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掌握AI在前哨AI小課
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中國AI公司MiniMax最近搞了一場“技術釋出周”。
連續五天,甩出了覆蓋底層模型、多模態技術、通用智慧體等領域的五款重磅產品,給大家帶來實用的AI產品,也更清晰地展示AI生態的三大核心趨勢。
過去一年,媒體關於AI公司的關注普遍放在最亮眼的明星產品上,忽略了AI競賽已從“單點突破”,進入到“全棧協同”的立體作戰階段。
MiniMax這五天的釋出正是一個最好的案例,構成了一個從基座到應用的“生態矩陣”:
Day 1 – 底層基座:開源MiniMax-M1大模型,提供可定製的“AI大腦”。
Day 2 – 核心模態:釋出海螺02影片模型,繼續搶佔多模態視覺高地。
Day 3 – 智慧中樞:推出通用智慧體 (Universal Agent),讓AI具備解決複雜任務的“指揮能力”。
Day 4 – 應用前鋒:上線影片創作助手 (Video Agent),將影片技術快速產品化。
Day 5 – 感官延伸:更新Speech-02語音模型,推出“音色設計”功能,完善聽覺體驗。
海螺官方AI影片演示
看明白了嗎?這不是孤立的五個產品,而是一支有大腦(M1)、有眼睛(海螺02)、有手腳(雙Agent)、有聲音(Speech-02)的AI軍團。
這就是過去一年,我們提醒大家關注模型進展,更要關注多模態能力原因,因為模型背後的演算法已經成熟,不同模態(感官)能力提升,就只是時間問題。
大模型公司未來卷的不只是智慧,更是模型全模態能力的強弱。
未來,只擁有其中一兩項能力的公司,將很難在體系化的競爭中存活。
MiniMax這次釋出有一個點備受關注:開源M1模型。
這款新模型憑藉“混合專家(MoE)+閃電注意力”等創新架構,用區區53.5萬美元的成本,就打造出了一款支援100萬token超長上下文的大模型。

有人認為這是在跟隨模仿DeepSeek,也有人認為這是漂亮的生態位打法。
我們想告訴大家,這其實是AI生態還將繼續繁榮,AI競爭焦點轉移的訊號。
首先,又一家AI模型大廠跟進了DeepSeek的極致價效比路線,意味著模型成本的下降還將指數推進,模型之上的應用、服務成本還會大幅下降。
很快我們就會看到許多原本昂貴的AI功能變得便宜,甚至免費,人人都能享受到AI的紅利。
其次,為什麼更多大模型企業加入開源的競賽之中?
DeepSeek掀桌子當然是一切的起因,更重要的也是大家發現:資料和生態才是模型企業真正的壁壘和護城河。
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開源不是一個選項,而是必需的路徑,因為誰在開發、使用者生態中有號召力,誰才能擁有定義規則的話語權。
有了強大的“大腦”和便宜的“門票”,普通人如何使用?
MiniMax的Agent產品已經展現接下來兩大紅利的方向。
一條線,是面向開發者的“硬核”生產力。
藉助智慧體(Universal Agent),程式碼編寫、資料分析乃至構建完整應用都不再是難事。
Tina已經做出三個能線上體驗的應用,歡迎你複製連結體驗:

地月教學演示:https://4snckerl8w.space.minimax.io/
SEO分析工具:https://2peddjnwc3.space.minimax.io/
文字冒險遊戲:https://9y37ua57lg.space.minimax.io/
另一條線,是面向大眾的創造力釋放。
藉助影片創作助手(Video Agent),讓複雜的影片技術變得極其簡單。使用者只需“一句話”,就能生成高畫質影片,甚至還能輕鬆實現“人臉融合”的換臉特效。
這就是從“能看”到“能幹”的質變,而且兵分兩路。 它意味著AI Agent正同時滿足專業需求和大眾娛樂,這才是技術真正走向全面爆發的明確訊號。
讀到這裡,相信你已明白,一個AI能力更強、門檻更低、更注重實效的新階段已然來臨。
看懂趨勢只是第一步,更關鍵的問題是:
如何將這些工具應用到你的工作中,提升十倍效率?
“人人都是開發者”的時代,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除了MiniMax,還有哪些AI產品值得關注,該如何提前佈局?
這些問題,光看新聞無法解答。你需要的是一個持續的、體系化的認知雷達,以及一個能與頂尖頭腦交流碰撞的場域。
這,正是【前哨AI小課】為你準備的。
名額有限,立即掃碼鎖定席位,抓住這波AI生產力革命的頭班車!
↓點選加入,讓你來領導AI,不要讓AI領導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