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關稅風暴中,除了基於貿易逆差設定的“對等關稅”外,還有基於美國國家安全發起的九大“行業關稅”。
這九大行業關稅有的已經開始徵收,如25%汽車及零部件關稅、50%的鋼鋁關稅、50%的銅關稅,有的即將推出,還有的正處於調查階段。
與對等關稅相比,美方對於行業關稅的立場更為強硬,也更能反映其內心憂慮。

特朗普在匹茲堡一家鋼鐵公司發表演講。
1、鋼鋁
早在2018年,特朗普即宣佈對鋼鐵徵收25%關稅、對鋁徵收10%關稅。
2021年拜登上臺後,立即取消了對歐盟、日本等盟國的鋼鋁關稅。
2025年特朗普重回白宮,又第一時間恢復鋼鋁關稅,並全部提高至25%。
2025年6月份,特朗普再次發力,將鋼鋁關稅一舉提高至50%。
再往後,美國的“鋼鋁關稅解釋權”愈發膨脹,只要是由鋼和鋁製成的產品就算在內,除非使用美國產鋼鋁,否則就要按照產品中鋼鋁含量的價值徵稅。
鋼鋁領域,特朗普關稅打擊的物件主要是加拿大,其出口佔美國鋼鐵進口的五分之一以上,佔鋁產品進口的近一半,之後為歐盟和日本。
中國很少直接向美國出口鋼鋁產品,但在延伸解釋過程中確實也傷害到國內出口企業,比如在家電領域,中國、墨西哥和韓國是主要對美出口方。
特朗普對於鋼鋁關稅異常執著的背後,其實帶有明顯的政治因素。

如上圖所示,深藍色的州自1992年以來一直投民主黨,淺藍色的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則在 2016年和2024 年兩度投票給特朗普,幫助後者問鼎白宮。
這三個淺藍色州是美國大選的重中之重,也恰恰是鋼鐵行業聚集地,考慮到幾萬票的差距就極有可能決定選舉勝敗,因此特朗普幾乎不可能在鋼鋁關稅上退讓。
儘管外交政策領域大家經常批評白宮朝令夕改,但在對內選舉承諾兌現方面,特朗普可以說是歷屆總統裡相當認真的一位,他是一定要給“鐵鏽州”鋼鐵工人們一個交代的。

特朗普視察賓夕法尼亞州的一家鋼鐵廠,期間他信心滿滿地表示,“美國的鋼鋁產業正以前所未見的速度復甦,這將再次為我們優秀的鋼鋁工人帶來好訊息。”
2、銅
特朗普7月8日表示,將對銅徵收50%的關稅,跟鋼鋁關稅類似,銅關稅也會延伸至銅線、銅板、銅管等半成品。
作為一種戰略金屬,銅的用途非常廣泛,如:電網元件、建築、汽車、各類機械裝備等,美國約一半的銅依賴進口,其中近60%來自智利和加拿大。
智利是銅生產大國,約佔全球銅供應量的四分之一,超過一半出口到中國。
亞洲國家裡,中國、哈薩克、蒙古和朝鮮擁有前四大銅儲量,其中,中國的新增銅礦多位於青藏高原,儲量雖然可觀,但開採起來相對困難。
相較而言,朝鮮銅礦資源高度集中於北部邊境地區,端川銅礦作為亞洲最大硫化銅礦床已探明儲量312萬噸,且品位達0.85%,明顯高於全球0.6%的平均水平,為低成本開發提供了有利條件。
假如未來中朝貿易升級,銅產業合作將是重點方向之一。

朝鮮銅像。
3、汽車及零部件
2025年3月,特朗普對進口乘用車、小型卡車、發動機和其他汽車零部件徵收25%的關稅。
這是九大行業關稅裡波及面最廣的一個市場,因為美國每年進口超過3000億美元的汽車及零部件,數量上佔到新車銷量的近一半。
汽車關稅主要影響六個國家:墨西哥、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和英國,以墨西哥受傷最深——美國新車進口數量的三分之一來自這個南方鄰國。
零部件方面,美國汽車廠使用的零件中有近60%是進口的,第一仍為墨西哥,第二則是中國。
在當下如火如荼的關稅談判中,美國跟歐盟、日韓在汽車關稅領域分歧明顯。
尤其是日本,汽車作為其核心支柱產業,涉及10%的總就業人口,考慮到行業競爭十分激烈,關稅可以顯著影響消費者購買傾向,因此日方難以接受高關稅。
特朗普第一任期內,日本曾透過大量購買美國牛肉等產品的方式達成了貿易協議,避免美方加徵關稅。
現如今這些小打小鬧的招數已經滿足不了特朗普,一些日本企業也開始做最壞打算,比如有些車企就聯絡到了日產和本田,希望利用它們開工率不斷下降的美國工廠為自己生產汽車。
因銷售低迷,日產的工廠開工率在全球範圍內處於低水平,誰都沒想到,特朗普關稅竟有可能救活一家原本奄奄一息的日企車企。

值得注意的是,受特朗普關稅打擊最大的車企其實並不來自日本、德國和韓國,而是美國自己的三大車企——通用(GM)、Stellantis(STLA)及福特(Ford)。
相關資料顯示,三大車企2024年從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向美國出口了185萬輛汽車,佔其全球總銷量的12.6%。
相比之下,日本三大車廠豐田、本田及日產出口美國市場的車輛為153萬輛,只佔全球銷量的8.5%;德國三大車廠賓士、寶馬的大眾出口美國市場汽車佔其全球總銷量的6.9%。
全球範圍內看,日系車和德系車的競爭力要高於美系車,豐田、大眾離了美國市場還能活,但通用和福特離了美國市場就得死。
那為什麼特朗普要對自家車企下狠手呢?
因為他目光盯著的是三大車廠工人的選票——美國汽車工人對車企在墨西哥建廠高度不滿,特朗普就是要逼他們關掉墨西哥工廠回國內,用數倍於墨西哥工人的薪水聘用當地人。
4、卡車
既然家用汽車都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了,那中型和重型卡車自然更跑不了。
美國銷售的卡車有近一半是在國外製造,主要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兩國佔進口卡車總量的80%以上,日本以6%排名第三,中國約佔1%。

美國卡車製造商彼得比爾特官網展示的豪華卡車內飾。
5、商用飛機和噴氣發動機
儘管美國長期被認為是航空航天領域淨出口國,但實際上2024年美方進口的商用飛機、噴氣發動機和零部件比出口額還多了330億美元。
這些進口航空航天產品中近50%來自歐盟,四分之一來自加拿大,英國供應了8%,再往後是中國和印度。
該領域關稅訊息不多,但作為英美貿易協定的一部分,英國航空航天產品極有可能免徵關稅——英美框架協議中稱“雙方承諾透過建立某些航空航天產品的免關稅雙邊貿易”。
6、木材
白宮宣稱,加大對進口木材的依賴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風險,原因是美國軍方的建築活動需要消耗大量木材。
眾所周知,木材行業是個破壞環境、吃力不討好的辛苦活,作為全球霸權的美國竟然要搶這種活幹,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特朗普政府正在調查木材以及紙張、傢俱等衍生產品,目前美國消耗的木材約30%依賴進口,大部分來自加拿大。
7、藥品
藥品和藥物成分是特朗普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當下美國進口了約80%的仿製藥和一半的品牌藥。
美國進口藥品主要來自愛爾蘭和中國,其中愛爾蘭是美國大公司逃稅的結果——輝瑞等藥企在愛爾蘭投資建設了許多工廠,2024年愛爾蘭向美國出口726億歐元的商品,藥品佔大頭。
特朗普經常批評美國和愛爾蘭之間貿易失衡,指責愛爾蘭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偷走了”美國製藥企業:
“你們把我們的製藥企業全都搶走了,這個500萬人口的美麗小島掌控了整個美國製藥業。”
在藥品原料領域,美國88%的藥物原料來自國外,印度佔美國進口藥品原料的32%,中國8%,歐盟5%。
不過根據美方資料,印度約70%的藥物原料進口自中國,而中國和印度又合計佔歐洲藥品原料進口的60%至80%。

輝瑞位於愛爾蘭的格蘭奇城堡工廠。美國有3150萬人為愛爾蘭裔,為第三大外來族群,前總統拜登、布什父子、克林頓、肯尼迪和里根都是愛爾蘭裔,愛爾蘭也是歐盟內唯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
8、半導體
半導體是除汽車關稅外最牽動人心的特定關稅領域,從重要性上甚至要壓過汽車行業。
特朗普政府正在審查對半導體、用於製造半導體的裝置以及半導體製成品等徵收關稅。
資料顯示,美國半導體行業嚴重依賴外國供應商,2024年進口額比出口額多出2000億美元,儘管拜登政府推出了歷史性的補貼法案,但效果並不明顯。
當前中國大陸、中國臺灣省和墨西哥是美國半導體進口的前三大物件,中國大陸以封裝、測試環節的產品為主,臺灣省以晶圓和成品晶片為主,墨西哥以晶圓代工和汽車行業半導體產品為主。
9、關鍵礦物
九大行業關稅的最後一個領域是關鍵礦物及衍生品,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說法,在50種關鍵礦物裡,完全從國外採購的有12種,一半以上依賴進口的有28種。
好在美國關鍵礦物進口的集中度比較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佔據主導地位。
其中最大份額來自南非,為16%;加拿大緊隨其後,佔15%;中國佔6%,供應了美國近70%的稀土進口和近一半的砷、銻和鉭進口。

以2017年美國製造業規模為100的時歷曲線。
在過去的三十年裡,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數量從1700萬個下降到1300萬個,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目標就是將製造業工作崗位帶回美國。
可轉移供應鏈需要數月乃至數年的時間,具體取決於行業。
例如:紡織行業往往移動得更快,開設新廠較為簡單;相比之下,汽車是轉移最慢的行業之一,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都與零部件供應商簽訂了到2028年的合同。
考慮到安全因素和複雜的監管審批,航空航天和製藥業也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開設新廠。
有觀點認為,特朗普的一攬子關稅甚至有可能減緩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機會,因為建設新工廠需要採購鋼材、鋁材、機械和其他零部件,而這些材料多來自國外,關稅事實上提高了在美國建廠的成本(《指點江山的沙利文》)。
除此之外,美國人就業觀念的改變也絕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美國人更喜歡金融、高科技、醫療、保險、能源等行業的崗位,製造類企業在大多數人的擇業排名中非常靠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