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ome重新偉大!

2019 年,微軟正式擁抱 Chromium 核心,打造出了今天的 Edge 瀏覽器。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大家對 Edge 瀏覽器的態度也從內測時的「嚐鮮」,變成了後來的「真香」。
前兩天看到個數據,上個月的 Edge 瀏覽器桌面市場份額首次突破 13%。


說實話,谷歌 Chrome 霸佔桌面市場榜首都已經不算新聞了,看上面的圖,代表 Chrome 的綠色依舊遙遙領先。
但你要知道,在 5 年前 Edge 瀏覽器的市場份額可還不到今天的一半。
Edge 瀏覽器憑什麼能在一潭死水的桌面瀏覽器市場殺出來一條路?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捆綁 Windows 這個不講武德的陽謀,常更常新的 Edge 是真有那麼點東西的。
所以平常我上網衝浪時,看到下面這種評論是一點也不奇怪。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Edge 瀏覽器的垂直標籤——
一般情況下,你如果一口氣開啟 N 個標籤頁,會擠在一起啥也看不清楚,手滑不小心關了哪個網頁,都能讓你頭疼半天。
高階一些,可以利用 Edge 瀏覽器的分組功能,把原本臃腫的標籤頁給選擇性摺疊,起到一個分類的作用。
但說實話,都不如側邊欄垂直標籤看著直觀。
去各個平臺上一搜,這個上線已經 4 年的垂直標籤功能,用過的都說好。
不過你猜這個垂直標籤是 Edge 瀏覽器首發的嘛?
嘿,並不是,其實早在十幾年前 Chrome 上就有類似這個垂直標籤的功能。
只是那會「垂直標籤」尚屬於人人喊打的功能,無他,螢幕本就不大,垂直標籤利用率低,網頁還會整體向右移,導致視覺更加不居中。
所以一來二去,谷歌直接就把這個功能給砍了。
如果你平時有關注桌面瀏覽器動態,想必也知道最近兩年還有一款叫 ARC 的瀏覽器,野心不小,嚷著要顛覆Chrome,而它主打的就是側邊欄的垂直標籤。
先不評它能不能顛覆 Chrome,但側邊欄備受好評,這個是一點毛病沒有,所以問題就轉到:這麼好用的功能,Chrome 有沒有?
直到去年 Chrome 114 釋出,谷歌終於把側邊欄的開發許可權開放給了開發者,Chrome 有了新的選擇。
今天我們就分享一款主打垂直標籤的擴充套件:VSpace。
VSpace
安裝好擴充套件,除了點選小圖示喚出垂直標籤,快捷鍵「Alt+Q」也能啟用。
VSpace 的側邊欄長這個樣子——
大體上分為上下兩個版塊,上面是固定標籤,下面則是開啟的標籤頁。
標籤頁好理解,就是把橫著排列的網頁豎著放了,不同的地方在於 VSpace 提供了一個樹狀結構。
同一個頁面開啟的新標籤頁,就會歸到下一級,方便歸類管理。
既然用樹狀結構分上下級了,自然而然就誕生了一鍵關閉所有下級的功能。
當你查資料或者摸魚時,在一個網站開啟 N 多子頁,不看了就可以找到上一級直接「×」掉,省了不少事。
其實垂直標籤最大的作用就是儘可能的利用螢幕,讓標籤頁的標題更加直觀,只要滑鼠滾輪能用,無論開啟多少個頁面,完全不用擔心誤觸關閉按鈕。
至於固定標籤,我換一個詞可能更好理解:收藏夾。
是的,置頂的常用書籤也好,樹狀結構的資料夾也罷,其本質就是瀏覽器自帶的收藏夾功能。
咱們可以快捷鍵「Ctrl+Shift+O」開啟瞅一眼,VSpace 就是新建了一個收藏夾。
正因如此,只要你的瀏覽器能同步,VSpace 這個擴充套件也可以完成同步,本地操作,沒有什麼隱私洩露的風險。
除了標籤頁和書籤(收藏夾),VSpace 其實還有一個面板的功能。
可以在擴充套件管理頁,為不同的面板設定快捷鍵。
然後摸魚一個面板、學習一個面板、工作一個面板,分門別類管理你的書籤和標籤頁。
不過 Chrmoe 瀏覽器的側邊欄,預設都是顯示在右側。
按習慣說,還是左側更方便,需要改的話,在「設定-外觀-側邊欄」裡改為顯示在左側即可。
如果還有什麼搞不懂的,其實裝完擴充套件會彈出一個很詳細的說明書,能幫你快速掌握。
結語
如果你還在猶豫 VSpace 值不值得用,3 道很簡單的判斷題就可以搞定——
1、主力瀏覽器是不是 Chrome 或 Chromium 核心的國產瀏覽器?
是的話,可以裝。(Edge 和火狐都自帶)
2、平常有沒有開啟 N 個標籤頁的需求?
有的話,可以裝。(太少的話,橫屏標籤不影響)
3、電腦螢幕大不大?
大的話,可以裝。(像 13 寸的筆電整個 VSpace,發揮不了太大的效果)
好了,關於 VSpace 這個擴充套件差不多就介紹到這裡了。
其實說實話,相比已經支援垂直標籤的 Edge 和火狐,說起來 VSpace 就是來幫 Chrome 擦屁股的,功能很簡單,但真的也很實用,能讓老態龍鍾的Chrome 多少有點煥發新生的趕腳。
VSpace 官網在這裡,我也分流了一份安裝包在藍奏雲,老規矩,有需要的小夥伴後臺回覆「軟體工具」就行。
官網:vspace.cyhuajuan.site
對了,今天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