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元一晚的學術酒店,成了年輕人的“知識分子度假村”? 2025-05-02 09:38 三聯生活週刊 From:三聯生活實驗室 ID:LIFELAB2020 “特種兵窮遊旅行”流行了好幾年,發展到今年,已經有一批年輕人開始對這種旅行方式祛魅了。 “在有限的旅遊預算之內,你只能用逼仄的紅眼經濟艙和無窗大床房,換取在吃飯、購物和打車成本上的相對大方。在哪省過錢,就一定會在哪踩坑。休息不好卻強撐著旅行的疲憊,最終都會反噬到自己身上。” 受夠了在旅行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的年輕人,正悄悄興起一種最新的住宿方式——住進400多元一晚的學術酒店,花小錢就能享受到專家級別的待遇。 圖源:江老師 “學術酒店,顧名思義,是指當地用來接待科研專家,舉辦學術會議,或服務於國內外留學生的住所。” 與尋常酒店不同的是,這些地方大多跳脫於酒店的星級評選之外,有些更是從未上架過各大出行app。 “大部分學術酒店是能從某攜app上訂到的,但有的只能打電話給前臺或者在公眾號上預定,甚至有更隱秘的學術酒店僅供內部使用。” 想要訂學術酒店的房間,年輕人大多得透過特殊的名稱搜尋才能精準定位。這類學術酒店的命名方式大致分為三類: 有的附屬於當地科研院所,比如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的“空科賓館”; 有的被稱為xx高校的交流中心,比如“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還有的與高校某處建築、地標同名,比如中國人民大學的“匯賢樓”。 對於當代年輕人來說,如果能在全網的旅行攻略中,挖掘出當今最隱秘的學術酒店預定方式,你就遠超同齡人,立省“一個億”。 “在一些非一線的旅遊城市,學術酒店能低至一兩百元,直逼熱門景區的青旅。” 佔地百萬平起步的大學校園,本身就是當地預約緊俏的網紅打卡地。“在某些地處校內的學術酒店,住店就能進校,甚至直接省去了繁複的預約流程。” 圖源:還沒想好 而一些環繞在高校圍牆之外的學術酒店,依山傍水臨近景區,還成了年輕人的度假村平替。 “湖南大學的集賢交流中心,騎車10分鐘就能抵達嶽麓山;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步行3分鐘就是聞名全國的南普陀寺。” 起初,也有人擔心,“這種老幹部風酒店裝修古早,設施老舊,入住體驗根本比不上佈滿全套智慧家居的豪華五星和快捷連鎖。” 但深入體驗之後他們發現,“不少學術酒店都是考研考公黨的備考駐地,雖然沒那麼智慧化,但環境絕對整潔清幽,鬧中取靜才是出門在外最奢侈的。” “坐在大堂咖啡廳,保潔阿姨在打掃衛生之前還會來主動詢問,生怕你正準備打一個學術視訊會議;無論你年紀如何,在社會上職級高低,進了學術酒店,服務員一律尊稱你一句老師。” 住過一次學術酒店後,年輕人們終於悟了,什麼是花錢都買不到的學者級待遇。 400多元一晚的學術酒店 平替了多少豪華五星 社交平臺上,某季和某朵已經被形容為打工人救星,但現實是—— “只有差旅費充足的外企員工,和消費降級的中產,才有底氣把上述連鎖當平替。大多數旅遊特種兵,只想在保障衛生條件的基礎上,隨便湊合一晚,哪怕是去洗浴中心過夜。” 誰能想到,“同樣是花3、400元,你住的是北大、人大的‘來訪學者同款’,和隔壁宿舍樓的教職工、留學生同進同出,彷彿半隻腳已經邁進高精尖行業。” 圖源:宇宙嗜睡員 一直以來,酒店的“不含早”機制,令年輕人如鯁在喉。但在服務於學生群體的學術酒店裡,除了額外付費的三五十元自助早餐,你總能找到價效比更高的解法。 “中科院的空科賓館,固定早餐套餐只要10塊錢一份。一些校內的學術酒店可能會共用部分食堂,支援遊客掃碼支付。能借到學生卡的話,你甚至能穿越回學生時代,過上白煮蛋7毛錢、熱乾麵1塊3的好日子。” “據說北京交通大學的紅果園賓館,烤鴨88一隻,操刀的還是返聘的全聚德大師傅。” 圖源:宅ki呀 五星級酒店們常常以米其林餐廳和行政酒廊為營銷賣點,但實際上對於普通遊客來說,“除非付費升級,否則生人勿進。” 而學術酒店的配套設施,不用你額外多花一分錢,就坐擁包含人工湖和園林景觀的整座大學校園。 “南京大學裡的國際交流中心,大堂裡擺放的太湖石和蘇繡作品,都出自本校大師之手;朝北的房型,窗外就是太湖景區。” 圖源:開飯啦阿怡🥢 “就連服務人員都人均帶著股書卷氣,前臺能流利介紹出周遭的名勝古蹟和校園歷史。甚至幫我省去了一天兩三百元的自由行陪玩講解費用。” 雖然大部分學術酒店開業於上個世紀,幾乎與建校時間同期,牆紙早已發黃,實木傢俱也被磕出了痕跡。但評論區裡的年輕人鮮少抱怨自己是花了冤枉錢,反而都在感嘆:“這可是x大學的x園啊,我沒準和校長、院士、國家級學者們,住的是同款房型。” 最會玩的旅遊特種兵 都悄悄住在大學附近 無論近年來的消費趨勢如何風雲變幻,大學生的生活費“市場價”,常年保持在2000元上下。 於是,在以大學校園為圓心的生活片區當中,學術酒店的周遭也形成了一套消費成本較低的“學院派宇宙”,最會玩的旅遊特種都悄悄聚集在這裡。 在教育勝地周圍,大多環繞著豐富的文化活動、便利的交通、完善的生活設施……這些也成了年輕人選擇學術酒店的重要指標。 圖源:北京不讀書博主 “對於各大高校來說,它們每年要經歷兩次大規模的學生寒暑假返鄉,還要一次性接待上百名人員的國內外學術交流訪問團,地理位置必須保證交通便利。所以校園內外的學術酒店,自然出門就是地鐵公交站,大批出租車司機都會在那蹲點。” “就像我去烏魯木齊旅遊時,住的是新疆大學的學術交流中心,不到兩百元一晚。出門就是公交站,三站地就直達了‘國際大巴扎’景區。” 傳說中全國高校面積第三大的武漢華中農業大學,乾脆把步行街開進了校園,“這條小街幾乎集齊了全國的奶茶店品牌,還有火鍋炸串和甜品。步行9分鐘就能抵達校內的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標間最低只需要188元一晚。” 更別提學術酒店周遭隨機出現的醫院、銀行、大超市……原本是為了保障學生群體的便民服務,如今還解決了旅行特種兵們的突發急需。 “要說學術酒店的缺點,那可能就是住在校內的話,點外賣沒法送到房門口,你必須和學生們一樣,蹲守在圍牆欄杆附近。” 27歲的滬漂夏餅餅,畢業於北京某985高校,她在一次回京出差時發現,憑校友卡能打折入住校內酒店。後來每次外出,她都會優先選擇當地的學術酒店。 “有部分學術酒店就算掛在出行app上,也常年顯示暫無房源;有的乾脆只能靠最傳統的方式才能預定。比如清華大學的‘甲所’,據說有校內開具的‘介紹信’才能入住。” 因為預定有一定的門檻,就更讓學術酒店自帶一股神秘氣質。“你不需要多豪華的擺拍背景,只要貼上個高校或院所的定位,就倍兒有面子,讓人暗自揣測你到底是什麼來頭。” 廳局風的學術酒店 最有人情味的地方 在主要負責接待學生與教師的學術酒店裡,通常都散發著一種心照不宣的秩序感。 “出門旅遊丟個手機、證件、充電寶已經屬於家常便飯,但是住進了學術酒店,一切都顯得歲月靜好起來。” 圖源:宇宙嗜睡員 “吃自助早餐的時候,排隊打飯井然有序,你甚至敢把手機留在桌上佔位置。大家都輕聲細語,生怕打擾到別人。” 山東小哥大利,最近獨自來北京旅遊,訂到了北漂老鄉推薦的、300多元的、北京理工大學內的延園酒店。“這裡地處北京著名的中關村,除了北理之外,周圍還有民大、人大、北化工……就算是走到酒店之外,附近是住滿了學生、教師、科研人員的片區,樸實且令人安心。” “我在路邊突然手機沒電掃不了共享單車,路過的大學生居然沒鎖車繳費,就把車讓給了我。他說反正有定位,騎到兩三公里外的購物中心也就兩塊錢,別忘了鎖車就行。” Ending: 如今年輕人開始摒棄“窮遊”,並不是眼高手低了,只是想在能力範圍之內也別苦了自己。“旅遊本就是為了放鬆身心,除了基本的吃好玩好之外,住宿方面跟不上也不行。” 學術酒店逐漸出圈之後,年輕人還延伸出了新的遊玩專案:有人在武漢高校附近過早吃麵,還有人想代購新疆大學的酸奶雪糕和水果切。 “以前外出旅行,時刻小心防備,搞得身心俱疲。住進學術酒店之後,自帶一種校園時代的安心,我終於在陌生城市旅遊時,能少操點心,只當個眼神清澈的乖學生。” 【今日話題】 你住過學術酒店嗎? 封面來源:開飯啦阿怡🥢 微信又雙叒叕改版啦, 置頂公眾號變成了星標, 加了星標, 才能不錯過我的每一次推送和福利呀。 加星標方法 美西 郵輪 邁阿密 夏威夷 美國簽證 阿拉斯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