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行大量倒閉,中產開始捂緊錢包!

不同時代不同人群有不同的悲喜歡愁。最近看了篇文章,說中產買不起鋼琴,鋼琴價格大跳水。
彷彿一夜之間,學琴的和買琴的突然消失了。
而在另一邊,閒魚、抖音、小紅書上轉賣的帖子層出不窮。
原價10萬元的鋼琴清倉大甩賣,還送琴凳和琴罩和護眼燈。
牌子貨啊,就像他們曾經的身份。
他們曾以為鋼琴能讓孩子為自己的中產身份鍍金,可沒想到,拋棄鋼琴才是維持標籤的底線操作。
越看資料,越會戳中他們的無奈。
2017年至2020年,中國每年鋼琴銷售量40萬架,遠高於美國的3萬架。那幾年,中國學琴人數達到了4000萬人。
到了2023年,中國樂器協會的資料顯示,前三季度樂器行業232家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1.28%,利潤下降43.35%。
不是琴行倒閉大半,就是商家賣不掉以前三成的銷量。
時移世易,沒有鋼琴從業者能獨善其身,許多人納悶,這些拼命向上生長的中產怎麼也開始捂緊錢包了
有人說和2018年取消藝術特長生中考加分政策有關,有人覺得要怪就怪這年頭小孩出生率跌太多。
真相是什麼,一時半會兒說不清。
這方面,掏錢的人才有切實的觸感,他們吐槽兩年花5萬元,錢經不住這麼造。
破防遠不止於此。
現在外賣員彈鋼琴影片下,評論區浮想聯翩。
“現在你的孩子學鋼琴,無非是以後送外賣時,能在商場彈一下。”
要是掏空家底,最後還一事無成,那也太得不償失了。但現在關於學鋼琴的故事只流行慘敗這一種結果。
有人有樣學樣,開始曝光“前男友送的,不要了”的傷感記憶,仔細看,親朋好友都送了幾十臺鋼琴給她。
這些基本都不符合現實,只是用情緒賣貨。
上一次鋼琴帶來的非議是五年前,在中產鄙視鏈裡,它處於墊底位置。
那時的主要矛盾在於,中國是全世界學鋼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聽鋼琴演奏會最少的國家。
當時大家吐槽,鋼琴算什麼高雅藝術,看看嗩吶,更小眾,更能直擊靈魂,它不是更能等大雅之堂嗎?
是啊,當彈琴的都快比聽琴的還多時,從指尖流露的旋律和手機上外放的有什麼區別?
中產們並不在乎這些爭辯,因為要讓他們牽掛的事還有很多。
現在被中產拋棄的愛好,又何止鋼琴呢。
前兩年剛剛興起的滑雪熱,這個雪季也有降溫趨勢了。
上個雪季雪票價格趕超歐洲,直逼北美的北大湖滑雪場。
這個雪季建了更多纜車、拓建了更多可滑區域,但還是降價了20%。
這還是官方價格,如果你透過各種渠道購買住滑套餐、滑雪套票更是有不少優惠。而在這樣的優惠力度下,北大湖的人數肉眼可見比去年少了。
C索和G索“排隊半小時,滑雪10分鐘”的盛況一去不復返了。

不只是北大湖。
松花湖電音節、烏魯木齊絲綢之路、可可托海、崇禮的滑雪遊客都有下降的趨勢。堪稱中國滑雪場天花板的禾木吉克普林,最近也深陷“實在太貴了”的吐槽風波中。
於是過去就出國滑雪的人再次回到了長野、新瀉、北海道、阿爾卑斯,而這幾年新加入的雪友們,不少已經在賣雪板了。
最大的原因還不是雪票貴、住宿貴。
而是骨科醫院實在太貴了。
同樣,自己過去有多愛為騎馬掏錢,現在就有多麼冷待它。
馬術曾經位於中產興趣鄙視鏈的頂端,但現在越來越多人吐槽別碰了。

看看市場行情。


2016年,每傢俱樂部營收1002萬元,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驟降到714萬元。最近兩年沒有具體的數字,但情況大差不差。
艱難處境下,俱樂部會問,有錢的會員去哪裡了。
潛在消費者會看到那些馬術俱樂部跑路的帖子競像健身房的一樣了。
同樣,以前有多鐘意iPhone,現在就有多需要忍痛割愛。
這也倒逼著蘋果取悅消費者。
就在前幾天,iPhone15價格跌至史上最低,跌破了5000元。
很難想象,不到5000元就能買最新的蘋果手機,而且似乎還能再降。
價格喜人,不是因為賣家友善,而是買得起的買家少了很多。

緊緊攥著錢不放手的買家們都在權衡價效比,最近看到最有趣的一個新聞是這個。


說超市專門把“品質生活”給圍起來,用來和隔壁柴米油鹽醬醋茶分隔開,給人高貴的感覺。
雖然不一定奏效,但有人看了會上頭。
像這樣流行開來的還有平替一詞。
脫下高價大牌,換上平價衣裝,誰也看不出你消費降級,反而稱讚你接地氣,時尚不就這樣優雅從容嘛。
再降級,也不是沒有緩衝餘地:上拼多多砍一刀。
大家去拼多多上買99元的羽絨服,買四塊七毛九的香菜,搶超低價快消用品,可以自我感覺是與普通人報團取暖。
過去還在罵拼多多假,拼多多土,拼多多沒有品質。
現在紛紛下載了軟體,開始拼多多真香了。
如果你學到了什麼薅羊毛技巧在其他平臺分享,還能收穫上千點贊。
錢一定要花在刀刃上啊。
也就是在這樣的潮流下,拼多多的市值一度趕超阿里。
更可怕的是營業額增速的差別,去年三個季度,阿里和京東在營收增速上在10%上下艱難徘徊,而拼多多在60%以上高歌猛進。
說明真正日子越過越富的是極少數人,中產生活終究是一場幻覺,和底層只有一線之隔。
消費的寒冬,餐飲老闆感受最明顯。認識的每個做餐飲的,都在感慨過去這年太不容易了。

Ultra Violet紫外線餐廳,堪稱上海餐飲的標誌。已經連續多年蟬聯米其林三星,而且他們開創的風格被全世界各大餐廳爭相學習。所以雖然他們家一套菜要賣6000、8000甚至8888元,來客依然絡繹不絕。

2021年、2022年的時候,這家提前三個月都訂不到位置,而三個月後的座位還沒開放預定。想吃只能想辦法找人轉讓或者撿漏。有些黃牛專門做代訂餐飲的生意,賺得比一定比演唱會黃牛少。

但你現在開啟他們的預定官網,會發現空出來的位置很多。比如下個月,除去過年那幾天不開業外,開業時間裡還有不少天一半都沒訂滿,3月7號甚至完全是空的。
做餐飲的朋友嚴肅地講“連UV都訂滿了,你就知道現在餐飲多難做了。”
一些過去要提前一個月、兩個月,要專門加錢找黃牛的店,現在一週以內就能吃上了。運氣好當天甚至能walk in。

受日本排放核廢水影響,疊加消費降級,於是魔都日料更是難上加難。
最近小紅書上,不少人驚呼,上海日料價格一下回到十年前了!過去人均動輒1000以上的板前壽司,現在600塊錢就夠了。
有的博主探店後寫道:

如鮨心和,笑魚直接降到1280,連帶著本來就主打價效比的omakase紛紛跟進降個100/200表示認同,
最近開了6年的老店旬懷石料理也調整了食材供應商,晚餐omakase從1780調整到了980,十二道料理,十貫壽司,也是大環境下的無奈之舉。
前有價格的調整,後有檔期的變化。

以前提前三個月預定的,現在說吃就能吃上。


和核廢水有關,但也不都因為核廢水。
餐裡眼資料研究院在2023年8月釋出過一個數據,近一年國內新開日料店6055家,同時關閉了10475家,縮減數量達到4420家。
要知道8月底才出現日本排放核汙染水的熱搜報道。等於說這關店的四千多家日料,和核廢水的事情沒有半毛錢關係。
管中窺豹,只能說高階omakase確實不好做了。
大家都說中國人沒有鬆弛感,尤其中國富人沒有歐洲的鬆弛感。
經濟再這樣下去,那很快就要有了。
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大家都想盡法子去搞錢,如果搞成了,財富會有很大提升。周圍人都在發財,物價也在漲,你要太有鬆弛感,很快就被拋下了。
經濟增長放緩,大家慢慢就不捲了。努努力當然可以多賺錢,但說不定多賺的那些錢還不夠多交的稅的。
都躺平了,有時間了,可不就有鬆弛感了嘛。但歐洲人是富了以後才鬆弛的所以可以滿世界度假,我們還沒那麼富,就只能找平替了。
所以你看一邊是所有中產消費都變差了,一邊是各種標誌“價效比”的旅遊地爆火。
辦法總比困難多。
知乎上關於中產為什麼是最慘的問題有很多。
有的講中產怎麼被一套房子毀掉,怎麼因認不清自己的地位毀掉。然後問題也被吐槽,你們中產不是最慘的。
還有的說,不是你們在拋棄奢侈品,而是奢侈品在拋棄你們,你們這點錢,他們看不上。
總之,經濟環境變化了後,中產沒錢,消費降級了,可怕連表面的光鮮亮麗都難以維繫。
這時候就沒必要自願沉浸於消費主義陷阱了,還不如輕裝上陣呢。
以前擁抱股市,投資鋼琴,小嘬普洱,一瞥文玩,重注學區房,能做的他們都會去做。
現在華麗轉身,能拋棄就拋棄。
更何況這些專案往往是貼錢的,而不是能賺錢的。
既然說到這裡了,很多人想問中產還會拋棄什麼呢?
那就看他們擁有過什麼,或者說,他們曾以為擁有什麼了。
有人算了算,家庭資產50萬至5000萬的都是中產。
要這麼說的話,如今該焦慮的人還挺多的。
而中產這個頭銜,也確實沉重。

碩博脫單,用理想島!
截至2023年11月,碩博相親平臺理想島VIP註冊使用者超12萬人!其中,來自985及全球百強高校使用者佔80%
理想島VIP核心功能是搜尋,想找什麼樣就找什麼樣。
關注公眾號後,可直接登陸↓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智商或財富,而是思考問題的層次。掃碼關注理想島,提升認知維度。
▼長按二維碼 關注理想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