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歲女孩琦卡家住義大利那不勒斯近郊一棟八層住宅的六層。2014年6月24 日中午,她離開家去找住在七層的朋友多拉玩,可是很快,琦卡被發現從同樓八層墜落死亡。
這並非是和九歲女孩多拉相關的第一起“意外”。一年前,多拉四歲的弟弟安東尼奧同樣墜樓死亡。
兩起相似的兒童墜樓事件之間有何關聯?多拉和她的家庭又分別扮演了怎樣的角色呢?
(字數:9637)

墜樓死亡
卡依瓦諾市(Caivano)位於義大利第三大城市那不勒斯近郊,行政區劃上屬地級市級別。在當地人眼中,這是一個極度混亂的地區,市內聚集著很多灰色產業從業者和邊緣人群,各類犯罪事件時常發生,治安環境令人擔憂。而綠園社群(Parco Verde di Caivano)毒品交易氾濫,是市內犯罪率最高的社群,不少本地人也敬而遠之。
但與之相對的是,綠園社群的住宅租售價格低廉,生活成本不高。因此,這裡仍然是眾多低收入者首選的安家地點。

(社群一角)
2014年6月24日,星期二上午,約11:50,綠園社群瑪格麗塔街三號樓一層的住戶薩爾瓦多(Slavatore Mucci,40歲),正在清理自家門前樓道口的垃圾時,突然聽到一聲鈍響,他直覺像是重物撞擊地面的聲音。
起初薩爾瓦多以為是樓內鄰居裝修,意外掉落的大件建築垃圾,並未太過在意。但他一想到他的汽車停在樓前車位上,還是覺得過去看一看比較穩妥。
薩爾瓦多一走出樓道口,竟然發現墜落在地的是一名兒童,右臉朝下,趴在地上。再走近看,他認出這是住在六層的琦卡(Fortuna Loffredo,暱稱Chicca,6歲)。

(琦卡的墜落地點)
薩爾瓦多觀察到琦卡左眼充血,身體受重力衝擊已經扭曲變形,不過地面上並沒有明顯的血跡。

(琦卡)
他立刻叫來在家中陽臺上擦玻璃的岳父,讓岳父幫忙去找琦卡的母親米瑪(Domenica Guardato,暱稱Mimma,27歲)。他自己則先抱起琦卡,檢視她是否還有呼吸和意識,接著撥打急救電話叫救護車。當確認琦卡仍有生命體徵後,為節省時間使她儘早得到救治,薩爾瓦多決定立即駕車送她去就近的醫院,希望為她爭取一線生機。
然而事與願違,13:30急救醫生告知米瑪,琦卡因搶救無效死亡。不過,醫生難以判斷琦卡墜樓為意外事故,或是涉及刑事犯罪,所以在搶救結束之後向警方報案。

(琦卡)

前期調查
警方接警後行動迅速,當天下午便來到事發樓棟展開調查。
三號樓是一棟八層高、不帶電梯的住宅樓。和周邊多數樓棟一樣,同是1980年那不勒斯大地震後新建而成的。樓內每層四戶,樓頂距地面約30米高。樓內常住居民的人員構成比較複雜,包括精神病人、犯罪組織成員、毒品前科犯等。不過,大家鄰里間日常相處還算和睦融洽。

(案發現場)
琦卡和母親米瑪住在六層,家裡另有一個12歲的哥哥和一個三歲的弟弟。

(米瑪)
五年前(2009年),米瑪和琦卡的父親皮耶羅(Pietro Loffredo)分手後,獨自撫養他們的兩個子女(哥哥和琦卡)。為讓父母幫助照應生活,米瑪聽從母親建議搬回了三號樓,住在了五層的父母家的樓上。
皮耶羅2009年因販賣盜版光碟被捕,後被判11年監禁,女兒墜樓時,他正在獄中服刑。而米瑪自身也有一些違法問題,兩三年前(2011年左右)她參與過假幣制造和分銷,被判了緩刑。皮耶羅入獄後,無法再支付子女的生活費,米瑪靠打零工及父母接濟,維持她和兩個孩子的日常開銷。
搬回不久,米瑪認識了住在同樓八層的克勞迪奧(Claudio Luongo,32歲),兩人很快開始交往並生育了小兒子。但在近期,米瑪以性格不合為由向他提出結束關係,可是克勞迪奧不同意。兩人之間為此很不愉快,爭執不斷。

(克勞迪奧)
掌握這些基本資訊之後,警方著手徵集證人證言,逐步還原事發經過,以便確認是否有人需要為琦卡的死亡承擔責任。首先被詢問的是米瑪。
米瑪告訴警察,琦卡兩年前被診斷出患有認知發育遲緩和多動症,她難以集中注意力、激動易怒,與不熟悉的人接觸時容易做出攻擊性行為。女兒雖然已經六歲了,但智力和語言表達水平與三歲兒童相當,每週固定時間她都要帶琦卡進行康復治療。

24日上午11:15,琦卡結束治療,母女一起從康復中心回家(義大利中小學通常從六月初開始放暑假,米瑪兩個兒子放假住在五層外祖父母家)。回來以後,米瑪給女兒洗了手和臉,重新梳好馬尾辮,好讓琦卡舒服一些,放鬆下來。
11:30-11:40之間,琦卡對她說想去找七層的朋友多拉(Doriana Giglio,暱稱Dora,9歲)玩,走的時候還換上了一套熒光色的短袖短褲。
通常每次治療結束回家,米瑪習慣將糖果作為琦卡配合治療、表現好的獎勵。當天不巧家裡的糖果沒有了,她就在琦卡出門後,下樓去買。
米瑪外出約十幾分鍾後返回,上到三樓時剛好遇見克勞迪奧,兩人當即又為分手問題爭吵起來。過了沒多久,米瑪聽見樓下不止一人呼叫她的名字,還大喊著琦卡墜樓了。她急忙下樓找女兒,走到樓下被鄰居告知,薩爾瓦多已先走一步帶琦卡去了醫院。幸好有另一位鄰居願意讓她搭車,15分鐘後,她趕到醫院。

(樓棟正面)
她不知道琦卡是從哪一層墜樓的,也不知道女兒墜落前最後見過誰,又是否是一個人。米瑪唯一能確定的是,琦卡墜落以後,她右腳穿的涼鞋不見了。而後續警方在樓下、樓棟內、多拉家和米瑪家中均未找到。

(琦卡墜亡時的左腳涼鞋)
為了進一步獲取案件線索,警方逐一找樓內其他住戶做筆錄。但意外的是,幾乎所有人都否認在琦卡墜樓前聽到過或看到過異常情況,並稱自己與事件無關。
警方只好轉換思路,有警員提出,附近樓棟中不排除有人恰巧目擊到琦卡墜落的過程。於是,他們試著從周邊住宅中尋找人證,終於輾轉找到一名住在臨近樓棟的目擊者。
這位證人表示,事發時他在陽臺上打理盆栽,無意中看見一個熒光色物體從三號樓八層一個樓道的視窗落下來,一閃而過。不過,由於距離太遠,他沒有看清窗內側有無其他人,甚至連墜落物具體是什麼也不能確定。

(最上左側為琦卡墜落的視窗)
明確琦卡從三號樓的八層墜落後,警方一面勘察事發地,一面再次詢問八層的四戶人家。
但勘察過程中令他們費解的是,八層樓道、樓梯間地面、牆壁均無異常,樓層視窗和窗臺上也未發現琦卡的DNA、血跡或衣物纖維等物證。
證言方面,住戶中的三家仍舊錶示,他們只是待在自己家,沒有進出,不清楚樓道中有誰來過。剩餘一戶,剛好是米瑪前男友克勞迪奧家,家中平時只有他和母親拉蓋爾(Rachele Di Domenica)兩個人。
拉蓋爾在第二次問詢筆錄中說,她家房門剛好正對著八層樓梯間平臺的窗戶,24日白天天氣很熱,為了節約電費她沒有吹風扇,而是一早開門通風納涼。等到做完家務,她搬了把椅子坐在平臺視窗前。整個上午,樓道里只有她一個人。她沒有看見有人經過,也未聽到不尋常的聲音,連琦卡墜樓,也是聽樓下鄰居的議論才知道。
克勞迪奧自述,他從早晨開始幫拉蓋爾打掃衛生,之後一人在客廳看電視。快12:00時下樓買菸,走到三層遇上買糖回來的米瑪,吵了幾句,再之後聽見有人呼喊米瑪,就和她一起下樓了。
拉蓋爾母子的說辭與另一棟樓的目擊證人所述不符,事發時他們敞開家門卻未注意到有人墜樓,明顯不合常理。但警方暫時掌握的有效資訊十分有限,他們討論認為,在缺少有力人證物證的條件下,唯一的辦法是從遺體中尋找可能的遺留線索。於是,他們在徵得米瑪同意後對琦卡進行了屍體檢驗。

遺體檢驗
屍檢結果,印證了警方的推測,琦卡的死亡大機率涉及刑事犯罪。
2014年7月8日,法醫出具的驗屍報告顯示,琦卡的確死於高空下墜所造成的內臟破裂和多發性骨折;周身沒有其他外傷、瘀血等指向生前受捆綁控制的痕跡,除一隻鞋丟失外,內衣外衣正常穿著。

(琦卡)
但是,她的前後私密部位鬆弛,以肌肉狀態判斷,琦卡很可能已經患上了排洩失禁;另有多處新發和陳舊性撕裂傷,其中陳舊傷約最早發生於一至兩年前。法醫確信,這是她長期反覆遭受性侵的結果,且侵害者手法異常粗暴殘忍。
結合米瑪所說,琦卡在智力和認知等方面有發育障礙,這類症狀本身就符合創傷應激後遺症的表現。所以,警方相信,琦卡的死亡不排除與遭受性侵有直接關聯。
可是,米瑪不認可警方的推斷,理由是她們住進三號樓以後,從未聽女兒說起有誰對她做出侵害行為。琦卡除了上幼兒園,其餘時間多數跟在她身邊,作為母親,她看不出女兒在日常行為和精神狀態上有受害表現。幾個月前,琦卡說過一句不明所以的“前面像火燒一樣疼”,但她詳細追問時,女兒卻怎麼都不開口了,米瑪猜想這大概是琦卡從電視劇裡學來的,也就沒有過多糾結。

(採訪中手持琦卡照片的米瑪)
以及,琦卡的幼兒園老師和康復治療師在與她的溝通中也未提及過類似的懷疑、擔憂。
最後,米瑪說,她很清楚琦卡可能不是一個聰明、討人喜歡的孩子,但她懂得表達喜好和需求。況且三號樓內的住戶大多相互熟識,鄰里走動很多,如果侵害發生在樓內,或“嫌疑人”也住在樓內,那麼很難不被鄰居察覺。
警方分析,米瑪的說法僅為個人感受,多少有些主觀。除琦卡外,她還有兩個兒子,實際生活中能夠給予琦卡的關注也許並不像她所說的那麼多。警方傾向於相信法醫檢驗所得出的結論科學且客觀。因此,階段性偵破重點仍然是如何獲取可靠人證和真實證詞。
但因為樓內住戶推諉敷衍,拒不透漏與琦卡墜樓有關的見聞實情,使得警方難以透過常規辦法獲得案件線索。無奈之下,辦案人員只得藉由安裝竊聽器,以暗中錄音的方式來收集相關資訊。

監聽錄音
自2014年7月中旬開始,警方先後在樓內安裝了75個監聽器,監聽範圍覆蓋全部32個住戶,寄望於從他們不經意的隻言片語中尋找蛛絲馬跡。
兩週之後,警方就從監聽錄音中篩選出兩條重要資訊。一是克勞迪奧的母親拉蓋爾在和兒子的一次聊天中說:“對誰都不要說我們藏了琦卡的鞋,必須守口如瓶。”
拉蓋爾母子手上有琦卡墜樓前穿的鞋,無疑表明他們在事發前後出現在墜樓地點,或許目擊了更多細節,藏匿了其它證據。可是,他們卻一再隱瞞此事,母子二人可能也牽涉案件,與兇手有利益關係。
二是琦卡的朋友多拉和母親瑪蓮娜(Marianna Fabozzi,32歲)的對話:
多拉:“我看見雷蒙多(Raimondo Caputo,44歲,瑪蓮娜伴侶,下文詳述)跟著琦卡走出去了,琦卡死了,他也會殺死我的。”
瑪蓮娜:“他要是敢(殺你)我先殺了他,別怕,你只要保守秘密,我們都不會有事。”

(瑪蓮娜和雷蒙多)
藉由錄音,警方初步鎖定雷蒙多為嫌疑人。可是當他們耐心等待多拉吐露案件的進一步細節時,卻發現裝在瑪蓮娜家的三個竊聽器,不知何時被人為破壞了,導致線索中斷。
依據已有資訊可知,多拉聲稱雷蒙多尾隨琦卡,瑪蓮娜不僅未否認,還制止女兒說出實情,可見多拉所言可信度較高。
出於慎重起見,警方回顧了三號樓近幾年內發生的兒童意外事件,進而追溯到2013年4月27日,瑪蓮娜的兒子安東尼奧(Antonio Giglio,4歲)和琦卡一樣墜樓死亡。

(安東尼奧)
警方懷疑,時隔一年,兩名兒童死亡背後,是三號樓內部的一個兒童色情網路。瑪蓮娜家裡還有包括多拉在內的三名女童,她們極可能處在與琦卡相似的危險中。
為避免再次發生“意外”,警方同時也考慮,只有使多拉遠離家人,脫離消極環境的影響,才會無所顧忌地說出真相。接下來警方聯絡了兒童福利機構,將三名女童暫時送往安置。

關鍵人證
多拉的家庭情況與琦卡相似,母親瑪蓮娜先後同三名伴侶生育了四個孩子,只有最小的拉法埃拉 ( Rafaella Caputo,3歲女孩 )是瑪蓮娜和現任伴侶雷蒙多的孩子。九歲的多拉與四歲時去世的安東尼奧則是瑪蓮娜同上上任男友傑納羅 ( GennaroGiglio) 所生,此後在遇到雷蒙多前,她又和另一個男友生了第三個孩子,也是女兒。

(電視採訪中的瑪蓮娜)
前兩次同男友分手後,瑪蓮娜雖然強行把子女留在身邊,但作為母親,她對孩子們的養育教育,既不稱職也不盡心。加之為人不務正業,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瑪蓮娜曾被住區社工評估為無法履行監護人責任,四個子女都被強制送去福利機構(一說子女監護權由瑪蓮娜的母親代為接手)。直到兩年前,她搬回三號樓和父母同住,家庭育兒條件在父母幫襯下逐漸改善,才得以順利接回四個孩子。
不過,瑪蓮娜學歷不高,還有過幾次違法記錄,很難找到正當工作。雷蒙多早年加入過販毒幫派,後來專職盜竊,可是他從中賺的錢除去個人揮霍,根本不夠維持瑪蓮娜和孩子們的生活開支,一家人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雷蒙多和瑪蓮娜)
案發後,2014年8月中旬三名女童被送到福利機構時,健康狀況很不理想,均有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及心理問題。機構針對性地為她們分別制定了治療計劃,三個孩子在機構中得到了關愛、照護和心理支援,身體明顯好轉,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
案發一年後,2015年11月,多拉突然對照顧她起居的生活老師說,她看見雷蒙多坐在琦卡身上,琦卡反抗推他,雷蒙多就把琦卡從八層樓道視窗拋下去了。
生活老師驚詫之餘,立刻聯絡警察轉述了多拉的證言。警方收到訊息,第一時間在機構老師和心理醫生的陪同下,試著向多拉了解琦卡死前最後的遭遇。
多拉在後續幾周裡,斷斷續續地回憶了她所看到和已知的一切,綜合如下:
多拉說琦卡是她最好的朋友,她們經常一起玩,相互說心裡話。琦卡死的那天上午,家裡人都在,快到中午時,瑪蓮娜在廚房做午飯。11:35左右,琦卡到家裡來找多拉玩,不過多拉正在擦地板,擦完之前不能出去玩,只好讓琦卡等一等。然後,琦卡在沙發上坐了一下,自言自語說著今天穿了新買的涼鞋,走路不舒服,想回家換鞋,說著就起身往外走。

(琦卡)
這時,雷蒙多從瑪蓮娜臥室走出來,不做聲地跟在琦卡身後出了門。過了10分鐘,她擦完地板去找琦卡,可是從七層樓梯口向下看(琦卡住六層),怎麼都看不見琦卡,(六層)樓道里也沒有其他人。
但多拉隱約聽見八層好像有雷蒙多的聲音,她走上樓,想看雷蒙多是不是在和琦卡說話。結果,剛走上八層樓梯口,多拉就看見琦卡躺在窗前樓梯間地上,雷蒙多坐在她身上,正要脫她的褲子。琦卡用力推了雷蒙多幾下,雷蒙多生氣地站起來一邊罵一邊不停踢她。最後雷蒙多不顧琦卡掙扎,把她抱到窗臺上,再兩手握住琦卡的雙腳踝,把她倒(立)著從樓道視窗拋下去了。
更惡劣的是,雷蒙多不僅性侵殺害琦卡,也沒放過多拉和她兩個妹妹,經常在家裡臥室和沙發上侵犯她們。琦卡死後,雷蒙多猥褻多拉時不止一次威脅她:“不聽話就讓你和琦卡一樣去死。”

(雷蒙多)
多拉好幾次向母親求助,可瑪蓮娜總說這很平常,忍一忍就過去了,還要求她們保密。甚至有時瑪蓮娜就在一旁冷漠地看著雷蒙多強姦三個女兒。
警方在諮詢兒童心理專家意見後採信了多拉的證言。儘管多拉事發時只有九歲,但經測試,她的智力水平在同年齡兒童中偏高,她有能力理解和據實複述自身遭遇。多拉對雷蒙多的指控,情節敘述清晰,過程完整連貫,符合邏輯,應該是真實的。
但目前,僅憑證人證言,若要證實謀殺,以謀殺罪申請逮捕令,警方仍需要更充分的證據。因此,權宜之下,警方於2015年11月17日,先行以性侵兒童(多拉)及協助性侵嫌疑逮捕雷蒙多和瑪蓮娜。


疑犯供述
雷蒙多被捕後,在審訊中先後三次更改證詞。三個不同版本中,他對於殺害琦卡,性侵多拉姐妹等關鍵情節的陳述,出入較大。
版本一:
雷蒙多在第一次口供中否認性侵、殺害琦卡和性侵多拉三姐妹。
雷蒙多聲稱他和瑪蓮娜在距三號樓幾公里外的一處公寓另有住所,多數時間裡他們帶著兩個小女兒一起生活。多拉這幾年都住在三號樓的外祖父母家,他很難有機會單獨接觸多拉,也就談不上性侵她。
他們一家即使偶爾回三號樓暫住,家中還有瑪蓮娜父母。如果一切像多拉所說,他可以肆意妄為,就算瑪蓮娜視而不見,(多拉的)外祖父母也不會無動於衷。何況年齡最小的拉法埃拉是他的親生女兒,他無論如何做不出這種毫無底線的事。
琦卡墜樓的時候,他並不在三號樓七層的家裡,而是帶著小女兒拉法埃拉坐在樓下花壇邊的長椅上一起吃外賣披薩。和其他鄰居一樣,他也是聽見薩爾瓦多接連呼救才知道琦卡出事了。只是,當時周圍的人都很慌亂,他不確定是否有人可以為他做不在場證明。
但雷蒙多並未說服警方,此前有不願透漏身份的證人向警察證實,雷蒙多和瑪蓮娜這兩年常住三號樓,他辯解稱無法接近多拉是謊言。
版本二:
面對質疑,雷蒙多選擇性地承認了,他從三年前(2011年)開始騷擾、猥褻多拉。不過,他依然堅稱沒有碰過瑪蓮娜另外兩個年齡小的女兒。他還說殺死琦卡的人不是他,而是瑪蓮娜。
瑪蓮娜表面上和米瑪是不錯的朋友,但內心對她全無好感,並隱隱有些嫉恨。兩人性格大相徑庭,米瑪待人接物溫柔耐心,鄰里間口碑很好。瑪蓮娜自私又自視頗高,她無法容忍年齡相仿的米瑪更受青睞,連帶著也不願讓琦卡來找多拉玩。
當琦卡要回家換鞋的時候,瑪蓮娜跟在琦卡身後,不知道她對琦卡說什麼,緊接著就把她帶上了八層。然後,瑪蓮娜不顧琦卡掙扎控制住她,最後把她拋下窗。她這麼做的目的是想讓米瑪痛不欲生。

(新聞報道:雷蒙多指控馬蓮娜謀殺琦卡)
版本三:
雷蒙多對瑪蓮娜的指控非常堅定,他在最後一個版本的證詞中,仍堅持說瑪蓮娜殺害琦卡,並補充說道這不是瑪蓮娜第一次殺人,她一年前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安東尼奧。最後,雷蒙多還承認性侵瑪蓮娜的三個女兒。
關於戀童癖,雷蒙多辯解道,家裡所有人,包括多拉的外祖父母,都知道他會性侵瑪三個女孩。這是他們全員默許的,因為他偶然得知了瑪蓮娜殺死安東尼奧的秘密,作為交換,他可以對女孩們為所欲為。
瑪蓮娜對殺子指控一再堅決否認,她反覆說當時警察做過詳細調查並且已經有明確結論,安東尼奧死於意外。此外家裡從未發生過所謂的雷蒙多性侵三個女兒,多拉很抗拒這個繼父,她對警察說那些話,只是想讓雷蒙多被抓走。
至於琦卡墜樓,瑪蓮娜則解釋道,她和米瑪僅為普通鄰居關係,兩人之間從無矛盾,她沒有理由殺死琦卡。

安東尼奧墜樓
據瑪蓮娜回憶,2013年4月27日傍晚,她有事不在家,家裡只剩母親安吉拉(Angela Angelino)和四歲的兒子安東尼奧。因為是晚飯時間,安吉拉在廚房忙碌,安東尼奧在安吉拉臥室裡自己玩。

(安東尼奧和馬蓮娜)
大約晚7點,安吉拉聽見有飛機的聲音靠近,安東尼奧可能也被吸引了。他正是好奇心重的年齡,平時就最喜歡汽車、飛機。他可能想要看清飛過樓頂的直升機,就自己爬上臥室的窗臺,向外看的時候不小心失去平衡,從窗臺墜落,這只是一個不幸的意外。
當時的辦案團隊考慮到安東尼奧的年齡和家裡的實際情況,結合法醫證實安東尼奧身體沒有明顯非墜落原因造成的內外傷,所以,最終以事故結案。
但雷蒙多稱瑪蓮娜說謊,瑪蓮娜曾失口稱,那時家裡不止祖孫二人,她本人也在。是她把兒子帶進安吉拉臥室,引導安東尼奧爬上窗臺,再推他下去。

瑪蓮娜殺死兒子,是為了報復安東尼奧的父親傑納羅。傑納羅和瑪蓮娜分手前欠了不少錢,他以放棄兒子監護權為條件,不斷向瑪蓮娜索要錢款,但瑪蓮娜一概拒絕了。
2013年春天,傑納羅變本加厲地找瑪蓮娜要錢,瑪蓮娜也毫不示弱。她威脅對方,如果她失去安東尼奧的監護權,一定也讓傑納羅人財兩空。
可是,傑納羅卻說他從2013年初頻繁聯絡瑪蓮娜,僅僅是希望拿回兒子的監護權,根本沒有附加條件,他不明白瑪蓮娜為何敵視、誣陷他。安東尼奧死後,瑪蓮娜沒有給過他任何解釋,連兒子的葬禮也不許他參加。

(傑納羅在兒子墓前)
雷蒙多的妹妹安東內拉(Antonella Caputo,40歲)與哥哥口徑一致,她作證說瑪蓮娜虐待子女,尤其苛待安東尼奧,以她對瑪蓮娜的瞭解,她殺害兒子毫不意外。
安東內拉還說,安東尼奧死前和瑪蓮娜、雷蒙多同住,在他們自住公寓的時候一切都好。但一回到三號樓,安吉拉、瑪蓮娜母女就時常打罵四個孩子。安東尼奧長得很像傑納羅,瑪蓮娜對安東尼奧下手也最重,雷蒙多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跟著毆打孩子們。

(馬蓮娜的母親安吉拉)
安吉拉則堅定地維護女兒,聲稱所有對瑪蓮娜的指控都不是真的,她和女兒雖然能力有限,給不了安東尼奧和多拉姐妹好的物質生活,但對孩子們一直非常愛護,這一點很多鄰居都可以作證。她們絕對不會讓孩子們受到傷害,特別是在自己家裡,雷蒙多兄妹無憑無據的話不足為信。

補充證據
由於案件審訊過程中,兩名疑犯對於琦卡之死和性侵多拉姐妹的說辭無法相互印證,關鍵人證多拉的證詞與外祖母安吉拉等人的說法也無法統一,警方只得透過間接證據來完善證據鏈,其中最為重要的旁證如下:
1.警方在多拉的手機裡恢復了兩段錄影(懷疑此前被兩名疑犯之一刪除過),內容分別是雷蒙多躺在臥室和廚房地板上,多拉和兩個妹妹圍繞他跳舞。兩段中,瑪蓮娜都站在臥室門邊,面無表情地看著。畫面猥瑣,不堪入目。
檢方據此確信,多拉對雷蒙多、瑪蓮娜的指控所言非虛。
2.琦卡雖未口述過遭受性侵,但是,她在一些塗鴉畫裡,畫出了難以言說的恐懼與無助。兒童心理學家的部分解讀如下:

圖畫中有一幅是一個小女孩在為一個成年人跳舞,這與多拉手機錄影,圍繞雷蒙多跳舞的情景十分相像。

(琦卡圖畫-跳舞)

人像代表自我意識,身體輪廓模糊,暗示了承受著巨大傷害,連續的擦除重畫表示心理精神共同遭受摧殘,致使琦卡的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產生困惑。而女孩人像中,眼睛沒有瞳孔,這表示琦卡內心有無法說出的苦惱恐懼。

(琦卡圖畫-無出入口的房子)

(琦卡的圖畫-彩色房子)
兩幅房子的圖畫,一幅房屋缺少房門,象徵封閉無助,表現了琦卡處在一個壓抑、無所適從的困境中。另一幅顏色鮮豔的房子,則反應了琦卡憤怒、激動,充滿攻擊意圖的情緒。
3.拉蓋爾承認,她並未整個上午坐在八層樓梯間窗前,也就無從知道墜樓時的具體狀況。快12:00的時候,她聽到鄰居大叫琦卡摔下去了,才走出家門,然後在門前幾米處撿到琦卡的鞋。
之所以一再隱瞞,是因為她不想惹麻煩,兒子克勞迪奧尚在緩刑期,如果再次捲進犯罪事件中,恐怕不得不重回監獄服刑。所以,她沒有及時坦白告知警方。
有了這些證據,警方得以構建出指控雷蒙多性侵兒童,殺害琦卡,及瑪蓮娜協助性侵的證據鏈。
2016年4月29日,警方最終確認了兩名疑犯分別涉嫌上述罪名,二人於同年9月21日被送檢起訴。

起訴審判
案件庭審期間,雷蒙多承認強姦、猥褻多拉,但始終否認性侵、殺害琦卡,並一再表示真正的殺人兇手是瑪蓮娜。

(新聞報道-雷蒙多揭發馬蓮娜殺害兩名兒童)
瑪蓮娜先是反駁雷蒙多說她殺害琦卡,接著矢口否認協助雷蒙多性侵女兒。她解釋道,多拉那些(性侵、殺人)證言,不過是聽周圍大人說的多了,隨口模仿而已。三號樓內住著幾戶暗娼,多拉難免聽到學到一些她這個年齡不該知道的事,她都不理解自己說過的話到底意味著什麼。最後,瑪蓮娜著重說,她從未默許和協助雷蒙多侵犯她的三個女兒,她與雷蒙多都是無辜的。
兩名被告的律師則列舉出兩點爭議之處:
1.缺乏證實性侵發生的直接物證:琦卡全身、內外衣、8層樓梯間和窗戶,窗臺上均未檢出雷蒙多的DNA,無法證明琦卡死前遭受過雷蒙多的暴行。
2.多拉的部分證詞與屍檢結論不一致:多拉稱雷蒙多在琦卡反抗性侵時對她拳打腳踢,但是,驗屍結論認定琦卡身上無因即時毆打產生的瘀血,軟組織損傷等。即,已有證據均不能證明雷蒙多性侵殺害琦卡。

(法庭上的雷蒙多)
不過,法官傾向於相信多拉的證詞,認為她對雷蒙多和瑪蓮娜的指控基於事實,曾經實際發生過。
雷蒙多作案時場面可以想見十分暴虐,多拉畢竟只有九歲,心智尚不成熟,並且長期遭受來自家庭內部的毆打和性侵,在此影響下精神狀態不穩定,證詞中存在記憶偏差完全可以理解。偏差來源於自身經歷和目睹實情,即便時間線與殺害琦卡的犯罪過程不完全吻合,也不應當影響對兩名被告犯罪情節的認定。
況且,在警方提供的監聽錄音中,有瑪蓮娜誘導多拉包庇雷蒙多的內容,這無疑是證實兩名疑犯犯下罪行的直接證據。
法庭經討論,最終採信了檢方的說法,並於2017年7月7日,一審判處兩名被告罪名成立。雷蒙多被判終身監禁,瑪蓮娜獲刑10年。兩人不服判決,隨後提起上訴。
2018年7月9日,上訴法庭維持原判,兩名被告刑期不變。

安東尼奧案重查
琦卡墜樓案的審判結束後,2020年11月24日,警方對安東尼奧墜樓死亡事件重啟調查。瑪蓮娜因此面臨謀殺指控,而雷蒙多這一次則被指控涉嫌包庇瑪蓮娜。
結合此前安東尼奧生父傑納羅和雷蒙多之妹安東內拉的證言,警方相信,瑪蓮娜殺害安東尼奧,有跡可循。
但時隔7年,案件有關的物證已經全部滅失。唯一可查的是安東尼奧的遺體,但傑納羅反對開棺再次進行屍檢。理由是,時間間隔太久即便再次檢驗,也未必能找到可用線索,他不希望兒子死後的安寧被打擾。
因此,在證據不足的前提下,檢方於2021年11月3日確認對瑪蓮娜和雷蒙多不予起訴。

(居民自發掛起的橫幅,督促警方辦案,為琦卡聲張正義)
兩人此後各自服刑,有報道稱雷蒙多在獄中不堪獄友欺凌,絕望中試圖自殺,後被獄警救下。
至此,兩起兒童墜樓死亡案暫告段落,綠園社群又恢復了以往的秩序,各色人等依然照他們習以為常的方式繼續著生活,包括米瑪和傑納羅。

(琦卡葬禮)
看看你讀過這些嗎?⬇️
版權宣告
本文作者:晚穹,編輯:襪皮
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
圖片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文字版權歸沒藥花園和創作者所有
歡迎轉發朋友圈,轉載請聯絡我們

精選案件專輯
關注後回覆專輯名稱
連續閱讀專輯文章
國內大案 | 國外迷案 | 親密關係中的謀殺 | 連環殺人案 | 國內外冤案合集 | 漂流瓶人格 | 寄居蟹人格 | 和兒童有關的案件 | 那些我悟出的道理 | 真實講述 | 法律科普 |

關鍵詞
證據
警方
女兒
兩人
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