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平日本」的怪獸之王,70歲生日快樂!

1954年11月3日,一頭名為哥斯拉的遠古巨獸,被人類的核試驗意外「喚醒」,此後幾十年,它帶著標誌性的原子吐息反覆“踏平日本”幾十次,也從此踏入影史。
在這之後,由東寶出品,本多豬四郎執導,“特攝之父”圓谷英二擔任特效的特攝電影系列《哥斯拉》逐漸成長為世界上最長壽的怪獸電影,這頭“小怪獸”是特攝電影的鼻祖,也是20世紀最受大眾歡迎的銀幕偶像之一。
今年是《哥斯拉》系列的首部電影上映70週年,我們一起來看看“怪獸之王”的升級之路吧!
➡️ 滑動檢視1954年至2023年間上映的電影版《哥斯拉》的海報,共30張。
怪獸之王的誕生
“哥斯拉代表的,是核武器帶來的恐懼。”,這是從70年前哥斯拉誕生之初一直到今天,從未動搖過的原始背景設定。
導演本多豬四郎曾在1946年到訪廣島,目睹了原子彈爆炸後的遺址,這幅景象在他腦海中一直揮之不去,他希望探索一種方法,可以將他目睹的恐怖破壞搬上銀幕。作為《金剛》的忠實粉絲,特效導演圓谷英二希望能夠拍攝一部屬於日本的原創怪獸電影。而田中友幸則作為東寶的執行董事,希望推出一部成功的大製作電影,可以和當時的好萊塢大片相媲美。
三個人一拍即合,決定啟動一部承載著人類“核恐懼”心理的怪獸電影專案。
在主創團隊虛構的故事結構下,電影背後還有一個沉重的歷史事件:在《哥斯拉》誕生同一年的年初,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第五福龍丸”號事件,這一事件後來被搬進大熒幕,化身為初代《哥斯拉》中開場的故事設定。
1954年3月1日,日本一艘捕捉金槍魚的漁船“第五福龍丸”號正在位於太平洋比基尼環礁約160公里的公海上航行,突然,船員們看見遠處劇烈的爆炸光亮,當天,美軍按計劃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水下氫彈試爆,作為當時威力最大的武器,其爆炸之後產生的放射性物質沉降在200平方公里的海面上。
儘管第五福龍丸在美國設定的危險水域以外捕撈,但氫彈爆炸所產生的高能放射性降塵卻在接下來的數小時內飄到了數百公里以外。
一位船員在漁船日記中這樣寫道:“天亮之前,天空被照得很亮,不久有煙柱升起。兩個小時後,我們發現船上散落了大量氫彈爆炸後的灰。
第五福龍丸返航後,所有23名船員都被送往東京治療。半年後,船上負責通訊的久保山愛吉不治身亡,年僅40歲。其餘22名船員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核輻射症狀。
“第五福龍丸”號的遭遇,迅速刺痛了日本民眾最敏感的神經。這是繼廣島、長崎之後,日本第三次經歷核輻射,民眾陷入空前的核恐懼,整個水產業也大受打擊。
幾個月後,哥斯拉噴射著原子吐息,登上歷史舞臺。
開啟怪獸特攝時代!
哥斯拉(Godzilla)的名字由英語的「大猩猩」(gorilla)和日語中的「鯨魚」(kujira)兩個單詞拼接而成。雖然他的名字是大猩猩混鯨魚,但這個水路兩棲的大個頭看起來卻和這兩種動物沒有一點關係,它的形象是充滿隱喻的集大成產物。
從外形上看,大多數人都認為哥斯拉是恐龍,有人覺得它是巨型蜥蜴,還有人認為它是變異的鱷魚。
事實上,《哥斯拉》特效導演圓谷英二起初的構想是一隻巨大的變異章魚。但東寶時任執行董事田中友幸等人認為恐龍型生物會有更大的吸引力。導演本多豬四郎也贊同把哥斯拉塑造成恐龍的樣子。
於是在設計哥斯拉的過程中,圓谷英二參考了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海鬣蜥,而哥斯拉的體態姿勢則借鑑了霸王龍、禽龍等恐龍的外形。哥斯拉皮膚紋理的概念則來自於廣島和長崎原子彈核爆事件受害者身上斑駁的皮膚,頭部形狀的靈感則來源於原子彈爆炸後的蘑菇雲形狀。
作為日本流行文化的標誌之一,《哥斯拉》在1954年開創了怪獸特攝片的風潮,作為哥斯拉和奧特曼共同的爸爸,被稱為“特攝之父”的圓谷英二開啟了獨屬於日本的怪獸宇宙。

你是不是也有過哥斯拉和奧特曼才應該是命中註定的宿敵的錯覺?但其實在特攝片史上他們從沒有同框過,他們兩個各有各的宇宙。有這樣的錯覺是因為這兩個角色擁有同一個爸爸——圓谷英二。另外,奧特曼系列中曾出現過酷似哥斯拉的吉拉斯,而哥斯拉系列也出現過酷似奧特曼的噴射積格。

很多人懷念特攝時代的電影,不是因為電影多精良,和後來的電腦特效相比,特攝時代的“大場面”顯得頗為中二,但大家懷念那個時代每個怪獸肚子裡都藏著一個兢兢業業的“靈魂”,雖然所有的場景都是假的,但所有人都努力為大家帶來真實觀感的精神足以打動人心。
藏在哥斯拉肚子裡的票房冠軍
在一開始將《哥斯拉》設定為像《金剛》一樣帶來視覺震撼的怪獸電影之後,擺在主創團隊面前的第一難題,就是怎麼讓這隻巨獸動起來。
最初,團隊的想法是複製《金剛》的成功模式,用定格動畫的方式來拍攝。但圓谷英二算了一下,如果按照這個方法拍完全片需要整整七年。
“那為什麼不找個人,穿上怪獸的衣服扮演怪獸呢?
最終,圓谷英二決定用微縮模型製作拍攝場景,按照東京實景,整個城市以25:1比例還原了500多座建築,主角哥斯拉則是真人穿上怪獸皮套,成為行走在“小人國”裡的龐然大物。
和享譽全球的怪獸之王哥斯拉相比,中島春雄這個名字也許會讓你覺得陌生,但他絕對算得上是日本最有國際影響力的男演員,作為初代哥斯拉的“皮套演員”,雖然坐擁幾十億票房,但幾乎沒有人記得他的臉長什麼樣。
在成為“哥斯拉”之前,中島春雄並沒有演過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最有名的也不過是在黑澤明的《七武士》中扮演了一個將死的無名武士龍套。
中島春雄和哥斯拉的緣分,源於他在戰爭電影《太平洋之鷹》中飾演了一個從著火的飛機中逃生的角色,雖然不是主角,但恰好被導演本多豬四郎注意到,覺得這個小夥子活力十足,於是向他發出了飾演《哥斯拉》的邀請。
由於整個拍攝計劃高度保密,中島春雄直到進組都不知道自己要演什麼,只知道他的角色是個怪獸。但具體怪獸叫什麼,什麼樣子,怎麼演都是未知數,一切只能等怪獸人偶製作出來才能推進。
在等待的過程中,中島春雄把時間花在了上野動物園,他每天去觀察大猩猩、黑熊以及大象的動作,希望從這些“巨獸”身上獲得靈感。作為柔道黑帶,他結合自己的觀察為即將扮演的怪獸設計了很多華麗的打鬥動作,然而,在“皮套”真正拿到手之後,擺在眼前的卻是一個更現實的問題。
當時由於戰後橡膠緊缺,原本計劃用橡膠製作的“皮套”只能改為用混凝土製作,足足150斤的戲服實在太重了,這導致中島春雄只能穿著它拍腿部特寫,但第二套拍全身戲的戲服也悶熱不透氣,片場燈光再加上用天然氣和紅藍燈光製造的火焰效果,戲服裡的溫度甚至能達到60度。中島春雄每次從戲服裡爬出來都是滿頭大汗。
《哥斯拉》上映當天,中島春雄偷偷坐在觀眾中,希望看到觀眾們的反應。
“一開始觀眾席上的孩子們都在聊天。「咚咚」的聲音響起,哥斯拉登場了,孩子們的眼睛瞬間亮起來,我說的是所有人的眼睛!你不知道我看到這個情景有多高興!”
因為太受歡迎,中島春雄在接下來的18年裡成了《哥斯拉》系列的御用演員,12部《哥斯拉》都由他扮演。除了哥斯拉之外,拉頓之類的怪獸也由他出演,雖然從來不曾露臉,但他是業界當之無愧的“怪獸之王”。
從“無敵破壞王”到“和平使者”
隨著哥斯拉一炮而紅,命運的齒輪也在這位「怪獸一哥」的身上開始轉動。
哥斯拉的誕生源於人類運用科技不當產生的副作用,這隻透過熱輻射、光輻射以及原子能肆意毀壞城市的怪物,對城市造成的破壞和原子彈如出一轍。它是人類自己製造出的怪物,是人類野心和貪婪的反噬。而戰爭的陰霾和城市被摧毀的末日景象成為《哥斯拉》系列電影的主題。
如果說這個反核、反戰並且帶著警醒意味的原始世界觀設定,是讓《哥斯拉》系列一上映就立刻獲得日本全民認可的原因,那麼,隨著怪獸宇宙的不斷壯大,哥斯拉不斷融入當下社會議題,重構自己作為「怪獸一哥」的社會責任感,則是它不同於一般的爆米花怪獸電影而長久不衰的秘密。

有誰不愛拉拉!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已經習慣了核能創造的高效的便利,曾經的未知和恐懼早已隨著時間煙消雲散。加上進入冷戰時代後,核武器的存在成為一種威懾力量,有了核威脅大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反倒維護了和平。
於是,哥斯拉藉此機會,搖身一變從無敵破壞王成為了維護地球的和平守護神。
無論是邪惡還是正義,亦或亦正亦邪,哥斯拉總能緊緊扣住時代脈搏,將不同時代人類的創傷和恐懼具象成毀滅世界的怪獸,深深激起人們強烈的情感共鳴。
1965年,一顆流星擊中地球,長著翅膀的三頭太空怪獸王者基多拉閃亮登場,哥斯拉化身地球守衛者,和這位日後的宿敵展開王者爭霸。
1971年,綠色和平組織創立,反汙染和環保成為全世界的熱議話題,哥斯拉也與時俱進,化身環保戰士,和垃圾堆里長出來的有毒海怪黑多拉陷入苦戰。

《哥斯拉對戰黑多拉》

到了70年代,工業機器人發展進入“開掛”時期,日本也憑藉自動化領域的領先地位,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國和消費國,“發展機器人會造成更多人失業”的討論一時間甚囂塵上。
於是,在1974年上映的《哥斯拉大戰機械哥斯拉》中,一隻以“打倒哥斯拉”而生的機械怪獸,與哥斯拉展開了“真假哥斯拉”之爭。
流水的對手,鐵打的哥斯拉。雖然年逾七十還在一路升級打怪,但雖無論代表正義還是邪惡,他乾的每一架都拳拳到肉,次次直抵人心。
你長大了,哥斯拉也長大了
作為影史上最長壽的怪獸一哥,大家對哥斯拉的印象始終是高過整個城市天際線的龐然大物,走兩步就能摧毀一座城市的兇猛巨獸。
但其實,從誕生到現在,哥斯拉的身高和體型一直在不同時代的不同需求下,悄悄發生著變化。
哥斯拉的整個歷史可以分成四個時期,昭和哥斯拉(1954-1974)、平成哥斯拉(1984-1995)、千禧哥斯拉(1999-2004)以及傳奇哥斯拉(2014至今)。
1954年誕生的初代哥斯拉身高是50米。對於現在的人來說50米也許不足為奇,但對於上世紀50年代的觀眾來說,50米絕對是足以製造眼球地震的恐怖高度,要知道50米大概是16層樓的高度,對於當時還沒有什麼高層建築的日本來說,50米高的哥斯拉的城市毀滅能力已經綽綽有餘。
第一時期到第二時期的哥斯拉,身高都維持在50米左右。直到1984年,在哥斯拉系列電影《哥斯拉1984》和《哥斯拉VS碧奧蘭蒂》中,它的身高長到了80米,相比初代哥斯拉高出了將近10層樓的高度。
這之後,也許是發現怪獸體型越大,帶來的視覺震撼越大,電影也越受歡迎,哥斯拉又增高到100米。
千禧時代,哥斯拉的身高曾“縮水”回最初的50米,但隨後很快反彈回100米的龐然大物,而進入傳奇時代後,被譽為有史以來最大、最重的哥斯拉拔地而起,身高已經飆升到312米。
除了身高變化之外,哥斯拉的外形在保持初始史前巨物的設定的同時,也一直在發生著微小的變化,比如為了方便肉搏,上肢越來越發達,背上的刺也越來越野蠻生長。
身高逆天激增的背後,除了現代都市難以置信的發展速度,還有觀眾對刺激不知疲倦的獵奇心理。
在越來越大的哥斯拉麵前,觀眾即使年齡增長,也永遠是個“小”孩子,那種小時候第一次見到巨型怪獸的新鮮、激動和恐懼,在身高和三圍與時俱進的哥斯拉麵前,永遠不會過時。
從日本走向世界
1956年,《哥斯拉》在美國上映,紐約創下了長達47周的上演記錄,極大地擴充套件了日本特攝電影的海外市場,開始了他的漫漫“出海”之旅。
1962年,為了慶祝東寶成立30週年,《金剛大戰哥斯拉》上映,怪獸宇宙的兩位頂流終於完成史詩級會面。而這一年也恰好是美日安保條約簽署後兩年,一直帶有政治隱喻色彩的哥斯拉,也被賦予了更不一樣的期待。
這大概是怪獸電影愛好者心中最好嗑的cp,既勢均力敵又相愛相殺。
哥斯拉成為當之無愧的影史“怪獸之王”後,漫威也瞄準了這個來自東亞的流量王者,和東寶買下改編權,出版了長達24期的《怪獸王哥斯拉大戰復仇者聯盟》系列漫畫,在漫畫裡,哥斯拉以一己之力幾乎幹翻整隻復聯。
除了和各種大IP的強強聯盟,鼎盛時期的哥斯拉也吸引了一眾國際品牌,和Nike以及士力架都曾有過夢幻聯動,NBA巨星查理·巴克利也要以在廣告中「擊敗哥斯拉」彰顯自己的實力。
在動畫導演Marc Newland的動畫《小鹿斑比遇見哥斯拉》中,哥斯拉與小鹿斑比短達1分37秒的相遇,讓這部動畫躋身1994年版《50部最偉大的卡通》。
2004年,《哥斯拉》誕生50週年之際,哥斯拉留名星光大道,成為被行業認可的“打怪楷模”。
2015年,日本東京新宿區為了表彰這位怪獸之王「幾十年如一日對東京的踩踏」,為哥斯拉頒發了“特別居住民”票,讓他成為了新宿“居民”,同時,也獲得了“新宿旅遊大使任命書”。2017年11月3日,日本紀念日協會正式宣佈每年的11月3日為“哥斯拉日”。
人生起起伏伏,七十歲高齡還活躍在戰鬥一線的哥斯拉早已不止「怪獸電影」那麼簡單。
在被問到為什麼喜歡《哥斯拉》時,一位網友曾說:“我五歲的時候,就覺得哥斯拉是最酷的,因為它是個大恐龍,能噴火,還能打其他怪獸。”
而被問到“那為什麼你現在還喜歡它呢?”他回答:“因為它還是一個大恐龍,能噴火,還能打其他怪獸。”
參考資料:
1. https://mp.weixin.qq.com/s/60mwaGjj5tCrZl5810DFgQ
2.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93%A5%E6%96%AF%E6%8B%89
3. https://godzilla.com/?srsltid=AfmBOorCETyHv-PZEEBtPDeemhVyo3MGGX6b02qH8pfLwT396F8y9ERn
4. https://godzilla.com/?srsltid=AfmBOorCETyHv-PZEEBtPDeemhVyo3MGGX6b02qH8pfLwT396F8y9ERn
5. https://godzilla.com/blogs/movies
編輯:二郎   運營:小石、Yidan


相關文章