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社交媒體上“考研出分”再次出現在熱搜榜上,隨之“出分焦慮”蔓延全網。
有人得到高分歡天喜地,感謝自己過去一年拼盡全力的努力;有人沒有達到理想的成績,可能要申請複核、等待調劑,懸著的心依舊不能落地;有人逐漸想要放棄,還有人突然皺著眉頭問自己:這個選擇到底對不對?二十多歲該做什麼,將來才不後悔?”
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95後”博導馮磊刷屏,這是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目前年齡最小的引進人才。網友們驚了:“再次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又是來人間湊數的一天”……
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人來說,現實不是爽文,“年少有為”的畫面在普通人的世界裡愈發遙遠和渺茫。
二十幾歲一定要做出點大事才有意義嗎?沒在年少時發光發熱、沒有考研成功,就證明我們都是失敗的嗎?
《本傑明·巴頓奇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電影中有段臺詞;
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過著滾燙的人生,但每個人一出生,註定會走上一條專屬自己的道路。
也包括很多著名的偉人;愛因斯坦其實是個發育滯後的人,6歲才會開口說話,25歲參加工作時注意力仍然很不集中。
吳承恩72歲時開始正式寫《西遊記》, 寫了近十年終於完成;畫家齊白石27歲才開始學畫畫,直到56歲那年才名聲大振;草根明星蘇珊大媽48歲才透過《英國達人秀》崛起;摩西奶奶77歲開始學畫畫後來成功舉辦畫展……
都不是年少成名的典範,甚至在晚年或者離開世界後才廣為人知,但也可以看得出來,他們在自己的時區裡,以自己的方式找到了專屬的那一份熱愛。
“人生的時區”,小U想起之前網上的一段很火的小詩;
你的身邊有的人本科畢業直接保研,有的人快要30歲,依舊出現在考場……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好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刻意去和別人比較些什麼,來路去路本就不同。
每個人像上了發條一樣矇住雙眼往前奔跑,更別說看看沿途的風景。可是,我們到底在趕什麼呢?拼命追趕後得到的東西,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分數、顏值又真的能定義我們嗎?
每個人的心裡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能看到煙。你想做什麼也許只有自己能弄清楚,心裡的那團火有時也只有自己才能看清。
在《瓶與拋光者》裡有句歌詞“原諒我成為不了偉大的人,扛著被矯枉過正後的靈魂”,也許很多年後,我們可能拼盡全力也沒有成為夢想中的人,可是按照自己獨特的節奏用力去愛、用心去活,本身就是件很迷人的事情啊!
我們再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二十多歲該做什麼,將來才不後悔?”小U今天就不費勁廣泛蒐羅一些來自網路或者誰的的個人建議了,今晚我們一起來問問自己,一起尋找尋找答案吧。
成績公佈後,這3個問題是我們需要首先去考慮的:
01 初試成績理想,就能穩進複試嗎?
高分淘汰的案例比比皆是,怎樣備考才能規避風險?
02 初試成績不上不下,上岸心裡沒底?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到底改準備複試還是調劑?
03 初試成績不理想,下一步怎麼辦?
複試調劑流程如何,怎麼準備才能成功調劑?
初試成績出來後,一定要進行自我認定,參照目標院校歷年分數線,判斷自己分數所處的位置,以及如何去準備。
對應以上三個問題,成績出來後一般會分為三種情況:
1️⃣ 分數靠前,穩進複試:
這類成績優秀的同學們,不用再糾結能不能進複試,目標會明確很多。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儘早準備複試,爭取複試也能取得優異成績,畢竟這會直接影響到後續的導師選擇。
2️⃣ 成績中等,淘汰風險:
這類同學雖然排名不落後,但是複試仍然還有被淘汰的風險。
因此要更加認真準備複試,目前階段還是不考慮調劑等後路,全身心投入到複試的準備工作中。
3️⃣ 排名靠後,可能調劑:
這類同學要做好兩手準備。
一方面要考慮調劑,多關注調劑資訊;另一方面,有一線希望,也不能完全放棄,因此還是要做複試準備。
已經查分後你有什麼感受?你現在最想做的是什麼?還在為最初的夢想努力嗎?評論區等你~
誠創教育總部位於馬薩諸塞州的首府波士頓,是一家專注於美國留學申請和個人職業發展的教育諮詢公司。不同於傳統中介,誠創教育的導師團隊均為美國本土教育行業的教育精英。我們堅持四對一導師制,以全能主導師為核心,配以專業規劃導師、文書導師、外籍導師,構成強大申請團隊,為名校申請保駕護航。
誠創教育深耕於美國,利用本土化優勢,與幾百所海外知名院校合作。我們致力於針對不同年齡層、背景、目標的學生尋找自己熱愛的發展方向,提供一站式留學申請服務,涵蓋:中小學申請、本科申請、MBA申請、碩士PhD申請、轉學申請、文書與背景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