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把這塊破地皮賣給東大,咱這群老倫敦的破落戶也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今天這篇稿子大概是我最近兩個月以來出過的最具黑色幽默的一期節目了。
2月26日,英媒《金融時報》在他們的官網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文章援引了臭名昭著的美國眾議院“中國委員會”主席穆萊納爾(John Moolenaar)的高論,對才履新不久的英國駐美大使曼德爾森(Peter Mandelson)提出了擔憂,煞有介事地說什麼“英國政府批准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一事‘欠妥’,希望英方能在相關問題上思量再三,以免助長某東方大國的囂張氣焰。”

聽你們美國人以“人權”為由阻止我們修建大使館我就覺得好笑

穆萊納爾提到的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位於英國倫敦東區的陶爾哈姆萊茨(Tower Hamlets)自治市 ,此地毗鄰泰晤士河和倫敦金融城,類比一下,差不多就相當於北京通州。
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佔地面積約為2萬1853平方米,建成之後將有望成為中國在歐洲規模最大的大使館。之所以這麼大,是因為那塊地皮原來是英國皇家鑄幣廠(The Royal Mint)的原址所在地 。英國皇家鑄幣廠始建於1805年,從1810年開始承擔鑄幣功能,直至1968年搬遷至威爾士的蘭特里森特(Llantrisant)。

英國皇家造幣廠舊址,這裡以後會成為我駐英大使館新館
在英國皇家鑄幣廠搬走之後,位於陶爾哈姆萊茨的那塊地皮就落到了英國房地產開發商德蘭西公司(Delancey),及其合作伙伴 LRC 集團的手裡。2010年6月,德蘭西從英國王室手裡搞到了這塊地皮的永久產權。2018年,德蘭西和LRC跟中國政府達成協議,將這塊地皮出售給中方,作為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的建設用地。

對於這樁交易,時任中國駐英大使劉曉明,曾在當時的新館舍房產交割儀式講話中做出過高度評價。他說,駐英國使館購置新館舍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是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黃金成果”,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新氣派”,是新時代中國“世界夢”的縮影。新館舍將成為倫敦地平線上的新座標,成為新時代中國在英國的一張“新名片”。

聽到東大的漢使這麼說,德蘭西總經理戈斯韋爾(Paul Goswell)也覺得與有榮焉。他表示:“對於尊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將皇家鑄幣廠舊址改造為中國駐英大使館的相關決定,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它將成為倫敦市獨一無二的建築,用這塊地皮來打造一座著名的大使館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我們祝願諸位尊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官,在你們新的倫敦之家一切順利。”

除戈斯韋爾之外,德蘭西的合作伙伴,美國著名的房地產投資公司世邦魏理仕的英國分部高階總監尼古拉斯(Paul Nicholls )也對這筆交易稱讚有加。尼古拉斯認為,中國願意盤下這塊地皮並在上面建設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這實在是對倫敦和英國的厚愛,“對倫敦而言,這絕對是一筆里程碑式的交易,它凸顯了倫敦在當今世界上的重要地位”。

把這倆老外的場面翻譯成人話,意思就是:人家華大人能來咱陶爾哈姆萊茨這麼個人厭狗嫌的偏僻之地,花老鼻子錢從咱手裡把這麼個破地方給盤下來,這是華大人看得起咱。咱這群老倫敦正米字旗破落戶可得精神點,得把東大的華大人給伺候好咯,可不能給老倫敦丟人,這事要是辦成了,以後倫敦人在歐洲說出去不也有面子不是?
說得文雅點,從皇家鑄幣廠舊址到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這塊地皮見證的不只是歲月的更迭,也是全球權力格局在東昇西降的時代大背景下的又一次悄然轉向。

不過,儘管這是一樁既能掙錢又有面兒的買賣,但它在英國的進展並不順利,甚至可以用好事多磨來形容。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是我們在2018年5月份盤下來的,自那以來,英國已經先後歷經了“梅姨”特蕾莎、“小金毛”約翰遜、“生菜姐”特拉斯、“印度包衣”蘇納克以及斯塔默五屆政府,前後歷時近7年,結果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直到現在還沒建好。
沒建好的主要原因就是美西方有些馬戶又鳥,包括但不限於英國政界的一些爛屁股政客、英國輿論界的一些爛屁股媒體,以及英國社會上的一些爛屁股NGO組織,它們在過去7年以來一直在從中作梗,妨礙我們的工程進度,炒作包括所謂之“人權民主”在內的殭屍話題,給中英兩國政府持續上眼藥,一而再、再而三地壞我們好事,阻撓我們將駐英大使館搬去英國皇家造幣廠舊址。
二、眼看中國駐英使館比自家的還大,美國反華政客這下真破防了
雖然圍繞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產生的種種齟齬主要是中英兩國的問題,但是自這樁交易敲定以來,美國也一直在中間上下其手,為阻撓我新館建設給我們使了不少絆子。最近的一次就是前面提到的穆萊納爾喊話英國駐美大使,要求英國政府考慮再三,不要在中國駐英大使館新址的建設問題上“獎勵中國”。
穆萊納爾煞有介事地說,英國批准中國在倫敦皇家造幣廠原址上建造其在歐洲最大的使館,此舉無異於給予中國一種“不應得的獎勵”。“英國不應讓中國在英擁有如此顯赫的外交立足點,因為這將給予中方更大的外交影響力。讓中國人在我們最親密盟友的心臟地帶擴大影響力,此種做法只會助長中國的氣焰,並對全球安全和經濟穩定構成嚴重威脅。”

穆勒納爾
呵呵,瞧穆萊納爾這禿驢說的,什麼威脅“全球安全和經濟穩定”?都是扯淡,這幫美國政客之所以那麼看不慣我們的駐英大使館新館,根本原因說穿了其實就一個:美國人見不得我們在倫敦做大,覺得這樣搶了他們的風頭。
在目前的諸國駐英大使館之中,規模最大的是美國大使館。美國駐英大使館位於倫敦九榆樹大道33號 ,比鄰泰晤士河南岸,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而在規劃中的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佔地面積達到了6.5萬平方米,建成之後將一舉超過美國,成為英國最大的外國使館。另外,說來湊巧的是,現在的這個美國駐英大使館也是新館,而且搬遷時間也是在2018年。

美國駐英大使館新館,造型非常怪異
美國向來以英國的大哥自居,結果混到今天越混越回去,竟然在小弟的地盤上被自己視若仇敵的頭號對手給比了下去,這還了得?你讓美國以後還怎麼在英國混?英國本該是美國的外交舒適區,結果現在舒適區裡都快乾不過中國了,美國將來還如何壓得住其他歐洲國家呢?
所以美國政客接受不了我們的駐英大使館新館建成其實是挺自然的事情,他們接受不了才正常,要是這都能接受,那就說明美國的對歐外交真就只剩下出的氣,而沒有進的氣了。

說句不好聽的,美國大使館這模樣看著就不像是憋什麼好屁的
事實上,不光是穆萊納爾這種美國的反華政客,在過去一個月來,英國本土也冒出了不少蟑螂臭蟲、阿貓阿狗,在我駐英大使館新館的建設問題上以頭搶地、免冠除冼、上躥下跳、齜牙咧嘴,趕在美國國際開發署在被馬斯克效率部的血滴子摘掉腦袋之前,最後一次幫它們“突擊花錢”。
今年2月上旬,數百名從英國各地湧來的抗議示威者蟻聚在我駐英大使館新址前。這些蠅營狗苟分別來自美西方豢養的近30個“人權團體”,而這些“人權團體”在輿論場上的活躍方向又都是和中國高度相關的,主要集中在我國東南沿海、華南地區、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這四個方向,其中還有不少人操著一口帶有濃濃香港腔的粵語。而且這群人在衣著打扮上也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它們之中有相當一部分人都身著黑衣、頭戴黑帽,高舉黑旗,有些甚至還打著黑傘。


嗯,到底不愧是吃美國國際開發署投餵的狗糧長大的好大兒,看來搞事情的基本功還沒忘。我尋思這應該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對西方輸送高素質對口人才和先進經驗”了吧?
與此同時,在場還有為數眾多的疑似西方記者、但實際上是不是拿著美國國際開發署的狗糧來幹髒活的斷脊之犬你都不知道的“人”。它們一個個高舉照相機和自拍杆,像蒼蠅見到了新鮮的米田共似的,一個勁地往黑衣暴徒和英國警方對峙的第一線的人堆裡扎,彷彿生怕自己扎晚了就搶不到熱乎的食兒吃了。

仙之人兮列如麻,黑衣暴徒和黑記都在,這下要素齊全了。因為相似度實在太高,所以有那麼一瞬間,我差點以為自己在看的這個不是2025年的倫敦之春,而是2019年的香港之夏。

雖然這些黑衣暴徒來勢洶洶,但是它們蟻聚在中國大使館新址前,妄圖聚眾鬧事搞搞震的陰謀最終卻沒能得逞。
這一切都要感謝全程在場積極維護秩序的英國警方,他們在和暴徒的對峙過程中展現出了很高的職業素質——我所說的“很高的職業素質”是指“罵我還口,動我還手”“你動我一下試試?試試就逝世”。
三、靚麗風景線出口轉內銷,黑衣蟑螂倫敦街頭手撕英國警察
作為典型的西方暴力部門僱員,受命前來保護中國大使館新址的這些倫敦警察,他們在和鬧事的暴徒打交道時,其表現明顯要比當年的香港警察直接得多,也暴力得多。因此暴徒們衝他們打黑傘基本沒啥用,只要你敢把這玩意戳到倫敦警察的臉上,他們就敢當場抽出隨身攜帶的警棍來,給你耍一套閃電五連鞭。
如果按照這群鬧事暴徒和它們背後的西方主子當年冤枉香港警察的套路,它們當時就應該指著在場的倫敦警察破口大罵,攻擊對方是黑警了。
嚴格來說,這話倒也不能算錯,因為當時負責維持秩序的倫敦警察之中,確實有不少黑人警官,這些人是字面意思上的“黑警”。但我並沒有看到在場哪個暴徒敢當著警察的面罵人家是黑警的——也可能有,但是敢說這話的黑衣暴徒,當時就被倫敦警察一秒六棍,蟑螂頭都被打爆了,所以我沒看到。

當初這一幕何曾相似?
嚴格說來,因為和潤英蟑螂相關的問題而與在英華人遊行群體產生交集,這對英國警方來說其實也不是頭一次了。早在2019年,他們就曾因為香港黑暴風波的外溢,接觸過由廣大愛國旅英同胞和英國華人僑胞組成的遊行隊伍。
但是和如今在陶爾哈姆萊茨街頭上演全武行、跟倫敦警察在物理上打成一片的這群烏合之眾構成的“黑隊”完全不同,當年由旅英愛國同胞組成的那支“紅隊”,其整體遊行氛圍明顯要和諧輕鬆得多。大家一路上有說有笑,秩序井然,負責現場協調工作的英國警方與其說是來維持局面的,倒不如說是跟著中國的遊行隊伍感受愛(中)國主義氛圍薰陶的。

中國留子:別怪我6年前沒提醒過你們
在當時參與遊行的“紅隊”人群中,大傢伙或是手持“中國一點也不能少”的標語,或是高舉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



不僅如此,遊行隊伍中還有愛國同胞列印了一張聲援倫敦警方的大字報,上面列舉了黑衣蟑螂殘害香港警察的斑斑劣跡,彷彿是在提醒英國警方:要是有朝一日,你們也不幸碰上了這群過街蟑螂,千萬不要婦人之仁,心慈手軟,該出手時就出手,打蟑螂必須往死裡打,免得到時候被它們反咬一口。
現在一晃眼6年過去了,當年旅英愛國同胞的有心之舉終於一語成讖。在過去幾年裡,在先後接收了數以萬計甚至是十數萬計的、拿著英國政府批發的BNO護照的、從香港一路潤到英國的潤英港人之後,英國警方終於被自家政府在當年扔出去算計中國的迴旋鏢砸中了後腦勺。
遙想當年那場席捲香港的黑暴風波,抱著幸災樂禍的下作心態隔岸觀火的美英政客可不在少數。“末代港督”彭定康說這是“和平示威”,“國會山股神”佩洛西管這叫“靚麗的風景線”。


和世界上絕大多數類似的街頭運動一樣,當年香港那場黑暴風波的本質也是“顏色革命”,以美國國際開發署為代表的美西方組織機構均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告人且極不光彩的角色。現在好了,佩洛西口中的“靚麗風景線”出口轉內銷了,從中國返銷到了英國,如今輪到英國警方去面對彭定康當初欽定的那群“和平示威”的“香港學生”了。
冤有頭債有主,要是哪位倫敦警官因此不小心掛了彩,還希望你們擦亮眼睛。這事要怪就得怪彭定康那群英國政客。要不是它們多年來一直處心積慮,妄圖將禍水東引,你們現在又何至於在倫敦街頭和那群漂洋過海而來的過街蟑螂推推搡搡呢?

一日是黑衣暴徒,終生是過街蟑螂
話說回來,不管是美國政客的長臂管轄、無能狂怒也好,還是黑衣蟑螂的群魔亂舞、垂死掙扎也罷,所有這些圍繞中國駐英大使館新館的風波,與其說是中國的風頭太盛導致的,倒不如說是西方自己種下的孽,如今終於在自己家開出了惡之花。當年他們隔岸觀火,稱香港的黑暴風波是”靚麗風景線“,如今這風景漂洋過海上了自家街頭,倫敦警察的警棍可算是替他們還了債。
歷史總愛開玩笑,曾經開口閉口就把“人權”“民主”這些高大字眼掛在嘴邊的西方政客,現在卻只能在自家門口,面對自己點燃的焚身大火束手無策。一如在經歷了那個黑色夏天之後便火速落地的國安法和二十三條,我們的駐英大使館新館也終將建成,到了那時,它不僅將作為我們中國外交的新地標,為往來北大西洋的人民海軍照亮迷霧,也將成為永映西方霸權失算醜態的一道命令,矗立在泰晤士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