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1,為什麼《好東西》註定要捱罵?

大家好 !
剛從冰天雪地的北京,看完《好東西》回來,我很生氣,硬傷太明顯了!

首先,宋佳演的那個單親媽媽,職業是個公眾號主編,和我是同行,但是——也太業餘了!!!
首先,她在公眾號發文章,點了傳送之後,把電腦“啪嘰”一合,文章就發出去了???
這根本就發不出去啊 !! 
操作過公眾號的都知道,在點選【傳送】之後還要【掃碼確認才能發出,你電腦一合是咋發出去的???
更重要的是。
她明明是一個公眾號主編,發了一篇公眾號文章捱罵了, 結果被網暴那部分,卻是深夜在被窩裡看微博評論區在罵她??????
不是應該像我一樣,每天在後臺悄悄抹眼淚嗎😭
咱就是說一眼就能看出來問題好嗎???
這兩個細節說明,劇組,已經沒什麼人懂公眾號了😠
除去這些之外,我也覺得,這部電影註定要捱罵。
為什麼?
這部電影,註定只適合一類人,就是一線城市小資。
其它人看了註定吃蒼蠅。
因為他討論的很多問題,是一線城市小資才能看懂的東西,否則你很難體會到那種會心一笑的感覺,只會覺得裡面的角色很虛浮,很SB。
舉個例子,比如說這個片子出現三個男的,全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男人”角色。
第一個趙又廷演的前夫,是一箇中年離異開網約車,天天把女權主義掛在嘴上,實際上老想借此和前妻複合,一個雞賊的“女權表演藝術家”,(他就是在預告片裡咋咋呼呼自己要結紮的那個人)。
第二個小馬是學了點女權皮毛,但很不喜歡自己的原生家庭,跟自己的老爹搞斷親的,有戀母情結的御姐控。
第三個小帥哥是個賊帥的上海土著,家裡住老洋房,還是知名眼科醫師,在Tinder上天天劃各種漂亮MueiMuei當炮友,同時約五六七八個,而且不和其中任何一位確立關係。
我說實話,就這仨男的,在大城市裡頭還挺典的,但放到中國的男性基本盤裡面,太非主流了。
我在大城市,見過很多這樣的精英男,典型畫像就是:懂女權,尊重女性,愛乾淨,不粗魯,不會在女性面前開黃腔,不會生孩子警告,平時對女性彬彬有禮。
但也不會給女性買單,不會給女性花錢,不會主動要小孩了,推動結婚?你想讓他們確立關係都費勁!
北京上海杭州,這樣男的很多,收入越高越嚴重。
整體來說,大城市新一代中產男性,很多躺平,不結婚、不成立家庭,不要孩子,在去責任化的道路上一騎絕塵。
但是,假設你是一個從小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或者在三四線城市長大的男性,觀念是到了年紀就要娶妻生子,成家立業,光榮門楣。
你肯定覺得這三個男的都純傻逼,沒有一個正常人,死娘炮,濫交爛屁股,純純被女導演塑造出來醜化我們男人的!
這種傳統價值觀的男性才是咱老中的基本盤啊
所以這個片子註定捱罵,大部分男性觀眾會覺得人物很虛假。
很多女性,也會覺得有點假。
你看片子中幾位女性的工作吧:
首先這個宋佳演的,寫單親媽媽選題的公眾號主編,還是搞非虛構寫作的。
我先吐槽兩句,這幾個特徵加起來,現在還在穩定更新的公眾號,我一隻手都數得過來,也太小眾了吧?
況且,本身女權主義號,就不好接廣告,女權主義本身是反消費主義的,女權要呼籲女性擺脫外貌焦慮,你怎麼還擱這321賣起了爽膚水呢?
女權內容相關的的自媒體很難做,因為它本質上反消費主義的,和變現衝突。
OK,扯遠了,說回來,就宋佳這女權新媒體主編,放小城市,誰知道她幹嘛的?
你哪怕安排一個賣水果的呢?
鍾楚曦演那個角色更離譜,在live house駐唱的搖滾女主唱,租房,自家還有個錄影棚,稀缺程度堪比六條腿的大熊貓。
這倆女主太上海了,太小資了,和中國的基本盤是背離的,接地氣程度甚至不如《愛情神話》,
這決定它也無法大火。
我之前去過一個很有名的短劇公司,那時候正好碰到他們的老大在培訓編劇,我旁邊聽了半小時,她當時說的一段話給我印象很深刻。
她說中國的觀眾基本盤是什麼?
中國的基本盤就是你老家的表妹。你要講一個故事,你老家的表妹看不懂,註定在抖音上是爆不了的。
那些大城市裡劃她說Tinder,找炮友(friends with benefits ),LGBT 的,這種文化在三四線城市哪能理解?都認為是變態,濫交。
所以《好東西》是一部嚴重脫離人民群眾生活的電影。
再加上了這個片子,有大量的金句,是由一個小女孩來輸出的。
就是什麼月經羞恥,戀愛腦這樣的,是由小孩來打醒的。
我理解,這是導演的一種敘事技巧,她故意讓小孩說這個話,就會有一種小孩子戳破皇帝新衣的感覺。
否則你想象一下,大家在吃飯,突然有個成年人說:“你為什麼要覺得月經很羞恥呢?”
這就像是春節聯歡晚會蔡明演的居委會大媽突然開腔了。
讓小孩說,就會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去,一個小女孩怎麼會懂這麼多大道理?不覺得很離奇嗎?臺詞太“劇作化”,這是它的另一個問題。
不過,說一千道一萬!我還是挺喜歡這個電影的。
為什麼呢?
我看很多男的說,這個片子為了襯托女的,故意矮化男的,但我覺得恰恰相反,他是解放男的。
這個片子中出現了三個男的;女權男,軟飯男,約炮男。
但如果你換個角度,他們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負面角色(壞人),而是擺脫了傳統家庭責任的男性(解放者)。
很多人會覺得,為什麼男的要被塑造這樣?
我在北京生活了多年,在大城市這種“去責任化”的男性,可太常見了。
尤其是這一代年輕人,25~35歲,有一份體面工作的男的,他們不婚不育,躺平的速度遠超過很多人想象。
不然你以為上海0.6的生育率,是單靠女方不想生堆出來的?
導演確實有一些諷刺男性的地方,但我理解,諷刺和抹黑是兩回事。
導演對這個片子中的女性也有很多諷刺,戀愛腦,心口不一,工作生活平衡一團糟,睜著眼睛說瞎話。
到最後這個片子講的是,真正的女權,是對評價體系的漠視,推翻。
而這種推翻,是同時對男性和女性的解放。
啥意思?
你會發現,如果一個男性走出了傳統意義上的這種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敘事,他的生活也會變得非常輕鬆。
當你走出了這樣的一個敘事,你走出了自己腦海中的一個枷鎖。
你走出了一個男性,在女性面前必須要表現得非常強勢的枷鎖。
你會變得很輕鬆,因為你無所求了,你無欲則剛了。
就像陽痿的那一刻你就自由了一樣。
相反很多人他的痛苦是什麼呢?
他痛苦就在於我這輩子要結婚,我這輩子要傳宗接代,我不出人頭地,我就那什麼了。
那實際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值得你去追求的東西,並不是說只有男男女女這點事兒。
《好東西》不僅僅在說女權,女性可以在沒有配偶的情況下過上更好的生活,男性也可以,我看裡面幾個男的,沒女的,活得也還可以對吧?
所以我覺得,他最後的核心是,推翻這個評價體系。
你怎麼評價一個男性?
他的社會地位嗎?他的錢,他能夠他交配的物件的次數,還是粉絲數啊?
又怎麼去評價一個女性?
老公的財力?老公的愛?生的小孩數量,他的小孩的學習成績?
到最後他把這些東西都推翻了,都否定了。
你也不需要那麼的強有力,你也不需要那麼的有文化,你也不需要有那麼強的社會魅力。
不需要這個,不需要那個。
你只要在這個過程中你覺得自己的內心是自洽的,就可以了。
當然,大家可能也知道,我也不是一個那麼傳統的男性。
很早以前,我就做好了吃軟飯的準備,所以我對女權理論爛熟於心,也知道怎麼利用女權作為保護傘,大方摳搜,不去承擔各種人們認為傳統男性該承擔的責任。
我深刻知道一個男性,逃離了這樣一個父權體系下,傳宗接代的框架,會獲得多大的自由。
所以我會覺得,男的也可以去看看,理解另一種視角。當然如果你是個傳統男性,或者不熟悉大城市的那一套虛頭巴腦的文化,你看了很可能覺得挺傻逼的,那就建議別看。
如果你是個大城市年輕人,還是可以看一看。
如果實在不好看,你就罵導演,反正不是我拍的。
掰掰。

作者:梓泉

助手:菁菁
審閱:小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