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的,如何花小錢去旅行?

這裡是《人物》的「見好」欄目,本期「見好」的主題是「我的平替旅遊大賞」。
「平替更有價效比」的風終於還是吹到了旅遊界。從挖掘更高性價比的旅行方式到發現那些還沒有人從眾的寶藏小城,我們的目光也逐漸從「遠方的詩」騰挪到了「附近的好」上。
長假將至,除了宅在家裡之外,我們還能怎麼度過這個冬天?妨跟隨這份「平替旅遊指南出去走走,說不定能獲得全新的感受!
新的一年,祝大家無論花費多少錢,都能收穫獨屬於自己的那份「旅行的意義」。
策劃、文|枚君
編輯|楚明
🌌花更少的錢,得到相同的體驗🌌
那些寶藏「平替地」
@丸子 24歲 浙江舟山
舟山花鳥島——俺們浙江有自己的「濟州島
@先生 30歲 安徽皖南
我在農村長大,一直很喜歡農村的風光,最近在皖南找到了麗江的感覺,雲海、山景、流水,要啥有啥。
@inei  29歲 西昌邛海
西昌邛海,如果租個電瓶車,半天時間就能繞邛海一週,一路走走停停的風景完全不輸給雲南的洱海。
@向向 26歲 廣東英德
廣東英德的峰林也是喀斯特地貌,和桂林很像,不僅自駕很方便,走地雞也很好吃。我印象最深的是日落時分的茶園,等待帳篷亮燈的時候,我免費蹭到了幾百塊錢的下午茶。
@袁樂 26歲 山東青島
想看超級厚的雪,但北海道又貴且遠,於是去了更近的青島,沒想到最後被青島迷暈了眼。冬天的海太美了,看著海浪起伏,感覺心情一下平靜了,與世無爭。
@皮蛋瘦肉周女士 28歲 川西
跟去一趟費時費錢的瑞士不同,從成都出發只要3小時就能抵達川西,並收穫世界級的風光。
我曾在4000米的海拔露營看星空,也曾在高山海子前等貢嘎山露出它的真面目,還見過由金變粉的雪山。總而言之,川西可玩的地方實在太多了,每週末花個路費就能洗刷一週的班味,簡直太值啦!
@申申 31歲 北京石景山遊樂園
北京石景山遊樂園,門票10塊,專案單收費,也可以只在裡面遛彎。
裡面有很多不太刺激的遊樂設施,對膽小人士非常友好。迪士尼有的遊樂設施基本都能在這裡找到類似的,迪士尼需要排隊2小時的飛躍地平線,效果還沒有石景山遊樂園的飛越中國好。
在這裡,既可以體驗到那種小時候去遊樂園的快樂,還不用排隊就能在摩天輪上俯瞰整個北京的風貌。
@kyu 23歲 蘇州園林漫步
今年秋天本來想去看看京都的紅葉,但過高的住宿價格讓我望而卻步,當時正好在網上刷到蘇州的秋景,於是立馬動身去了蘇州。
在園林漫步的時候,我真正體會到了啥叫「移步易景」,再配上漫天的楓葉和銀杏,五彩斑斕的世界太美好了,直接治好了我的頸椎病。
在蘇州拍的照片,多到讓回到工位的我連發了3周都沒發完。只要開啟相簿看一看,又能繼續上班了。
@幾何 甘肅敦煌
有人說,「去西北,沒有一本三毛是無辜的。」十餘年前的北方縣城,資訊不太發達,我們對世界的想象,大多是藉助閱讀完成的。由於閱讀面狹窄,想象面也很狹窄,帶著對沙漠戈壁葉公好龍式的嚮往,我跑去了西北讀大學……
前前後後去過敦煌三四次,最推薦的其實是冬天。敦煌市區不大,一腳油門就能出城。鳴沙山在城南,吃完一碗熱乎乎的胡羊燜餅,開車10分鐘就到了。因為是旅遊城市,如果暑假或國慶去,真不誇張,其他地方堵車,鳴沙山會堵駱駝;但到了冬天,機票和門票都很便宜,12月1號到2月28號鳴沙山還免票。
到敦煌自然要去莫高窟,淡季的體驗感也很好。我有年暑假去,檢票排隊、大巴車排隊,參觀更要排隊,而且普通票很難搶,應急票雖然好買但只能參觀4個窟,一堆人匆匆進出,走馬觀花,很難受;而冬天,不僅票好買,不排隊,還能看10個窟,講解也更詳細。
西北的美,美在蒼涼,而極致的蒼涼,當然是在天寒地凍的時節。運氣好趕上下雪,是那種讓人想要大哭一場的震撼。雪後天高地闊,整個世界飽和度很高,頭頂湛藍,腳下雪白,沙漠和戈壁蔓延開去,身處其間,很難不想一些人啊、藝術啊、生命啊之類不著邊際的問題。
但冷也是真冷,冬天去的話記得多穿點。

雪後的沙漠,上面的小點點是人
@吃吃 京郊北靈山徒步
如果不知道做什麼,就去徒步吧,山上的雨來得快去得也快,坡上的沙土也從飛揚變得泥濘,晴天、陰天、雨天反反覆覆出現在短短的兩三個小時之間,這麼走上一趟,你會獲得除了風景之外,更多的體驗。
我第一次徒步去的是京郊的北靈山,那時我剛從新疆旅行回來,站在北靈山上看遠處的山,心想,這不就是北京「小新疆」嘛!但讓人印象最深的還是反覆不定的天氣、突然入鏡的馬匹、浸了雨的泥和因此遭殃的運動鞋。
無論是專業的徒步者還是業餘選手都被雨公平地泡得很狼狽,泥巴從頭到腳都能找到歸宿,又被雨沖走。斜坡上流動的泥最讓人頭疼,下山變成比站在崖邊更讓人害怕的事,原本空曠的路線變成了泥路。沒有人想變成泥人,都放慢了下山的速度。前面的人看出了我的害怕,伸出了他的手,短暫的支撐雖然收效甚微卻讓人安心,儘管我們並不認識。
下山是艱難的,卻很熱鬧,很快徒步隊伍的大巴前站滿了提前下山的人,洗臉的、擰衣服的、曬鞋的……山上的雨讓人狼狽,但沒有人責備這場雨。帶著從山上得來的風景、雨水和泥巴回去,怎麼不算意外的收穫呢?
回去以後,刷鞋就刷了一個小時。現在只要我一看到那雙鞋,就能想起那淌著泥流的土坡和伸向我的善意的手。
@枸杞momo 內蒙古自駕遊
我要推薦的地方是內蒙古,我願稱它為北漂的「肯亞」。今年有段時間,朋友圈快要被肯亞佔滿了,每刷幾條,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上幾頭獅子啃食羚羊,或者乞力馬紮羅雪山下的象群。我查了查,那段時間是肯亞動物大遷徙的時期,很多人跑去看角馬過河遷徙。
甚是心動,奮起問了好幾家旅行社,結果最便宜的也要17000元——心又死了。朋友約我去內蒙古自駕遊,第一站是烏蘭察布,有一晚,我們去火山頂看星星,許是雲太多,星星沒幾顆,又都很遙遠。正有些失望準備返程時,突然聽見悶悶的幾聲響動,順著聲音找去,開啟手電,幾隻睡著的牛突然出現在手電光束的正中央,像是舞臺突然出現的定格畫面。那一刻我突然發覺,對於北漂的我來說,旅途中如果意外撞見除人類以外的生物,那種衝擊不亞於看見肯亞原始森林裡的動物們。
我突然想明白了,某種層面來說,豐草期的內蒙古和肯亞,其實是一樣的——至少不論哪裡,看到的生物都比我自由。人們所期待的也有些相似性:與那些自然屬性極強、非人類的生物建立起一些短暫但珍貴的聯結。
當然,內蒙古的確便宜,我和朋友自駕遊,算下來,兩天兩夜,人均七百。我甚至覺得,由於去內蒙古和去肯亞的旅行花費過於懸殊,比起說是平替,不如說是「窮替」。
🙊想要避開人擠人,還能去哪兒?🙊
人少景美的「小城」
@Cindy 44歲 遼寧本溪
原本是鋼鐵之都的本溪,是一個很好的旅遊小城。本溪水洞、太子河和青城山,有山有水,還有物價感人的澡堂子和鍋包肉,冬天還能滑雪,遛娃和休閒兩不誤。
@小葉 44歲 河南洛陽
洛陽的吃住行都非常實惠。有一天去吃當地的特色涮鍋,點了一盤30元的手切羊肉,實實在在的新鮮羊肉,每一片都有手掌這麼大,這樣的物價真的非常適合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出遊。
除了吃得划算之外,洛陽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光是博物館就讓人驚歎不已!每參觀完一個博物館都要為大中國的悠久歷史和老祖宗遺留下來的文化瑰寶自豪不已。
@土豆 25歲 河南三門峽
國慶的時候想看看地坑院,發現三門峽就有兩個地坑院,一個是陝州地坑院,是完備的景區,另一個則是意外發現的豫州地坑院。
我向來不太喜歡人很多的景點,於是就選擇去了豫州,果然是完全原生態的,沒有任何商業元素,走之前我還買了當地村民種的蘋果,水靈靈的,很好吃。
@雨醬 29歲 四川宜賓
宜賓除了燃面之外還有很多不輸江南的古鎮,比如李莊古鎮。
整個古鎮依江而建,街在橋上,橋在街中,街橋相通,滿滿走過其間,路邊小店錯落可愛。精緻又有煙火氣,在這裡可以放慢生活的腳步,乘著小船感受徐徐江風。
@Rebecca 28歲 貴州畢節
作為一個勤勤懇懇的打工人,這是我上班以來第一次休年假出去玩,出發前我和朋友做了長達8頁的攻略(足以看出我的期待值)。
從長沙出發去貴州,一共3天半的旅行,我們一路沿著吊水巖徒步找到了上游山谷裡的秘境瀑布,在碧水巖洞中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打動,在阿西里西大草原的波浪公路上享受了一把「激情與心跳」,更親眼看到了激動人心的村BA選拔賽!當然貴州的好吃的也超級多,醉牛燒烤、帶皮牛肉、豆乾火鍋、豆米酸菜、絲娃娃、酸湯飯……總之畢節真的太棒啦!不上班的感覺真的太好了!
@萊克西 墨爾本本迪戈(Bendigo)
做澳洲留子的最後一年,搭火車去了墨爾本週邊的小城本迪戈(Bendigo)。小城在19世紀時曾經以金礦聞名,隨處可見的很多教堂、旅店都是在這時期建造,牆體有些泛黃。行走在這裡的街道,卻別有韻味,像是穿越回到了某個蓬勃、快速生長的歷史歲月。
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城的中心有一座廢棄的鐵塔,相傳也是淘金工廠遺留的產物。一級一級登上它,可以俯瞰整座小城,全都是低矮的房屋,高大葳蕤的樹木穿插其中。因此視野特別遼闊,時常有微風吹過,是一個發呆放鬆很好的地方。
澳洲人彷彿全員是E人。只是買個三明治的工夫,店老闆就能給你講上一段小城故事,還會在餐巾紙上列一些必打卡的景點;坐在咖啡店門口喝東西,旁邊水果店的老闆會送來他們剛從農場摘下的蘋果、梨子,還有剛做的蘋果蛋糕,然後對著你笑著說一聲「enjoy」,心情再一次被點亮。
如果你到小城去,兩三天的時間剛好可以沉浸地度過。穿過一條條風格各異的街道,看到有趣的店鋪就進去看看,每個小鋪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且,澳洲店員最大的素養是充滿邊界感,從不會追著顧客使勁推銷,主打的就是自由、無所拘束。逛累了還可以去市中心,在湖邊靠著一棵大樹坐坐,給自己一個真正慢下來的機遇。
人嘛,總要享受一下閒閒無事做的滋味。或許,這就是小城會帶給人的禮物與驚喜。
🌊快樂過冬,怎麼能少了泡湯?🌊
撫慰我們這一年的辛勞
@小冰 25歲 湯泉
北京湯泉過夜的價效比超高!買完湯泉的夜票,本來覺得三四百有點貴,但進去後發現除了搓澡和泡澡之外,還能暢吃小龍蝦和水果,暢喝飲料。
先把自己「蛻洗」得乾乾淨淨,再換上一次性的浴衣,和朋友們在自助餐廳狂吃很辣很油的食物,也不擔心弄髒衣服,還很暖和,悠閒得都沒有看手機的慾望了。當時覺得以後出去再旅遊,比起住酒店也可以試試湯泉過夜。
@梁宋 泡湯
想給大家推薦一個溫泉。去年和朋友們去日本櫻島玩,近距離看完火山之後,下午是悠閒的放空時間,我和好姐妹臨時起意去島上的溫泉。
真的很便宜,每人只要300日元(摺合人民幣不到15元),而且是真正的天然溫泉,人泡進去之後,很快覺得好放鬆,身上的疲乏都散出來了,甚至有點犯困。溫泉池前邊是落地窗,可以望見遠處的風景,來泡湯的基本都是本地居民。櫻島是座小島,規模像個小鎮,大約5000人與火山為鄰居住在這裡,泡湯時能遇見年紀很大的奶奶,她們互相都認識,會打招呼,有些片刻都有點晃神了,彷彿走進了哪個日劇場景,日常又休閒。
泡完湯出來,不必多說,我和姐妹臉上滿足的笑容說明了一切。每去一個地方旅行,我們都很喜歡這樣的「在地」探索,逛逛當地的菜市場,包括超市,儘量參與到當地人的公共空間裡,總會有些不期而遇的驚喜,而且,它們往往都很便宜。
希望大家去櫻島時都有這樣的午後。旅途愉快。
泡完湯之後看的夕陽
@早睡益力多 24歲 泡腳
我本來是去重慶旅遊,結果到得比較晚,就選了個足浴店過夜。後來發現,相比住酒店,足浴店過夜的價效比很高。
我們只花了泡腳的錢,既享受到了夜宵,然後再加30塊錢還得到了一個獨立過夜的房間。雖然可能沒有酒店那麼舒服,但人均兩百,不僅解決了住宿問題,還享受到按摩和幾頓不錯的當地美食,真不失為一個節假日平替旅遊的好方法。
現在各個城市類似的足浴品牌很多,美食和服務也是捲上加捲,甚至很多還成了旅遊打卡點。雖然只嘗試了一次,卻給我留下很好的印象,春節將至,也推薦給大家。
@幌幌 聽海浪 
三年前出差去了一個海濱城市,工作結束後,我到海邊走了走。那是夜晚的海邊,什麼也看不清,隱約可見遠處城市的燈光,因為不算是熱門景點,沙灘上一個人都沒有,只有一艘無人的漁船擱淺著,還有海浪拍打礁石的聲音。
那天海浪的聲音很均勻,就像人睡著時候的呼吸,很輕柔,很有節奏。我當時就打開了手機的錄音功能,錄下了那一段海浪,我想這是任何時候聽到,都可以讓我立馬平復的聲音。
我還特意查了一下,為什麼海浪這種白噪音會如此迷人?原來是海浪的聲音訊率分佈均勻,聲波的頻率範圍很廣,大腦很容易沉浸在這種單一且持續的聲音中,而且,海浪和人的呼吸節奏也很相近,能讓心率緩下來。
這些年,我只要到了海邊,就會特別專注地聽海浪的聲音,這是一種不需要花費什麼卻能得到許多的旅行方式。我聽過那種像猛獸吼叫般的浪聲,也聽過如山泉溪流般平靜的浪聲,有時浪聲夾雜在沙灘上的人聲或海鷗的叫聲裡,但無論是哪種聲音,都能讓你快速獲得平靜。
這些年越來越體會到「平靜」是多麼珍貴的狀態,花錢都買不到,謝謝海浪,你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聲音按摩精靈,謝謝你免費贈予我們這麼多的平靜。
圖源電影《鯖魚罐頭
🎇詩不一定在遠方🎇
還有「附近」的美好
@姜姜 20歲 家附近的公園
越長大好像越不愛出門,週末難得和家人去了家附近的公園,和爸爸酣暢淋漓地打了一場羽毛球,快離開的時候又很幸運地零成本看了一場超美的日落。
@楊洋 42歲 到頂樓看日出日落
在這個小區住了7年了,竟然在上週才發現我的「詩和遠方」就在樓頂!
於是我把晨跑的拉伸環節調整到了去樓頂上做,順便還做了杯帶拉花的拿鐵,一邊品嚐咖啡一邊看朝霞和日出,儀式感十足地迎接全新一天,充滿了希望。當然有日出就會有日落,週末傍晚就可以到另一面欣賞日落了。
@吳豆豆 29歲 逛昆明動物園
我對動物園最早的記憶還是幼兒園時期,但記憶也很模糊了。長大後去過很多地方,卻沒有再去過動物園。2023年立春那天,我剛好到了春城昆明,突發奇想就去了昆明動物園。
看著大象、猴子和長頸鹿,以及人越多它越興奮的孔雀,還有一邊奔跑著一邊吹泡泡的小朋友們。走累了就在動物園的亭子裡歇一歇,周圍有山有水有花有草,還有暖陽和無數的精靈。
在動物園漫步時接到了梳理緊急會議資料的加班電話,於是坐在亭子裡編輯了好一會兒文稿。既然都是加班,在美麗的風景里加班,也算超值體驗吧。
@oioi 27歲 在鄭州一處櫻桃園摘櫻桃
小時候,鄭州附近有一處櫻桃溝景區,每年春夏之交,就是櫻桃採摘季。和如今那種網紅的農莊或酒莊體驗不同,櫻桃園都是農民自家先採過一輪後才開,大門口立個粉筆手寫的牌子,列出價格,交了錢就能發個筐進去體驗。那還是我上小學的時候,很多鄭州人都喜歡在春天的週末去摘櫻桃,實在是近距離全家出行的價效比最優選。
後來,以果園採摘為基礎,鄭州郊區各地陸續發展出好幾種農家樂模式,什麼草莓採摘、釣魚,當然還有農家樂裡的餐廳,裡面的桌子鋪著軟軟的塑膠布,選單上有據說是從黃河或者附近水庫現捕現殺的鮮魚。
我不喜歡吃那種魚,刺多,但摘水果我樂得開心。櫻桃溝採摘風靡的時候,我還沒見過車釐子,樹上結的都是黃黃紅紅的小櫻桃,我身高不高,夠不到上面的紅櫻桃,只能在大人們挑剩的底下摘,自以為已經選了儘可能紅的,回頭放到媽媽的筐裡,卻成了最黃的幾個。不過媽媽只嫌棄最不好的,會慷慨保留大部分——進園摘櫻桃的人頭錢當然足夠去市場上買更好的,但那時普遍價格都不貴,我的小黃櫻桃也是可以被允許放進筐裡的。我們就這樣帶著有黃有紅的櫻桃,一路吹著春風回家,那時我還穿著薄毛衣,但一點兒也不覺得冷。
在我印象裡,櫻桃溝是一個離家和市區很遠的地方,因為寫到了它,我才又去查了一下,好奇怪,原來就在西三環外面一點。不過,小時候能在很多個週末被爸媽領著出去玩,最大的煩惱只是如何摘到紅櫻桃,現在想想,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啊。

圖源電影《小森林·夏秋篇
🎧
💁歡迎分享你喜歡「平替旅遊地兒」!💁

「是個人物」系列帆布包
點選圖片掃一掃購買↓↓↓

親愛的讀者們,不星標《人物》公眾號,不僅會收不到我們的最新推送,還會看不到我們精心挑選的封面大圖星標《人物》,不錯過每一個精彩故事。希望我們像以前一樣,日日相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