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金錯刀頻道
題圖/ 視覺中國
水土不服,是外來者想要做大做強的最大難關。
賽百味、哈根達斯、吉野家……在耗盡洋品牌的濾鏡之後,每況愈下。
塔可貝爾、摩斯漢堡、餃子王將等照搬其本國經驗到中國市場的外來品牌,更是“見光死”。以餃子王將為例,一個日本餐飲品牌千里迢迢來中國賣餃子,還推出了餃子搭米飯的組合,只能說勇氣可嘉。
強如星巴克,在更懂國人的瑞幸們的攻勢下,日子也不好過。2024年第四季度,同店銷售額下滑6%。

和它們相比,肯德基和必勝客的中國“親爹”顯得格格不入。
2024年,百勝中國的總收入達113億美元(約為820億元人民幣),創拆分上市以來新高!另外,核心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2% ,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長35%。
錢不是躺賺來的,2024年的百勝中國忙到飛起。
推出咖啡品牌“肯悅咖啡”,和肯德基做鄰居;推出必勝客WOW門店,一份義大利麵才15元,和薩莉亞打擂臺;淨新增門店1751家,也破了記錄。

形勢看著一片大好,百勝中國繼續穩坐中國連鎖餐飲老大的寶座。
但仔細想想,它還是不能高興得太早。

“太子”出馬,打破內憂外患
能在2024年的餐飲行業裡活下來並賺到錢,即使對於百勝中國也不容易。
根據企查查資料,2024年倒閉的餐飲企業數量高達近300萬家,創下近十年新高。
為了活下來,價效比之戰在2024年打得更兇了。
哺呷哺釋出新選單,均價降幅超10%;鄉村基釋出降價通知,4款產品價格降至2008年前水平;和府撈麵全新產品價格下調幅度達30%;海底撈將“海撈火鍋”更名為“小嗨火鍋”,鍋底價格從19.9元降至9.9元。

南城香、超意興,以及推出“3元套餐”的米村拌飯這類原本就主打價效比的選手,更是量大管飽。

除了不可避免的價效比之戰,更糟心的是同行來勢洶洶、咄咄逼人。
麥當勞計劃到2028年將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從約6000家增加到10000家,直追肯德基。
一直相對透明的漢堡王也開始發力,計劃每年開設200家門店。
但更可怕的是中國本土選手,它們普遍價格更低、更懂中國胃,這兩年形成了燎原之勢。
《中式漢堡品類發展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中式漢堡門店數量從2023年1月的3533家增長至2024年11月的19350家。其中,光是塔斯汀就擁有8000多家門店,在中國僅次於華萊士和肯德基。

肯德基的兄弟必勝客,也有著同樣多同樣猛的各類對手。
2024年上半年,達美樂扭轉了連續五年的虧損趨勢,實現盈利。
去年12月,達美樂在瀋陽開設首店,更是爆火出圈,立即成為新晉排隊王,從店門口一路排到地鐵站。開業首月,銷售額突破1100萬元,創下全球記錄。東北老鐵逆天的消費力,讓達美樂拍斷了大腿:早知道該早點進軍東北!

廣東的尊寶披薩,靠著價效比和小店模式大殺四方。2020年底,尊寶披薩只有110家門店,現在接近3000家,在門店數量上已經能和必勝客掰手腕。
不曾想,價效比之風颳遍餐飲行業,再加上強敵環伺,也沒能動搖百勝中國的地位。
不光是開頭提到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在去年第二季度,百勝中國就拿出了亮眼財報,自稱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第二季度”。
最大功臣,當然是百勝中國當之無愧的“太子”:肯德基。
2024年,肯德基的門店數量佔了百勝中國全部門店的71%,營收佔了百勝中國總營收的75.2%,妥妥的絕對主力。
百勝中國去年淨新增門店1751家,有1352家是肯德基貢獻的。

2024年,百勝中國的肯悅咖啡,門店數量從年初的50家迅速漲到年底的700家,也要歸功於肯德基。因為肯悅咖啡就開在肯德基旁邊,不必操心選址,還能享受肯德基流量,以及共用廚房降低門店成本。

2024年,肯悅咖啡賣了2.5億杯。
多虧孩子們爭氣,百勝中國還可以說出這句:你大爺還是你大爺。

逆天改命,全靠賺“窮鬼”錢?
2016年,百勝中國正式從美國百勝餐飲集團拆分出來,成為一家獨立公司。
擺脫美國總部的掣肘,百勝中國立即天高任鳥飛,當年的總體銷售額、同店銷售、營業利潤都在轉好。
獨立自主,是它做大做強的第一步。
百勝中國CEO屈翠容說過一個例子,如果還要像以前那樣請示百勝集團,必勝客一年能賣出去3000萬份的榴蓮味披薩絕不會誕生,因為他們不清楚中國人對榴蓮的狂熱,只會想到榴蓮的味道會影響其他人。

除了榴蓮味披薩,必勝客還曾推出過小龍蝦披薩、北京烤鴨披薩、小龍蝦千層麵等等。至於肯德基的“中國特色”產品,那就更多了。
僅在去年,百勝中國推出了約600款全新的或升級的菜品。
但比起對中國胃的瞭解,中國本土大大小小的飯店和連鎖餐飲品牌,絕不會輸給百勝中國。
所以,研究中國胃只是預賽,研究國人的消費心理才是決賽。
《2024中國中式餐飲白皮書》調研顯示,有67%的消費者認為“在飲食方面更追求價效比”;65%的消費者表示“在飲食方面精打細算,希望用‘降級的價格’體驗‘永不降級的品質’”。
翻來覆去,傳達了一個意思:省錢。
所以商家都在投其所好。去年,麥當勞連續數週推出“十元吃堡”活動;漢堡王推出“9.9元吃漢堡”促銷;去年12月,達美樂在中國指定城市的門店開啟“買一送一”狂歡活動……

百勝中國的對策,可以用“隨大流”來總結。
首先是降價。
2024年4月,肯德基推出“9.9元漢堡券”限時活動。緊挨著肯德基的肯悅咖啡,去年3月開啟“天天9.9元”活動。

必勝客的砍價更猛。2024年12月,必勝客祭出“一價到底”選單,整體降幅在5%到51%之間。比如新奧爾良雞肉意麵,從39元直降到19.9元。

其次是下沉。
為了適應下沉市場,去年肯德基推出了“KFC小鎮Mini餐廳模式”,只保留20-30個SKU,只需要50萬元就能開店——這是迄今為止投資成本最低的肯德基店型。
必勝客也推出了新店型“必勝客 WOW”,菜品有9元的炸雞、19元的披薩、17元的意式風味肉醬面等等,價格直逼薩莉亞。其門店主要開在廣東,那裡同樣是薩莉亞門店在國內最多的地方。

誰能想到,必勝客有一天會和薩莉亞貼身肉搏。
在“隨大流”的過程中,如果非說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大概是百勝中國的效率。
降價背後需要降成本,降成本背後關鍵是磕效率。
比如AI客服、智慧廚房、口袋經理等AI應用,還有自動炒飯和機器人伺服器,都被開發出來並安排上了,把排班、銷量預測、員工培訓等工作全包了。
連必勝客做披薩都不需要人盯著了。後廚的AI攝像頭會即時看披薩上灑的蝦、菠蘿等配料夠不夠,告訴店員烤製得合不合格。
據報道,靠這些工具,一個店長管理三五家門店不在話下。

中國餐飲老大,還需要更懂中國
最近,票房破百億的《哪吒2》揭示了一個真相:過去那些看起來賺了不少的好萊塢大片,其實從未真正開啟過中國市場。
講著外國的故事、傳達著外國的價值觀,最多是看在人民幣的面子上,往片裡塞幾個打醬油的中國面孔和中國元素,這樣的好萊塢大片能在中國市場引發現象級討論才是怪事。

外來的餐飲品牌也有點相似,不論是想活下去還是更進一步,都需要更懂中國。
百勝中國也需要繼續上這一課,一直沒太大起色的中餐業務就是例項。
2022年,百勝中國宣佈永久關閉中式快餐品牌“東方既白”;巔峰時期坐擁700多家門店的火鍋品牌“小肥羊”,如今變成了小瘦羊;黃記煌的表現,也只能用不功不過來形容。

當然了,作為主要做洋快餐的企業,百勝中國能否做好中餐影響不到大局。
但接下來如何給國人做好洋快餐,也需要它更懂中國。
對於未來發展,百勝中國提出了很多目標:
到2026年,百勝中國總門店要達到20000家,“服務中國一半的人口”; 未來幾年內,肯德基和必勝客淨新增門店中加盟店的比例將分別逐漸增加到40%-50%和20%-30%; 目前700家門店的肯悅咖啡,計劃今年底要拓展到1300家門店。
每個目標,想要百分百完成都不容易。
比如肯德基要多開店,下沉市場是必爭之地,也是戰火最旺的地方。
相關統計資料顯示,目前已有超過1.5萬個連鎖餐飲品牌佈局下沉市場。肯德基的競爭對手塔斯汀、華萊士,更是主要盤踞在下沉市場,提前搶佔了不少肯德基眼紅的鄉鎮及城郊市場。

在高線城市,肯德基是老大哥。在下沉市場,對手卻是地頭蛇。如何爭奪有利鋪位,如何打價效比,對於肯德基都是一場場硬戰。
和肯德基做鄰居的肯悅咖啡,過的也不全是躺贏的日子。
它一方面站在肯德基的巨人肩膀上,一方面又受限於肯德基:選址被制約,擴張速度有限;和肯德基高度繫結,單獨的品牌影響力和瑞幸們相比也難免有差距;加上中國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即便能賺錢也是辛苦錢。

至於要多開加盟店,又會涉及到和加盟商分享利益和管理加盟商的問題。
加盟門店敗壞品牌口碑以及品牌割加盟商韭菜的新聞,不是什麼稀奇事。
去年11月,熱搜上就出現過“漢堡王與加盟商簽訂霸王條約”的詞條。多位加盟商指控漢堡王運營成本過重,無法兌現回本承諾;同時還存在配送劣質食品,不合理處罰等多種問題。

種種新問題,都會擺在百勝中國面前。
解決了問題,更進一步。解決不了問題,可能就被問題解決。
即便本土化一直做得不錯的百勝中國,接下來也要花更多心思去了解中國。
過去的本土化是適應,現在該融入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哪吒2》爆火的密碼,都藏在這本書裡
獨家呈現重要角色的未公開故事
196頁精美手繪,超大幅原畫級插圖,8幅超長拉頁
還有導演餃子親撰寄語,揭秘電影創作背後的故事
原價24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117.6元!
一頓火鍋錢,走近哪吒的奇幻世界!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