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錯過好文章?快把我們設為⭐星標👆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設計的價值不僅關乎空間美學,更在於如何以系統性思維穿透文化邊界,實現資源的精準整合與價值的可持續傳遞。本次分享將聚焦一位跨角色實踐者的深度洞察——從建築師到甲方代表的轉型歷程,到中美設計博弈中的規範協調與戰略落地。透過真實專案的戰略拆解,探討如何在複雜業態與多元訴求中,構建信任橋樑,重塑設計在全球產業鏈中的話語權。

圖源:狄沛超、Coscia Moos

當建築成為文化對話的載體,中國設計如何跨越地域邊界,構建屬於這個時代的空間敘事?
ArchiDogs築格傳媒發起「設計出海」線上論壇,特邀Link-Arc創始人陸軼辰、aoe事建組創始人溫群、澳洲DCM事務所合夥人龔耕、城外建築聯合創始人陳潔琦、賓夕法尼亞大學房地產部專案經理狄沛超、螞蟻公裝創始人王曉強、酈文曦建築事務所創始人酈文曦、十方建築創始人唐樂、中建設計上海分公司副總經理熊飛、HAS design and research建築事務所創始人/主持建築師洪人傑(Jenchieh Hung)、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十組設計師,聚焦中東、非洲、東南亞等多元市場,分享海外實戰經驗與品牌策略。
往期"設計出海"活動照片 ©Roca Shanghai Gallery

在本期「設計出海」線上論壇中,我們聯合中國建築學會會刊《建築實踐》、CADE 建築人er,邀請具有國際視野、設計出海經驗的甲方代表——賓夕法尼亞大學房地產部專案經理狄沛超,聚焦美國市場,分享設計出海的實踐策略。

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碩士、紐約州註冊建築師,持有AIA、LEED AP BD+C、PMP、WELL AP等國際權威認證,兼具紮實的專業功底與全球化視野。現任賓夕法尼亞大學房地產部專案經理(甲方代表),主導數千萬美元級開發專案的全流程統籌。深耕商業、醫療、實驗室等複雜業態的他,曾憑藉卓越實踐斬獲2022 AIA費城青年建築師獎,是少數橫跨“設計落地”與“甲方決策”的跨界實戰派。
從建築師到甲方代表:中美設計全球化的思考
From Architect to Owner's Rep: Reflection on "Design Going Global" Between China and the U.S.
Hamilton Court Amenities Building
漢密爾頓庭院配套建築專案旨在歷史建築群環繞的庭院中打造一座突破性的現代玻璃立方體。設計團隊以雕塑感金屬鋼幕包裹玻璃主體,創新融合現代通透性與威尼斯哥特式歷史語境,外立面採用穿孔鋁板精密計算採光與遮陽平衡,突破建築紅線的造型使其在城市肌理中脫穎而出。

圖源:狄沛超
專案透過光影與玻璃鋼材的互動,既實現全玻璃建築的節能最佳化,又營造出通透與私密共生的活力社群,最終榮獲2020年費城建築師協會建成建築榮譽獎,成為大學城區域兼具大膽設計語言與實用功能的標杆性學生公寓綜合體。

圖源:Coscia Moos
3935 Walnut專案
原為費城黃金地段麥當勞舊址,將其改造為6層大學樞紐,全程統籌設計、施工與租戶協調,透過分階段施工、動態預算及智慧許可權管理(如200+房間鑰匙分組),實現“零超支交付”,成功融合學術辦公與商業業態,現為賓大核心地標。

The Poplar
The Poplar 專案位於費城 Northern Liberties 區,旨在將一座廢棄多年的歷史倉庫改造為融合多功能的新型城市綜合體。建築原建於1918年,前身為 Strawbridge & Clothier 百貨公司的配送中心。設計團隊將其重塑為一棟面積達 40 萬平方英尺的高階公寓及商業綜合體,共包含 285 套公寓、3 間辦公空間、2 個大型臨街商業店面及一系列現代化配套設施。

倉庫舊照 圖源:狄沛超
改造過程中,團隊保留原有混凝土結構與高挑樓層的工業特色,在修復混凝土外立面、替換相容原鋼窗的鋁合金窗扇基礎上,採用通透的玻璃門廳與區域性裸露構件形成新舊並置的美學語言。入口區域因鄰近高架鐵路線而較為壓迫,設計透過區域性下沉樓板及挑空處理,引入雕塑感樓梯與門廊空間,大幅提升訪客的空間體驗。

俯瞰圖 圖源:狄沛超
專案內部延續倉庫建築的高挑結構與自然採光優勢,住宅戶型涵蓋從一居至四居不等,注重空間通透感的營造。頂層屋頂平臺配備泳池、瑜伽區、戶外廚房及寵物活動區等多種功能,同時還設有音樂工作室、兒童遊戲室、共享廚房與由原鐵路支線改造而成的 10,000 平方英尺健身中心。

住宅 圖源:狄沛超
在可持續性方面,The Poplar 全面採用無碳排放的暖通系統、節水裝置及100%風能供電,成為費城首批真正實現“零碳”運營的高密度住宅專案之一,並被主流媒體CNN等作為範例進行了報道。該專案作為城市更新的示範案例,不僅煥活社群,也確立了都市更新與歷史傳承共融的新標杆。

屋頂泳池 圖源:狄沛超
本次分享中,狄沛超將透過3935 Walnut專案、Hamilton Court Amenities Building 、The Poplar等數個專案,深度拆解全球化語境下的設計破局之道——如何以系統性思維平衡文化差異與商業訴求?如何透過成本控制與信任構建,將圖紙轉化為可持續的價值載體?從‘建築師’到‘甲方代表’的跨界視角,他將揭示設計落地的底層邏輯:不是單點突破,而是全鏈路的資源整合與節奏把控。無論是開拓海外市場的團隊,還是尋求職業轉型的個體,這場分享都將為你提供一套穿透行業迷霧的實戰座標系。
Q&A搶先看:
-
對於美國當前的生態與全球局勢,是否會影響到你的工作?
-
作為賓夕法尼亞大學房地產部房地產專案經理,負責校園專案開發全過程管理,具體事都做些什麼呢?
-
大部分中國建築師於海外實踐,很多都是透過國際競賽,但似乎讓中國建築師中標的案例不多(或者中標後也不一定實踐),更多的可能是直接委託,你認為原因為何?
主持人

栗茜
ArchiDogs 築格傳媒創始人、建道築格主編

陳律名
ArchiDogs 築格傳媒合夥人、品牌諮詢總監

活動時間:
2025年4月27日 晚8:30-10:30
線上直播連結

聯合主辦

ArchiDogs 築格傳媒於2015年在美國紐約創立,已發展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綜合性品牌機構,致力於品牌構建與創作專業的媒體內容。團隊為海外建築、景觀、城市設計、區域規劃背景,研究地方資源與特色,透過系列品牌事件,從策略、事件、視覺、傳播、運營幾大角度,幫助地方實現品牌價值。築格傳媒擁有多元新媒體矩陣,20w+的社群關注,與美國、歐洲、澳洲等多個國際設計平臺達成戰略合作,助力設計產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建築實踐》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中國建築學會主辦的國家級建築專業的學術期刊,同時也是中國建築學會會刊,將真實記錄我國建築業發展成就和最新動態。廣大讀者和業界期待本期刊走向世界,與世界同行交流,介紹中國城鄉建設成就,展示中國建築師和建築學人的風采。

亞太區首個以專注於打造高階建築系統解決方案與高品質建築師交流平臺為宗旨,定位於展示“建築設計趨勢”的博覽會,由中國建築學會、慕尼黑博覽集團和中聯慕尼共同主辦。博覽會始終專注於高品質可持續的設計、規劃和建造,針對快速發展的中國市場而著力打造的集創新建築思想、高品質建築設計、建材及建築科技於一體的交流與展示平臺。
策劃團隊
學術召集人|栗茜、艾俠
活動策劃|栗茜、陳律名、王一博
活動執行|王一博、詹雯津、褚焱宏、劉莉
視覺設計|周健
影像記錄|周梓喬
發文編輯|Wenjin
稽核編輯|Yibo
主編 | Sherry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