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和劉曉慶,是兩種命

作者 | 劉娜   來 源 | 閒時花開
信念,有時候真的會影響健康和壽命。
可惜,大S沒有機會學習了。
01逝去·爭吵
人人都願逝者安息,其實安息並不容易。
大S在日本感染流感去世後,網友們分派而立,指責謾罵。
有人罵大S的媽媽、妹妹和現任丈夫。
認為他們明知大S有嚴重基礎疾病,還拽著她去日本旅行。
且在大S已發作哮喘的情況下,忽略大意,延誤診治,最終讓大S客死異鄉。
有人罵日本的就診制度。
認為日本“表面嚴謹,實則漠視”的分級診療制度,讓大S兩次送醫,都被敷衍了事,最終導致病情惡化。
涉嫌草菅人命。
還有人罵張蘭和汪小菲。
認為他們煽動的曠日持久的離婚大戰,耗盡了大S的體力和心力,加速了大S的枯萎與死亡。
理解不同立場的人們,為轉移悲傷和震驚,總想找一個“兇手”買單認罪的心理。
包括“死亡”在內的一切無常,都是必然和偶然交織的因緣合和。
家人的疏忽是有的,但家中有“老病號”的人們,又真的會在一次次驚慌失措後,變得麻木平和。
日本的診療體制或許有責。
但日本本國就有950多萬的流感患者,他們的就診體驗,不能以大S一人的猝逝,而被全盤抹殺。
至於汪小菲和張蘭,之前炒作大S賺流量的不體面,全網有目共睹。
但盼大S死,讓兩個孩子早早沒了娘,也非他們本心。
其中最不可辯駁的真相是:
其實,我們每個人,應當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健康不可假手於人。
亦如生命不可借渡他人。
成年人最大的善良與最好的負責,不是創造累累財富與燦燦名利,而是活得相對健康。
不信你看大S。
她此生最在意的人,是她的家人。
但她如此早逝,拿什麼照拂家人。
她生前最放不下的人,是兩個孩子。
如今女兒11歲,兒子才9歲,她又如何在九泉之下庇護一雙兒女長大。
活得相對健康,不僅是我們對此生的珍重,也是我們對他人的責任。
02孩子·遺產
大S去世,伴隨悲傷和爭吵的稀釋,更麻煩的事兒會浮出水面。
那就是孩子的撫養權,和遺產的分配。
汪小菲紅腫著眼睛趕赴臺灣,是為大S的逝去悲傷,更是為兩個孩子的未來謀劃。
那雙兒女,是他的親骨肉。
以他的性格和做派,勢必要爭奪一雙兒女的撫養權。
他是孩子們的親生父親,從法律排序上,優先大S的媽媽和後來者具俊曄。
若大S生前有交代,一切還好辦。
若沒有遺囑,那大S的遺產就由兩個小孩和具俊曄繼承。
誰爭得兩個孩子的撫養權,誰就爭得大S遺產的絕大部分。
汪小菲、具俊曄、大S媽媽。
兩個女婿,一個丈母孃,勢必要陷入新一輪爭奪和博弈。
逝者已逝,生者仍爭。
多麼醜陋的人性,多麼可怕的戰爭。
哪吒的穿心咒,其實禁錮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03信念·命運
看到網上,有人拿大S和劉曉慶相比。
說劉曉慶也是女明星,一生坎坷曲折,受盡磨難,為何年過七旬仍活得強悍生動。
就在今天,74歲的劉曉慶再次宣佈:
加入短劇戰場,嘗試3分鐘塑造一個鮮活角色的新挑戰。
而大S自結婚生娃後,就不再進組演戲。
最後這3年,更是深居簡出,極少露面。
但她依然被病魔,摁倒在48歲的歲月裡。
對此,我的理解是——
除了生兒育女的兇險和耗損,一個隱秘又真實的真相是:
劉曉慶內心遼闊,且自信可以長命百歲。
而大S看似勇敢清醒的外表下,其實住著一顆消極的心。
沒有不尊重大S的意思。
從她過往有據可查的言論裡,我們能一次次看到她平靜瘋感背後,那種“不想活了”的心理暗示。
臺灣有個頗有名的命理師,曾給大S算命,說她活不過50歲。
大S早年參加節目時,暴露了這個天機,並坦言:
“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大不了就死,我覺得死後的世界是非常美的。”
2017年,和汪小菲婚姻存續期間,大S說:
“死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不了。老不可怕。可怕的是長生不老。”
2018年,大S接受《人物》專訪時,再次對死亡發表看法: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快轉人生。
我這輩子就是要過別人的八輩子,過完之後我下輩子就不用再來了。”
直至去世前,大S微信的簽名還是:
“死亡是必然。”
“死亡”一次次掛在她的嘴邊,直至成為她早逝的命運。
我們再看看劉曉慶的語錄:
“女人首先要靠自己,男人才會尊重你;女人只有征服世界,才可以真正征服男人。”
“中國女人放棄自己太早了。
年過二十五不再談青春,年過三十不再談年輕,年過四十不再談姿色……
別忘記我們有責任展示生命的美麗,那是女人應有的生命尊嚴。”
“我怎麼直到現在還這麼年輕?這麼年輕健康,充滿活力,陽光燦爛?
因為我還這麼年輕狠狠罵我一點兒用都沒有,是你們老了。
我依然會年輕美麗地為自己活著……”
看看劉曉慶的豪言壯語。
每一句都透著生機盎然,每一句都淌著“活著第一”。
這種強大的自我暗示,是她至今活躍內娛、折服眾人的原因。
也是她健康如昨、步履鏗鏘的資本。
“你怎麼想自己,你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這裡的“想”,是內心深處最真實最本能的念頭。
陷入宿命感的大S,召喚了自己的早逝。
好好活著的劉曉慶,一直強化自己武則天式長壽的福祿。
這不是精神勝利法,也不是迷信。
而是有生命科學支撐的“念頭即命運”: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是一團細胞組成的能量。
我們不斷給自己暗示“我很好,我很健康”,我們的細胞可能就會在舒展中,飽滿自信,健康活躍。
反之,如果我們一直給自己灌輸“我有病,我不行了”的消極信念,我們的細胞可能就會在焦慮恐慌中,抑鬱生病,消極病變。
我們的信念,有時候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和壽命。
劉曉慶的活法,值得學習。
可惜,大S沒有機會學習了。
但,你我還有。
我們要學習劉曉慶,活得遼闊自律,活得強韌蓬勃,活得灑脫自我。
這世界最後的好運,是頒發給那些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很好,而後一切真的好起來的人。
願你如是。
如果你也認同,請點亮【贊】+【在看】
閒時花開(ID:xsha369)作者劉娜,心理諮詢師,情感專欄作者,原創爆文寫手,混跡媒體圈十餘載,發表文字量百萬字,能寫親情鄉愁故事,也會寫教育職場熱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