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爾本人被中國神醬香迷糊了!不僅買超大罐,甚至還紋在身上

近日有墨爾本當地網友發帖,給大家推薦一款大罐神醬!他說:
今天去Springvale買了個大罐,
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
670克,比普通罐子大三倍。
KFL超市買的,大概8澳元。
評論區一下炸鍋,幾百人留下自己的看法:
我超愛這玩意兒。以前在Abbotsford的一家店買過。我敢肯定那時候他們貼的都是英文標籤。現在它們開始在大型超市賣了,我都驚呆了。
關於超市那部分。我住的地方亞洲食品雜貨店少得可憐,所以能在Woollies超市買到老乾媽真是太棒了!
這個版本最好吃。老乾媽其實是最好吃的辣椒脆片。別再糾結其他本地品牌的辣椒油了,一小罐15澳元。
我之前也試過很多辣椒油,但都沒法跟老乾媽比,真的。
不過那款六眼蠍子是真的有點東西。
還有一個叫“Umami Papi”的辣椒油我也試過,當時是因為名字太搞笑就順手買了,結果居然還挺不錯。
但這個我只會在打折的時候才買,價效比才說得過去 😂
今年在 Golden Plains 音樂節,有人把老乾媽奶奶做成了“神像”掛在doof stick上,真的太有才了,必須給這位朋友點個大大的贊!
晚上還用小彩燈一圈圈地框起來,特別顯眼。
我和朋友每次路過看到都會笑出聲,太魔性、太懂氣氛了 😂
我想把她的臉做成紋身、紋我身上。我幾乎吃什麼都要就這個吃,婚禮上還送了好多罐。
我記得買的時候,什麼都抹,弄得我腸胃都不舒服,哈哈,太好吃了!做個三明治,抹上它。吃米飯,抹上它。吃個雞蛋,抹上它。寶貝,一勺一勺地吃。
最高讚的一條,甚至還介紹了“老乾媽”的創業起源:
如果你之前沒聽說過,這背後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今天我瞭解到,中國最富有的女性之一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山村,家境極其貧困。她靠賣自己做的辣椒醬“老乾媽”積累了財富,這種醬最初是她自己做的麵攤賣的。
……
而其實讓很多人可能想不到,如今,在倫敦、柏林、紐約的街頭,越來越多年輕人把老乾媽紋在了身上。
是的,就是那位熟悉的陶華碧大媽——她的頭像,現在不只是出現在辣醬瓶上,還出現在了陌生人小臂、後背、甚至脖子上。
不少紋身者坦言:不是覺得這圖案有多美,而是她身上的那股勁兒太對味了。
有種“我就是不服”的倔強,也有種“就靠自己”的底氣。
有人說:“聖母瑪利亞要你禱告,老乾媽只要你擰開瓶蓋,辣到你清醒。”
這種風潮最早出現在倫敦和柏林的一些紋身店。
一位紋身師回憶,2017年有個留學生拿著辣醬瓶走進店裡,說:
“別給我畫龍畫鳳,我就要這個——她的笑太真實了。”
那是一種說不出的氣場——溫和,卻堅定;樸素,卻有力量。
紐約一位紋身師甚至表示,她已經為70多個非中國顧客紋過老乾媽圖案。
“從最早的線條版,到現在做3D立體浮雕,她已經是我們這的‘鎮館之寶’了。”
很多人說,不就是瓶辣醬嗎?但你要知道,在國外,老乾媽不只是味道好吃,更是文化的象徵:
她不是明星、不是女團、不是資本造的夢!她是白手起家的普通中國女性,把一罐辣椒油賣到了全世界。
商標LOGO就是本人頭像,永遠一身黑髮中分、不笑不怒,眼神里有風霜也有倔強。
這種真實、粗糲、倔強、不討好世界的形象,反而擊中了當下年輕人疲憊的內心。
一位設計師說得很妙:“她不像偶像,她像人民。”
隨著海外熱度越來越高,老乾媽還和一些品牌合作推出了T恤、帽子、帆布包、手機殼等一系列聯名周邊。
陶華碧的頭像成了時尚圖案,甚至被不少國際潮牌當成印花主視覺。
“不是因為好看,是因為夠真、夠硬、夠辣。”
你可能會覺得,“紋個辣醬頭像,不太正經吧?”
但你認真想想:
當你深夜崩潰,孤獨又難熬的時候,
它不是豪華的美味、不是昂貴的陪伴,
而是一勺下飯的辣醬,辣得你清醒,撐得你繼續扛下去。
這股火辣,成了很多人對抗世界的方式。
今天的老乾媽,早已不只是餐桌上的調味品。在無數海內外年輕人眼中,她成了:
一種“我靠我自己”的宣言
一種“我不裝”的倔強
一種在混亂生活裡,還能咬牙堅持的精神支柱
她從貴陽的一家麵館走出,如今出現在紐約夜店、柏林街頭、倫敦、墨爾本的紋身店,成為一種另類的全球信仰。
而那個頭像裡的女人,依然不笑,依然堅強。
(來源:網路)
 閒話澳洲 
歡迎加入墨爾本辣媽幫大家庭
與其他家庭一起交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