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重返白宮的這一個多月,行事風格十分激進。當地時間2月20日,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稱特朗普簽署了73項行政令,將其稱為“歷史性的開局”。但從美國傳統建制派以及歐洲盟友的視角來看,特朗普的做法近乎瘋狂。

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圖源:視覺中國)
要理解特朗普這一個多月的種種行為,需要從兩個關鍵邏輯入手。
其一,他鐵了心要扳倒國內的對手——建制派,也就是他經常提及的“深層國家”。在特朗普眼中,深層國家掌控著美國,把美國搞得烏煙瘴氣。他的第一任期就深受其擾。2020年的選舉,他堅信自己本應是贏家,卻被深層國家透過不正當手段 “做票” 給弄下臺了,這讓他對建制派恨之入骨。2020-2024年,他被建制派百般刁難,甚至差點淪為階下囚,這對他來說是奇恥大辱。特朗普是個睚眥必報之人,自然對這段經歷耿耿於懷。他深知建制派實力強大,如果不將其打倒,不僅這四年任期難以安穩度過,下臺後自己和家族都可能有性命之憂。於是,他讓馬斯克以政府改革、縮減政府規模、削減支出、提高行政效率等為由,向建制派發起挑戰。此外,他眼中的歐洲現有領導人都是美國建制派的延伸,所以他要借俄羅斯之手打壓歐洲,扶持歐洲與他意識形態相同的右翼勢力。這也就解釋了為何副總統萬斯在慕尼黑訓誡歐洲領導人後,不見德國總理朔爾茨,卻直接去會見德國選擇黨的魏德爾。特朗普唯有鬥倒建制派,才能確保自己任期內以及下臺後的人身安全和家族安全。

特朗普2024年4月30日在紐約曼哈頓刑事法庭受審。(圖源:美聯社)
其二,特朗普真真切切地將中國視為強勁對手。在內部,他將中國稱作“big F***”,足見其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在他看來,建制派關乎個人生死,而中國則關乎國家存亡,一旦美國輸給中國,後果不堪設想。為了與中國展開競爭,他一方面著力控制北美,穩固美國的“大後方”;另一方面試圖拉攏俄羅斯,在他心中,中美俄是世界上僅有的真正獨立的國家,若能拉俄羅斯入夥,形成二對一的局面,美國的勝算就大了。至於歐洲以及亞太地區的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小盟友,他並不擔心,覺得這些小弟即便被他欺負也只能乖乖順從。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行政命令,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肯尼迪與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站在兩旁。(圖源:路透)
當前,特朗普首先聚焦於解決國內問題,歐洲問題和中東問題。就中國方向而言,目前他主要還是停留在言論層面,行動上也只是對中國貨物加徵關稅,尚未有其他重大舉措,因為他還未準備充分。等他搞定俄羅斯、歐洲和中東之後,其真實意圖或許會徹底暴露,甚至不排除做出極端舉動,比如支援臺灣發展核武器。他雖有一些招數,但具體如何實施,還在斟酌之中,其具體行動受到兩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手頭諸多事務尚未處理妥當;二是對中國的真實實力瞭解不夠清晰,因此具體策略還未想好。
相位元朗普第一任期,中國如今的實力顯著增強。儘管這幾年中國經濟面臨一定壓力,老百姓信心有所不足,但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方面,中國在電動車、新能源、光伏板、機器人、無人機、人工智慧等領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儘管特朗普決心很大,且正透過各種手段準備與中國的對抗,但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提升,特朗普手中可打的“牌”在變少。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隨著去年下半年中國“秀肌肉”以及新質生產力的爆發,中美博弈正從戰略防禦階段邁向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