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eekends|“實踐缺陷”:刻意行動遠勝過被動學習


i-Weekends
✍️寫在前面
歡迎來到本週的i-Weekends!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很多事情的失敗並不是因為你知道的少、懂的少,而是因為做的少。哪怕做的不完美,也要去做。本文來自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提前祝你,週末愉快!
全文共1708
閱讀時間約3min
斯蒂芬·金不是透過閱讀寫作書籍成為暢銷書作家的,而是透過每天寫作成為暢銷書作家的,許多其他領域的成功人士也是如此。他們不只是收集資訊,還採取了深思熟慮的行動,致力於每天的實踐,完善自己的技能。然而,我們中的許多人仍然在無休止地收集資訊,卻迴避實際練習。為什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大多數人並沒有“知識缺陷”,而是有“行動缺陷”。我們學習線上課程,閱讀書籍,但卻很少學以致用。最難的部分不是學習該做什麼,而是做我們已經知道的事情。那麼,如何才能從被動思考轉變為主動實踐呢?

01 我們為何抗拒刻意練習

“心理學家吉列爾莫·坎皮泰利(Guillermo Campitelli)解釋說:"刻意練習是指一個人為了提高表現而故意重複一項活動。”研究表明,刻意練習是掌握新技能的必要條件,要達到熟練掌握一項技能的中等水平,大約需要進行 3000 小時的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不僅僅是投入時間,更是挑戰自己的能力極限。此外,許多技能都是累積性的,也就是說,在進入更高階的主題之前,你需要先掌握基礎知識。
圖片來源:Hambrick, D. Z., Oswald, F. L., Altmann, E. M., Meinz, E. J., Gobet, F., & Campitelli, G. (2014).
然而,理解刻意練習是一回事,實際操作又是另一回事。為什麼從 “想 ”到 “做 ”如此困難?
  • 缺乏立竿見影的效果。刻意練習可能是緩慢而重複的,因為你需要反覆練習相同的內容,以鞏固大腦中的新連線。雖然苦苦掙扎其實是個好兆頭,但這可能會讓你感到沮喪,從而想要放棄。
  • 不適應不確定性。刻意練習涉及到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與相對舒適的內容消費不同,練習迫使你面對無法預測的潛在挫折。
  • 害怕失敗。當你開始刻意練習時,難免會遇到困難和犯錯。這可能會打擊士氣,導致你退回到被動學習和思考的安全領域。
這些挑戰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它在本質上涉及深層次的情感,這就是為什麼它經常阻止我們投入到真正的、具體的實踐中,即使我們在理性層面上知道應該去真正實踐自己所學的東西。

02 實踐重於完美

我們很容易吸收更多的資訊,並製造一種自己正在取得進步的假象。但要培養新技能,光靠知識是不夠的,你需要採取行動。正如《練習的心態》(The Practicing Mind)一書的作者托馬斯·斯特納(Thomas Sterner)所說:“進步是專注於做任何事情的自然結果"。
  • 寫一本書。除了閱讀已出版作家的最佳寫作策略外,還要保證每天寫一頁。
  • 學習一門新語言。不要只是瀏覽多語言者的博文,還要多多與母語人士一起練習。
  • 鍛鍊身體。在觀看了健身教練的影片,研究了最有效的健身方法之後,要在日曆上劃出時間,將這些方法付諸實踐。
  • 學習程式設計。不要只是閱讀教程,而要致力於每天編寫一些新的程式碼。
那麼,如何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實踐呢?以下是五種實用策略:
解決 “實踐缺陷”的 5 種方法
1. 從小事做起。選擇一個你可以保證做到的小行動。與其專注於一項艱鉅的任務(比如 “寫一本小說”),不如將行動範圍縮小到易於管理的程度,比如 “每天寫 200個字”。關鍵是承諾要足夠小,讓你不會輕易放棄,但又要足夠有意義,以形成動力。
2. 注重過程。不要選擇那些基於結果的目標,比如 “精通一門語言”或 “鍛鍊身體”。相反,要把精力放在過程本身。唯一的目標就是堅持不懈,享受過程。收穫在於每天的行動,而不是達到某個特定的目的地。
3. 跟蹤進展。就像科學家一樣,把你的練習記錄下來。記錄下你做了什麼、感覺如何以及學到了什麼。這將有助於你注意到固定模式和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步取得的進步。
4. 接受不適。接受錯誤是過程的一部分。當你感覺到阻力時,傾身去面對它,這表明你正在挑戰自己的極限。往往在這些不適的時刻,你會體驗到創意的源泉。
5. 找到幫手。找個能幫你負起責任的人,無論是朋友、導師,還是線上社群,讓別人來關注你的進步,可以幫助你在事情變得困難的時候堅持到底。
歸根結底,解決 “實踐缺陷”的關鍵在於回答這個問題:即使不舒服,你是否願意有意識地練習?更進一步:你能在不舒服中找到滿足感嗎?
這就要求我們擁抱失敗,並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微小的努力會累積成有意義的進步。這意味著,即使進展緩慢,也要每天堅持,並享受掌握新事物的緩慢過程——發現快樂在於行動的過程,而不是到達一個特定的目的地。
譯者:Teresa
本文轉載自神譯局編譯文章,不代表IDG資本立場。
這些文章也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