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他在歐洲旅行中興奮地和棕熊自拍,第二天就被這隻熊活活咬死…

文:新歐洲(xineuro)
講這個故事前先問問大家:你們去動物園或野生區的時候,有沒有觀賞過一些看起來非常溫順可愛、實際很兇猛的動物?
7月的羅馬尼亞,山風還帶著涼意,Transfagarasan公路蜿蜒穿行在喀爾巴阡山脈之間。這裡被譽為歐洲最美公路之一,號稱“東歐的天路”,是一眾騎士和攝影師心中的聖地。
那天,48歲的義大利旅人奧馬爾·法朗·津(Omar Farang Zin)正騎著他心愛的摩托,在山道上兜風。
然後,他看到了一頭熊。這是故事的開頭,也是他人生的結尾。

Omar是來自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一位機場工作人員,住在薩馬拉泰鎮。
他不是第一次旅行,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野生動物。他熱愛記錄自己的旅程,社交媒體上滿是笑容、風景和摩托車。
他走走停停,經過了風景如畫的Vidraru水壩,突然在公路一側看到一隻棕熊。他一下子被這隻熊吸引了,馬上停下車,掏出手機拍照錄影,還錄下了熊靠近自己的畫面:
“看啊,那是一頭熊,真漂亮真可愛。”“它過來了呢……”
照片中,他戴著頭盔,在熊不遠處微笑合影;影片裡,他還在描述這次“幸運的邂逅”。
他將這些畫面釋出到了自己的社交平臺,配文輕鬆愉快。這是他的最後一組旅途分享
第二天,他再次在路上遇到了這頭熊,他依舊下車、靠近、甚至嘗試餵食。
然而,這一次,熊不再只是靠近。
據目擊者和救援隊報告,當天中午過後,Omar在靠近熊群的地方停了車。他的摩托車停在了一塊顯眼的警示牌旁——“請勿餵食野熊”
但他還是下了車,靠近熊,並試圖餵食。
那隻熊本來在遠處觀望,卻逐漸靠近。在他舉起手機拍“近景特寫”時,熊突然發難,衝向他,將他撲倒、咬傷,並將他拖下262英尺(約80米)深的山谷。
他當場死亡。頭盔、防護服,全都沒有保住他。
接到報警後,當地山地救援隊、消防員與林業部門迅速趕到。但當他們靠近現場時,卻發現自己也處於危險之中。
“熊一直跟著我們,非常焦躁,還多次試圖攻擊我們。”——救援隊負責人回憶。
隨後,獵人被召來,熊被當場擊斃。
而在Omar滿是傷痕的遺體旁,他們發現了他的手機,裡面還留有那幾張自拍照片和影片。他最後一組照片,定格的是熊接近的那一刻。
對許多沒有在熊出沒區域生活過的人來說,熊是一種溫順、呆萌、有些憨憨的動物。
可現實中,這種歐洲棕熊(brown bear),是重量級食肉哺乳動物,成年個體可重達350公斤,奔跑速度可達50公里/小時,攻擊力極強。它們在感到威脅、飢餓或護幼時,會主動攻擊人類。
據羅馬尼亞環境部估算,全國目前約有10,400至12,800頭棕熊,為整個歐盟最多。而早在2024年,前環境部長就已指出:理想承載數量應為約4000頭。
熊越來越多,人類活動區域也在不斷擴張,兩者之間的衝突只會日益加劇。
其實,不只是Omar,還有很多人都遭受過熊的襲擊。
2024年7月,一名19歲羅馬尼亞女孩在Bucegi山脈遭熊襲擊身亡,死前還打了求救電話;
2025年春天,一位72歲的蘇格蘭老太在Arges縣拍熊時搖下車窗,被當場撕咬重傷。
過去20年,羅馬尼亞已有近30人死於熊襲擊
關於“熊真的會攻擊人嗎”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但它們通常不主動接近人類。真正的問題,是人類接近它們太輕率,太大膽,太想要那一張“驚豔朋友圈”的照片。
很多專家早已指出:熊的攻擊增加,並不全是熊的問題。
森林砍伐、建築擴張、氣候變遷正在持續壓縮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羅馬尼亞本就是歐洲保有最大野熊種群的國家,如今城市擴張、垃圾管理混亂,加上游客行為不當,讓許多熊變得“習慣靠近人類”。
它們變得不像熊了,也變得更危險了。
2024年,羅馬尼亞議會不得不將年度獵殺配額翻倍至481頭,以控制過度繁殖的熊群和“問題熊”。
從某種意義上說,Omar不是死於“熊襲擊”,而是死於一連串錯誤判斷的疊加
他忽視了告示牌,靠近野生動物,把自拍當成冒險的紀念品,而我們,也一次次在社交平臺鼓勵這種“人獸同框”的勇氣。
可這不是勇氣,這是無知的浪漫化。
雖然勇敢探索與享受自由是一種鼓勵,但自由旅行的背後,邊界感也許才是真正保護我們遠離傷害的力量。
想與自然親近,不代表要對它失去警惕,它有它的法則。我們該帶著敬畏,而不是濾鏡吧……
最後問問大家:對此你怎麼看?歡迎和我們討論!

Ref:
https://people.com/motorcyclist-mauled-to-death-bear-took-photos-with-animal-before-attack-11769486
https://www.telegraph.co.uk/world-news/2025/07/04/italian-selfie-taking-tourist-killed-bear-romania/

好文推薦

圖片及資訊來源非註明原創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留言,會立即刪除。
宣告:本公眾號釋出的文章和圖片等出於為公眾傳播有益資訊為目的,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完全真實性,不對其科學性、嚴肅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證。其他媒體、網路或個人非獲授權不可使用本公眾號的內容,違者需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本公眾號不對文中出現的所有第三方廣告,以及釋出的所有廣告負有任何責任。
Sources of pictures and information: All non-watermarked or specified are from the Internet
Disclaimer: The articles and pictures published on this official account are for the purpose of disseminating beneficia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and do not mean agreeing with their views or confirming the complete authenticity of their content, and do not make any guarantees about their scientificity and seriousness. Other media, networks or individuals are not allowed to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official account without authorisation, and those who violate it shall bear legal responsibilities such as copyright. This official account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ll third-party advertisements appearing in the article, as well as all advertisements publish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