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生聯考這條看似通暢的「捷徑」,究竟還能走多遠?
作者:Yanic;本文來源:公眾號“Edubay”(ID:School-insight)。如果喜歡藍橡樹的文章,請記得要把我們“設為星標”哦!
………………………………….
前段時間,2025年華僑生聯考剛剛落下帷幕。
據官方資料顯示,今年共有11882名考生透過報名稽核,創下歷史新高。這個曾經的小眾考試,如今也捲成了一片紅海。
正當這條價效比超高的升學賽道越來越受關注的同時,報名門檻卻在提高,政策正在收緊。
“華僑生聯考”,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臺學生考試”,是國家為華僑、港澳臺籍學生專設的一項高考通道。
透過這一考試,考生可申請包括清華、北大、復旦、人大等在內的985、211高校,享受相對寬鬆的錄取分數線和單獨招生名額。
對許多家庭來說,這是一條比高考更靈活,比國際升學更實用的升學路徑。
五年前,這個考試算得上是一個小眾考試,報名人數不超過5000人。
2020年報名人數只有為4035人,從2022年起,聯考報考人數一路飆升。
2023年,稽核透過人數達7238人,首次突破七千大關,較上一年增長43%,報考人數和增幅重新整理紀錄。
到了2024年,聯考報名人數進一步增長至10320人,同比增長42.6%,這一年標誌著聯考正式進入“萬人時代”。
2025年最新資料顯示,華僑生聯考稽核透過人數為11882人,比2024年又增加了1562人,增幅15.1%。
從歷年報考人數來看,華僑港澳臺聯考的報考人數是持續上漲的,近五年,報考總人數增長近200%。
從不同身份的華僑生聯考人數來看,2025年考生中,中國香港籍學生有9805人,佔比高達82.3%,是絕對主力。
中國臺灣考生為1289人,中國澳門考生488人,此外的華僑考生只有300人。
香港籍考生佔比之所以越來越高,可能因為一項已成歷史的特殊政策中。
在2013年以前,只要孩子在香港出生,不論父母是否為本地居民,都可自動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這導致2001年起,大量內地孕婦赴港生娃,由此誕生了“雙非港寶”這一獨特的群體。這群父母非香港人,但孩子生在香港,獲得港籍身份。
資料顯示,2001年出生的“雙非港寶”只有620名,佔當年全港新生嬰兒數的1.2%。
但到了2011年激增至35736人,佔比近40%。十年間,香港“雙非兒童”出生總數達到20萬人。
如今,這一代“雙非港寶”正值17-18歲,正好進入升學關鍵期,他們擁有香港永居身份,可以參加華僑生聯考。
“雙非港寶”出生的巔峰期是2010和2011年,這說明了從2028年起,出生人數最多的“雙非兒童”將集中邁入大學升學期。
2025年還只是“雙非港寶”扎堆進入聯考的起點,未來三到五年,華僑生聯考將迎來真正意義上的爆發期。
雖說報考港澳臺聯考的人數正在迅速增長,但與普通高考相比,無論是從考試難度、錄取門檻,還是最終錄取率來看,報考者依然有明顯的升名校優勢。
2024年,全國高考報名人數高達1342萬人,而華僑生聯考稽核透過人數僅1萬出頭,2025年預計也只有11882人。
華僑生聯考考生在爭奪名校錄取時,面對的競爭者只有高考的千分之一,錄取機會自然大幅提升。
據統計,華僑生聯考生申請985高校的錄取率,是普通高考的近6倍;申請211高校的錄取率也高出2倍以上,足以看出這條升學路徑的含金量。
而且2025年華僑生聯考招生院校共392所,比2024年新增了26所,覆蓋青海、寧夏等西部省份,另外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西湖大學開放理科招生,中山大學擴招。
在整體招生規模擴大背景下,今年華僑生聯考的錄取率可能還會提升。
雖然華僑生聯考與高考同為750分滿分,但在考試內容和難度上差異顯著。
港澳臺聯考文科不考政治,理科不考生物,也就是說,華僑生不論學文還是學理,都可以少備考一門科目。
從內容看,考察知識範圍更窄,題型更基礎。試題中約70%來自初中課程,30%為高中知識,整體更側重基礎掌握和記憶類考察,技巧性和綜合性相對較弱。
因此,對於很多港澳臺及華僑身份的學生而言,華僑生聯考不僅備考週期更短,而且心理壓力也相對較小。
2024年,華僑生聯考的本科錄取分數線普遍在360-390分之間,重點高校的分數線約在465-510分。
而普通高考的一本線一般在500分以上,進入985/211高校甚至要600分以上。
2024年華僑生聯考最低錄取分數線,文史類365分,理工類390分。
文科最低錄取分數線上線考生約2760人,招生名額為2836人;理科上線考生約3500人,招生名額為3176人。
理論上,2024年文科上線錄取率達到100%,理科上線錄取率也接近90%。
更重要的是,如果港澳臺考生未達到錄取分數線,還可以透過一年預科班後直接升讀本科,幾乎相當於第二次考試機會。
比如暨南大學的A/B預科班,分數線分別為345分與330分,完成一年預科學習後,透過考核即可升入本校本科(暨南大學A班需要各科≥60分)。
成績優異的考生,比如暨南大學預科B班總分≥460分且單科≥90分還可以免試升本科,升本比例約20%。
從考試內容、競爭人數、錄取門檻到路徑靈活度,華僑生聯考的確為不少家庭提供一條繞開獨木橋的升學捷徑。
那些可能在高考中只能摸線二本的孩子,有可能以低100分的成績考入985/211名校。
在國內升學競爭日益激烈、出國留學風險和成本不斷攀升的雙重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關注這條低投入、高回報的升學通道。
透過身份規劃獲得華僑身份,再透過聯考進入國內名校,對一部分家庭來說,這是一個更具價效比的選擇。
表面看起來熱度暴漲,但實際上政策正在收緊,想要報考華僑生聯考,門檻也不會太低。
隨著報考人數上升、社會關注增加,以及一些套利行為的出現,2025年起,相關政策遏制了灰色操作的空間。和2024年相比,今年華僑生聯考發生了幾點變化。
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資格的高校在校生,或已被普通高校錄取並保留入學資格的學生,不得報名參加全國聯招;
部分高校也在學生入學後設置“隱性門檻”,包括限制專業轉出、提高績點要求、強化學業考核等,防止學生低分入學,高位畢業。
持國外學歷的考生,須同時上傳我國駐外使(領)館對其學歷證明材料所做的認證書或外國附加證明書(中文版,須註明是否學歷教育)。
港澳臺地區考生需要有港澳居民身份證或臺灣居住的有效身份證明,而且對考生身份審查就越來越嚴格。
對華僑考生而言,則需要對父母居住時間和身份上有更嚴格的考察。比如:
-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須取得住在國長期或者永久居留權,並已在住在國連續居留2年,兩年內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
考生本人須在報名前2年內(即2022年4月1日—2024年3月31日)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18個月。
-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但已取得住在國連續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資格和5年內在住在國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
-
且考生本人在報名前5年內在住在國實際累計居留不少於30個月的,也可參加報名。
這可能也是今年華僑考生參加考試人數下滑的潛在原因。
儘管政策變嚴,報考難度上升,但華僑生聯考對那些早早完成身份規劃、在海外有真實學習經歷的家庭來說,依舊是一條穩妥可行的升學路徑。
關鍵在於時間和身份,父母需要在孩子初中階段就完成身份規劃和海外學業安排。
從報名時間來看,聯考每年3月初啟動,身份、學歷、學籍材料必須提前準備到位。也就是說,從規劃到報考,至少需要提前2–3年甚至更早的籌備。
華僑生聯考不再是一條簡單的升學捷徑,這對家庭的教育認知、規劃能力、資源調配等提出更高要求。
過去身份一轉、低分進名校的視窗期正在逐步關閉,而那些想要走捷徑的父母們則需要重新審視對子女未來的教育規劃。
【藍橡樹家長圈】家長的圈子決定孩子的人生高度!和數萬家長一起,學習最新最全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數百位牛爸牛媽暢聊教育;線上線下家長沙龍提前佔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