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及智慧穿戴裝置,或許更多的人會想到智慧手錶、智慧手環,而智慧戒指在很多時候還是一個非常小眾的存在。
但就是這樣一個「小眾產品」,卻在三星釋出會上穩穩佔據「C 位」。

得益於加速度計、光學心率感測器和皮膚溫度感測器,Galaxy Ring 支援睡眠監測、健身監測和心率預警等功能,與此同時,Galaxy Ring 採用了與普通戒指相近的設計,最小尺寸的重量只有 2.3 克,但續航卻長達 7 天,以一種默默無聞的方式,成為使用者貼身健康助理。
這實際上也是智慧戒指相比智慧手錶、智慧手環最大的特點,很好地滿足了消費者對於智慧穿戴裝置的核心需求——透過簡單、便捷的方式獲取更多健康和生活資料。

當我們已經有了智慧手錶手環,智慧戒指還能做什麼?
實際上,智慧戒指的概念由來已久,但早期技術限制和路線問題導致市場難以開啟,更多地停留在概念討論階段。
2013 年前後,智慧手錶等智慧穿戴裝置開始集中爆發,智慧戒指在其中似乎並不起眼。這一時期很多智慧戒指主打的是 NFC 功能,主打裝飾及長續航,無論市場還是技術都不成熟,這其中 McLEAR RingPay 就是代表性產品。
作為全球首款 NFC 智慧戒指,它無需充電、防水防割,使用者在付款時只需將手伸到 POS 機前就能完成交易操作。

圖片來自 McLEAR 官網
但後來隨著 NFC 在手機上的普及和線上支付的出現,徹底擠佔了 NFC 戒指的生態位。
同一時期,國內果殼電子也釋出了 GEAK Ring,這款智慧戒指最大的特點就是張揚的外觀設計,尺寸也較大,主打聯動解鎖功能,內建了個人資料,只要將手機與戒指輕輕接觸,手機就會做出反應。
不過這款智慧戒指只能和自家的兩款手機 GEAK Eye 和 GEAK Mars 匹配,這就使其使用場景出現了很大的侷限性,因而不久後就和自家手機一起退出了歷史舞臺。

果殼 GEAK Ring
2015 年,芬蘭公司 Oura 推出了首款智慧戒指 Kickstarter,並在 2018 年釋出了第二代 Oura Ring,選擇了與此前主打 NFC 完全不同的路線——提供心率監測、體溫監測和睡眠分析等功能,成功為此後智慧戒指市場奠定了基礎。

Oura 官網強調自己是「智慧戒指品類的首創」
2020年,Oura 推出了第三代產品,進一步增強了健康監測功能,除了睡眠跟蹤、溫度、心率檢測等傳統健康資料以外,還會在佩戴者需要更多睡眠、生病或有壓力時發出警報,提供能量水平的資訊,幫助佩戴者瞭解自己的健康習慣,功能基本上和智慧手環、智慧手錶接近。

Oura Ring 睡眠檢測頁面
恰逢這一時期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流行,Oura Ring 能夠憑藉跟蹤體溫、心率變異性和睡眠效率等資料,在早期階段檢測使用者是否被感染,讓他們得以提前治療,贏得了不少使用者的好評。NBA 球星 Chris Paul 曾表示
作為 2019 至 2020 賽季(新冠疫情期間)重啟的一部分,NBA 的所有球員們都在共同努力尋找保護球員安全的方法,而 Oura 測量脈搏、活動、心率和體溫趨勢的功能,成為我們時刻確保身體健康的重要工具。

NBA 球星 Chris Paul
不只是 Chris Paul,許多名人都在使用 Oura Ring ,例如英國哈里王子、網紅金卡戴珊、奧運冠軍谷愛凌等。

佩戴 Oura Ring 的英國哈里王子
Oura Ring 還與 GUCCI 等奢侈品牌聯名,使其不斷出圈,在獲得更高知名度的同時,也讓更多人願意嘗試智慧戒指。

Oura Ring 與 GUCCI 聯名款
顯然,並不是我們希望使用智慧戒指檢測健康資訊,而是健康檢測功能更適合指環這種硬體形態。
距離人手一隻智慧戒指還有多遠?
儘管智慧戒指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但這條道路並不平坦,想要做到「無感」並非易事。
一位在科技行業擁有 8 年從業經歷的數碼 3C 產品愛好者表示,自己不會使用智慧戒指產品,他的理由是這樣的:

Oura Ring 3
這就是如今很多智慧戒指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雖然戒指有望成為下一個像智慧手錶一樣的大眾穿戴裝置,但其技術限制仍然在影響著使用者的體驗:功能的增加需要更多感測器、晶片和電路結構,影響外觀設計,造成智慧戒指普遍相比其他戒指更寬、更厚。功能——輕便——外觀,似乎成為了一個「不可能三角」。
一名自稱有「數碼產品收集癖」的科技愛好者@機智直男老肥子表示:
我覺得這個東西很可能從根本上就是個偽需求,因為如果你有戴戒指的習慣,我理解你可能很快適應,但是它的寬度厚度比普通裝飾戒指還是要大不少。如果你沒有戴戒指的習慣,那很難適應,異物感很強。兩個場景讓我無法接受:第一是健身時,握啞鈴很硌手,第二是洗臉,很「硌臉」。

此外,相比智慧手環或手錶而言,智慧戒指很難作為一個有一定獨立性的裝置使用。
智慧手錶、智慧手環至少在一定時間內可以脫離手機,作為一個獨立裝置單獨使用,特別是在開通了 eSIM 之後,使用者可以使用它導航、收聽流媒體,甚至實現一些通訊功能,即使沒有各種健康檢測功能,手錶本質上仍然是一個實用工具,因而得以漸漸從成為純粹飾品的泥潭中搖身一變,成為健康檢測工具。
但戒指從一開始就有更強的飾品屬性,加之 Galaxy Ring 無螢幕、無按鍵的特點,使其必須要與手機搭配,如果外出運動很難只戴戒指不帶手機,如果想將其作為一個單獨的運動檢測工具恐怕並不容易。
不過就戒指的裝飾屬性而言,Galaxy Ring 顯然做得不錯,除了「內凹式」設計和三種配色以外,還搭配了一個透明的「首飾盒」,開啟後 LED 環狀燈帶很有科技感。

此外,市場上現有智慧戒指價格較高,但提供的功能不如入門級智慧手環。一位長期使用智慧手環裝置的女大學生表示:
我有這錢,還不如去買三顆金戒指。你看它有的那些像睡眠檢測、心臟檢測功能,我的智慧手環也能解決啊,我為什麼不花更少的錢去買其他(具備同樣功能)的裝置呢?而且我還有一個需求就是看時間,戴戒指睡覺也很難受。總而言之,智慧戒指價效比、實用性、美觀性都不高。
當然,隨著 AI 應用逐漸落地,也有很多廠商開始進行新的嘗試,例如同為韓國公司的 VTouch 曾介紹過一款智慧戒指「WIZPR Ring」。
這款名字呼應托爾金中土世界的傳奇「One Ring」的產品,最大的特點在於巧妙利用了近距離語音活動檢測技術,能夠準確捕捉近距離的語音指令,只需靠近嘴邊就可以靈敏啟動,無需任何喚醒詞。

它還內建了 AI 功能,除了能提供定製化的體驗和個性化推薦以外,還能讓控制智慧家居變得輕而易舉。

蘋果也多次被曝申請過大量有關智慧戒指的專利,最近的一項名為「皮膚間接觸檢測(Skin-To-Skin Contact Detection)」,具體描述為「使用者可以在一個手指或多個手指上佩戴如戒指等裝置,檢測一隻手的手指與其他身體部位(同一隻手的其他手指,或另一隻手的手指)之間的手勢」,

一項擁有豐富手勢操作的蘋果智慧戒指專利
不過 WIZPR Ring 目前還沒有正式發售,蘋果智慧戒指就更是遙遙無期,真正效果如何仍有待檢驗。它們更大的意義在於為我們展示了,智慧戒指作為一個更為輕便隨身的可穿戴裝置,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此次釋出會上,三星也為我們介紹了 Galaxy AI 策略,與蘋果、Google 等公司有很多相似之處——AI 賦能全家桶。不過在智慧指環方面的應用目前還集中在健康領域,也就是使用 AI 將使用者健康資料視覺化,並對資料進行深入分析,方便參考和指導。
例如利用睡眠分數來評估使用者的睡眠質量,並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提升使用者的睡眠質量。

正如 AI 為手機賦能一樣,我們大膽猜測,前面提到的 WIZPR 式的 AI 戒指策略顯然更好地發揮出了智慧指環的硬體潛力,相信也會成為智慧戒指一條可行的道路。
畢竟在智慧手錶、智慧手環上,我們已經看到了這樣的未來,而智慧戒指作為一種更貼身、輕便無感的可穿戴裝置,毫無疑問有著更大的潛力。
根據 IDC 最新發布的《中國可穿戴裝置市場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可穿戴裝置市場出貨量為 3367 萬臺。
這其中,智慧手錶市場2024年第一季度出貨量 910 萬臺,同比增長54.1%;手環出貨量 370 萬臺;耳戴裝置出貨量 2075 萬臺。
而智慧戒指所佔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這主要在於智慧戒指作為高科技產品,智慧戒指的生產涉及多個環節,包括晶片製造、感測器設計、電池技術、材料科學、軟體開發等多個方面的影響,這也是此前智慧戒指常常留給人「又寬又厚又不智慧」刻板印象的原因。
而三星 Galaxy Ring 毫無疑問向我們展示出: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
除了產業鏈的成熟以外,現代人對健康生活追求的轉變,才是智慧戒指這一品類得以挖掘潛力的根本。
相比智慧手錶、智慧戒指圍繞「多活動」、「走出去」、「開始運動」的暗示,智慧戒指則更傾向於透過使用者身體資料分析,成為身體的晴雨表。

正如 Oura 首席營銷官 Karina Kogan 所說:
現在有一種文化運動,從疾病護理轉向自我護理。曾經,人們往往會計算卡路里和步數,一切為了減肥而規劃;而現在,消費者正在更多地考慮生活,考慮如何才能找到更加舒適的生活方式。
或許有一天,當我們回顧智慧穿戴裝置的發展歷程時,會發現智慧戒指曾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改變,我們最需要的智慧穿戴裝置也在發生變革。
三星 Galaxy Ring 的出現,無疑是讓這場變革來得更加劇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