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正身處一個陌生的旅遊城市,聽到街上響起“薩瓦迪卡”“卡彭卡”,那麼,你的座標不一定在曼谷,也可能是海外社交平臺上爆紅的中國山城——重慶。
是的,就在國內大批遊客踩著天燈節、潑水節、跨年等節點,奔赴泰國這個高性價比國度的同時,泰國年輕人則將重慶當作來華入境遊的首選。
喜歡中國明星的泰國追星女孩、熱衷旅行的泰國中產家庭,都蜂擁至了重慶各大景點。他們操著辨識度極強的口音,坐在馬路牙子上吃起火鍋、串串和小面,快樂得儼如回到了“第二老家”。

泰國人在社媒上分享自己在重慶的旅遊照片
如此奇異的景象,還得追溯到2024年3月中泰互免簽證政策的實施。兩國宣佈免籤後,泰國公共電視臺曾發起“你最想去的中國城市”投票,重慶在留言區中遙遙領先。
攜程海外平臺的資料顯示,政策落地後的頭兩個月內,來渝泰國遊客人數接近2萬人次,同比增長超過15倍,相當於2022年全年泰國遊客總數的80%以上。10月至11月期間,泰國遊客赴重慶的旅遊訂單則同比暴漲240%,機票訂單更是飆升了400%。
在旅遊市場井噴式的增長中,政策紅利就像磁鐵一樣,直接影響著兩地間的交流和互動。而藏在“機遇”背後的,是多個因素的共同發力。對於吸納更多外籍遊客、延長和泰國等免籤國家的蜜月期來說,重慶正在提供切實的品牌建設經驗。

基於遊客的視角,如何才能令旅遊的收穫和滿足感最大化?答案是,讓人的靈魂和城市碰撞更深入,踐行近年來被熱炒的“體驗經濟”理念。
所謂“體驗經濟”,就是主打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體驗;關於其基本的定義,可在美國作家、管理顧問約瑟夫·派恩1998年發表的《歡迎進入體驗經濟》一文中找到:
“體驗經濟,是以服務為舞臺,以商品作道具,從生活與情境出發,塑造感官體驗及思維認同,以此抓住顧客的注意力,改變消費行為,併為商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與空間。”

重慶街頭,泰國遊客正在拍照打卡
順應這股旅遊消費形態的升級,過去單一的風景遊路線,正在加速轉向具有沉浸感、體驗性、互動性,便於新媒體進行傳播的場域和空間。重慶作為其中一個代表性的樣本,最具特色的莫過於地理風貌,和迎面撲來的視覺衝擊力。
根據泰國科技公司Zanroo對社交媒體上“中國免籤”話題的資料分析結果,去年3月1日至10月22日期間,泰國人赴華旅遊相關詞條的討論提及量高達18億人次。
其中,TikTok平臺的相關內容佔到了網友總參與量的84%以上,#chongqing#標籤下的影片播放量更是超過了6000萬次。

泰國網友在社媒上關於重慶的討論
點開這些短影片,我們就能看到,洪崖洞夜景、李子壩輕軌站、磁器口古街、魁星樓等經典的“打卡地”熱度頗高。
泰國人口集中在以曼谷為首的中部平原地區,本就對層疊起伏的地形感到新奇,初次踏入以“9D迷宮”著稱的重慶,必先震撼於爬坡上坎、被導航繞暈的體驗。
泰國人的遊玩思路,乍看起來,與國內社交平臺上的推薦沒什麼兩樣——除了親眼一睹輕軌穿樓、魁星樓兩側的高低錯覺等奇觀,時間充裕的泰國人還會跑去離市區200公里的武隆天生三橋和仙女山,感受大自然罕見的造化。在這裡,地理環境的多樣以及由此產生的冒險和眩暈感,充分打開了觀光客的視野,成為引流的利器。

泰國遊客參觀武隆《變形金剛》《滿城盡帶黃金甲》等電影的取景地
而除了特色鮮明的屬地資源,泰國人對重慶的“一見如故”,也和兩地間氣候和飲食結構的重合分不開。
在氣候上,重慶是出了名的“火爐”城市,夏天動輒衝上四十度的高溫讓不少外地人被勸退。泰國則地處熱帶,對“熱”的適應能力很強。
此外,嗜辣如命的泰國人平常就愛吃冬陰功、魔芋爽等,來了重慶挑戰起辣度較高的美食,自然不在話下。
“重慶是美食之都,我最愛酸辣粉,還有火鍋、熨斗糕、碗雜麵、抄手、涼糕……”在分享來渝就讀和生活的印象時,來自泰國的西南政法大學留學生楊玟琳對鹽財經說道,像她這樣的同齡人還有很多。

泰國遊客難擋重慶的麻辣誘惑/圖源:@跟Mindy老師學泰語
在lemon8(海外版小紅書)上,某泰國大學生就發出鄭重的感慨:“每個人一生至少要去過一次重慶吧。”
舌尖上的美味,迸發著生猛、地道的江湖“匪氣”,是瞭解和讀懂重慶的視窗。正是這種既熟悉又新鮮的感受交雜,讓泰國人得以全方位體驗當地的風土文化,誘發了他們對此間的痴迷。

如果說吃辣、輕軌、索道等是重慶傳統的名片,還有個因素,也在泰籍遊客的“來渝潮”中做出了不小貢獻,那就是國內的熱門影片網站、影視IP進軍東南亞市場。
日前,亞洲傳媒合夥有限公司(MPA)釋出了一份關於亞洲地區影片業務的分析報告。其中指出,隨著中國娛樂影視行業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劇開始走出國門。

近年來,泰國市場上韓劇“獨霸天下”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目前最受泰國人歡迎的是中劇
以泰國為例,韓劇在當地“霸屏”的時代已落幕,目前最對泰國人胃口的是中劇,其市場佔比高達45%,遠超泰劇(16%)、韓劇(16%)和日劇(10%)等劇種。
而在所有高收視、高人氣的國產劇裡,古裝和言情、仙俠等題材佔了大頭。華語圈相通的文化基因和審美偏好,使得泰國市場相對於歐美等地區的觀眾,更能順暢吸收、消化這些特殊的情節設定和內容。
其中最具知名度的,是2019年暑期現象級爆火的《陳情令》。該劇播出後,不僅一度風靡國內,更在泰國引發了追劇狂潮。騰訊影片國際版(We TV)為了攻陷當地市場,安排這部劇在中泰同步上架,併為其貼心加上了泰語字幕以及配音。
相對精良的製作水準和東方美學,讓《陳情令》在海外追劇網站mydramalist上收穫了9.4/10的高分,登頂同時段亞洲劇第一,泰國播放量超1億次,與劇集、演員相關的話題在泰國推特屢次屠榜。連帶著主演王一博和肖戰,也飛昇為了泰國最火的內娛演員。
作為演員肖戰的老家,重慶在這一波流量狂歡中可謂與有榮焉。

泰國追星女孩到重慶打卡肖戰影視作品取景地/圖源:小紅書@解放i人(重慶泰妹)
開啟TikTok,無數泰國“小飛俠”(肖戰粉絲別稱)扎堆在山城街頭,打卡“肖戰同款地標”,每當在街頭看到偶像的巨幅海報,他們便發出驚呼,趕著和“中國最帥的男人”合影。
為了更好發揮出粉絲效應,官媒當然也不能閒著。
近兩年來,每當肖戰有發片等新動作,重慶文旅局便會下場聯動,賣力打call的同時邀請“山城之子”給老家做宣傳。去年初,肖戰拍攝的種草影片剛釋出不久便點選量破百萬。還有泰國網友將影片翻譯成泰語,供粉絲收藏、打卡。
種種跡象都在表明,依託偶像的影響力和“飯圈”規模拉動旅遊目的地出圈,正在成為一種商業化運作的新嘗試。除了佔據C位的肖戰,近年來多位渝籍明星(尤其選秀系藝人)走向臺前,將重慶推上了西南第一“追星勝地”的寶座。趁著當地偶像產業的火熱,包括歌手POP Pongkool在內的許多泰國藝人相繼來此旅遊、舉行線下粉絲見面會,引來大量追星族聚集。

泰國歌手POP Pongkool打卡重慶/圖源:微博@泰國華人論壇
對於當地旅遊業的持續升溫來說,他們是最亮眼的金字招牌。而在眼下,隨著“粉絲經濟+文旅”的不斷滲透,以重慶為代表的新興旅遊城市,正在同步迎來新一輪的品牌和營銷模式重塑,由此開啟的新型文化消費空間,對於“Z世代”人群來說無疑更時髦,也更具夢幻的吸引力。

泰國人湧入重慶,除了讓當地旅遊業取得突破性的成績,也蘊含著另一個趨勢:中國入境遊市場,正在加碼釋放出待挖掘的巨大潛力。
資料顯示,得益於過境免籤政策的全面放寬和最佳化,2024年前三季度,我國入境遊客約0.95億人次,整體恢復至2019年的90%,部分免籤國家的入境遊客數翻倍增長。“朋友圈”擴大的背後,既得益於政策支撐,也離不開社交網路的推動。
在TikTok上,帶有熱詞#chinatravel的影片將近9萬個,而Youtube平臺上關於“China Travel”的長影片,播放量最高峰已經達到了5200萬。這些影片被全網轉發,引起極大的熱度和反響。來中國轉一轉,暢享多元豐富的地理景觀和人文特色,已經成了很多老外眼中“時髦”的體現。

免籤國家的入境遊客數翻倍增長,離不開社交網路的推動/圖源:@大文Tawan
除了來華流程簡化外,國內充沛的旅遊資源和高性價比也讓他們難以抗拒。
拿重慶來說,川航開通了重慶和曼谷、普吉之間的直飛航線,航程僅3小時,且機票便宜,旅行成本低,來一趟重慶的總花費僅需4000泰銖(約800人民幣)左右,相比日韓等過去熱門的出遊目的地,中國更能俘獲愛實惠、愛價效比的泰國中產。

曼谷飛往重慶的航線,航程僅3小時,且機票便宜,旅行成本低
打個“飛的”就能解鎖的滿足,不僅發生在重慶。上海東方明珠的夜景、桂林山水甲天下、湖南張家界、湘西的芙蓉鎮、矮寨大橋等,也被國外網友們列入了人生必打卡清單,甚至一些小眾的旅遊城市,如黑河和雲南元陽等,在外網都有極高的人氣。
值得一提的是,暴風般的流量來襲也對包括重慶在內的各大網紅旅遊城市,在獲客能力上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前,一些國外旅遊博主,會在Vlog裡提到赴華旅行的不便,如告示牌只有中文、難以適應移動支付等等。如何讓“流量”保留更久,在配套服務設施上作出改善,是接下來各地文旅負責人需應對的考題。
有媒體報道稱,重慶的泰語導遊如今已經忙壞了:以前,一年都接不到幾個泰國團,而現在日程安排從2024年10月開始到2025年初都訂滿了。

重慶的泰語導遊日程從2024年10月開始到2025年初都訂滿了
據鹽財經記者瞭解,為了抓住眼前的紅利,眼下在重慶的不少旅行社老闆開啟了緊急招募:“急招泰語導遊12名”“有經驗豐富的導遊前輩指導,需要熟練泰語、有責任心、踏實肯幹的人加入我們”。
觀音橋、解放碑等商圈的個別餐廳則推出了泰語菜譜,並培訓服務員用簡單的泰語接待遊客。
此外,面對遊客人數激增,景區也紛紛改換了樣貌。李子壩輕軌站搭建了觀景臺,洪崖洞禁止附近的千廝門大橋通車,打造最大“人行天橋”,為遊客拍照提供了更好的機位和環境。兩江夜景燈光秀的時間也得以延長,好讓人盡情感受山城夜晚的魅力。
所有的心血澆灌,為的都是提升“回頭客”比重。而放到更長遠的尺度上來看,重慶的入境遊生意按下加速鍵,也能給當地文旅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成為“China Travel”潮流中不容忽視的樣板。
據摩根士丹利估算,未來10年,入境遊有望為中國帶來累計1.7至4.5萬億美元的收入,其對中國GDP的貢獻率也有望在10年後上升至2%到4%。隨著入境遊的火熱,許多語言優勢突出的留學生、前大廠員工正在相繼湧入這片“藍海”,創業搭建一站式入境遊平臺(OTA),或在TikTok做起引流帶貨,向海外使用者推銷入境遊產品。
要讓“China Travel”孕育出成熟的商業模式,註定還要花些時間,而當前多方利好的形勢,至少讓不少外國人有了機會,去主動接觸到中國現代化、立體的一面,與之建立起良好的互動和黏性。長此以往,後疫情時代的旅遊市場也能生長出更堅實、可靠的架構。
鹽財經,南風窗旗下唯一財經號
關注它,看新鮮熱辣的財經訊息

本文系授權釋出, From 鹽財經,微訊號:nfc-yancaijing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視界 誠意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