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7日,西藏那曲,遊客下車投餵藏馬熊(棕熊西藏亞種Ursus arctos pruinosus),一隻熊猛然衝向遊客,當地景區不得不跟自然資源局聯絡,想辦法把熊遷走。這又一次提醒我們,投餵野生動物,特別是具有傷人風險的大型動物,是萬萬使不得的。
對人最危險的食肉動物是哪一種?
如果你問的是先前的我,我會不假思索地說老虎。第一,老虎的棲息地多在人口密集區域。第二,老虎體型大,這使它相對不太怕人,破壞力也非小型動物可比。第三,老虎的身體和行為都適應殺死大型動物,包括人。
但我最近發現了一組出人意料的資料,1950至2019年大型野生動物襲人的記錄,老虎達到1047起,然而它只是第二名,第一名是懶熊Melursus ursinus,1337起。

“怎麼,連我都不配被稱為最危險的?” 圖片來源:mohanthomas / inaturalist
懶熊是種不太出名的熊,分佈在印度、斯里蘭卡等國。僅在印度的中央邦(Madhya Pradesh),1989至1994年間,就有687個人被懶熊攻擊受傷,48人死亡。而全世界的棕熊襲人事件,每年平均只有約40起,要知道,棕熊在全部大型動物裡,危險度都是排前幾名的。大多數熊遇到人都會逃跑或者虛張聲勢嚇唬,但懶熊的反應有異常高的比例是猛衝上去抓咬人臉,造成了很多慘不忍睹的傷害事件。

懶熊長得很像亞洲黑熊,但毛更長更蓬亂,爪子更長 圖片來源:sameer_kote / inaturalist
因此,生活在懶熊棲息地的人極其排斥和害怕懶熊,獵人貝克(Edward B.Baker)在1887年出版的書裡,對它做出這樣的評價:“(遇見懶熊的人)悄悄讓它走開,唯恐他的頭皮被扯下來掛在臉上,或者臉被毀容到最親近的朋友都認不出。”
這是件出人意料的事。雖然懶熊也生活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但身體條件與老虎大相徑庭。體重約100公斤,只比人大一點,主食是螞蟻、白蟻、野果和蜂蜜,偶爾吃點腐肉,從不捕食大型獸類。總之對懶熊而言,人既不是特別弱小,也不是它的獵物,但它對人的反應如此暴烈,是因為什麼呢?

硬剛老虎的熊中武松?
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夏普(Thomas R. Sharp)等人,在2024年發表的一篇論文,認為秘密在於懶熊應對它唯一的主要捕食者——虎的行為。但是大型食肉動物本就神出鬼沒,虎和懶熊相遇的事件更是鳳毛麟角,如何找到研究資料呢?
幸運的是,懶熊也是被拍攝到和老虎互動最多的一種熊!他們在網上收集了老虎與懶熊互動和相遇的影像資料,總共找到40個影片和3組照片。之前從來沒有科學研究,收集過如此多“虎與懶熊相鬥”的影像。

老虎和懶熊對峙的場面,Julien Boulé拍攝 圖片來源:Thomas R. Sharp et al. / Final Report t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ea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最值得注意的,是懶熊對於老虎的反應,和對人的反應一樣,也是極其剛烈。
在43份資料中,有24份都拍到懶熊衝向老虎。如果虎靠得很近(3米以內),才被懶熊發現,懶熊幾乎都會選擇硬剛,人立起來、衝向老虎、用爪子拍。老天,蜜獾“死生看淡,一言不合就幹”的名號,都要讓給懶熊了。如果老虎離熊遠一點,情況就比較複雜了,在拍到熊在3~10米距離內發現虎的影像裡,懶熊有40%選擇“莽過去”,40%呆在原地,20%逃跑。
“虎熊鬥”的結果有五隻懶熊被殺,兩隻明顯受傷,沒有老虎被殺。但大多數(86%)事件裡,兩者都極少或毫無身體接觸。

懶熊也是出於無奈?
在這裡我們要注意兩點。第一,懶熊偵查能力不強,往往讓虎靠得很近了才發覺。第二,老虎靠得越近,懶熊越傾向於激烈攻擊。這是因為懶熊食蟻的適應性。懶熊的爪子適應挖土覓食,又長又鈍,所以它沒有其他熊那麼擅長爬樹。它走路常低著頭聞地,吹開泥土尋找蟻巢,弄出很大的聲音,這樣它就很難發現逼近的捕食者。因此當懶熊與老虎相遇的時候,往往逃跑(上樹)已經來不及了。
無法逃跑,懶熊就會發起一套特定的反擊動作:人立起來,讓自己顯得更大更嚇人,也騰出熊掌作為武器,這方面它很像地球另一端的食蟻動物——食蟻獸。接下來它就會向老虎衝擊,有時會反覆多次。

懶熊直立起來讓自己顯得更大,Dicky Singh拍攝 圖片來源:Thomas R. Sharp et al. /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4)

小食蟻獸Tamandua mexicana直立起來恐嚇敵人 圖片來源:Kevin / inaturalist
這時母熊還會讓小熊爬到自己背上,以防偷襲。值得一提的是,背孩子這個動作在食肉目裡極罕見,但在吃螞蟻的動物裡並不少,食蟻獸和穿山甲都會背孩子。

馬來穿山甲Manis javanica 圖片來源:Don Snow / inaturalist
虎並非打不過懶熊,成年虎比懶熊個頭大,而且它是適應捕食大型動物的猛獸。但捕食大型動物的“營生”也是虎的弱點,如果虎受傷行動不便,捕獵的成功率就要大打折扣,而懶熊吃螞蟻,受傷也不至於“生計”太受影響。所以老虎往往不願意和懶熊硬剛。另外懶熊的毛又長又密,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懶熊又厚又長的毛不僅能防禦抓咬,也能讓小熊掛在媽媽背上 圖片來源:sherjinjoel / inaturalist
研究中涉及的影像資料錄,“老虎走到3米以內,才被懶熊發現”的影像總共有14個,其中13個,懶熊都做出了攻擊反應,唯一一個沒有攻擊的影像是一隻帶崽母熊,它很快被老虎咬死了。而衝向老虎有時能取得驚人的效果。另一篇1999年發表的論文曾經提到,一隻帶崽母熊衝向老虎,成功嚇退了三隻虎。可謂愣的怕不要命的,最好的防禦是攻擊。

14個懶熊近距離發現老虎的影片的“劇情”統計 圖片來源:Thomas R. Sharp et al. /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4)
懶熊起源自印度次大陸,虎大概在更新世晚期擴散到這裡,在此之前,懶熊還與其他大型貓科動物如恐貓Dinofelis cristata、巨頦虎Megantereon whitei共存過。它在漫長的演化史上,已經形成了一套對付貓科捕食者的“連招”。
當人類出現時,懶熊仍然用這套策略迎擊。但是,人沒有老虎跑得快,脆弱的皮膚也很容易被爪牙所傷,悲劇就此發生了。

遇到懶熊,裝死合適嗎?
當然,研究熊虎鬥並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要找到防範懶熊攻擊、減少人獸衝突的辦法。
另一篇以夏普為第一作者的論文,收集了181個人被懶熊攻擊的案例,和126個人遇到懶熊但沒有發生攻擊的案例,調查了他們的行為。
遭受懶熊襲擊的人裡,有69個動手打熊,死亡率為9%,64個人逃跑,死亡率11%。這和懶熊遇敵的反應是相符的。懶熊不僅會打擊“敵人”(虎或人),還會追趕一小段,確保“敵人”不會回來。對其他種類的熊,逃跑也是最不應該做的事。

懶熊追趕老虎,Kabir拍攝 圖片來源:Thomas R. Sharp et al. /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4)
23個人選擇裝死,無一例死亡,但18%受重傷,比“打”和“跑”導致重傷的比例要高。“熊不吃死人”的說法不靠譜。懶熊基本不捕殺大型動物,181個懶熊攻擊人的案例沒有一例是為了捕食,但它偶爾會吃腐肉。IUCN熊專家組的薩迪卡納拉揚(Kartick Satyanarayan)在懶熊糞便裡發現過人的指骨,因為它吃了墳墓裡的死屍。如果懶熊把人當成威脅殺死了,接下來也可能有吃屍體的行為。
不過,裝死仍然是一個相對不壞的辦法,它會顯得人威脅比較小,也不容易招引追擊。研究人員建議裝死要護住頭和脖子,以免被懶熊重傷。

棕熊想進入房屋偷竊儲藏的食物。據青海省林草局野生動物災害管理部門,2014-2017年間,全青海省總共有14個牧民被棕熊攻擊。在所有大型動物裡,棕熊的危險性是排前幾名的,即使如此,它的攻擊性還是不能與懶熊相比。圖片來源:質蘭基金會
更好的辦法是防患於未然。懶熊見到人的反應往往是攻擊,但這並不說明它不怕人。在126個遇熊而不受攻擊的例子裡,有78%人都發出了聲音,而被熊攻擊的例子裡,只有約三分之一發出了聲音。科學家由此建議,用聲響威嚇懶熊,避免近距離接觸。此外,成群活動以壯聲勢,和透過無線電追蹤懶熊,也是防患於未然的辦法。

未來的研究道路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用來研究“熊虎鬥”的影像,都來自非專業人士,比如遊客、自然愛好者和攝影師。他們無意參與研究,甚至根本不知道拍下來的東西會被用於科研。科學家把這種研究方式稱為“消極的公民科學”(passive citizen science)。
隨著攝像裝置(主要是手機)和網路媒體的普及,人們把越來越多難得一見的資訊PO在網上,而這些資料說不定就會成為科研的新助力。“熊虎鬥”論文的作者們在文末表示“在五年前,我們還根本不可能用這種辦法研究”。未來的野生動物研究,可能會因此走上一條新道路。
參考文獻
[1] Sharp T R, Garshelis D L, Larson W. A most aggressive bear: Safari videos document sloth bear defense against tiger predation[J]. Ecology and Evolution, 2024, 14(7): e11524.
[2] Sharp T, Swaminathan S, Arun A, et al. Sloth bear attack behavior and a behavioral approach to safety[J]. Final report to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ear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017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熊的人獸衝突,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