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對話心理人欄目又迴歸啦!本期內容是iWanna國際心理人Kay導師專訪。Kay導師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史論與心理學(雙學位),碩士畢業於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心理諮詢專業。
Kay導師持有美國國家認證諮詢師證書,熟悉諮詢心理學的申請、就讀體驗和實習就業。此外,有在美國和國內中學的工作經驗,瞭解學校心理諮詢/學校心理學的相關情況。
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Kay導師的求學經歷吧~
Q1:導師當初為什麼選擇藝術史論與心理學雙學位?
Kay導師:心理和藝術本身有很多可以結合的部分。一方面,藝術學院有開設藝術心理學這門課,會藉助心理學理論,來研究藝術創作和欣賞過程中的心理體驗。另一方面,藝術療愈作為一種表達性療法,可以透過多種藝術形式改善身心健康。
我在碩士階段選擇就讀心理諮詢專業,也選修了表達性藝術治療的課程。此前藝術相關的學習經歷有幫助我從更多維度理解藝術作品,也會為我的活動設計提供靈感。

北大的心理學分為四個方向:認知、組管、發展和臨床。師資和課程設定在四個方向上比較均勻,每個方向都有必修課程,也有有趣的選修課供感興趣的同學進一步深入學習。
北大的雙學位培養方案中要求包含專業核心課和部分選修課。所以雖然我並不屬於北大心院,但也在雙學位的學習中充分接觸和了解了心理學專業,並且接受了心理學基本訓練。
Q2:是什麼契機讓導師決定赴美深造,並最終選擇心理諮詢方向?
Kay導師:本科期間有兩段和心理學相關的活動經歷是讓我收穫很大的。兩段經歷都並不華麗,不過我很認同重要的不是參加了什麼活動,而是從活動中獲得了什麼。
其中一段是與留守兒童書信交流的志願活動。當時對心理諮詢尚不瞭解的我,在報名之時非常迫切地想要給他們有效的建議和指引,幫助他們做出改變。
可經過培訓,我才意識到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傾聽、陪伴和支援。在接下來為期一年的通訊往來中,平等的交流讓我們建立起一段溫暖舒適的關係。
另一段是在心理諮詢工作室做諮詢助理的實習工作(小編:可見臨床實習對於自我探索的重要性
)。
那是我第一次在現實中接觸到真正的來訪者,也讓我切實體驗到來訪預約和預評估、諮詢師匹配、諮詢設定和時間調整……這些諮詢流程中的現實問題。這個過程讓我看到了心理諮詢在精巧的理論和靈活的藝術背後,嚴謹細緻的基礎工作。
Q3:在碩士申請階段,導師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語言考試、文書準備和申請全過程,可以分享一些關鍵經驗和心得嗎?
Kay導師:我其實本科前三年都沒有出國留學的計劃,也沒有為留學申請做任何準備。如果有和我一樣準備時間比較倉促的同學,以下幾點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
首先,一定要明確申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不同學校的申請截止時間不同,提交不同申請材料的截止時間也可能會有差別。將所有關鍵時間都在日曆中標註或者用表格整理下來,才能確保自己不錯過任何重要步驟。
其次,越是時間有限,越是要將時間花在“價效比更高”的地方。比如距離申請只有四個月了,再去參加一段實習或科研專案會花費太大精力。所以我沒有再進行額外的背景提升,而是回顧了我在本科期間出於對心理學的興趣而參加的活動,將其整理成了我的簡歷經歷和文書故事。
當然,由於時間緊張,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同步展開。比如準備語言考試,文書的撰寫和推薦信的確認。這裡要提醒一下,那些需要他人協助的工作,一定要預留充分的時間。比如推薦信,可不能等到截止時間將近才和推薦人溝通喔!
Q4:在羅切斯特大學的學習體驗如何?如果只能推薦一門課程,導師會選擇哪一門?
Kay導師:有點遺憾的是,我本科畢業剛好趕上了疫情最嚴重的一年,以至於碩士第一年是線上就讀,第二年雖然線上下,但也沒有充分參加學校的活動。不過羅切斯特地區總體而言也是相對安靜的地方,氣候寒冷,冬天雪季很長。我當時住的研究生宿舍幾乎算是在森林裡,坐著校車穿過樹林,偶爾還能看到林間的小鹿。

羅切斯特的心理諮詢專案是一個CACREP認證的專案,課程設定也比較標準,涵蓋了理論與實踐,以及家庭、團體、職業諮詢和危機干預等各方面的工作。

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是Addictions Counseling and Prevention(成癮諮詢和預防)。這門課上有一個很有趣的作業,是要求每個人嘗試在 28 天內“戒掉”一個習慣,可以戒掉咖啡因,或是戒掉社交媒體等等,還要求用一種健康的應對機制取代該習慣,並記錄自己的反應和感受。
常有人宣傳“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理念,而這門課帶來的感受恰恰相反。我們紛紛深刻意識到戒掉一個習慣有多麼困難。我還記得28天結束的那節課上,一個同學舉著超大杯的星巴克快樂地宣佈自己終於可以迴歸咖啡因了!
這樣一項作業讓我們稍稍設身處地感受到成癮治療的困難,也讓我們能夠更有同理心地與物質成癮的來訪工作。

Q5:獲得美國國家認證諮詢師(NCC)執照的過程是怎樣的?
Kay導師:根據我的瞭解,美國國家認證諮詢師(NCC)是由美國諮詢師認證委員會(NBCC,National Board for Certified Counselors)頒佈的。對於CACREP專案來說,只要滿足畢業要求,並透過National Counselor Examination (NCE) 或National Clinical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Examinations (NCMHCE)考試,就可以取得這一證書。但這個證書並非執業執照,對於心理諮詢執照,不同州另有不同的規定。

Q6:在求學期間,導師參與過哪些實習?
Kay導師:我的practicum和Internship都在美國的同一所高中實習,擔任實習心理諮詢師(mental health counselor intern)的崗位。
在學校裡和青少年工作,會有很多獨特的體驗。你會在走廊裡或者課堂上見到那些出現在諮詢室裡的孩子們。一方面,這會為諮詢師帶來雙重關係的挑戰,不過另一方面,我也更完整地瞭解了這些孩子們生活的環境,看到了這些孩子很有生命力的一面。
另外一個很有趣的部分在於,我們在實習期間會接受兩份督導,一份來自學校的老師,會基於錄音或逐字稿,關注到我的每一個具體的回應。
而另一份是實習機構提供的督導,而我的機構提供的督導是一個Clinical Social Worker(臨床社工)。我能感覺到她面對一些情況的處理方式會和我不太一樣,她對學校內的諮詢設定會適當靈活調整,也能夠很敏銳地覺察到孩子們可能遇到的現實問題。她的督導會為我提供了更加開闊的思路,幫助我看到了更多學生們的自身以外的資源。
Q7:導師曾在美國和中國的中學工作過,最大的文化或實踐上的區別是什麼?
Kay導師:我目前在國內的一所國際學校擔任國際課程心理教師兼心理諮詢師的崗位。兩份工作相對比,美國中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支援系統確實會更加完善。在美國,我所在的學校除了我們在實習之外,還有School Counselor(學校諮詢師)負責處理更多的學生日常事務,以及School Psychologist(學校心理學家)負責對學生進行一些評估工作。
不過在我的實際工作當中,還是能感受到比較多的相似之處。在青少年這一重要的發展階段,有不少困擾是跨文化而共同存在的。
另外,也能感覺到國內目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重視,也期待國內的中學能夠為心理健康提供更多支援。
Q8:對於想要進入心理學領域,尤其是心理諮詢方向的同學,導師有哪些建議?
Kay導師:最想說的是建議大家不要著急,慢慢來。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很多挑戰,但是沒關係,每一個諮詢師都曾經是新手諮詢師,你們也一定會隨著經驗的累積,漸漸成長。

iWanna國際心理人作為全網領先心理學留學輔導、全球心理人發展平臺,擁有100+位全球多國多方向心理學專業師資,服務範圍涵蓋20+心理領域細分方向,獲得95.96%的服務滿意度,學員申請成功率達到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