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天書
昨天看完了《哪吒之魔童鬧海》(以下簡稱《哪吒2》),先說下個人評價。總體自然是很好,從劇情到畫面整體都超越了第一部。不過因為這幾天期待過高,最後的大戰感覺場面複雜度和時長還是不夠,沒完全達到預期,劇情節奏感覺也還有一些最佳化的空間。總之瑕不掩瑜,《哪吒2》的製作水平可以說已經超越了這幾年疲態盡顯的好萊塢動畫電影。
大過年看電影自然圖個開心,看到爛片會不爽,看到胡攪蠻纏無理取鬧的評論也會不爽。前兩天看完《唐探1900》之後就被一堆主旋律PTSD和見不得說美國人不好的差評搞得不噴不快。這幾天《哪吒2》也不是全然無差評,一方面對劇情在少年熱血、搞笑閤家歡與黑暗成人之間的平衡取捨總是難免眾口難調,有觀感差異很正常;另一方面,封神原著雖然文筆粗糙文學性欠佳,但從設定上來說不愧是我國最複雜的神話題材,而《哪吒2》作為這個複雜神話題材的魔改,也難免被從各種角度質疑劇情合理性。這些評價本身都是在合理範疇的,正常人也不會因為這些缺陷就否定整部作品。
但有一些人就有意思了,TA們聲稱本片違背了79年動畫《哪吒鬧海》“反父權”的精神,反而在講父子的理解與傳承,也違背了79年版形象上雌雄不分的設定,是男寶電影,是老登電影,是嗲子電影。


這個春節檔不光《哪吒2》被打拳,像《唐探1990》,劇情中華男白女談戀愛的情節更是被揪住不放,當然導演陳狗本人過往也確實招黑。整個春節檔也被說成“全是男性電影”,到是《封神2》的鄧嬋玉被捧成“撕掉女性被凝視的困境”。也有人說這些不正常評論是《射鵰俠之大者》和某愛豆的粉絲所為,透過瘋狂給其他電影差評試圖挽回局面。
說回《哪吒2》,79年版《哪吒鬧海》自然是反父權,但反的是封建父權,而不是今天晚期資本主義極端性別身份操演抽象出來的“生理父權”。而且,作為那個年代的作品,《哪吒鬧海》體現的反封建父權精神是新中國整體精神光環的一部分,它與男女平等,婦女能頂半邊天,集體主義,勞動最光榮,社會主義好等等是無法分割的。
你不能一邊揮舞著《哪吒鬧海》“反父權”的大旗,一邊忘了“婦女能頂半邊天”,批判前三十年“把女性拖入了重體力勞動的深淵”。反封建父權是為了平權,是為了更好的實現集體主義,而某些群體只想享有特權,對集體主義更是深惡痛絕。更根本地說,《哪吒鬧海》中的反封建父權是馬列毛女權的精神體現,而不是晚期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女權和形形色色的打著馬克思旗號的後現代女權,你不能只在看到《哪吒鬧海》時才承認社會主義中國的價值觀。


那些極端評論不放了,放點看似講道理,實際上還是被各種東亞原罪論洗腦的評論
撿到個錘子就看什麼都像釘子是一種很不成熟的行為,當下充斥在影視遊戲動漫中的各種文化和身份政治批判很多時候都屬於一種議題商品生產,是一種學術包裝和話語拼貼的遊戲,玩的太多就成了車軲轆話。現在要命的是,你玩車軲轆話合理化根本是玩不過deepseek的,如果未來大家都用deepseek批次生成性別和身份對立話語,那很快我們的網際網路就會變成徹底的糞坑。
不過,AI的普及也讓我們看到了豆瓣這個平臺被取代的可能性。電影打分早該科學化類別化了,將藝術電影的評價亂用在商業電影上,中外電影的雙標性打分,過度主觀和惡意的一星太多等等豆瓣亂象都會在AI評分體系中得到根治。只能說豆瓣這個平臺真的該好自為之了。
透過哪呢2片尾彩蛋不難推測,申公豹後面在無量天尊的脅迫下會進入截教當臥底,正式進入原著劇情線,開啟封神之戰。眼下的最大疑點就是後面誰來當反派,闡教這邊壞人是止步於無量仙尊和其他個別十二仙,還是把元始天尊拉出來當大BOSS,而截教又會如何塑造。
自從網文時代以來,滿天神佛被設定成反派已經是一種常見的套路,封神中的闡教也算常客。在之前彩條屋的《姜子牙》和追光的《新神榜楊戩》中,元始天尊和玉鼎真人都被設定為簡單粗暴的反派,劇情中也都植入了“妖族反抗”“女性主義”這些元素,然而由於劇情本身太爛,兩片不光口碑很差,也斷送了系列的後續規劃。
從這點來說,餃子導演的《哪吒》系列與彩條屋原本的封神宇宙規劃實現了徹底切割也是好事。國內影視圈長期大量充斥著喜歡脫離商業質量本身去扯什麼深度,視角,人性,喜歡高高在上教育觀眾的假文化人。實際上他們不光專業水平不過關,本身大多也沒有什麼深度可言,曾經的《姜子牙》《新神榜楊戩》都是這類代表。
作為目前已可比肩郭帆的技術流青年導演,我們在第二部的劇情和隱喻中能看到餃子導演是有自己的劇情野心的,但是他並沒有急於將所有東西都表達出來,還是按部就班的以少年熱血動漫的節奏來講述故事,不負市場和觀眾的期待穩穩交出一部超越前作的作品,這種穩重負責的態度更是當下中國電影人稀缺的。

按目前的劇情線索,哪吒系列後面劇情想不落俗套的上深度和成人化也容易,這裡聊聊個人想法。關鍵問題在於怎麼對封神大戰的核心進行現代式的改造。
闡教在今天經常被設定為反派,本質上不是因為行事動機,而是古今道德觀差異導致。在原著中,闡教是順天命而行的一方,在天命這個絕對大義下,諸如“以大欺小”,“護短”,“種族歧視”之類給正派招黑的行為並不太會被古人作者回避,原著中的哪吒尤其是個熊孩子式的存在,根本不佔理。這不光是明清神魔小說的問題,近現代小說如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中的正道門人和金庸《書劍恩仇錄》中的紅花會眾人,也都還有這樣的問題。然而這些對如今的很多觀眾讀者而言,都是大黑點。
另一個問題是原著的天命觀太過機械。作為古老的世俗化文明,天道和天命在中國傳統文化核心的詮釋中佔有重要位置。然而封神的原作者在這方面水平實在有限,不論是天命觀,還是對翦商大業的正義性表達都處理的很粗糙。這幾十年流行翻案風,從秦檜到汪精衛,就沒有不能洗白的,紂王自然也享受過翻案待遇,再加上網文時代喜歡把封神之戰處理成人族妖族間的種族對立,伐紂大業的正義性也變得模糊起來,闡教借天命打壓截教的行為看起來自然就很像反派了。
不得不說,當代流行文化喜歡將人神仙妖進行種族對立化處理,屬於西方奇幻文化的濫觴,不是太符合我國傳統的神話世界觀,也不符合我國的當代國情,但把這套種族體系拿來進行世界性隱喻到是很好用,就像本片中的美元和美國國徽符號那樣。

這裡以美國符號隱喻為基礎假設兩種展開,一是整個闡教就是那個“美國”,元始天尊就是那個幕後黑手,那後面可能出來的截教可能就真的成為“有教無類”“眾生平等”的新興東方勢力(金鰲島到確實在東方),這個方向網上結合玉虛宮綠牌,天元鼎,無量仙尊作為等元素已經有不少分析。不過這樣難以解決伐紂大業的正義性,陳塘關人類百姓的存在等問題,可能伐紂這條線會被淡化掉。
另一個假設是導演並非用整個闡教指代美國,那這就需要引入複雜的天命觀。其實原著中的通天教主雖然確實倡導有教無類眾生平等,但並非今天的觀眾想象的那種人人平等。封神榜的起因就是天庭要招公務員,兩教門人需要應殺劫身死成神,但大家都不願意去,最後就是在伐紂大業的過程中各憑本事。因為仙人超然於世俗之外,但天庭神職不光要先遭死劫,成神後還要受相應天條管束,並且要處理凡間事務。
所以截教的有教無類並非真的要人皆舜堯,反而是在大量生產不理俗世的特權階級。元始天尊對通天門下胡作非為的指責也不全是無的放矢,古典世界觀中的資源總體上是靜態的,仙越多則人間的負擔越大,而截教門人眾多,號稱萬仙。結合殷商以人事鬼神,周朝以人禮為綱,翦商的過程又變成了翦神,成了去除人類身上神鬼負擔枷鎖的過程。
封神和西遊不同,無論是女媧還是教主聖人,本身都無法違背天命所向。但原著的天命基本就是來來回回的成湯合滅,周室當興之類的復讀。作為現代改編,不管是往中式的太極世界觀上靠,還是諸如黑格爾式的絕對精神在歷史中的展開,或是歷史唯物主義,或是從空虛中湧現的存在本源,或者是deepseek喜歡反覆使用的量子力學和熵增等世界底層規律,總之想進行高階化改編都有很大的空。
這裡我個人再簡單設想一下。一方面要符合翦商這個歷史大勢(翦商在網路中被用來指代中國戰勝美國霸權體系已經很多年了),一方面又要滿足群眾喜聞樂見的反抗天命不公情節,那就又有兩種展開。
一種是封神的修仙資源是依附於推動天道實現過程中功績的存量博弈,封神之戰既是填補神職空缺,也是對資源的再分配,所以無量仙尊才要走邪道提升本門實力。天命以萬物為芻狗,是大勢,但也無情,推動天命的過程總伴隨著很多冷酷。哪吒在參與伐紂戰爭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面對天命時的矛盾與無奈,以及神仙聖人們的高高在上。
最終哪吒們的使命是推動封神世界徹底朝向人人都能真正成仙,不需進行存量博弈,不需壓迫人間的方向發展。這可能需要魔丸靈珠二合一,在封神世界中實現新質元氣生產力突破,變古典的靜態資源世界觀為現代的發展世界觀,讓人人都可以不依出身和資質,都有充足的資源可以修仙,最終契合哪吒那句“做不做仙由我自己決定。”
二是延續原著中通天的最後一搏。原著中通天在元始老子西方二聖的聯合壓制下,產生了“大不了重立地水火風,換個世界”的念頭,可惜被鴻鈞老祖制止。


這個任務非常適合交給魔丸哪吒。哪吒在後續參與封神和伐紂的過程中,一方面感嘆成仙成聖對人間造成的負擔,一方面又對闡截二教借天命爭鬥,以及西方教在旁邊撿漏的情景感到厭倦,最後捨棄自身,在機緣和勇氣覺悟的加持下重立地水火風,徹底瓦解了整個構造在人間之上的神仙體系,讓人類和眾生在三界中真正獲得主體性,而不是再被庇護於神仙聖人之下。
以上是一些簡單設想,不管怎麼發展,最後肯定會拿魔丸這個身份做文章。限於篇幅,我們還有些更復雜完善的設想就不在此展開,後面有機會的話會出一期相關影片。我國影視史迄今為止,對封神大戰始終沒有太好的呈現,而想構造出能超越復聯4的神魔人類大戰場面,大鬧天宮和封神大戰在題材上都是現成的最優選擇。在其他公司的封神動畫夭折,烏爾善的《封神2》崩盤的情況下,這項文化任務看來是要落在餃子導演的肩上。動畫在品質穩定性上確實比真人電影有著太多的優勢。

這幾年不光在產業和科技領域,在文化領域,時代也在呼喚著“翦商”大業的進行,某些群體無論如何PTSD都無法阻擋。今年春節檔《哪吒2》和《唐探1900》兩部電影都觸及了這方面。
眼下,我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文化事業正在臨近一個突破點,但這些都還遠遠不夠,時代呼喚著更多的文化英雄出現。
PS:老讀者可能記得前年我們對烏爾善的《封神1》評價還不錯的,《封神1》除了本質質量外,當時也引發了不少關於美國隱喻的討論。本來也很是期待,以為三部連拍質量應該比較穩定,結果真是沒想到。《封神2》可能不會單獨寫影評了,今天三條轉下餘亮老師的影評吧。
近期文章導讀:
《唐探1900》成了巧克力,狗吃了會死的那種
中國造機器人,是為了在春晚上丟手絹
甲辰小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