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體報道,特朗普的司法部長邦迪,正頂在“愛潑斯坦檔案”風波的最前線,下面是西方媒體的分析,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特朗普干將邦迪陷入“愛潑斯坦風波”
近期,美國司法部長帕姆·邦迪因“愛潑斯坦檔案”事件陷入巨大爭議,原本被視為特朗普最親密、最能幹的內閣成員之一,如今正遭受來自MAGA支持者的強烈質疑,連特朗普本人也受到牽連。
今年2月,邦迪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時曾高調錶示,愛潑斯坦的“客戶名單”就擺在她的辦公桌上。這一說法被廣泛解讀為特朗普兌現其競選承諾,即徹查愛潑斯坦死亡及其背後疑雲的實際行動。但上週,美國司法部和FBI突然釋出備忘錄,明確否認存在“客戶名單”,並稱沒有可信證據顯示愛潑斯坦曾敲詐或勒索權貴。這一說法與邦迪此前表態相左,激起了MAGA陣營的憤怒。
長期以來,MAGA陣營始終堅信愛潑斯坦之死另有隱情,甚至認為其死亡是為了掩蓋一張涉及全球權貴的黑名單。如今,邦迪的“出爾反爾”令這批人感到背叛。一些保守派輿論領袖開始公開要求她辭職,眾議院議長邁克·約翰遜也呼籲她站出來解釋清楚。
為了平息事態,邦迪於本週宣佈將申請法院公開與愛潑斯坦案件有關的大陪審團記錄。與此同時,《華爾街日報》爆料稱特朗普曾向愛潑斯坦傳送一封“粗俗的”生日賀卡,特朗普隨即否認,稱該信系偽造。
此前,邦迪一直是特朗普極為倚重的“忠誠打手”,積極推動司法部人事調整,清除反對聲音,配合特朗普在移民、跨性別醫療等議題上的強硬政策。可以說,她是將司法部全面“特朗普化”的關鍵人物。
但這場風波讓特朗普自己也陷入兩難。一方面,為了平息輿論,他不得不在社交平臺上為邦迪辯護,稱她“幹得非常出色”;另一方面,他又指責相信“愛潑斯坦陰謀論”的共和黨選民是“愚蠢透頂”,這在以往幾乎從未發生——特朗普很少公開批評自己的基本盤。
面對媒體追問,邦迪保持強硬態度,表示:“只要總統需要我,我就會繼續擔任司法部長。我相信總統已經明確表達了這一點:任期就是四年。”
邦迪之所以在特朗普政府中地位特殊,除了她的忠誠,還有她豐富的法律經驗。她1965年出生於佛羅里達州坦帕,在希爾斯伯勒縣擔任了18年檢察官,主辦過包括死刑案件在內的眾多重罪訴訟。此後她連任兩屆佛州總檢察長,是該職位的首位女性,任內嚴厲打擊非法藥物與“藥丸診所”,政績顯著。
相比之下,特朗普曾提名的首位司法部長人選馬特·蓋茨,法律經驗匱乏,還因吸毒、嫖妓傳聞被迫退出,邦迪顯得更為專業可靠。
不過,邦迪在道德方面也並非毫無瑕疵。2013年,她在接受特朗普2.5萬美元政治捐款後,決定中止對“特朗普大學”涉嫌欺詐的調查。儘管特朗普最終支付了2500萬美元與學生集體訴訟和解,但這一事件至今仍被質疑存在“政治交易”之嫌。
曾在總檢察長競選中與邦迪對壘的民主黨人戴夫·阿倫伯格表示,儘管他不同意邦迪的許多政策立場,但不認為她會為了政治目的“捏造指控”打壓政敵。他說:“對我來說,那條線她還沒越過。”
邦迪在私生活中也展現出某種強硬個性。2005年,她收養了一隻在卡特里娜颶風中倖存的聖伯納犬,後被原主人起訴要求歸還。儘管一度拒絕交還,她最終還是做出了讓步,並領養了另一隻同品種的狗。
目前尚不清楚邦迪能否平穩度過這場風波。民主黨參議員迪克·德賓本週公開表示:“特朗普和邦迪對當前的混亂與不信任負有直接責任。他們應立即公開所有愛潑斯坦相關檔案,供公眾查閱。”
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她不會因此下臺。因為她一直是特朗普的忠誠干將,特朗普也很清楚這一點。當前的矛盾,是一次以忠誠換取信任的博弈,是否會因為這場風波而終結這段政治關係,還不確定,一切有待後續發展。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