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眼,點選卡片關注,加星標,以防失聯
最近,社交媒體上,新加坡這“張”紙片樓又火了。
不止一個人覺得,街道乾淨,公共設施井井有條的新加坡就像用電腦程式寫出來的,有種《楚門的世界》般的虛幻感。如果要給這種感覺具象化,沒有什麼比新門廣場(The Gateway)更能體現了。

圖源:小紅書@cool噠噠嘿
當你在街頭漫步,抬頭髮現視野裡如同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一樣的建築物時,難免會有楚門觸控到畫布那一刻的感覺——太假了!

圖源:小紅書@美式沒事

圖源:百度百科
幾乎每一個看到這棟大樓的人都會震撼一次。今天,咱們來科普一波它的身世,以及它獨特的“作用”。


新門廣場是建築大師貝聿銘的知名作品。據說之所以建成這樣,除了藝術性,還有風水的說法。

圖源:小紅書@小透明
大樓在建的時候,還沒有地圖中的尼誥大道 (Nicoll Highway)。

原本的設計概念是打造成一扇正開啟的“新加坡大門”。

大樓設計成稜角銳利,據說是為了“擋煞”,也因此被稱為“刀片樓”。

圖源:小紅書@張布子
內部看起來,尖尖的角上是這樣的。

圖源:小紅書@YChannnn
眼見為實,來新加坡玩的話,一定記得來打卡!除此之外,我們還彙總了新加坡其他歎為觀止的建築在相關閱讀裡,方便大家一併馬克。
新加坡眼有“吃喝玩樂”群,想掌握更多新加坡“吃喝玩樂”的資訊,可掃以下二維碼或新增客服微信 xinjiapoyan2 備註“吃喝玩樂”入群瞭解更多。


相關閱讀

-
新加坡這些建築多巴胺爆表,太出片了
-
新加坡用120年的老倉庫改建酒店,竟然成標誌性建築
-
最佳打卡地!被人們遺忘的新加坡傳統古味建築
Alex丨編輯
HQ丨編審
小紅書丨來源
新加坡眼、小紅書丨圖源
免責宣告:
1.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原創”的所有作品,版權屬於看南洋和新加坡眼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註明:“文章來源:新加坡眼”。
2.凡本公眾號註明文章型別為“轉載”、“編譯”的所有作品,均轉載或編譯自其他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有價值資訊,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想第一時間瞭解新加坡的熱點/突發新聞,可關注新加坡眼旗下“看南洋”微信公眾號,同步下載新加坡眼APP,不失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