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青年”:先探索世界,再與壓力和解

文/饃王
編輯/閆如意

“青年是人類的春天”。
這句出自郭沫若之口的名言,精準描述了青年在人生中的位置。如果春天是一種人生狀態,那生機勃勃、無限衝勁和好奇心,正是青年洗不掉的底色。
自古以來,青年就是整個社會面貌的“晴雨表”。
他們的狀態和想法被外界持續關注的同時,評判和質疑的聲音也裹挾在每一代青年身邊:80後被稱為傳統觀念與個體價值的“矛盾體”;90後被貼上佛系躺平的“廢掉一代”標籤;00後被說成精神博愛但逃避現實風險的“膽小鬼”……
這些尖銳消極的“評語”,或許對每一位曾經是青年的朋友們仍然歷歷在目。

青年的底色是拼搏、衝勁和好奇心

如果說15歲進入青年階段,那16-25歲應該是新晉的青年們,他們有著區別於其他人群的青春、勇敢與拼勁兒,更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消費市場增長的活躍力量。
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鳳凰WEEKLY攜手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與“新晉青年”們進行了一次“促膝長談”。
拋去所有外界成見,撕掉所有標籤,透過“新晉青年”自己的視角,去見證他們的生活,去了解他們是如何看待“青年”的核心,“青年”到底意味著什麼。
活躍、衝勁和好奇心
是青年探索世界的“殺手鐧”
“你覺得自己是青年嗎?”
冷不丁被問到這個問題的小羅先是一愣,接著哈哈大笑:我絕對是啊!
21歲的小羅是某211大學的在校生,同時也是一個在全網擁有十萬多粉絲的“打零工”博主:在不耽誤上課的前提下,他早上做登山陪練,下午去咖啡館打工或者給初中生補習語文,晚上為電子書平臺做聽書配音。被小羅緊鑼密鼓的生活狠狠震撼的網友覺得,他的精力就像一個“無底洞”。別人做一件事情就累得夠嗆,他可以多件連著做上一整天。
在接受鳳凰WEEKLY記者採訪時,小羅把自己的能量歸功到“年輕”上面。他說:“年輕就是要充滿拼勁兒嘛,每天起床自動就是滿電狀態。”
小羅打工的最終目標,是在今年冬天之前攢夠去冰島旅遊的資金,按目前的進展,應該能順利完成。問起他想去冰島的原因,小羅這樣答道:“我對這個世界是充滿好奇和熱情的,冰島只是第一站。”
“青年,就應該多出去闖”。

出去旅行,是青年拼搏的主要動力之一

沒錯,像小羅這樣的“新晉青年”就是這樣認為的,他們認為:年輕就是我們最大的資本。
在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調研中,半數受訪青年認為14-28歲的年輕人是青年,還有28.7%的人主張“青年不應該被年齡限制,只要心態保持年輕,就都是青年”。
不過,這群“新晉青年”對自己正值“花樣年華”心知肚明,對自己強健的身體和豐沛的精力也充滿自信。
調研顯示,90%以上的受訪青年都覺得“即使不考慮年齡,自己的狀態也符合青年的標準”。並且,還有46.8%的受訪者認為,年輕的身體和健康的體魄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青年”的標準之一。這也是時下正被他們緊緊抓在手中的東西。

當代年輕人,年輕就是最大的資本

“活躍的思維,對任何問題都能快速思考和反應”“對人對事,有積極瞭解的好奇心和熱情”以及“敢想敢拼,有一股子用不完的衝勁兒”是青年最鮮明的底色和底氣。反觀在描述自身精神狀態的時候,只有不到兩成的青年認為自己比較“躺平”。
和大眾對青年的認知相同,青年總體上保持著昂揚向上的精神底色,充滿激情的活力青年、努力向上的有志青年、敢闖敢拼的鐵頭青年、永不服輸的熱血青年是受更多人認同的青年形象。值得注意的是,“新晉青年”們認為,“對人和對事的責任感”是自己最突出的特質之一,這和以往樂於“揮斥方遒”的激昂青年們最為不同。
這屆“新晉青年”早早就把“靠譜”這個特質扛在自己身上。
曾擔任《南方週末》《新京報》等數十家影響力媒體專欄作家首屆中國新銳媒體評論大獎金獎獲得者葉匡政在接受鳳凰WEEKLY採訪時說:這屆青年,總體是更加獨立,更加敢闖,也是更加“機靈”的。
跟過去的青年相比,像小羅這樣的“新晉青年”有更多知識儲備和更高的眼界,他們可能說得更少、做得更多。因為這種“沉默”的表象就給青年貼上“躺平不上進”的標籤,是非常偏頗的做法。
在他個人看來,如今年輕人更傾向於“悶聲幹大事”:在達成目標之前韜光養晦,不讓任何外物干擾自己的行動,才能在衝過終點線的一剎那,一鳴驚人。

“成熟”的新晉青年

多元探索對抗壓力、重構生活秩序
上個月剛滿22歲的李珞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個特別“不容易上頭”的女生。
不管在生活中受到冒犯,還是工作中遇到挫折,她都會先檢討自己的做法,再去分析別人的問題,就連平時被木訥男朋友氣到半死的時候,也會先“覆盤”一遍是不是有什麼誤會沒解釋清楚。
“講理”就不“動武”,是李珞一直以來的行為準則。
李珞的父母經常擔心這種過分“理智”的性格,會讓孩子在社交和工作場合中受委屈。在他們的傳統觀念裡,“整頓職場”“教你做人”這樣氣血方剛的做派,才更像是青年階段應有的代名詞。女兒這樣沉穩的性格,是否會讓她在同齡人中間,顯得格格不入?

青年面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順

而事實上,像李珞這樣的人,在青年群體裡並非少數。“新晉青年”群體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情緒穩定和冷靜,無論是工作問題,還是處理情感問題,他們都可能是最為“少年老成”的一屆青年
在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調研中,面對工作中的不順利,57.8%的“新晉青年”能夠“保持情緒穩定,冷靜分析原因,積極尋求解決方案”。與朋友發生矛盾時,34.5%的“新晉青年”傾向“先分開冷靜,等情緒平復後再好好交流”,還有17.4%認為“大家都是成熟的人,有不愉快會彼此自己消化”。
葉匡政在採訪中表示,“當今的青年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其實是把‘尊重’放在第一位的。他們已經看過更大的世界,他們明白世間的評價標準也好人和人的志向也好,都是不同的,所以他們更能包容各種做法、看法。這屆青年的精神核心很穩定,我個人覺得,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們那會兒的年輕人要成熟很多。

青年早早擔起了各種社會責任

然而,“新晉青年”這種穩定的精神核心,很多時候會讓人忽視他們身上的“壓力”。
調研顯示,他們有對未來不可預知的迷茫,有想要學習更多知識技能的焦慮,也有住房成本及日常消費上的壓力,還有加班熬夜帶來睡眠不足的苦惱。
葉匡政說,像小羅和李珞這樣對長輩“報喜不報憂”,其實是歷代青年的共性。當他們發現吐露自己的煩惱不僅得不到解決,反而會增添煩惱時,他們就會主動去隱瞞。這是青年群體感情處理成熟的體現,但也讓其他人覺得他們“活得太輕鬆”。
一位社會學者在接受鳳凰WEEKLY採訪時同樣表示,這屆青年和長輩之間存在“代際知識斷裂”,這種斷裂如鴻溝一樣增加著理解與共識的成本,也讓年輕人的壓力容易被長輩所誤讀或者忽視。顯然,“新晉青年”在生活中風輕雲淡的背後,早已習慣了和無處不在的壓力共處。
一邊承受各種壓力,一邊認真生活,是“新晉青年”群體的常態。有人嚮往“詩和遠方”,追求在向外探索間自由遊走;有人熱衷於運動健身,重新喚醒身體活力;有人晚上熬夜,白天泡枸杞,在自相矛盾的行為中完成養生自救……“新晉青年”們正在使用者外探索、運動健身等諸多方式對抗壓力,重構生活秩序。
K就是典型代表。初入職場的她每天全妝出勤,下班後準時出現在健身房,是所有朋友和同事眼中的“超高能量人群”。她說,運動和戶外探索,就是保持“青年狀態”的最佳方案。

熱愛探險的當代青年

在年初買下大疆的最新款運動相機之後,她的“極限運動”套裝終於集齊了。秋天在甘青線騎行看油菜花海,冬天去北海道泡溫泉滑雪。這個五一假期,她打算在雨季來臨前去馬爾地夫看“魔鬼魚”。小K覺得自己已經完成了工作和休息的良性迴圈,只有不斷探索世界,才能讓坐在辦公室裡的時間變得更有意義。
不過,即使是小K這樣的“鐵人”,也有因為壓力過大而“斷電”的時候。
偶爾加班到深夜的時候,她必須要點一杯奶茶來給自己的情緒“回血”。如果熬夜的負罪感太強,小K就會抓一把枸杞,在奶茶裡面泡開,營造出一種“我很養生”的假象。
K認為,生活的秩序就是“張弛有度”,但對於“青年”來說,張和弛都可以更“激烈一些”。畢竟,年輕正是她們最大的資本。

又“揮霍”又理性

“新晉青年”們更願意為什麼買單?
在社會印象中,“新晉青年”找不到工作、消費降級的新聞好像層出不窮,“窮”和“懶”的標籤,往往被貼在他們身上。
然而,“新晉青年”在積極尋找應對壓力方法的過程中,將這種探索從生活延續到了消費市場中,這也形成了一股正在崛起的新晉青年消費力量。
來自京東的消費資料,把年輕人又窮又懶的“謠言”打破了:1625歲“新晉青年”的消費金額佔比從2021年的5.4%,躍升至2024年的11.8%,複合增長率44%,成為驅動消費市場增長的核心力量。
在具體消費品類中,“新晉青年”的消費類別,呈現一種“專業化”和“悅己化”並重的趨勢。
3C數碼產品,是“新晉青年”最為熱衷的品類。
手機通訊、數碼品類在三年內消費金額佔比提升了4.7個百分點。遊戲裝置、影音娛樂裝置、攝影器材總是能輕鬆打進他們的市場。

數碼產品是最受青年歡迎的品類

京東遊戲裝置採銷李梓對鳳凰WEEKLY說,在《黑神話:悟空》遊戲爆火之後,新晉青年玩家們越來越青睞國產遊戲內容和遊戲裝備。聯想拯救者遊戲掌機、飛智遊戲手柄等兼具高效能、高科技、高設計感的產品越來越受青年群體追捧。
“相機”的流行趨勢又稍顯不同。既能給足技術上的可玩性,又能在顏值或者IP聯名上追求情感價值的“全能選手”,成了最受歡迎的產品:便攜Vlog相機、復古膠片風相機、小型大疆無人機等都是這個領域裡的高手。對於這類產品,京東相機採銷韓棟將他們總結為“興趣工具+社交符號”的結合體。
除了3C數碼之外,運動戶外也是新晉青年青睞的品類。
根據京東的調查資料,61%的新晉青年選擇每週至少健身1次,用運動緩解焦慮心情成為他們堅持的主要動力
隨著運動普及加深,“新晉青年”對運動專業度的要求,也比以往更加嚴格。智慧穿戴裝置、專業運動服飾是選擇較多的運動裝備。京東智慧穿戴採銷蔣奇表示,“新晉青年”十分重視在運動中使用智慧穿戴裝置,如各類智慧手錶和運動手環,他們願意為優質的體驗支付相應的費用。

〓 運動相關產品受到“新晉青年”追捧
從消費觀來看,“新晉青年”的消費決策迴歸“悅己”本質,對於能緩解壓力、給自己提供情緒價值的產品,他們從不手軟,有自己的消費主張,傾向於購買真正能夠戳中自己的東西。
00後京東“新晉青年”採銷小F表示,過去的青年群體優先關注商品的實用性,傾向為“必需品”買單;而成長於市場經濟繁榮期的“新晉青年”,更願意為情緒價值、興趣熱愛和自我滿足付費。他說“就像我自己買了很多的健身器材,花了不少錢,但也實打實帶來了健康的身體、愉悅的內心和充盈的精神世界。”
然而,能花錢,不意味著“新晉青年”們喜歡“亂花錢”。
在調研中,七成“新晉青年”在消費時比起品牌知名度,更關注“質價比”,追求價格和品質的平衡。
葉匡政在接受鳳凰WEEKLY採訪時說:無論是為自己的情緒價值消費,還是關注產品的質價比,這屆年輕人在消費的時候,心裡是有數的,消費品類的擴大,意味著他們在探索世界不斷試錯的邊界越來越大。
尾聲
社會上關於青年們習慣躺平、偶爾消極、極端情緒化等負面情緒的討論,可能永遠不會停止。但是,和這些鮮活的年輕人深入交談後,我們不難看到這屆新晉年輕人,仍然有著最純粹的青年本色:熱情、勇敢、活躍、有拼勁兒。
俗話說,胸有驚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將軍。
在其他人還在替他們操心的時候,這幫“新晉青年”早已經對外界的聲音微微一笑,然後走上了勇敢做自己的那條路,就像我們每個人當初走出了自己那條路一樣。
其實,不用擔心讀不懂“新晉青年”。
在日復一日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某個瞬間你感覺到心中的火又燃燒起來,自己的好奇心和精神力,也在一瞬間凝聚在一件事物上,這就是那個仍住在你心裡的青年在悄悄呼喚你呢。
注:本文中出現人名均為化名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