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美國29%的醫生在國外出生,2037年醫生斷缺將超18萬人!中國醫(學)生,準備好赴美行醫了嗎?

Knowledge is power.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2025年7月5日發表文章《誰來照顧美國?移民政策與即將到來的醫療勞動力危機》,指出美國醫療系統正面臨嚴重的醫生短缺危機【1】。NEJM的資料顯示,29%的美國醫生為國外出生,而到2037年,醫生短缺人數預計將超過18.7萬人
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於2025年上臺後推行的強硬移民政策,包括大規模驅逐行動和取消“敏感區域”保護,正在加劇這一危機。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嚴重的醫生短缺?中國醫生赴美行醫的可能性如何?
美國醫生短缺的現狀與原因根據美國衛生勞動力局的資料,美國醫生短缺問題將在未來十幾年內持續惡化。預計到2027年,醫生缺口將達到12.4萬人(佔總需求的12%),而到2037年,這一數字將攀升至18.7萬人(佔總需求的16%)。初級保健醫生的短缺尤為嚴重,缺口將從2027年的5.01萬人(18%)增加到2037年的8.715萬人(27%)。
此外,隨著美國人口老齡化加劇,65歲以上人口預計從2020年的5600萬增長到2030年的8000萬,對家庭護理人員(如家庭健康助理和個人護理助理)的需求也將激增,預計到2032年將短缺86萬人。
醫生短缺的根源複雜多樣。
首先,美國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病和醫療需求的快速增長,而醫療系統未能培養足夠的醫生來滿足這一需求。
其次,醫學院校的招生規模和培訓週期較長,難以迅速補充勞動力市場。
此外,醫生職業的高強度和高壓環境導致部分從業者提前退休或轉行,進一步加劇了短缺。
值得注意的是,移民在美國的醫療系統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目前,美國20%的醫護人員為外籍人士,其中包括29%的醫生、17%的護士和24%的直接護理人員。然而,特朗普政府2025年上臺後實施的移民政策,如取消“敏感區域”保護(禁止在醫院、學校等場所逮捕移民)和加強ICE(移民與海關執法局)行動,正對這一群體造成威脅。例如,2025年1月,芝加哥一家養老院中的25名無證菲律賓護理人員被逮捕,其中至少8人已被驅逐;3月,布朗大學的腎移植專家Rasha Alawieh醫生因H-1B簽證被撤銷而被驅逐。這些案例表明,移民政策的變化可能進一步削弱醫療勞動力供給。
移民政策對醫療系統的影響NEJM文章指出,移民政策的變化不僅威脅外籍醫護人員的職業安全,還對患者護理質量產生直接影響。例如,一位患有轉移性癌症的老年患者因家庭護理人員因害怕被驅逐而停止工作,導致無人照料,最終在家中摔倒後死亡。這類悲劇凸顯了移民政策對醫療系統穩定的深遠影響。
外籍醫護人員在美國醫療系統中不可或缺,尤其是直接護理人員。37%的外籍直接護理人員是非公民,其中近一半可能是無證移民。由於直接護理工作報酬低、勞動強度大且易受剝削,美國本地人和高技能外籍人士往往不願從事此類工作。因此,醫療系統長期以來依賴移民,特別是無證移民,來填補這一空白。然而,當前的移民政策可能導致這些工人流失,進一步加劇勞動力短缺。歷史上,美國曾透過移民政策成功緩解醫療勞動力危機。例如,二戰後,美國護士因低薪和工作條件惡劣大規模辭職,聯邦政府透過1948年的“交流訪問者計劃”和1965年的《移民與國籍法》引入菲律賓護士。如今,菲律賓已成為美國護士的最大來源國,佔護士總數的4%。這一經驗表明,合理的移民政策可以有效解決醫療勞動力短缺問題。
中國醫生赴美行醫的可能性在這一背景下,中國醫生赴美行醫是否能成為緩解美國醫生短缺的潛在方案?答案既充滿希望又面臨挑戰。中國醫(學)生機遇
  1. 中國醫生資源豐富:中國擁有龐大的醫生群體,截至2023年,全國註冊醫師人數超過400萬,其中不乏高素質的醫學人才。許多中國醫生接受過紮實的醫學教育,具備國際化視野,能夠適應海外醫療環境。
  2. 中國醫生可以直接從內地申請到美國綠卡:最近數年,經由美國Healsan恆祥醫路移民、直接從內地申請到美國綠卡並赴美行醫的中國醫(學)生連年翻倍,每年已達上百人。青年醫生喜歡做美國執業醫師、年長醫生喜歡做美國超聲師、醫學檢驗師等。
  3. 美國對高技能移民的開放政策:儘管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政策趨於嚴格,但針對高技能人才的簽證專案(如H-1B和J-1簽證)仍然為外國醫生提供了進入美國醫療系統的途徑。J-1簽證持有者還可透過“Conrad 30”豁免計劃免除回國兩年的要求,直接申請綠卡。美國Healsan在2024年恢復訪問學者計劃,2025年透過Healsan找到心儀導師的中國醫生也越來越多
  4. 語言和文化適應性:隨著中國醫學院校加強英語教育,許多年輕醫生具備流利的英語能力。此外,中國醫生對多元文化的適應能力較強,能夠快速融入美國醫療環境。
中國醫(學)生面臨的挑戰
  1. 執業資格認證:中國醫生赴美行醫需透過美國醫學執照考試(USMLE),並完成美國住院醫師培訓專案(Residency)。這一過程耗時長(通常5-7年)、成本高,且競爭激烈,尤其是對國際醫學畢業生(IMGs)。
  2. 簽證與移民政策的不確定性:當前美國移民政策的收緊增加了簽證申請和續簽的不確定性。例如,H-1B簽證的撤銷和驅逐案例表明,即使是合法高技能移民也可能面臨職業風險。所以一邊考美國執業醫師、一邊申請美國綠卡,是絕大多數中國醫生的選擇
  3. 文化與職業環境差異:美國醫療系統注重團隊協作、患者溝通和法律合規,與中國醫療系統的運作模式存在差異。中國醫生需適應新的職業文化,並應對高強度的工作壓力。
編者按:
美國的醫生短缺危機為中國醫生提供了潛在的職業機遇,但也伴隨著諸多挑戰。
但機會永遠只會垂青於有準備的頭腦。提前瞭解和做好準備是最重要的。6月我們收到好多國內醫生申請美國綠卡的諮詢,如果您已經發表有SCI論文及有這方面的意願,可以與Jessica(微訊號healsanq)溝通預約。
參考文獻
【1】 Santos, P. M. G., Jagsi, R., & Oronce, C. I. A. (2025). Who Will Care for America? Immigration Policy and the Coming Health Workforce Crisi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p2504949

編輯:Jessica,微訊號:Healsanq,加好友請註明理由。
美國Healsan Consulting(恆祥諮詢),專長於Healsan醫學大資料分析(Healsan™)、Hanson臨床科研培訓(HansonCR™)和醫學編輯服務(MedEditing™)。主要為醫生科學家、生物製藥公司和醫院科研處等提供分析和報告,成為諸多機構的“臨床科研外掛”。
網址:
https://healsan.com/
點選👆;讓SCI論文和基金,成為臨床工作的副產品!
更多閱讀:

(點選👆圖片,進入自己感興趣的專輯。或點選“資源”,瀏覽本公眾號所有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