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預測未來10年貶值最快的物品,排行第一的不是房子,而是大學文憑

作者:暴雨 瀾瑟
轉載:智谷趨勢Trend
未來10年貶值最快的物品,會是什麼?
DeepSeek給出的答案扎心了,排行第一的不是房子,而是大學文憑(學歷),隨後才是房產、汽車等。
更扎心的訊息是,2025年又是大學生就業最難的一年,卻很可能是未來13年裡最好的一年。
因為,高校畢業生人數還將持續增長,沒有最多,只有更多。2024年是1179萬,2025年將達到1222萬。據銀河證券預測,這一曲線還將上升13年,直到2038年達到峰值1445萬人後才開始下降。
只不過,這一批註定站在“巔峰”的孩子,生在2016年,目前還在上小學三年級。
如今,就業市場已經出現了博士、碩士找工作比本科生難的苗頭。不要等寒窗苦讀十幾年,求職時才發現變天了。
為什麼高等教育文憑“通脹”的腳步,根本停不下來?
為什麼中國一邊出現人口負增長,一邊推進延遲退休制度,但大學生就業壓力卻還是這麼大?
01
史上最龐大的就業大軍正在湧來,據教育部統計,2025年中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達到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2025年會是“最難就業季”嗎?
往前10年看是,往後10年看,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一個大學生比新生兒還多的時代,已經來臨。過去10年,我國每年高校畢業生總人數持續增長,到2022年跨了一個大臺階,直接突破千萬規模(相當於長沙市總人口),之後再也沒下去過。
這並不意外,在過去20~30年,我國出生人口總數一直處於較高水平,同時伴隨教育普及化、高等院校不斷擴大招生規模,培養了更多高校畢業生。
特別是口罩期,擴招幅度更大了,直接造成近幾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大幅上升。
即便如此,畢業生數量的巔峰期還遠遠沒有到來。出現“二孩潮”的2016年,出生人口高達1883萬人,其中大部分孩子將在2034年左右高考,2038年畢業進入市場,也就是銀河證券預估的1445萬高校畢業生巔峰人數。
銀河證券預測,考慮出國留學人員和留學歸國畢業生人數,預測2024年高校畢業生帶來的新增勞動力供給約為800萬人,十五五和十六五時期(2026~2035)平均新增勞動力供給約為904萬人,到2038年最高點為970萬左右。
壓力,真的不小。之前惹眾怒的博主“羊毛月”的影片就提到,“刷抖音10條有8條都是秋招零offer”“北大的博士、武大的碩士找不著工作”:
(博主“羊毛月”影片文字)
“怎麼職場都進不去呢?”這話著實傷人,塌房的“羊毛月”恐怕真不知道,現在年輕人為找工作有多拼命。
最近一些高階工作騙局讓人看了心酸,“去年11月,我花了16.8萬元,想進入湖南一家捲菸廠工作,但快一年過去了,連面試也沒給我安排!”媒體報道,這個2023屆的湖北籍大學生,為了這份騙子口中的“工作”,還沒賺錢背上了16萬的債務。
而最近澎湃新聞查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今年以來,人民法院至少已經判決了8起花巨資找菸草系統工作上當受騙的案例——少則花五六萬元,多的出資45萬元,最終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02
你可能會奇怪,中國都進入人口負增長階段了,迎來史上最大的“退休潮”,就業壓力為何還這麼大?
除了供給端的高校擴招、出生人口就業高峰等因素外,需求端(就業市場)也在承壓。
我們已經過了經濟兩位數增速的高速增長階段了。有專家估算GDP增長1個百分點能夠拉動200萬人就業,按照5%左右的增速來估算,大約解決新增就業1千萬,連每年的高校應屆畢業生都難以全部覆蓋。
其次,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2024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下降了4.7%,說明了什麼?企業的利潤變薄了。
這時候“降本增效”就落到不少員工頭上。就拿廣告行業來說,過去一個專案需要5個人,現在壓縮到3個人,甚至2個人,將剪輯、設計等環節外包出去,老闆還省得繳納五險一金。
其三,就業結構性失衡,不是找不到工作,是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比如就業市場對藍領的需求一直很旺盛,儘管我國藍領收入從2012年的2684元增長到了2023年的6043元,已經接近全社會的白領平均工資(《2023中國藍領群體就業研究報告》),但又有多少大學畢業生願意“脫下孔乙己的長衫”去做藍領呢?他們寧可去街道辦勸架、去殯儀館做火化工、去機場做驅鳥員,也不願意上工廠流水線、去餐館當店長。
比如無人機飛手、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網路主播、養老護理員等都有百萬級別的人才缺口,但當下的職業教育或高校專業設定是滯後的。
一個例子是新能源汽車產業人才遠遠跟不上產業需求,眼下第一批新能源車的動力電池正值“換電潮”,但維修人員還處在兩眼一抹黑的原始階段,後端服務環節跟不上。
當然,還有機器換人帶來的工業藍領下崗潮,AI替代效應帶來的“白領衰退潮”。
LinkedIn最新資料顯示,工資六位數的就業市場正面臨“白領衰退”潮。
裁員追蹤機構 Layoffs.fyi提供的資料佐證了這一趨勢,截至2024年12月2日,2024年全球科技公司至少裁員了14.9萬人,老闆們找到了更好的“牛馬”——AI。
這幾年金融、教培、網際網路、房地產等領域被最佳化那波人。他們中不少都是35+、40+的人,也總被調侃——
如果沒有一技傍身,沒有大平臺履歷自己能拉一支隊伍出來,或者熟人轉介紹,那就剩:吉祥三寶(保安 保潔 保險)、還有鐵人三項(外賣 快遞 滴滴),六大工種可選了。
於是,這幾年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人員已經暴漲到8400萬人,其中:
網約車,從2020 年到 2024 年,中國網約車司機人數則從不到 300 萬,大幅度增長到近 750 萬人;
外賣員,以美團釋出的資料為例,2020年到2023年,美團的騎手人數從470萬暴漲到745萬人;
快遞員,2020年快遞從業人員為335萬,截至2021年12月總數已經達到490萬,每年還在以百萬級增加。
但眼下,三大就業“蓄水池”滿到要溢位來了。
尤其是網約車,早在2023年就有多個省份、城市發出飽和預警,到了2024年,合肥給出的資料更觸目驚心:2024年1—11月,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11.5單、空駛率達45%;近八成司機日均流水不足300元。
03
未來,大學生的出路在哪裡?學歷貶值什麼時候才能停止?
40多年前,美國社會學家蘭德爾·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文憑社會》一書中對文憑通脹現象進行了剖析,他認為,文憑通脹(學歷貶值)也有周期。要麼是工作收入降低,學生無法承擔讀書的開銷;要麼是政府(或父母)無法承受教育系統的擴張。最後,倒逼教育系統“印”更少的高等教育文憑,提高就業市場上高學歷的稀缺性,才能讓文憑價值回升。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日本。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就處於大學畢業人數高峰期,1968-1977年那波嬰兒潮轉化為就業潮。偏偏這時泡沫經濟已經破裂,企業利潤下滑,用人需求快速萎縮。僅在1992、1993這兩年時間,日本全社會的崗位數量減少了60%。這個時期,也被稱作日本“就業冰河時代”。
但到了2005年左右,日本財政養不起那麼多大學了,讓大學自負盈虧,於是各所大學不約而同提高了學費。比如日本國立大學學費2000年還不到6萬日元,到2010年暴漲到50多萬日元。不少日本大學生舉債讀大學,更多負擔不起學費的日本高中畢業走向社會找工作了,日本漸漸從“大學生社會”轉變為“高中生社會”,文憑價值才逐漸回升。
剛剛過去的2024年,日本應屆畢業生就業率就高達98.1%,日經新聞報道,2024年4月入職的大學畢業新員工起薪為22萬6341日元(約合人民幣1萬593元),比上年增加4.01%,漲幅為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這樣的好日子,就是文憑重新恢復“金字招牌”的體現。
只不過,眼下中國仍然在迎來新一輪碩博大擴招:2024年新增2755個碩博士學位點,比起2020年新增碩博士學位點2023個,數量漲幅高達36%。可以預料,“文憑膨脹”還將持續比較長的一段時間。
隨之而來的,是就業市場出現了“勸退訊號”,找工作的難度研究生>本科生>大專生。智聯招聘《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2024年,國內研究生就業率首次低於本科生,碩博學歷畢業生offer獲得率為44.4%,低於本科生的45.4%,而大專生的offer獲得率,竟然高達56.6%。
高校也在變相提高讀研門檻,不少專碩學費越來越貴、學制越來越長、宿舍不再提供。據公開資訊,上海交通大學2025級新聞與傳播全日制專碩學費為18萬/期,比原來上漲了6萬。西南財經大學2025級全日制會計專碩學費,從原來的8萬元上漲到9.8萬元。不少普通家庭直呼“供不起”。
一些人也悟了,“考研熱”正加速降溫,2025年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下降了50萬,實現“二連降”;甚至有的本科生選擇去技校“回爐重造”,學一門專業技能多一條就業出路。
或許將來某一天,我們會從“研究生滿地走”,重新回到“大專生滿地走”的階段,但今天,大學生們依然只能憑本事在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
時代大潮從不以個體的意志而轉移,每個人只能奮力尋找自己的機會。畢竟,經濟有周期,人無再少年。
END
靠譜英語——助你知世界,學英語!
給你帶來最新雙語國際趣聞時訊
出國必備英語知識和學習技巧
&育兒心得和留學資訊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