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澳洲商場引眾怒:趕緊全面禁

最近,墨爾本一家熱門商場竟然被曝售賣“貓毛馬甲”!
事情一經曝光,立刻在網路上引起軒然大波。
無數網友直呼“太震驚”、“太噁心”,也讓有關“皮毛製品是否該全面禁售”的爭議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事情的起因,是動物保護組織Animal Justice Party與時尚倡議團體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的一次聯合調查。
他們在市面上購買了一款兒童背心,並將其送至專業纖維檢測機構Microtex進行分析。
結果讓人瞠目結舌:這件標籤標註為“100%澳洲羊皮或羊毛”的背心,實際竟是由兩隻貓和兔子的皮毛製成的!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此事並非個例。
調查團隊還從維媽市場(Queen Victoria Market)購買了兩頂“100%丙烯材質”的毛球針織帽,檢測後發現,其實是狐狸毛和貉子毛
這些商品的真實成分與標籤資訊完全不符,屬於典型的“虛假標註”和“誤導消費者”。
據悉,這些涉事產品分別來自Suttons UGG連鎖店維媽某攤位
雖然Suttons UGG方面回應稱,他們只是根據製造商提供的資訊銷售產品,至於“特殊皮毛”究竟是什麼材質,他們也無法100%確認是否包含貓毛
但這並未平息輿論,反而進一步引發人們對皮毛產品來源的質疑。
維多利亞州北部議員、動物正義黨成員Georgie Purcell對此表示:“來自社群的呼聲已經非常明確——皮草已經過時了。無論是貓、狗、兔子還是狐狸,皮毛產業的共通點就是‘殘忍’。
她認為,與其討論如何加強監管,不如干脆一步到位,徹底禁止毛皮的生產和銷售
其實,澳洲早在2004年就已經禁止了貓狗皮毛的進出口。但諷刺的是,自那以來,澳洲邊境執法機構從未通報過一次與貓狗毛皮相關的查獲案例。
這是否說明監管存在“形同虛設”漏洞?也讓人不禁反思:我們的消費習慣是否在無意間助長了殘忍產業鏈的存活?
Collective Fashion Justice創始人Emma Hakansson表示,這不是他們第一次揭露類似事件。
每一次送檢結果幾乎都表明:這些毛皮製品被非法貼上了錯誤標籤,使消費者在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真毛”
而這些“真毛”往往來自於海外條件惡劣、極不人道的毛皮養殖場。
“得知有人在墨爾本商場和市場裡買到貓毛產品,會讓人感到震驚,但其實任何毛皮產品都代表著動物的苦難。
目前,動保人士和時尚從業者已經聯合發起了呼籲,希望維州政府在全州範圍內禁止任何形式的動物毛皮銷售與進口,讓澳洲不再成為“灰色毛皮”的銷售終點。
在消費者層面,他們也呼籲大家購買服裝時務必檢視成分來源,儘量選擇有明確認證的無動物殘害產品(cruelty-free),或直接選購仿毛、可持續面料等環保替代品。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很開心認識你!
我是墨妮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