建立玉珠峰國家登山訓練基地,海拔不太高,坡緩,適合初學者。

07、汗騰格里峰,新疆伊犁州昭蘇縣,中國和吉爾吉斯斯坦國界線上。天山山脈第二高峰。這座山是有夏塔景區的招牌照片了,不是主峰,但肯定也是群峰之一,就算是汗騰格里峰眾多兒子中的一個吧。為了發這個帖,還專門諮詢了當地民宿老闆,說它是無名峰(旁邊有名字的好幾個:蘇力馬峰、雪蓮峰、木扎提峰、白玉峰等)。

08、慕士塔格峰1,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和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交界處。又名喀什噶爾山,屬於崑崙山脈,是西崑崙山脈第三高峰,主峰慕士塔格1峰海拔7546米。慕士塔格號稱“冰川之父”,但我覺得有點言過其實了。這張照片是從紅其拉甫返回時拍的,逆光,可看到髮辮狀的融雪水系,灌溉了不少良田。

09、慕士塔格峰2,某號冰川的腳下。遊客可達的山頂觀景平臺海拔4598米,最後四五百米有大約300個臺階,有馬幫,騎馬來回120元,我是一路小跑上去的,心率大概飆到170。到了這裡,可以親手摸到冰川,感受千年寒冰,我用手在冰壁上掬了一捧雪水喝,冷得像當年初戀女友跟我說要分手。

10、喀喇崑崙山脈某不知名雪山,新疆喀什塔縣圖中確實也有雪山,就是那細細的一溜。10、11、12三張圖其實是一個整體,想展示的主要是喀喇崑崙公路(314國道塔縣段)的風貌。這條公路也真是一條景觀大道,在塔什庫爾幹河河谷中蜿蜒前行,公路兩邊是青翠河谷(僅限融雪期),河谷兩邊是三四十米高、幾公里寬的的土層,土層再往外,是相對高度至少幾百、上千米、怪石嶙峋的喀喇崑崙山脈,山脈後邊就是阿富汗,看到這種地形地貌,對阿富汗是“帝國墳場”多少有了一點直觀的地理印象。

11、喀喇崑崙公路(314國道)塔縣段本圖是圖10的全景,圖10是從地面平視看垂直分層,本圖是從高中俯瞰看垂直分層。

12、木吉國防公路河谷,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木吉鄉這張沒有雪山,但我實在愛煞了它。這是314國道支線木吉國防公路沿途的航拍圖,我覺得這張圖是對地理書上“夏季高山融雪河谷”地形地貌的最好展現。翠綠的河谷草原生機勃勃,植物抓緊生長,牛羊愜意吃草,旁邊就是嚴酷無情的高山荒漠,看得人心裡絕望。如果沒有沿河谷修建的公路,這片廣袤的區域就是人類的禁區。

13、公格爾峰,新疆阿克陶縣崑崙山脈的最高峰,所以儘管照片素質不高(逆光、手機拍攝),也必須出鏡。海拔7649米。和公格爾九別峰、慕名士塔格峰連成一線,並稱為東帕米爾高原的三座著名高峰。山腳下有個小村子,我們當時還開進去轉了一圈。

14、托木爾峰,新疆阿克蘇地區溫宿縣。天山山系最高峰,海拔7443.8米。在前往托木爾大峽谷途中所拍,因為離得很遠,所以沒太多感覺。托木爾峰與圖07的汗騰格里峰等40多座6000米以上山峰組成天山最高山結。在地圖上查了一下,二者直線距離52KM。

15、紅其拉甫雪山,新疆塔縣這張雪山圖是所有雪山圖裡我最喜歡的一張,位於314國道即將抵達紅其拉甫國門口岸(約1KM)的路旁,當時真有被震驚到的感覺,如果要給這張圖起個名字,我想用“通往神的居所”:蜿蜒的綠色河谷是漫長的朝聖之路,近端兩側高大的雪山是神殿的守衛,遠處的雪山群是神的宮殿,神聖、雄偉又遙不可及,難以盡窺。查來查去也查不到名字,只能確定是西崑崙山脈的一段,因為挨著紅其拉甫國門,我就叫它紅其拉甫雪山吧。

16、十八羅漢雪山,新疆克州阿克陶縣木吉鄉。去喀什旅遊,木吉鄉很值得一去。有火山口,有河谷風景,有雪山。這個地方,天氣好的時候,出片非常漂亮,河流、草地、火山口,遠方是一溜18座雪峰,美極!但可惜我這趟天氣不佳。

17、南嘉巴瓦峰(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林芝市。海拔7782米,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最東端。大名鼎鼎,最近的雅下水電站工程更是讓這個區域全球聞名,祝福祖國!

18、恰那多傑(邊壩縣三色湖),**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要問我為什麼這個地名記得這麼詳細,因為我在這裡發生了一段小故事。但山的名字是我連蒙帶猜的。邊壩縣至少有三個景點連成一串:三色湖、祥格拉冰川、藍冰洞,整體素質很高,但不易抵達,名氣不大,但這兩年在抖音、小紅書的幫助下,聲名鵲起,我就是受小紅書鼓動去的,不虛此行。

19、祥格拉雪山冰川,**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山下有冰磧湖,湖長約2KM。1月份我去的時候,凍得很結實,騎著摩托在湖面飛奔,一山、一湖、一人,包場。那一刻,真的是忘記了所有煩惱,全身心沉浸在大自然的饋贈中。

20、祥格拉雪山冰川,**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與上圖同個機位,ZOOM OUT。

21、祥格拉藍冰洞雪山冰川,**昌都市邊壩縣邊壩鎮普玉一村。本圖的看點是藍冰洞與雪山同框。這裡有3個冰洞,我去的時候,穿通了其中2個,也是一個人包場。

22、布加雪山足學會冰川,**昌都市丁青縣、巴青縣、索縣交界處。海拔高達6328米,是藏東最高的山峰,也是藏區最著名的苯教聖山。布加雪山共有5條冰川,北坡2條,南坡3條,這是南坡的足學會冰川。

23、布加雪山約雄冰川,**昌都市丁青縣、巴青縣、索縣交界處。這是南坡的約雄冰川。提醒一下,這裡有狼,就在路邊徘徊;同時這裡也有很多狗,當地藏民養的,狼不太敢靠近。和當地人聊的時候,他們說也時不時會有小牛被狼群拖走。我在這裡用了好幾根火腿腸,才和狗子們和睦相處完成了拍攝,要不然心虛得緊。

24、庫拉崗日(普莫雍措),**山南市洛扎縣和浪卡子縣交界處。潔白的山與湛藍的湖,**的招牌風景,確實美。今年去了這裡兩次,睡了一晚,就在旁邊唯一一家酒店(浪卡子5070湖景酒店),50米外就是推瓦寺。這裡也是近年漸熱的一條徒步路線,三座山,一天走一座,據說難度不太大。

25、卡熱疆(普莫雍措),**山南市洛扎縣和浪卡子縣交界處。它和庫拉崗日其實是緊挨在一起的,單獨照更漂亮一些。

26、加桑康拉(崇巴雍措)1,**日喀則市康馬縣薩瑪達鄉,219國道。在這種地方開車,心曠神怡。目的地是崇巴雍措,**六大雍措之一,近了才發現也是山湖一體的盛景。

27、加桑康拉(崇巴雍措)2。這幾年出行新疆、**,都是飛到當地後租車,而且都是租坦克300,紅色。原因有三:一是新車多、車況好、價格相對便宜;二是容易出片;三是紅車顏色和環境背景(土黃、褐、白)的色差大,無人機跟車容易一些,不容易跟丟。今年1月讓車行給我準備一輛綠色,拿到後一看是很淺的淡綠色,不是預想中的熒光綠,結果就是整趟旅途中,航拍跟車都要多操很多心,經常跟丟。

28、加桑康拉(崇巴雍措)3。加桑康拉與崇巴雍措同槓。這座山的背後,就是不丹。景區入口時,工作人員反覆強調不能飛無人機,我老實聽話了,這是相機拍的。回來一看好多小紅書在這裡飛的。

29、卓木拉日1,**日喀則市亞東縣堆納鄉,562國道。卓木拉日雪山是亞東縣民間傳說的與珠峰並列的七仙女之一,山勢險峻,海拔7326米。

30、卓木拉日2(多慶措),**日喀則市亞東縣堆納鄉多慶措(又稱嘎拉措、多情措)與卓木拉日雪山構成"神山聖湖"景觀帶,冬季湖面完全冰封形成"冰湖"奇觀,周邊分佈有帕裡草原、堆納沼澤溼地等生態系統,湖畔設有觀景平臺便於遊客觀賞雪山倒影。(我1月份去的時候,湖水半結冰,陰天,逆光,但倒影景象非常清晰)。

31、希夏邦馬峰(佩枯措),**日喀則市吉隆縣與聶拉木縣交界處。全球海拔超過8000米的山峰共有14座,全部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和喀喇崑崙山脈。這14座山脈,要麼是中國和尼泊爾的界峰,要麼完全位於尼泊爾境內,要麼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界峰,只有希夏邦馬峰完全位於中國境內,海拔8027米。它由三個高程相近的姐妹峰組成,山勢險峻,氣候變化無常,藏語“希夏邦馬”,為“氣候嚴寒、天氣惡劣多變”之意。佩枯措,湖面海拔4590米,水域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湖內盛產高原裸鯉,湖岸常見藏原羚、藏野驢、黑頸鶴等野生動物活動。這裡本是我今年五一阿里之行的重要節點,但當天受天氣影響,行程有變,抵達此處時已經晚上7點過,又是陰天,只停留了半小時,飛了半塊電池就往前趕路了,有機會還要再去一次的,北岸的“同張隆”已經收藏了導航地圖裡。

32、33、34、35、36,岡仁波齊峰,**阿里地區普蘭縣。“岡仁波齊”這個名字的句讀應該是“岡•仁波齊”,“岡”是“山峰”,“仁波齊”是“珍寶”,“岡仁波齊”就是“珍寶山”的意思。它的名氣實在太大,雖然海拔不高,只有6638米,但山形獨特,阿里地區的四大河——馬泉河、獅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從岡仁波齊四方流下(光這一點就夠牛逼了),被**原始宗教苯教、藏傳佛教、耆那教、印度教一致認定為世界中心,是眾神聚會的香巴拉,素有“阿里之巔”的譽稱,也是世界公認的神山。 [6]岡仁波齊的轉山分為內轉和外轉兩條轉山線路,它是徒步者心中的經典線路。如自駕遊,推薦在霍爾鎮(219國道上,瑪旁雍措東北角)住一晚,第二天早點起床,不要貪小便宜,在“神山聖湖瑪旁雍措遊客中心”買門票進場,沿環湖土路順時針環湖遊,太陽從左後方照過來,右前方是碧綠的瑪旁雍措和岡仁波齊,左前方是潔白的納木那尼雪山,美到極致!開到瑪旁雍措南頂點,進楚果寺一遊、觀湖、觀山,出寺北行,上坡後到達“瑪旁雍措觀景臺”,這一區域的風景頂點,左有鬼湖拉昂措、右有聖湖瑪帝雍措,前有岡仁波齊,後有納木那尼,不知此處何處,不知此生何時哇!

37、納木那尼峰1,**阿里地區普蘭縣。藏民稱之為“聖母之山”或“神女峰”,海拔7694米,與岡仁波齊隔著瑪旁雍措、拉昂措遙遙相對。

38、納木那尼峰2。照片背景是背景是納木那尼峰。這是兩位藏民在繞著瑪旁雍措磕長頭,環湖一週有85KM左右,需要好幾天,瑪旁雍措環湖共有6座寺廟,皆可住宿。

39、班公湖南岸雪山1,**阿里地區日土縣。去班公湖,記得一定要去北岸!219國道轉入520省道!一直往前開,開到不讓走為止!我離開後沒幾天,班公湖大橋開通,班公湖環湖遊啟動!大憾!對面三哥家也在搞他們那一部分的環湖遊。

40、班公湖南岸雪山2。北岸的520省道旁,有一大片草場。雪白的山、湛藍的湖、金黃的草、悠閒的牛、沉醉的我。

41、無名雪山,219國道旁。相機忘記開GPS,不知在哪兒拍的,找不到位置了。

42、札達土林雪山(不知名,喜瑪拉雅山脈中段),**阿里地區札達縣。此次219自駕之旅(拉薩至喀什段),所見雪山延綿最長的,當屬此地。看過《這裡是中國(第1冊)》的,應對那幅超長的土林畫卷印象深刻,就是這裡了。行車在曠野中,連續兩個多小時,視野的1點鐘方向逆時針至6點鐘方向,遠處盡是延綿不絕的雪山,近處則是層層疊疊的土林,放眼整個地球,此景獨此一份。

43、44、45、46、47,皆為成都飛往拉薩或林芝飛機上所拍,清晰度欠佳,高度足夠。最能對雪山去魅的,應該就是從飛機上看雪山了。

48、真人出鏡,我在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