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得好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但幸運如我
剛開學的我就遇到了職業道路的“理想型”
順利把Citi IBD的暑期實習offer
收入囊中


圖/我的Citi IBD暑期實習Offer
01
Hello大家好呀,我是Chole,我的經歷可能跟大多數同學還有點不一樣…
我是在美國讀的商科,畢業後在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工作了4年。因為我的工作內容和投行M&A很相似,加上想嘗試更有挑戰的工作,我開始對投行逐漸有了興趣。
於是,工作後的我轉身又走進校園,開始了屬於我的《重啟人生》。

如願考上了歐洲Top商學院後(這個不便透露啦),相識了各個國家優秀的校友,這也是之後我上岸Citi的寶貴資源之一。
做Networking的巨人:每週發200封郵件
在國外工作了幾年後,尤其知道Networking有多麼重要,所以一開學我就著手準備著。
在進入到學校的不到一個月內,我就從很多人嘴中得知了DM的存在,也是先後與不同的校友、DM的E導聊過後,才開始的漫漫求職路。
結合了E導的建議,Networking分成了兩個part。按照這兩個階段下來,我的求職方向可以說是豁然開朗。

第一個階段:當時我先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路徑,所以我會在LinkedIn上看跟我有類似情況的校友,比如說同樣型別的公司,然後同樣來了這個商學院。
於是,我透過300封郵件,找到了我“適合且喜歡”的方向:Investment banking。
所以,第二階段就是有針對性地去network這些在投行裡工作的校友。

這就不得不提學校資源了,我們學校在MBA program開始之前,會組織career truck。
學校會把進入投行的校友都邀請參加,在多個地區舉辦,我就在倫敦和香港兩邊飛,雖然累,但我確實收穫了不少投行內部information。
E人+社牛:我和麵試官大聊旅行
Citi整個面試過程非常快,提交簡歷做完網測之後,一週內就會通知面試。
收到通知到進入面試中間的time frame非常短,只有不到24小時。
1
第一輪VP和Asso level面(有兩個part)
▪️ 前半部分主要考察的是
behavior
行為面,更多的是問:
“Introduce yourself、Why Banking、一個Asso在團隊裡的rose and responsibility是什麼?”
▪️ 後半部分更多的是從technical的層面去考,比如說:
怎麼算DCF?然後做Investment的時該怎麼去考慮?…
2
第二輪D和MD面
一輪結束後第二天就會出結果,我可能比較幸運,第二輪基本都是behavioral。
作為獨自旅行了30個國家、建立了高中滑雪俱樂部的我來說,行為面簡直是自己的舒適圈。
在投行面試一定會被問到“介紹自己”的問題。所以面試前DM的E導專門跟我說了一個小時,怎麼透過自己的愛好“show my personal aspect.”
我的那些旅行經歷,就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在Citi第一輪面的時候,我就有提到自己在哥斯大黎加和尼泊爾的孤兒院做志願者,面試官曾經也有相似的經歷,我們就聊了很多相關的故事。
整個面試氛圍相當順利!結束時面試官還跟我說:You must be a good team player.
金融圈的面試,可算被我摸透了
Citi、大摩、Evercore…面試完十幾家公司後,我發現一個很大的共性,那就是考察《投行400問》。
雖然對於MBA候選人來說,難度不會太大(畢竟大部分都是跨行業的),但必須對《投行400問》非常瞭解,同時要結合對當下對宏觀經濟的理解。

包括對於投行最近一些deals的理解,其實也是《400問》的變題,當時我就被問到:OK,Tell me about the deal Citi recently did.
很慶幸的是,Networking的時候我就聽說了很多Citi的內部訊息,再加上用了E導教我如何跟《400問》combine在一起的技巧,面試的難題也就迎刃而解。


作為過來人,我也想給打算進投行的同學一個小建議,雖然市面上有很多投行資料,但是《投行400問》是必須要刷的,因為這是所有面試題的基礎。
如果你還沒有開始,那麼趁放暑假的時間,趁早刷題!👇

掃碼新增DM Tutor

*福利面向人群:在校留學生
02
剛剛說參加學校的career truck我英國和香港兩邊來回飛,其實也是因為這兩年的招聘形勢確實不好,我需要有兩手準備。
香港因為有很多金融office,再加上離家近,於是成為了我的plan b首選。但,作為一個每天在歐洲待著的人,是不可能馬上獲取到香港的招聘訊息的。
DM的跨地區求職在圈內可以說是Top 1,正因為這樣,我在DM的求職資源庫裡,能不斷補充到很多關於香港的資訊:


比如同一家公司,倫敦和香港兩個地區所做的deal型別可能千差萬別,最近的deal有什麼?當地市場的情況也會有不一樣的規則,規則是如何?
所以收到大摩香港的面試邀請
的時候,我周圍的朋友都還有點子震驚。
So,如果你也想求職金融行業,我真心覺得可以同時考慮一下香港地區,任何事有個Plan B總不會出錯,甚至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也建議大家一起來這個英港兩地求職交流群,除了tutor每天定時崗位播報,我們還可以一起聊聊經驗👇

篇幅有限,以上就是我能Share給大家的全部經驗,希望帶給你不同的求職思路,祝願所有學弟學妹都求職上岸,“乘風破浪,未來可期”。
以上為Chole的分享
根據學長學姐的經驗


的初衷


DBC職夢受德勤嚴格審計,所有的資料都真實可查;


想看到饅頭更多優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