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可能比鑽石還貴的石頭是誰在戴啊喂

提起昂貴寶石,你只知道鑽石?其實有些石頭也老貴了,有的石頭可比同等重量的鑽石還貴!
放心,咱沒有廣告,請放心食用!(不知該哭該笑)
在國際珠寶行業中,把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四種寶石定為“高檔寶石”。在中國,高檔寶石還要加上一個貓眼石(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
這幾種寶石兼具美觀、稀有、耐久三大特性,也都有製作珠寶的悠久歷史,是200多種天然寶石中最知名、最主流、也是價格比較高的種類。
鑽石
寶石至尊的傳說與現實
礦物名稱

:金剛石

化學成分:碳單質結晶(C)
顏色:無色、黃、棕、粉、藍、綠、黑等
莫氏硬度:10
光澤:金剛光澤
鑽石雖硬,卻不堪一擊?
相比其他寶石,鑽石還有個特殊賣點——“地球最硬的物質”。想在鑽石表面刻劃出痕跡,只有用另一塊鑽石才成。在傳統的“莫氏硬度”10個等級中,鑽石獨佔最高的10級硬度,沒有競爭對手。而若論可以量化的“維氏硬度”,鑽石則比緊隨其後的剛玉(紅、藍寶石的礦物名稱)硬150倍,比石英硬1000倍。
鑽石雖硬,但它同時又很脆,在遭到強力撞擊時也會碎裂

。這與它本身的晶體形狀、內部天然裂隙有關,所以顆粒越大的鑽石越難得。

瑪麗王后(伊麗莎白二世的祖母)佩戴著好幾顆價值連城的鑽石。圖源:wikipedia
一顆1克拉(寶石重量單位,1克拉=0.2克)的鑽石價格在10萬元人民幣上下,而單顆重0.01克拉的小鑽石,價格還不到50元,買100顆湊足1克拉的話,批發價兩三千就能買下來。
鑽石怕火燒嗎?   
在雞湯故事裡,科學家法拉第和戴維曾經用放大鏡聚光,把炫富貴族的鑽石燒成了灰,以證明金剛石“只不過是”純碳。歷史事實暫且不論,鑽石作為由碳單質組成的天然寶石,與做鉛筆芯的石墨一樣,理論上是可以燃燒的。那麼它們到底怕不怕火呢?
實際上,鑽石確實怕燒,只是沒有傳說的那麼怕。在空氣中,溫度超過1000℃時鑽石才有可能燒掉,放大鏡的聚光達不到如此溫度。但若是能熔化鋼鐵的大火,鑽石可頂不住——而且碳單質燃燒後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渣都剩不下
彩鑽和無色鑽,誰值錢?
商場裡看到的鑽石多是無色透明的,但近年也流行五顏六色的“彩鑽”,黃紅綠藍粉紫黑都有。

純淨的鑽石是無色或淺色的,當裡面含有了其他元素,顏色就會改變

。簡單來說,氮讓鑽石變黃、硼讓鑽石變藍;晶體結構不太規整,會讓鑽石呈現粉色、褐色;如果經過輻射處理,可能出現綠色……

所含元素的不同使鑽石顏色發生了變化
圖源:diamondbuzz.blog
按照顏色,珠寶界把鑽石分成兩大類,一類是無色或接近無色的,一類是彩鑽。不過在鑽石乃至所有天然寶石中,只有無色鑽石有“價格標準”——根據大小、形狀、透明度和切工給予評分,由國際珠寶行業協會發布不同分數鑽石的“指導價格”。
規範的價格標準,讓鑽石更好流通、變現,所以它的投資價值明顯優於其它珠寶,這也是鑽石成為“寶石之王”的重要原因。
鑽石賣得貴,真是騙局嗎?
如今網上常有“鑽石騙局”的說法,說鑽石其實並不稀少,只是珠寶商為了賺錢才故意限制產量、控制價格。

實際上,地球上的鑽石確實不少,然而鑽石的形成需要特殊的高溫高壓條件,一般都形成於地表以下100公里的深處。因此雖然在地層深處,應當有大量鑽石,但靠目前的技術,人們還挖不到那麼深
能被發現、開採的鑽石都是經由地殼運動,偶然被搬運到地表附近的,只是地層中鑽石的一小部分。而開採出來的鑽石,選出品質達到珠寶級的,又要淘汰一大半。不過,如今鑽石的人工合成技術越來越先進,已經出現了寶石級的“人造鑽石”,或許在未來會逐漸威脅到天然鑽石的地位
俄羅斯和平鑽石露天礦坑,它直徑1200米,深度超過500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坑之一。圖源:the New York Times
在19世紀之前,印度是唯一已知的鑽石產地,後來人們又在南非、西非、西伯利亞、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發現了鑽石礦區。中國湖南、山東、貴州、遼寧等省也發現過鑽石礦,但產量跟主產區沒法比。從地質構造上看,我國發現大鑽石礦的可能性也不大。
紅寶石、藍寶石
最顯赫的“親兄弟”
礦物名稱:剛玉
化學成分:三氧化二鋁(Al2O3
顏色:紅、藍、黃等多種顏色或無色 
莫氏硬度:9
光澤:玻璃光澤
紅寶石一定紅,藍寶石未必藍
紅寶石和藍寶石,在礦物學上其實是同一種礦物——剛玉。礦物中它們的硬度僅次於鑽石,而且是人類使用歷史最悠久、地位備受尊崇的高檔寶石。
其中紅色剛玉就是紅寶石,因其顏色鮮豔如血,成了熱情與生命的象徵;而其它顏色的寶石級剛玉,一般統稱為藍寶石,被人們賦予了“忠誠”“莊嚴”的含義。
紅寶石和藍寶石原石
剛玉的顏色,是由其所含微量金屬元素決定的。通常鉻元素會帶來紅色、鐵和鈦則帶來藍色;而鎳、鈷、釩等不同元素等組合,則帶來金、黃、綠、橙、紫等多種色彩。
緬甸紅寶石為何珍貴?
紅、藍寶石的產區比鑽石還稀少,主要集中在南亞、東南亞和東亞,而且每個產地出的寶石各有特色。因此在珠寶界,紅、藍寶石的“出身”特別有講究,產於著名礦區的寶石自帶加成。
比如緬甸是公認的紅寶石最佳產地,其中最優質的緬甸紅寶石稱為“鴿血紅,顏色濃豔、透明度高,在陽光下格外豔麗,堪稱紅寶石中的極品。後來科學家發現,緬甸紅寶石裡多含細小的絲狀金紅石,可讓寶石光澤更加柔和,別處的紅寶石沒有這種結構。
著名紅寶石卡門·露西亞,產於緬甸,典型的“鴿血紅”,重達23克拉,是世界最名貴的紅寶石之一,現收藏於美國國家自然博物館。圖源:thejewelerblog
藍寶石哪家強?
緬甸、泰國、柬埔寨的藍寶石都很有名,不過藍寶石家族裡的“貴族家庭”是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藍寶石以透明度高著稱,除了藍色,還有黃色、綠色等等
另一個藍寶石名產地是印度、巴基斯坦交界的克什米爾地區,當地的藍寶石不僅產量稀少,還以美麗的亮藍色、略帶朦朧感的光澤著稱,也稱得上世間異寶。
世界最大的切割藍寶石“東方藍巨人”。圖片來源網路
實際上,中國也是藍寶石的重要出產國,尤其是山東濰坊的藍寶石——顆粒大,產量高,可惜顏色偏深,多為墨藍色,因此在國際珠寶市場上不太熱門。
祖母綠
綠寶石之王
礦物名稱:綠柱石
化學成分:鈹鋁矽酸鹽
顏色:翠綠色
莫氏硬度:7.5~8
光澤:玻璃光澤
祖母綠是“奶奶綠”?
祖母綠的中文名字讓不少人誤解,以為是老奶奶佩戴的寶石。

其實它跟老祖母沒有關係

,而是從波斯語(Zumurud)音譯過來的,意思是綠色寶石,古代曾有“助木剌”“芝麻綠”等翻譯。

祖母綠原石
圖源:wikipedia
其實與中文名字相反,翠綠純淨的祖母綠,在中東、西方的傳統中被認為象徵著青翠的植物、欣欣向榮的青春活力,常被做成貴族少女佩戴的首飾。除此之外,祖母綠還被賦予了帶來好運、甚至治癒疾病的功效,被譽為代表生命的寶石。
綠寶石為何獨尊祖母綠? 
比起其它幾種高檔寶石,外觀“單純”的祖母綠是比較容易辨認的。但綠色透明的寶石種類很多,包括鉻透輝石、碧璽、螢石、翡翠、橄欖石等等。不過在所有綠色寶石中,祖母綠不僅稀少罕見,而且顏色明亮、光澤柔和,外加硬度高,所以被稱為綠寶石之王
祖母綠的產地遍佈世界,但總產量不高,品質好的也不多,因此非常貴重。當今的最大祖母綠產地是哥倫比亞,其中著名的“達碧茲”品種有著獨特的、類似雪花的六邊型紋理
達碧茲祖母綠
圖源:Luciana Barbosa wikipedia
被流失的祖母綠
除了哥倫比亞,巴西也是著名的祖母綠產地,尤其以原石塊頭大著稱。2001年,巴西巴伊亞州的礦工發現了一大塊質量上乘的祖母綠,原石重量約380千克,當時的預估價約為4億美元。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伊亞祖母綠”。然而,它命運多舛,屢遭不幸,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倒賣、詐騙之後被運到了美國。
巴伊亞祖母綠(非流失的那塊)
圖源:bloomberg
初到美國時,它被存放在新奧爾良市一家銀行的地下金庫中,不料這座城市在2005年遭受了美國史上破壞最大的“卡特里娜”颶風,巴伊亞祖母綠也和銀行金庫一起被淹沒在水中,直到兩個月後才被潛水員打撈上來。後來巴西政府還要求美國歸還這件國寶,但最終未能如願,案子不了了之。
金綠寶石貓眼
多變鬼精靈
礦物名稱:金綠寶石
化學成分:鈹鋁氧化物(BeAl2O4
顏色:多見黃色,也有綠、灰、褐等色
硬度:8.5
光澤:玻璃光澤
“貓眼石”眾多,唯此最名貴
“說到“貓眼”,會有不少人有概念混淆。因為礦物寶石學中,把一種特殊的光學效應叫貓眼效應——在光線照射下,礦物表面呈現一條明亮的光帶,而且這條光帶可以隨著光源位置不同而變化,猶如貓科動物的靈動眼神
石英、碧璽等好幾種礦物都有貓眼效應,這與礦物內部包含有細小、均勻的針狀“雜質”有關,由此產生了特殊的光學折射現象。
但真正能稱為“貓眼”的,只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金綠寶石多為黃色、半透明質地,貓眼效應也特別明顯,酷似貓的眼睛。
酷似貓眼的金綠寶石
另外,如果用2個光源從不同角度照射,寶石轉動時光帶移動,就會顯示出“瞳孔開合”的效果。由於金綠寶石貓眼的特殊光學性質,人們覺得它跟健康、活力有關,認為佩戴它會帶來好運氣。
變石,另一種魅力
金綠寶石貓眼主要產於斯裡蘭卡,此外它還有一個“兄弟”——主產俄羅斯的變石,也叫亞歷山大石。變石在礦物學上也屬於金綠寶石,就像紅、藍寶石同為剛玉礦物一樣。
整顆都可以變色的“變石”

圖源:wikipedia
相比貓眼變化的“瞳孔”,變石整顆都有“變色效應”,在日光下或燈光下分別呈現深淺不一的綠色系、紅色系色調。有的變石還兼有貓眼效應,是金綠寶石中最稀少、最珍貴的品種。
撰文 | 張楊 馬志飛 
繪圖 | 孟凡萌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未末
本文原載於《博物》雜誌2019年8月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