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丨2025留學與海歸就業趨勢觀察

隨著全球教育格局的變革和中國產業結構的快速升級,留學與海歸就業趨勢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啟德教育日前釋出的《2025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2024-2025學年,中國留學生總數預計達到85.6萬人,同比增長8.3%,但增長模式已從過去的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智聯招聘釋出的《2025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人才熱點快報》顯示,2025年新興產業人才缺口預計達1200萬,其中高階裝備製造(缺口280萬)、新一代資訊科技(260萬)、生物醫藥(190萬)位列前三,這三大領域對海歸人才的吸納佔比已達同類崗位的35%—42%。
留學人數持續增長
多元化趨勢顯著
根據《2025中國留學白皮書》的資料,2024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到歷史新高,預計2025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留學目的地呈現多元化趨勢,除傳統的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國家外,德國、日本、新加坡等非英語國家的吸引力顯著提升。尤其是德國,因其高質量的教育和低廉的學費,成為中國學生的熱門選擇。
同時,高考成績國際化成為一大顯著趨勢。越來越多的海外高校認可中國高考成績,英國40多所大學(包括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愛丁堡大學等)、澳大利亞20多所大學、加拿大和法國所有大學均認可中國高考成績,高考成績達到滿分70%的學生還可以申請德國任何一所大學。此外,中國港澳地區大學也均認可內地高考成績,隨著香港高校擴招內地學生,內地學生還能透過香港高考課程DSE申請香港本地大學,且DSE成績在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全球範圍的院校得到廣泛認可。
在申請海外本科課程方面,途徑更加多元化,除了高考或高中成績直接申請,還包括國際課程成績申請、預科課程或國際大一課程申請等。使用國際課程成績直申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大學本科,A—Level和IB成績仍然是主流條件,而AP課程則是美國大學的先修課程。並且,國際課程直申本科佔比逐年上升,以英國為例,英國本科直申的比例從2019年的46.6%顯著上升至2020年的69.3%,並在2024年達到72.8%。
不同階段學術成績要求
與院校背景差異
從啟德留學2022—2024年客戶服務資料來看,不同階段和不同院校對學術成績的要求各有特點。
在本科階段,申請美國USNews前50名校和加拿大醫博類及綜合類名校的學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的佔比分別達到64.91%和51.41%;英國QS前100名校(50.94%)和德國TU9/精英大學(63.30%)的錄取學生則以GPA中高分段(80—85分)為主;澳大利亞八大高校的錄取學生中,GPA中高分段(80—85分,47.35%)和低分段(75分以下,24.33%)的佔比均較高。這些海外名校錄取學生的雅思成績主要集中在6—6.5分之間。
在碩士階段,美國USNews前50名校的碩士錄取學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的佔比達到54.41%;加拿大醫博類及綜合類名校的碩士錄取學生中,GPA高分段(86分及以上)和中高分段(80—85分)的佔比分別為36.67%和37.19%;英國QS前100名校(42.84%)和德國TU9/精英大學(45.87%)的碩士錄取學生則以GPA中高分段(80—85分)為主。海外名校碩士階段的錄取學生中,雅思成績主要集中在6.5—7分之間。對於GMAT成績,美國USNews前50名校幾乎將650分以上作為標配(84.12%);加拿大醫博類及綜合類名校同樣重視GMAT高分段(650分以上),但佔比(76.23%)略低於美國;中國香港八大雖然GMAT高分段(650分及以上)佔比較高,但仍有25.74%的中高分段(550—649分)申請者被錄取。
同時,不同院校背景在申請海外名校時也呈現出不同的態勢。在美國USNews前50名校的碩士錄取學生中,來自中國211/985院校的學生佔比從2022年的27.31%上升至2024年的34.44%,表明美國名校對中國名校學生的偏好有所增加。而英國QS前100名校的碩士錄取學生中,雙非院校背景的學生佔比從2022年的41.44%大幅上升至2024年的56.21%,這可能與英國脫歐後擴招國際學生的政策有關。
專業選擇:
計算機領跑,新能源受關注
白皮書顯示,如今,學生和家長更注重留學的實用性和回報率,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與職業發展直接相關的專業,並希望透過留學提升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化視野,以應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競爭環境。
在留學申請學科方面,理工科佔據絕對優勢,商科穩居第二,人文社科位列第三。其中,計算機專業在本科、碩士和博士申請階段均位居首位,凸顯了全球科技行業對技術人才的持續需求。本科和碩士階段的專業選擇更偏向應用型領域,如金融和市場營銷,而博士階段則更傾向於基礎研究型學科,如生物科學、物理學與天文學。值得注意的是,機械與能源工程進入了博士申請前五專業,這與新能源技術(如氫能、核聚變)研究備受關注密切相關。在英國本科申請中,職業導向型專業(如會計與金融)領先,而在碩士申請中,計算機的熱度顯著提升(申請佔比從2022年的7.60%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9.38%)。
在中國香港本科申請中,計算機(12.27%)、工商管理和金融位列前三,而在碩士階段,計算機(12.12%)仍然是首選專業。在新加坡的碩士申請中,計算機、經濟學和金融表現突出,尤其是計算機佔比達到14.45%。
留學目的地選擇:
香港升溫,歐亞受青睞
啟德教育2025年調研資料顯示,得益於穩定的社會環境、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地理位置優勢、簽證便利以及人才引進計劃,中國香港成為中國內地學生意向中的第二大熱門留學目的地;而由於科技與金融產業的顯著優勢,新加坡也上升至第五名。
在留學目的地選擇因素中,教育質量和就業前景最受關注;留學費用的關注度從2021年的第7位升至2025年的第6位;經濟實力的重要性也在持續增強,從2021年的第10位升至2025年的第8位。這說明學生和家庭在追求高質量教育的同時,更加註重經濟可行性和長期回報。因此,價效比更高的歐亞地區留學受到了更多關注。以馬來西亞為例,院校選擇非常多元化,馬來西亞擁有5所2025QS前200的公立院校,其中馬來亞大學位列第60位;澳洲、英國的多所名校也在馬來西亞開設了分校,學生畢業後由本部授予學位,如QS排名37的莫納什大學、QS排名80的南安普頓大學。
新興產業崛起
重塑海歸就業圖景
智聯招聘釋出的《2025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人才熱點快報》顯示,低空經濟、具身智慧、6G、人工智慧、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智慧製造等領域人才供需趨勢旺盛,正成為吸納高質量就業的“新引擎”。
調研顯示,76%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將“海外核心技術經驗”列為招聘首要條件;58%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認為海歸在跨文化協作和創新思維上優勢明顯。

來源:AI配圖

去年還被稱為“未來產業”的低空經濟,今年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成為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加速無人機產業發展,我國無人機在飛控技術、智慧化水平等方面不斷取得突破。同時,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已廣泛應用於物流配送、安防監控等多個領域。資料顯示,2025年2月,無人機工程師、無人機組裝測試的招聘職位數同比增速較快,人才需求旺盛;在薪資待遇方面,無人機工程師平均招聘月薪較為突出。
近年來,生物製造領域取得快速進展,尤其在微生物合成用於綠色化工和藥物研發、增材製造技術用於個性化醫療植入物的生產、生物材料在能源和環境領域的應用等方面表現突出,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帶動了人才的需求增長。智聯招聘資料顯示,2025年2月,製藥工程師、藥物合成、高分子材料工程師招聘職位有較大增長。
此外,具身智慧行業人才供需兩端雙增長。具身智慧是指智慧系統透過與環境的互動,利用身體的感知和運動能力來實現學習和推理的能力。具身智慧強調將人工智慧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因此相關職業多與機器人有關聯。
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優厚薪資待遇吸引了許多人才投入具身智慧領域,例如機器人演算法工程師、機器人除錯工程師、工業機器人工程師等崗位招聘需求加大,求職人數增速明顯,機器人演算法工程師平均招聘月薪超2萬元。
近年來,隨著各地關於6G的佈局開啟,企業越來越重視網路基礎設施建設和網路安全防護,這為電信網路工程師提供了廣闊的就業空間。智聯招聘資料顯示,2025年2月,核心網工程師、基站工程師等崗位的招聘數同比增速達四成以上。

來源:AI配圖

人工智慧是數字經濟的核心驅動力。為搶佔人才優勢,企業紛紛提高薪資水平。一組招聘資料顯示,2025年初,演算法工程師、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招聘崗位不僅增多,平均招聘月薪2萬元以上,求職人數同比增速也呈現井噴式增長,漲200%以上。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智慧網聯與新能源汽車的融合發展趨勢愈發明顯,該產業蓬勃發展。具體到求職端,充電樁設計崗、汽車機械工程師、動力系統工程師等崗位對人才吸引力強。從薪資待遇看,動力系統工程師、底盤工程師、車身/造型設計師的平均招聘月薪較高。
晶片、大資料技術推動了數字產業化的發展,人才需求上漲。資料顯示,晶片領域的半導體工藝工程師、半導體裝置工程師等崗位求職人數增速較快。大資料領域,資料架構師、資料庫開發、資料探勘等職位平均月薪可觀。
在專業選擇上,建議留學生建立“技術+場景”雙維評估體系,比如選擇“人工智慧+醫療影像”比單一AI專業就業寬度提升40%。
隨著全球化程序的加速,留學將繼續成為中國學生實現個人發展和職業目標的重要途徑。學生需要更加理性地規劃留學路徑,留學價值評估正在從“學歷溢價”轉向“能力貼現”,海歸人才要在全球化視野與本土化實踐之間建立動態平衡。留學將不僅是“走出去”的過程,更是“帶回來”的機遇,唯有將個人成長軌跡與國家發展脈動同頻共振,才能在國際人才競爭的宏大敘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
來源 :《留學生》雜誌
今日文章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